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聚交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33-02
甲狀腺手術引起并發(fā)癥主要有呼吸困難和窒息、喉返神經或喉上神經損傷、手足抽搐、甲狀腺危象、頸動脈竇反射;頸叢阻滯的并發(fā)癥主要有局麻藥毒性反應、高位硬膜外阻滯或全脊麻、膈神經阻滯、喉返神經阻滯、Horner綜合征、椎動脈刺傷后引起出血血腫形成[1]?,F將近5年來本院甲狀腺手術麻醉中出現并發(fā)癥處理的一些體會和教訓,總結治療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
復習本院近5年來甲狀腺手術麻醉3000多例,在術中發(fā)生手術麻醉并發(fā)癥需要緊急處理病例13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齡23~65歲。原發(fā)性甲亢4例,甲亢并結節(jié)甲狀腺腫9例,分別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或甲狀腺全切除。
治療方法 病人入室輸液、輸氧、監(jiān)測ECG、Bp、HR、R、SpO2。13例患者均采用頸叢一針法麻醉。麻藥組成為0.25%左布比卡因60~75mg+0.8%~1%利多卡因200~300mg+0.9%氯化鈉注射液共30ml,單側淺叢注藥9ml、深叢注藥6ml。術中泵入小量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輔助鎮(zhèn)痛、鎮(zhèn)靜,必要時泵入硝酸甘油調節(jié)血壓。
1.2.1麻醉藥毒性反應6例。頸叢阻滯后約3~8分鐘,患者出現頭暈、耳鳴、話多或者神志模糊扭動身體,有兩病人有輕度的肌肉抽搐。此時血壓、心率急劇升高,呼吸變淺、變快,SPO2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口唇輕度紫紺,考慮麻醉藥毒性反應。立即用面罩加壓輔助呼吸純氧,靜注咪唑安定2mg、或靜注丙泊酚1mg/kg,靜注地塞米松磷酸鈉10mg。一般在5~10分鐘,患者逐漸安靜下來,呼吸轉回平順,口唇轉紅潤,SPO2上升98%以上,血壓、心率也恢復正常。
1.2.2支氣管痙攣2例。在切除一側甲狀腺腫物時,患者突然干咳,接著出現兩肩聳起呼吸困難伴有哮鳴音,SPO2迅速下降;血壓偏高、心率偏快,煩燥亂動。檢查氣管縮小,變緊。立即面罩高流量加壓輔助呼吸,靜注氫化可的松200mg、氨茶堿0.25靜滴、吸干凈口咽部分泌物,經10分鐘,病人呼吸改善,缺氧糾正。
1.2.3氣管軟化、氣管塌陷2例。均是在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物后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張口呼吸,但胸廓起伏不明顯,面罩加壓給氧的情況下SPO2仍然下降,加壓給氧阻力大,發(fā)現是氣管軟化塌陷,立即行緊急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呼吸缺氧糾正。其中1例在拔除氣管導管后再次出現氣道梗阻,重新插管時出現困難插管,患者出現嚴重腦缺氧損害。
1.2.4急性喉痙攣1例。手術正在分離甲狀腺組織時,患者突然出現用力呼吸有喉鳴音,出現三凹征,血氧飽和度由98%迅速下降到40%,血壓、心率偏高、偏快。考慮為喉痙攣,立即停止手術操作,托起下頜,放置口咽通氣道,面罩加壓給氧,用12號針頭行環(huán)甲膜穿刺,靜滴氫化可的松200mg,3分鐘后血氧飽和度上升到90%,紫紺明顯改善。5分鐘后患者呼吸緩解,繼續(xù)完成手術。
1.2.5頸動脈竇反射1例。女性患者56歲,術前ECG有竇性心動過緩59次/分。術中暴露甲狀腺過程中,擺放術野的止血鉗過多擠壓到頸動脈竇,導致心率快速下降,立即應用阿托品0.5mg靜注,在注藥過程中心率下降至30次/分左右,患者大叫呼吸困難。立即面罩加壓給氧,行胸外按壓,松解頸上的止血鉗,1分鐘后病人心率由30次/分上升到60多次后患者呼吸才改善,最后順利完成手術。
1.2.6術后切口出血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1例。手術結束準備回監(jiān)護室,患者頸部出現明顯腫脹,引流管引出多量鮮紅血液,患者有輕度的呼吸困難,考慮切口出血,立即高流量給氧并拆除患者切口縫線,暴露出血點,行結扎止血,患者呼吸恢復正常。
1.3結果 13例患者在手術麻醉中出現了并發(fā)癥,經過及時處理,12例患者缺氧得到糾正,脫離生命危險。只有1例病人,拔除氣管導管后復出現氣道梗阻,困難插管,出現腦缺氧損害,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 討論
甲狀腺手術麻醉中出現并發(fā)癥往往來勢兇猛,如果不及時有效處理,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頸叢阻滯下能保持清醒、發(fā)聲有利于判斷神經損傷和出血,以及麻醉操作簡便、經濟,目前一些基層醫(yī)院,還是以頸叢阻滯為主,但由于頸部血管非常豐富,麻藥容易進入血管引起麻藥中毒。本組麻醉藥中毒的病例往往都發(fā)生在那些較消瘦、肝功受損、操作時反復穿刺探查頸椎橫突、回抽有血或沾血時、注射速度過快的情況下出現。所以頸叢阻滯中應操作輕柔,避免為尋找頸椎橫突反復穿刺而損傷血管、神經;麻醉藥濃度不要過高,劑量要適當減少。我們頸叢阻滯方法和用藥方面,是有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的,如我們同時阻滯兩側頸深叢神經,加上頸叢一針法可能用藥量偏大更容易引起中毒發(fā)生。部分學者[2]提出頸叢阻滯原則上僅阻滯1側頸深叢,手術切口越過頸正中線時,可加用對側頸淺叢阻滯,一側頸深叢阻滯,局麻藥用量限制在10ml之內。由于甲狀腺手術是在氣管旁操作,在分離甲狀腺及腫物時對氣管造成牽拉、擠壓刺激,容易發(fā)生氣管、喉痙攣、頸動脈竇反射等,在頸叢麻狀態(tài)下,保持氣道通暢是有一定難度。對于有明顯氣管受壓變窄、移位、扭曲、甲狀腺癌、術前甲狀腺功能亢進未完全控制或精神高度緊張不合作的病人,應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氣管內麻醉能確保病人呼吸道通暢,完全消除手術牽拉所致不適,增加了手術和麻醉安全性[1]。當甲狀腺腫物較大,壓迫氣管移位變窄,或病人脖子粗短、喉頭較高時容易出現困難氣道,如果麻醉前準備不充分,可能會出現嚴重后果。據統(tǒng)計,因氣道先天性或后天性異常導致氣管插管失敗的發(fā)生率為1:2303;因插管技術操作不恰當或錯誤,導致插管期嚴重缺氧和CO2蓄積,并繼發(fā)心室纖顫或心跳驟停腦缺氧死亡者,可占麻醉死亡總例數30%[1]。有過一例重新插管失敗的教訓后,我們的做法是,甲狀腺手術如果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則采用清醒插管;手術結束,拔管前用剪掉前端的16號胃管置入氣管導管前端吸凈分泌物,退出氣管導管時保留胃管在氣管里,可以經胃管輸氧,當確認病人無氣管梗阻和呼吸困難后才拔掉安置在氣管里的胃管。另外,重視麻醉中的監(jiān)測,切忌只顧埋頭寫記錄而不觀察病人,以免錯過發(fā)現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處理的機會;除了提高麻醉醫(yī)師的責任心,還要提高麻醉醫(yī)師在麻醉突發(fā)事件中的處理能力,才能確保手術病人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莊心良, 曾因明 ,陳伯鑾,主編?,F代麻醉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28~1199。
[2] 劉先義主編。臨床麻醉實施程序。第一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