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平 劉軍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95-01
我院兒科門診2013年10月20日收治1例點狀軟骨發(fā)育不育患兒,現報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4個月,檢查:右腿變短,鼻梁塌陷。X線片見右股骨及脛腓骨變短,干骺端增寬,骨骺變小,并見有多顆小點狀鈣化灶。
2 討論
該病又稱點狀鈣化性軟骨發(fā)育異常、先天性鈣化性軟骨營養(yǎng)不良或點狀骨骺病。該病臨床罕見,病因不明,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特點為胎兒期或出生后短期內骨骺軟骨內形成不規(guī)則鈣鹽沉著,女性多見[1]。該病預后較好,變短或發(fā)育不良的肢體一般能完全恢復,不遺留畸形[2]。病理改變:原發(fā)和繼發(fā)骨化中心內軟骨粘液樣變性,使骨骺碎裂,于碎裂塊上發(fā)生軟骨點狀鈣化,滑膜組織也發(fā)生鈣化。
主要的臨床表現有以肢體不對稱近側段短縮畸形為特征,可見于任何一個肢體,但很少同時累及全部肢體。另一特征為髖、肩、膝、肘關節(jié)僵直。此外,可有扁臉、塌鼻梁、小頭畸形及智力障礙。禿發(fā)及先天性白內障發(fā)生率約30%,皮膚病包括皮膚增厚、魚鱗癬、角化過度、紅皮癥及皮膚脫落等。先天性心臟病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或其他復雜畸形。X線表現:四肢大關節(jié)最常受累,次為腕骨、跗骨及長骨的骨骺部。一個或多個長骨變短,干骺端增寬。新生兒骨骺為點狀鈣化,邊界清,到3歲時可完全消失,或逐漸增大融合成塊。除長骨外,手、足、椎間盤、肋軟骨、髕骨附近和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也可出現點狀鈣化。鑒別診斷:(1)甲狀腺機能低下,可出現點狀骨骺,但均在2歲以后出現,分布不廣泛,鈣化點較大,骨骺出現遲且形態(tài)正常。(2)嚴重軟骨發(fā)育不全時,幼兒骨骺處也可出現點狀鈣化,但干骺端多呈喇叭口形,骨骺有包繞現象,且骨骺長度明顯縮短。
筆者認為,依據單側肢體不對稱的短小畸形和關節(jié)僵直,以及臨床出現皮膚病、智力障礙、白內障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結合點狀骨骺的X線表現,可達成診斷。
參考資料:
[1] 榮獨山. X線診斷學[M].第二版.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124-125
[2] 梁碧玲.骨與關節(jié)疾病影像診斷學[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