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飛
經(jīng)濟學(xué)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家超市里擺放了幾十套價廉物美的餐具,每套餐具包括:8個菜碟、8個湯碗和8個點心碟,共24件,每件都完好無損。在另一家超市也擺放了幾十套餐具,每套40件,其中24件和剛剛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無損,另外還有8個杯子和8個茶托,其中2個杯子和7個茶托都已經(jīng)破損了。
實驗結(jié)果表明,放在第一家超市里的餐具銷售很好,一周內(nèi)全部賣出,每套售價是33美元;而放在第二家超市里的銷售情況很不理想,一周只賣出3套,盡管每套只按處理價24美元銷售。雖然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個好的杯子和1個好的茶托,而且支付的錢也更少,但人們?nèi)员憩F(xiàn)冷淡。
這個實驗表明,人們在做決策時,并不會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在上述實驗中,兩套餐具中的物件數(shù)量多少,如果不互相比較是很難引起注意的,但是整套餐具到底完好無缺還是已經(jīng)破損卻很容易判斷。此時,人們要求被選擇對象的“完整性”成為主導(dǎo)心理需求,盡管這實際上并不劃算。
人們的這種缺乏理性的決策,常常被商家利用,他們會通過讓商品“看上去很美”來達到利潤最大化。世界上的“騙術(shù)”其實都不高明,只是人們太喜歡“看上去很美”的東西罷了,所以很容易就陷入了用表面完美裝飾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