摘要 長篇小說《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在當時風靡了整個美國,后來被世界的讀者所熟知,而根據(jù)這部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話劇等,也受到了眾多的好評。小說《飄》散發(fā)著藝術(shù)的魅力,小說中的火、馬、土都有著豐富的原型意象,火是一個十分活躍并且特殊的元素,同時它也是一個矛盾的象征體,火可以照亮一切,也可以燒毀環(huán)節(jié),可以給人送去溫暖,也能夠讓人感受痛苦。在小說《飄》中,火象征著焚毀與凈化,本文主要對小說中火的意象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飄》 火 意象 焚毀 凈化
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寫作之前是一名出色的記者,經(jīng)過了十年的磨練,才終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飄》。小說中對火的意識有著深刻的闡釋,火是一種特殊的物質(zhì),在人類文明的進步與改革的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生活與生產(chǎn)中,火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作家重要的表現(xiàn)題材。對于小說中的火而言,無論是漫天大火,還是熊熊烈火,甚至是微弱的火苗,都能夠賦予讀者無限的遐想,讓讀者從內(nèi)心體會到作品與思想的統(tǒng)一。在小說《飄》中,火象征著焚毀與凈化,因此,本文主要對小說中火的意象進行分析。
一 關(guān)于火的意象
對于火的意象來說,其是一個非?;钴S與特殊的元素,同時它又是一個矛盾的象征體,火可以照亮一切,也可以燒毀一切,可以給人送去溫暖,也能夠讓人感受痛苦。一方面,火往往會比作是圣潔的家庭生活,同時也象征著靈感與圣靈的,在古墨西哥,人們將一堆新火的燃起作為新年的開始。另外,火也代表著地獄之火,代表了來自天堂的火——閃電,也代表了火山之火?;鹁哂袃煞N不同的意義,一種是從火的來源角度出發(fā),經(jīng)過摩擦、撞擊形成的火具有凈化的價值,其繼承了火的光明,與太陽的作用一樣,象征著富饒、凈化與啟示的意義;另一種是火的消極意義,其能夠燃燒吞噬一切,是激情之火,也是戰(zhàn)爭之火。火的意象可以用“焚毀”與“凈化”來概括火的象征意義。
火本是自然現(xiàn)象,不過在文學作品中往往會有著澎湃的生命。米切爾在小說《飄》中對火進行描寫時,火被賦予了不同的情緒,同時也對小說主人公的命運有著深遠的影響,并烘托著整部小說的氛圍,因此,火這一自然的現(xiàn)象在《飄》中被賦予了多種意象。在小說《飄》中,火具有十分關(guān)鍵的寓意,火代表了熾熱的情感,貪婪的欲望,象征著焚毀,也象征著凈化?;鹪谛≌f中預示著主人公的命運,火的象征意義在小說人物形象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鸬倪@兩種意象本是不可侵害的整體,不過在小說所刻畫的人物形象上來看,所呈現(xiàn)的意義確實有鮮明的對比。
二 火的意象——焚毀
小說《飄》中,在發(fā)生戰(zhàn)爭之前,南方社會的人們狂妄的說一個月之內(nèi)就可以消滅掉北方可惡的軍隊,把他們趕出去??僧攽?zhàn)爭爆發(fā)后,現(xiàn)實的殘酷不僅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的無知,也帶走了他們的自信。那片祥和的凈土突然就變成了可怕的地獄,整個天空火光一片,到處都彌漫著硝煙,黑色的濃煙在火焰上方不滾向天空,仿佛進入了地獄一般,到處都有爆炸聲和火焰,火花不停的迸向天空,火苗形成了與戰(zhàn)旗一樣的火焰在空中飄蕩。在塔拉莊園,杰拉爾德千辛萬苦收獲的三年的棉花,被可惡的士兵們放了一把火,化成了沖天的火光。
以前朝氣蓬勃的城市只剩下了殘垣斷壁,曾經(jīng)讓人們感到驕傲的棉花都被焚毀,大批的奴隸逃離,使整個城市看起來更為蕭條。曾經(jīng)的世界與生活方式消失了,而那些貴族們還在回憶從前的生活,還停留在過去的歲月里執(zhí)迷不悟,沉迷在其中不愿醒來。從前安分守己的黑奴們得到了解放,甚至與白人一樣有了選舉權(quán),來選擇生存的方式。對于那些貴族來說,他們必須要面臨生活帶給他們更多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腰纏萬貫、知識淺顯的北方佬紛至沓來,在那里投資商業(yè)無所不適。世界從此被改變,讓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主人公杰拉爾德、米德夫婦對于以往的生活念念不忘,艾希禮、艾倫更是無法走出混沌的迷霧。在《飄》中,作者將火的焚毀描繪得十分鮮明,揭露了古老的南方社會和奴隸制度。小說中的這些人物懷有十足的埋怨情緒,并且怨天由人地邁向了沉淪。這就是《飄》中火的焚毀,古老的南方社會和奴隸制度都被瓦解在這場大火之中。
在精神的意蘊中,火往往與欲望相聯(lián)系。巴什拉認為,火是光明的象征,但不僅僅是光明的象征,同時也象征著熱,但又不是具體的熱,而是一種內(nèi)在的熱意識,這種意識超越了光的視覺科學,這種熱能夠滿足人們的欲望,會讓人感受到發(fā)熱的快感?;鹂梢允谷顺霈F(xiàn)變化的欲望,出現(xiàn)加快腳步的欲望,最終以全部的生命之源來了結(jié)欲望。小說《飄》中的瑞德,可以說就代表了火,他是欲望的象征。在瑞德出場時,是在十二橡樹園的烤肉宴會上。一出現(xiàn)作者就賦予了他強烈的震撼,他不僅高大強壯、肌肉結(jié)實、而且他的粗壯會讓人覺得有失體面,他有著潔白的牙齒,黑黑的臉和黑亮的眼睛,就如同海盜一般。作者將他刻畫成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把他的食欲、愛欲和創(chuàng)造欲急切地表露了出來。所以,小說中的瑞德對于金錢、愛欲和權(quán)勢有著火一樣的欲望。
戰(zhàn)爭開始后,瑞德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牟取暴利。瑞德開始跑封鎖線,利用販運戰(zhàn)爭所需的各種物資的不正當手段攫取了大量金錢。當時亞特蘭大的人們對他極其的不滿,稱瑞德為敗類,在封鎖線商人的偽裝下謀取暴利,當他們的人民處于生死邊緣需要奎寧水的時候,瑞德卻販賣綢緞;當戰(zhàn)場上的英雄們需要嗎啡的時候,瑞德卻用船只去裝運茶葉和酒。之后封鎖線貿(mào)易并不容易做,不僅風險太大,而且贏利很少的時候,瑞德賣掉了所有的船只,在當?shù)刈銎鹆思Z食生意。總而言之,瑞德所在乎的只是獲得的多少,并且會做出快速的轉(zhuǎn)移,只要讓他獲得,什么他都愿意去做。隨著他的金錢越來越多,他的各種欲望也隨之增長,毫不掩飾的尋花問柳,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肆無忌憚地放縱著自己的情欲,并沒有絲毫的避諱。瑞德喜歡去城里尋找一為名聲極差的妓女貝爾,每次去貝爾家的時候,瑞德都會將自己的黑馬拴在貝爾家院子最明顯之處,就是想讓別人知道他在那里。瑞德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了“上等人”的虛假偽善、假情假意的行為準則以及赤裸裸的欲望。
三 火的意象——凈化
作者通過瑞德的行為,揭示了“上等人”的虛偽佯善與無視道德規(guī)范。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瑞德卻一改往日的形象,開始在辦公室努力工作,因為他想要與市民建立起友好的關(guān)系,瑞德還向梅里夫人詢問怎樣才可以讓女兒邦妮改掉吮大拇指的壞習慣。他這樣的舉動甚至打動了最古板的老太太,認為這么細膩的一個男人,會由于孩子的問題向他人詢問,不會是多壞的一個人。此后,瑞德背叛共和黨,在選舉時鼎立支持南方民主黨,他對斯嘉麗解釋成這一切都是為了邦妮。在小說中,作者用一句話向讀者透露了瑞德的煞費苦心:因為邦妮綜合了斯嘉麗和瑞德最可愛的地方,瑞德要把邦妮當成一個楔子,慢慢地打進這個城市中大眾冷酷的墻壁中,這里的墻壁,指的就是世俗的道德。瑞德出賣共和黨,加入民主黨,逐個討好曾經(jīng)的奴隸以得到他們的支持,以及讓邦妮做誘餌,最終通過各種手段達成了自己的愿望,成為了南方社會的“紅人”。
瑞德對斯嘉麗的話表明了他的心聲,他已經(jīng)四十五歲了,凡是到了這個年齡的人都會開始珍視和愛惜在年少時曾經(jīng)拋棄的東西,包括家庭的團結(jié)、名譽等等。瑞德想要學習那些非常多見的只趨于表面的東西,那些非常令人生厭不過卻又受尊敬的東西,那就是紳士們的生活態(tài)度,舒適而又威嚴的風度和溫柔敦厚的美德。在他們以前的生活中,并沒有觸碰到這些東西潛在的吸引力。在小說中,瑞德最初的形象是一個叛逆者,后來他引導斯嘉麗走向自我探尋,最終他放棄了所有的追求,做出了驚人的決定。
瑞德的轉(zhuǎn)變正是通過他目睹了戰(zhàn)爭中城市那片恐怖的火光。通過作者對當時瑞德更加細膩的刻畫,表現(xiàn)出他勇敢的決心。在小說中,作者細膩地描寫了瑞德當時的神情,在那場大火面前,瑞德黝黑的臉部輪廓十分的清晰,如果錢幣上的頭像,美麗、冷酷而又充滿了頹廢。他的眼睛就如同大火一樣讓人畏懼。在經(jīng)過了那場大火之后的洗禮之后,瑞德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他寧愿丟下深愛的斯嘉麗也要去參軍,獻身于他曾經(jīng)恥笑過的事業(yè)當中。從火的意象上來看,恰恰是戰(zhàn)火凈化了他心頭的欲望之火,使他的各種沖突相互燃燒,在這種燃燒中完成一次全新的凈化。
瑞德的祖父是一個海盜,他的父親卻是一位十分和藹、虔誠、受人們尊敬的紳士。在兩者之間,瑞德更敬重的卻是他的祖父,所以他才更多的借鑒祖父而并非他受人敬仰的父親。他那些道貌岸然的“主義”、“州權(quán)”,對南方社會的冷言冷語,與南方“上層人”完全對立。不過,在瑞德的心中,卻存在著極其激烈的矛盾沖突,他依然深愛著拋棄他的家族,也深愛著當下生活的南方社會。在整部小說中,瑞德的這種矛盾多次的呈現(xiàn)。瑞德扎根于故土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在一直牽引著瑞德,讓他始終眷戀于那個階級。
在梅蘭的身上,有著傳統(tǒng)的道德體現(xiàn),同時也是善與美的標準,是人們心靈與精神的支柱,就算是放蕩不羈的瑞德也無法在這個標準的規(guī)范中逃脫。作者細致地刻畫了梅蘭,目的是要讓梅蘭來引導瑞德的精神。不管瑞德是怎樣的無法無天,性情有多么的暴躁,都會融化在梅蘭的純潔與善良之中,在梅蘭的面前,瑞德甚至是慚愧的、順從的。這一點在對瑞德有著很大成見的米德夫人得到了證實,“瑞德與梅蘭在一起的時候,他的虛偽蕩然無存,看起來非常的和藹、體貼,仿佛變了一個人?!?/p>
在梅蘭的影響下,瑞德開始自發(fā)的走向自我完善。瑞德用十倍的價錢贖回了梅蘭的婚戒;在戰(zhàn)爭中,他幾經(jīng)周折幫梅蘭打探艾希禮的消息,冒死搭救艾希禮。有一個細節(jié)非常鮮明的體現(xiàn)了瑞德的“欲望之火”得到了凈化,他在救出了斯嘉麗之后,情愿將心愛的人留在荒郊,也一定要去服務于他向來反對的“主義”,他這次的舉動正是表明了他回歸的注腳。在文章的最后,瑞德無法幫助斯嘉麗走出對艾希禮情感的牢籠,以至于他徹底放棄了對她的愛,回到曾經(jīng)的地方尋找溫馨與忠誠去了,完成了他凈化的最后一個步驟。在小說最后,作者讓瑞德舍棄了之前所持有的新時代的品質(zhì),又是一種在精神上的毀滅。
在小說快要接近尾的時候,瑞德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新思想的代表。斯嘉麗的所作所為無法被上流社會所接受,這不僅與她自身的性格有關(guān),更多的也是受到瑞德的影響,在小說中,瑞德成為了斯嘉麗的引導者。但是,戰(zhàn)火的沐浴后,瑞德褪去了扎根已久的欲望,跟隨在美德的傳承者梅蘭的身后,最終完成了精神的凈化,放棄了與當時社會相符合的品質(zhì)。從這一方面來看,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毀滅。
四 結(jié)語
在長篇小說《飄》中,作者通過她雄健的筆力,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南北戰(zhàn)爭的硝煙以及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悲劇感。作者鮮明地表達出了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境和悲劇感,在文化精神的角度來看,小說的內(nèi)涵遠遠地超過了普通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作品。同時,作者通過這部小說在文學與思想這兩個方面上都賦予了南方前所未有的崇高聲譽。
參考文獻:
[1] 唐聞穎:《論20世紀上半葉新詩中的火意象》,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2] 王曉霞:《〈飄〉中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芒種》,2012年第20期。
[3] 張明梅:《小說〈飄〉中主角的黑色堅毅賞析》,《芒種》,2013年第16期。
[4] 陳愛梅:《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想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鄒春霞,重慶工程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