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四蘭等
教師在組織游戲時應注意避免兩個極端,一是認為游戲就是讓幼兒隨意玩,教師無需指導;二是缺乏引導幼兒自主活動的信心和耐心,過度且強行介入,追求游戲結果。教師應盡量避免直接介入指導,因為教師直接指導得越多,幼兒越被動。我們常常會看到幼兒游戲時教師在一旁不停地叮囑要這樣、要那樣,幼兒看上去是在做游戲,實際上沒有任何自主權利。這樣的“游戲”還有多大的價值呢?
(谷四蘭)
如果是我,在了解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后,會先引導“服務員”童童和“顧客”樂樂相互來說一說堅持的理由,從中引導樂樂了解小吃店的經(jīng)營范圍及服務員的工作職責,懂得尊重別人、遵守規(guī)則;幫助童童認識到滿足顧客需求是小吃店生意興隆的根本,從而考慮是不是需要招聘服務員和擴大經(jīng)營范圍等。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把“小吃店可不可以賣水果”的問題拋給全班幼兒討論,并引導幼兒自己去生活中尋找答案。
(廖梅先 李義)
我認為本案例中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推動幼兒游戲發(fā)展。(1)耐心等待,多加鼓勵。(2)采用增添、減少或替換游戲材料的方式給予隱性指導。如添置一部“電話機”,幼兒可能就會想到打電話要求送貨、叫外賣等方式,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3)以玩伴身份參與游戲,給予間接指導。比如,可以問:“我是來找工作的,你們這里還需要服務員嗎?”這樣就給予了幼兒一定的自主選擇權,而不是以教師的身份去建議。(4)做好點評,集體研討。比如,可以攝錄幼兒游戲時的情景,在分享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讓幼兒一起討論“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吳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