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上,可把唐卡藝術分為4 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7至9世紀的檻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傳佛教的濫觴期。構圖簡練,多用青、黃、赤、白4種根本顯色繪成。人物造像幾乎全裸,僅以梵繩、八寶為莊嚴,主尊畫得較大,多直線。
第二個時期是12世紀左右,即藏傳佛教的后弘期。西藏江孜地區(qū)形成了一種以印度健陀羅、尼泊爾、漢地和西藏本土藝術風格相互影響融合的地方藝術風格流派,即江孜畫派。其特點是造型比例適當,著重心理表現(xiàn),突出個性特征的寫實手法。
第三個時期是15至16世紀,即藏族佛教藝術的繁盛期。宗教上層參與唐卡的創(chuàng)作活動,產(chǎn)生了著名的“門者畫派”、“門薩畫派”和“嘎瑪貢畫派”。
第四個時期是18至19世紀,也就是唐卡繪畫的鼎盛時期。這時期的藝術風格主要受到漢地工筆重彩技法的影響。它的發(fā)展前后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18世紀八邦寺高僧多傾覺和曲吉牛勤所創(chuàng)的“新嘎瑪貢”畫派為其代表。這一畫派學習漢族工筆畫傳統(tǒng),重暈染、烘托、勾勒,藝術上已不滿足原有的樸素、簡潔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所謂“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來豐富畫面效果。第二階段是19世紀初所形成的“漢風”時期?!靶赂卢斬暋碑嬇稍诘谝浑A段華麗富貴的風格基礎上,開始追求漢畫設色雅致 、清新的風格,并將一些漢地通用的“福”、“壽”之類吉祥詞繪于畫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