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明
兩年前,一個朋友被借調在一家讓人羨慕的大單位上班。干了一段時間后,因為自己覺得不適合在那里工作,他選擇了回到原單位。本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料,周圍的人卻打心眼里認定他是因為能力不達標或“關系”未到位,被那家大單位“退”回來了。一時間,朋友感到處境頗為尷尬。
表面上看,人家的理解是有道理的,人往高處走,哪有甘愿“回流”之理?怎么說人家也不相信啊,可事情又確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我也有過類似經(jīng)歷。年輕時,不安于現(xiàn)狀,一心想去外地打拼,終于找到一次長假機會,在沿海城市某單位體驗了一回,結果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快,我對那種找不到歸屬感的環(huán)境感到厭倦,于是謝絕單位一把手的一片好意,毫不猶豫地回到事業(yè)的出發(fā)地,安心干起文字活。奇怪的是,我自己沒感到有什么不妥,但一些從未出過遠門的熟人,卻總是一個勁兒地為我“惋惜”,甚至覺得“回流”是很沒面子的事。
選擇職業(yè),有多種因素。有人從“前途”出發(fā),為了讓自己過得風光,所以愿意忍辱負重;有人從“實惠”出發(fā),只要物質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其他的都可以不計較;有人從興趣愛好出發(fā),看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幸福,于是不顧世俗的眼光。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要是自己的選擇,那就得認賬。而對旁觀者來說,大可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畢竟,鞋子穿在人家腳上,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否適合。作為旁觀者,我們很有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
生活告訴我們,光從表面上看,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靠譜——
表面上看,某人脾氣很臭,說話從來不知道拐彎抹角,看起來很不好打交道。可事實上,你與他交往時間久了,卻發(fā)現(xiàn)這人居然是個熱心腸,總是為別人著想。
表面上看,某人待人熱情,只要你開口,他一定爽快答應??扇舾赡旰?,你細細盤點,卻發(fā)現(xiàn)他從來沒有真正為朋友辦過一件事。
表面上看,某人衣著光鮮,“一身是寶”,應該事業(yè)有成,不是大貴,也是大富。而事實上,他可能是個窮光蛋,欠了一屁股的債,平時大把大把花的都是別人的錢。
表面與事實,常常有差距。
看過一則小品文,說的是,麥田里,有個人坐在板凳上收割麥子,過路的人一看,覺得這人懶得不得了,心里很看不起他??墒钱斅啡俗呓鼛撞綍r,才發(fā)現(xiàn)這人是個截肢的殘疾人,于是對他的勤勞肅然起敬。你看,走近幾步,得出的結論截然相反。
有一次閑聚,聊到一位大家都認識的人物。在座有位先生語調鏗鏘,自以為對這個人最有發(fā)言權,理由是自己認識他快20年了。我看他信心滿滿、舍我其誰的樣子,忍不住潑他一瓢冷水:了解一個人,時間未必是最有效的,距離可能更重要——也許人家一個晚上的深談,就抵你幾十年的泛泛之交。
僅僅靠時間,并不能解決深刻認識的問題。如果只是浮在面上,時間再長又怎么樣呢?“日久”未必“見人心”,如果不深入了解,你看到的也許還是表面。
所以,要真正認識一個人,要了解事實真相,千萬不可只從表面上看,一定要走近一點,看清一點,哪怕只是一點,就可能有新的重大發(fā)現(xiàn)。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自己的眼睛欺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