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敏
高等院校的音樂專業(yè)大都把鋼琴課作為主要的基礎課和專業(yè)技能課,列為學生的必修和專長選修科目,在課程設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促成學生鋼琴技法的提高,較好地展現(xiàn)鋼琴作品的內容,從學生心理出發(fā),結合自身體會與實踐經(jīng)驗,借鑒國內外演奏家及教育家的先進教學方法,探索出一套切合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即開發(fā)式教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動構建者,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
中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填鴨式”灌輸教學,在高等院校仍普遍存在,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對于藝術素質教育來說,要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對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就這方面許多院校都已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改革經(jīng)驗,可是,改革之后的鋼琴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如何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如何了解學生心理,如何提高學生的精神食糧,如何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到無縫連接的教學效果等等。這都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鋼琴課一年普遍有30課時,但每課時只有短短的15分鐘,這種現(xiàn)狀下,應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對音樂的興趣,如何引導和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追求,并長期保持這種追求,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yǎng),避免讓他們成為“有理論而無實踐”、“有實踐而無修養(yǎng)”的大學生,這正是當代鋼琴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因而注重學生心理修復,運用開放式教學,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課后練習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和激發(fā)學生自主表達的興趣,走出課堂為人們彈奏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人們彈奏的范圍可以由小變大,先由小組到大組再到全班,以至于最終可以登臺演奏;由易到難,先可以彈一些簡單的,已經(jīng)掌握了的樂曲,但是,要注意在事后要加以復習(緩慢地彈奏那些困難的地方,以便消除那些或許已經(jīng)潛入的小錯誤和不均勻)。
為人們彈奏不僅對以后的演奏欲望是一種鼓舞;還能對彈奏的能力與缺點提供較準確的估計,得出改進的途徑,從而較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技法和藝術素質,最終達到學生自我完善的目的。
在學習階段中隱居世外,是一種過時的,已被廢棄的想法,這種做法的原因可能想以此抑制那些忽視學習,過早地追求贊揚的學生的虛榮心,對于這種學生,我建議不要過多地為人們演奏,而演奏的條件是:每次“表演”一首樂曲之后,自己在琴房一定要緩慢而細致的復習兩次,這將保持這首樂曲的完整性,并帶給你許多其它意想不到的好處。
為了能夠更好地為人們彈奏,首先是從心理及鋼琴技術程度出發(fā),如果在為人們演奏時,你總是不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總過于“神經(jīng)質”(也就是有心理障礙)的話,你就應該在露天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并征求醫(yī)生的意見,以便改善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狀態(tài)。還應學會完全忘掉自我以及與自己有關的聽眾,把思想集中于演奏上。通過意志力及不懈的自我訓練,你是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的?;蛘?,更差一點,是在技巧水平上的“自卑感”,則必須提高你的技巧。
一些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公開彈奏時從未取得成功,甚至被人說成“機械”的彈奏。這往往是因為你他們的演奏缺乏表情、缺乏情感,這一點是可以治療的,雖然沒有能直接生效的良藥,但可以和優(yōu)秀的演奏者以及優(yōu)秀的音樂愛好者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細心的觀察和傾聽,慢慢地學會他們的表情模式,并且,可以先模仿他們的模式,直至形成通過彈奏“述說一些什么”的習慣。也就是在外表上能有所變化之前,你需要先在內心起變化。
還有些學生,遠在能夠正確地彈奏一首樂曲之前,就開始歪曲或改變樂曲的內容來適應自己。我想他自認為賦有很強的“個性”,因而可以縱情地“自由”運用任何形式,即可以破格。感情是一件偉大的因素,表現(xiàn)感情的意志也是如此。但如果缺乏能力,兩者都是毫無價值的,因此,在帶有感情彈奏之前,最好先肯定樂曲中的每一點,如正確的時值、力度、觸鍵等等全都能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正確的識譜,不僅是音符本身,也是每一個好老師要求學生必須堅持的事,即使對最初級的學生也一樣。但一個優(yōu)秀的演奏者,只忠實地傳達作曲家的信息,抑制或約束自己的個性是不夠的,還應該完整地把自己的性格和個性表現(xiàn)出來,即適當?shù)刈裱囆g準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開發(fā)式教學除了走出課堂,為人們彈奏外,還應讓學生走出教室,傾聽各種演奏會、各種講座、以及其它老師授課,甚至自助講課等。更可以把課堂搬到更為寬闊的舞臺上,以表演的性質,并對其進行點評。
通過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讓學生大膽實踐、積極體驗、自主創(chuàng)造、自由表現(xiàn)。力爭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為主導,學為主動”的教學效果,把鋼琴學習的主食與零食相結合------即課堂理論(育心)與課外實踐(育魂)相結合。開放式教學從打開學生學習鋼琴心結出發(fā),修復學生對鋼琴學習的恐懼心理,將大大地調動學生們對鋼琴課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音樂視野,提高了他們的演奏及合作的能力,將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很好地運用在具體教學中,使學生學有所用,既能夠學習到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能夠在實踐中運用和檢驗。對提高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