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毛加
【摘要】我們的語文教學,由于應試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學生的任何自由和創(chuàng)新,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依據(jù)。一篇文章,教師說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錯誤。學生在閱讀上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壓抑,對語文課興趣全無。在語文教學中,深感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之弊,也常常為之困惑、苦惱,為此進行不懈的探索,尋求語文教學的新境界。本文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的幾點啟示,希望能夠對廣大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啟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一旦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綜合的。綜合才成系統(tǒng),整合優(yōu)化系統(tǒng)。知識不進網絡,永遠不能形成能力。整合使知識的功能更大,有更強的生命力。因為整合賦予了知識以活力,知識是整塊整塊而不是一點一點地進入學生大腦的,在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一旦接受相應的刺激,這些模塊就馬上被激活,并以整塊整塊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學習和積累的模塊多了,模塊之間經過融會,將擴大為更大的系統(tǒng)。
一、讓學生理解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知識的建構是基于人們的利益、立場、需要、趣味、眼界、胸襟而實現(xiàn)的。以往的“字詞句”練習,搞的是“單打一”,賦予字詞句上的人文內涵不見了,有情有趣的語文,變成了枯燥無味的零部件,丟掉了“大語文”的背景,孤立地學習字詞句,只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實,單憑一片浪花,怎么解釋整個大海?更為嚴重的是,“單打一”割裂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人為地束縛了學生的眼界和胸襟,學生所得也只能是一些知識的碎片,自然是不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了。“學用字詞句”,把“字詞句”置于一個廣闊的背景中,讓學生認識一朵浪花,首先讓他看到一片大海。不要問我們的學生有多大的眼界,首先要問我們給了學生多大的視野。在這個大背景中,“事、景、物皆有,字、詞、句兼?zhèn)洹保@給學生學習語文以積極的暗示:學語文是有用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根本就離不開語文。學生學用這樣的字詞句,要動手、動口、動筆、動腦,這給他們的學習方式帶來了變革,要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往往決定著他們今后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愿
詛咒或過多的批評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筆者在班中曾做過小學生生活情趣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表明:學生最喜歡老師說的話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聰明?!薄爸x謝你!”最希望的是:“老師不要太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梢姡姓J學生的能力并加以適當?shù)馁潛P是提高學生學習意愿的秘訣。
對學生要與他自己比較。做教師的大多愛拿差生與優(yōu)生作比較。如:“你怎么不向班長學學?!薄澳愕耐赖某煽兡敲春?,你怎么這樣差!”強硬指責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會有很大的影響,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喪失學習意愿。對于差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進步。面對學生微小的進步,作為教師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對學生的稱贊。如果老師強求學生達到其能力所不及的目標,學生便會喪失努力的意愿,變得什么也不想做了。領悟學生的個性偏差,激發(fā)其主動進取的精神。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缺乏學習意愿,同時也表現(xiàn)在個性品質上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學習上消極悲觀等個性特征。對此,可多開展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班會,讓他們多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改變其內向、敏感的性格。
三、讓學生愛上閱讀
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這座橋梁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我們的“情感的王子”——學生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挖掘出來,才能與作者會面,達成情感的契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薄伴喿x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從閱讀功能看,閱讀是搜集、篩選、發(fā)現(xiàn)信息的過程;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xiàn),同時又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比如見到標題)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自然,讀者從接受的信息中產生的內驅力強弱、有無,對其內在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的有無或強弱起關鍵作用,對其閱讀行為是否進行和怎樣進行產生重要影響。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閱讀期待”來提高閱讀質量呢?
當代格魯吉亞杰出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認為,衡量教師好壞的一條重要標準是你的學生是否有閱讀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閱讀,那么這個教師就不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愿意閱讀,那他就是一個好教師;如果班上全體學生都喜愛閱讀、熱衷于閱讀,那他就不僅是一個好教師,而且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弊髡吡餮蹨I,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shù)纳壳槟芗ぐl(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例如,教學《梳羊角辯的小姑娘》時,我?guī)е荒樀纳衩卣f:“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老師特別喜歡。它與過去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許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點不同?當然越多越好。”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結果有發(fā)現(xiàn)課文主要通過對話的,有發(fā)現(xiàn)三件事是連貫的,有發(fā)現(xiàn)三件事可以組成一件事,有發(fā)現(xiàn)用詞很講究,有發(fā)現(xiàn)結尾意味深長的等等,學生的審美閱讀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