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P
酸甜苦辣咸,五座城市,五種美味,“小食代”帶你一起細數(shù)飄蕩在城市上空的五味之最。
酸味之城:太原
說起酸味美食,或許你會想到老壇酸菜面、酸菜魚,或者切開一只檸檬后,那逗留在舌尖上的一抹甜酸……
不過,要說起原味的酸,還得從“醋”出發(fā)——普天之下,數(shù)山西的醋最有名;山西省內(nèi),數(shù)太原人最愛“吃醋”了。
沒有去過太原的人,可能不知道那里的醋文化有多么濃厚,大大小小的餐館里,每個桌上都擺著醋壺,不管你愛不愛吃,它永遠在那里。
在山西著名的東湖醋園陳列堂和醋療園里,收集了我國西漢以來各種釀醋器具和七百余個醋療藥方,一個個器皿、一本本文獻、一幅幅圖片,訴說著山西老陳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走進園內(nèi)的美和居作坊,猶如來到了500年前,老醋芳香,撲鼻沁心,制醋的每一道工序——“蒸、酵、熏、淋、曬”,盡顯老醋的“綿、酸、甜、鮮”姿態(tài)。美和居作坊因此享有“中國釀醋第一坊”的美譽。
甜味之城:無錫
天底下的甜味美食舉不勝舉,可是具體到城市,或許你首先想到的是上海。悄悄地告訴你,比起無錫的甜,上海差遠了。
在無錫,吃什么都要甜絲絲的,就是一碗面條,也要有淡淡的甜味。據(jù)說,無錫人視糖如鹽,紅燒要放糖,涼拌要放糖,清蒸也要放糖。
放眼無錫美食,如名震天下的無錫小籠包、無錫醬排,皆少不了甜甜的味道。在那里,只有你想不到甜食,沒有你吃不到的甜食。
“吃苦”之城:延安
五味之中,苦味的美食并不多,苦瓜、苦菊或者野菊花算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但是,你知道嗎?在我國,有些地方的人就很能“吃苦”,比如延安。
說延安能“吃苦”,并不是說這里的人專挑苦食吃,而是用“苦”字,凸顯出這座城市是在苦難中磨礪、成長起來的,沒有曾經(jīng)的苦味就沒有現(xiàn)在的五味俱全。
在延安,有一種稀飯叫做錢錢飯:把黑豆壓制成扁形,和小米一起煮,或配以其他原料。它原本是陜北人家缺糧時吃的飯,加入米糠、稻谷,借以充饑。由于壓制后的黑豆形似銅錢,所以被稱為“錢錢飯”。
有機會嘗一碗錢錢飯,或許你能嚼出“憶苦思甜”的別樣滋味。入口雖苦,但回味猶甘。
辣味之城:長沙
有人說,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湖南省會長沙,或許可以稱為“最愛吃辣”的地方。辣椒在這里并不是大廚手里的調(diào)料,而是主菜,正所謂“無辣不歡”。紅通通的辣椒,就好像湖南人爽朗熱辣的個性;綠油油的辣椒,則宛如悠長的湘水湘情。
自清朝初期,長沙地區(qū)即有辣椒種植,那里有名的辣椒,比比皆是,如“撲地尖”“炮筒子椒”“牛角椒”……
在長沙美食遍地的小街上,那永遠掛著的一串串火紅的辣椒,就仿佛一盞盞耀眼的紅燈籠,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辣味美食隨處可見——將原始的美麗保存完好的腌辣椒,色香味俱全的紅尖椒炒豬嘴,讓人頭暈目眩的剁椒蒸雞,令人垂涎欲滴的醬辣椒蒸魚頭……
對于能吃辣并喜歡吃辣的人而言,來到長沙,絕對是天堂般的享受。
咸味之城:咸寧
說咸寧是最具“咸味”的城市,并不是因為這里的美食很咸,而是取自這座城市的名字——咸味之城要感謝咸寧之“咸名”。
作為“湖北南大門”,招待四面八方的客人,咸寧自然不缺少美食,如咸寧地區(qū)名菜肉糕,人們對它情有獨鐘,大宴小席上都少不了它,還有咸安寶塔肉、崇陽竹炭雞、火燒赤壁……
每一道美食的名字都透露著濃濃的歷史氣息,正如腌制的咸魚一樣,經(jīng)過長時間的沉淀,才能散發(fā)出經(jīng)久迷人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