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復漢 孫開
摘 要:在《紅樓夢》中,林黛玉不僅容貌是大觀園中群芳之冠,詩詞更是此中精品,曹雪芹通過描寫她的詩詞塑造了一個經(jīng)典形象。本文旨在探討黛玉詩詞的詩歌創(chuàng)作觀念、思想、風格諸方面來反映她的性格,說明詩詞并非僅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點綴之筆,而且還是與人物的思想性格、生活經(jīng)歷等息息相關,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林黛玉;詩詞;性格
作者簡介:
劉復漢(1986- ),男,河北邯鄲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元明清方向。
孫開(1987-),男,河北石家莊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2-0-01
周汝昌曾經(jīng)說過:“作者要描寫一群很聰明而富有才情的兒女們賦詩填詞,已非易事,再要把各人之所作擬寫的詩如其人都適合他們各自的個性、修養(yǎng)、特點,那必然是加倍的困難,”[1](P5)而這些曹雪芹都做到了。那些精心展現(xiàn)黛玉心跡的詩詞,細致傳神地刻畫了一個華光溢彩的女性形象。如果說人物是詩詞的中心,那么性格就是詩詞的“靈魂”。徹底解讀她的詩詞,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創(chuàng)作意圖乃至人生觀、世界觀的必由之路。
一、詩詞觀念:多情
在整部《紅樓夢》中,黛玉用了8種體裁,共25首,1659個字。通過這些詩詞,可以看出她對待詩詞的態(tài)度,黛玉在感受深切或情緒激動時,會連續(xù)寫下幾首,將心里的苦悶悲傷都盡情發(fā)泄出來。黛玉對待創(chuàng)作是充滿熱情的,是她詩歌觀念的反映。
在備受冷落的境遇下,加上“落花”的觸發(fā),黛玉寫下了這首字字是血、聲聲皆淚的《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瓋z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2](198——199)葬花之舉綿延了黛玉無邊的愁緒,更加重了她無盡的哀思。黛玉之所以沒有被這種愁緒與哀思壓垮,就是因為黛玉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叛逆。此詩表現(xiàn)了黛玉對社會強烈的控訴和“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不愿受辱屈服的叛逆,她這種渴望掙脫現(xiàn)狀、爭取愛情自由的心理,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動力。其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強烈的人格尊嚴,正是一種萌芽的女性解放意識。
二、詩詞思想:叛逆厭世
人們的政治思想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中在日常言行乃至詩詞中流露出來。不滿混沌惡濁的社會,反抗封建社會對美好青春的摧殘,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意識,這些正是黛玉由切膚之痛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因此唯有借詩詞來抒發(fā)感慨、傾訴衷情、寓寄相思,這是她與現(xiàn)實人生相抗爭,用詩意化的方式升華人生理想的具體體現(xiàn)。
《五美吟》是黛玉惜“古今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凝聚了她所有的心酸和血淚,寄托著她的身世之悲,遠非一般的詠史之作可比。比如詠西施,“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保≒512)說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抒發(fā)了自己“明媚鮮妍能幾時”的深沉感慨;詠虞姬,“腸斷烏啼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向封建社會歧視女性的偏見提出了挑戰(zhàn),更是對“男尊女卑”觀念的徹底反叛,這些突出地表現(xiàn)了她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抒發(fā)了黛玉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反映了黛玉強烈的叛逆精神?!盵3](P372—376)
三、詩詞風格:風流別致
黛玉的詩風一如其人,顯得清奇哀怨,風流別致,而且歌詠的總是同一種哀怨愁苦,這是由于黛玉深感自己在人世中漂泊不定,所以總有一種哀傷孤獨和不確定的情緒。所以她筆下的景物都是些“哀草”“寒煙”“冷月”“飛絮”之類的意象,這些詞傳達著一種冷漠孤獨的情緒,成為了黛玉詩歌的主導情緒,它與黛玉敏感多情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黛玉的《唐多令》,“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P564)寄托了她的身世之悲,描寫她在封建禮教雙重壓迫下,覺察到自己的命運也將像柳絮那樣,不知是“誰舍誰收”。這顯現(xiàn)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悲春傷秋的悲劇性格。在詞中,作為柳絮的飄落之地,黛玉選擇了帶有悲劇色彩的“百花洲”和“燕子樓”,這自然聯(lián)想到了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她預感到自己的結(jié)局必是紅顏薄命,這種清醒的認識使得詞中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以及對自己悲慘命運的哀怨。
總之,《紅樓夢》是一部詩化了的小說,確如啟功先生所說的:“每首詩都是人物形象的組成部分”。[4](P30)詩詞可以說是人物心靈的真實反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許多東西,精讀關于林黛玉的經(jīng)典詩詞,對我們了解《紅樓夢》深層次的社會內(nèi)涵和黛玉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意圖都有很大的幫助。
注釋:
[1]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第5頁。
[2](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第198—199頁.以下詩詞均引自此。
[3]薛祥生,戴武軍著,賀新輝主編 .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 [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年出版,第372—376頁.
[4]馮其庸.馮其庸點評紅樓夢 [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第30頁。
參考文獻:
[1]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薛祥生,戴武軍著,賀新輝主編 .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 [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6]馮其庸.馮其庸點評紅樓夢 [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