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
摘 要 軍轉干部安置是軍隊和地方都要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且難度在不斷增加。教育資助制度借鑒國外退役軍人培訓經(jīng)驗,結合我國軍轉干部實際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現(xiàn)狀,立足于給軍轉干部提供受教育的途徑,旨在豐富軍轉干部安置方法。
關鍵詞 教育資助 軍轉安置 培訓 人力資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對多樣的社會就業(yè)崗位和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軍轉干部要以“二次就業(yè)”為契機,發(fā)揮自身才能,尋求最能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崗位。而教育則是提升軍裝干部就業(yè)能力的一種良好方式。
教育資助,是國家借助于高校、職業(yè)院校等社會教育資源對軍轉干部所進行的社會崗位培訓。這種培訓較之于一般培訓來看,周期更長、內容更為豐富,以職業(yè)教育、高等教為主要實現(xiàn)途徑,以實現(xiàn)自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為目標。在本文中,我們將以教育資助制度為核心,探討我國軍轉干部安置工作的新方法。
一、以教育資助推動軍轉干部培訓的背景
目前世界上比較流行的教育資助大都是基于軍轉干部安置工作的困境,軍人社會就業(yè)競爭力的不足而創(chuàng)造的。以美國為例,2008年,美國出臺《后“9·11”退役軍人權利法案》,此法案2010年再次升級,成為目前最新修訂的退役軍人安置法案。得益于此法案,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將教育資助福利轉移給子女,“父母當兵服役,子女免費上學”的做法在2010年得到了法律認可。德國退役軍人的職業(yè)教育也別具特色。比如,服役4至6年的,可資助時間為7個月、不超過3000歐元的職業(yè)教育。
我國退役軍人教育資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許多文化素質較高的軍隊干部轉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一些退役軍人則進入中等學校補習文化。我國在長期實踐中,逐步摸索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中國退役軍人安置政策體系。以2006年底作為一個時間點,對各類軍人分類安置。退役干部的具體安置方式有計劃分配、自主擇業(yè)、退休等。
但是隨著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安置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正在減弱;新形勢、新情況帶來的新問題、新矛盾正在逐漸增多。一些軍轉干部的綜合素質并不與社會崗位相匹配。此外,一些接受過地方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干部在退役后的選擇上,也有特殊的需求,如學歷再深造等。近幾年,我國有關部門開始針對退役軍人提供職業(yè)培訓;而學歷教育還未全面啟動。
其實我國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推行教育資助政策的條件: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具備了容納退役軍人上大學的條件;依托國民教育培養(yǎng)國防生和軍事人才的制度,也為軍隊與地方高校開展長期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在學歷水平上,征兵對象主體為高中和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大多具備接受高等教育的學歷基礎。中央和地方財政狀況,也具備了資助退役軍人上大學的實力。
二、教育資助制度所需的保障
前文我們已經(jīng)論述了我國實行教育資助的諸項可行性條件。而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還需要一套相應的保障制度,包括國家政策、培訓場所、培訓師資、培訓經(jīng)費、培訓獎懲等多方面。而政策、經(jīng)費保障是否有力,將決定此項培訓工作的實施程度。
1、國家政策保障
大規(guī)模、成制度的資助軍轉干部接受再教育,需要一套完備的政策做支撐。教育資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支持。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發(fā)布《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退役士兵職業(yè)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2011年11月,財政部發(fā)布《關于實施退役士兵教育資助政策的意見》,主要對考入高等院校退役士兵的教育資助做了相關說明。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一些政策和制度完善省市的退役軍人教育資助制度,如福建省2010年發(fā)布《關于開展退役士兵職業(yè)技能培訓工作的若干意見》,凡福建省內當年接收的退役士兵,可自愿參加政府組織的免費職業(yè)技能培訓,每人每學期(5個月)將獲得4000元培訓資金補助,考取職業(yè)資格證書者,還可優(yōu)先推薦就業(yè)。
雖然國家的相關政策正在逐漸完善,但是,各地在具體做法參差不齊,培訓的深度和廣度大不一樣;全國范圍內缺少統(tǒng)一的法律條文來分配各省市之間的教育資源。此外,軍轉干部利益反饋機制相對缺乏,教育資助軍轉干部的培訓工作仍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都影響了軍轉干部培訓工作的深度開展。
2、培訓場所和師資力量
安排軍轉干部大規(guī)模地進入高等院校、職業(yè)學院學習深造,需要軍隊與地方高校的通力合作。我國有100多所高校簽約培養(yǎng)國防生,地方院校也承擔軍隊人才培訓工作。因此依托地方院校培訓軍事人才的經(jīng)驗并不缺乏,依托院校開展軍轉干部培訓的基礎是具備的。但是目前并沒有多少高校將軍轉干部入校培訓(或學歷深造)納入工作范疇。只有少部分院以自身教育資源服務退役軍人培訓工作,如清華大學在2007年成立的全國軍隊轉業(yè)干部高校教育培訓基地。
教育資助,涉及到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軍轉干部進入學校學習,會占用一定的社會教育資源(特別是師資力量);而且軍轉干部的入學標準與地方院校的招收標準有出入,因此部分高校和職業(yè)院校的不主動也是事出有因。如何平衡教育資源與軍轉干部培訓之間的關系,需要執(zhí)政者做出更好的博弈;也需要院校增強社會責任感。
3、培訓經(jīng)費和獎懲
教育資助政策,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給軍轉干部提供相應額度的學習經(jīng)費。做好軍轉干部的培訓工作,需要大量的經(jīng)費支持。但資助軍轉干部參加社會教育,并不代表將其放入條件優(yōu)越的各類學府里放任自流,否則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也耽誤軍轉干部自身的前程。軍轉干部學習期間的獎懲,既要按照承訓學校的各項獎懲制度執(zhí)行,又需由政府主導制定特殊的獎懲。院??膳c政府、軍隊建立軍轉干部在校學習情況反饋機制,制定相關培訓檔案,保證培訓過程可及時調控。
總之,以教育資助的新形式開展軍轉干部培訓,符合我國社會發(fā)展趨勢。教育資助既適用于軍轉干部參加地方高等教育,又有利于短期的任職培訓。有利于推動軍轉干部與社會工作崗位相匹配,充分發(fā)揮軍轉干部這一潛在人力資本的社會效能。當然,這一制度在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政策、經(jīng)費等多個條件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黃文濤.論軍人地位-社會變遷中軍人地位的確立與維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
[2]羅平飛.試論我國軍人退役安置制度的性質及其特征[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2).
[3]王書峰.美國退役軍人教育資助政策形成與變遷研究[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