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閨怨詩似乎是中國古代詩歌大家族中的一個“怪胎”,似乎本就應該由女性所作,卻偏偏大多是男子所為。李清照的詞則一反“怪胎”歪路,以女性本位創(chuàng)作閨怨詞,負負返正,反而讓閨怨詩得以回歸“本色”。李清照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及其女性的情感和筆觸給我們展示了真正的女性閨怨詩,以女性為主動敘事者的地位表達著女性情懷。本文以《醉花陰》為例,從此角度探究了閨怨詩的女性本色。
關鍵詞:李清照;閨怨詩;女性本色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1-0037
閨怨詩(或閨怨詞,下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大類型,占有著獨特的地位,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它主要抒寫少女懷春、怨婦思夫的內容情感。然而有趣的是,閨怨詩不一定是由女性創(chuàng)作的,實際上女性創(chuàng)作的閨怨詩反在少數(shù),更多的卻是由男性文人假借女性口吻所作。這種男性閨怨詩被稱為“代言體”。我們先來欣賞一番作為閨怨詩“主流”的男性閨怨詩作品。比如:“美人卷珠簾,深坐蹙娥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李白《怨情》);“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朱慶余《宮詞》);“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類代言體,或游離于外在情態(tài)的描摹,或流于對內在主觀的簡單臆測。雖說佳作紛呈,但總像是在旁觀,隔著一層,難得其真味。
而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創(chuàng)作且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她用女性特有的審美眼光表現(xiàn)女性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清柔婉麗,完全有別于一些男性詞人矯揉造作的假托閨情之作。筆者在本文中以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的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詞為例,試析真正由女性創(chuàng)作的閨怨詩所呈現(xiàn)的別樣的女性本色。
一、感官感受更加周全細膩
我們提倡在鑒賞詩詞時,需要調動自己的感官感覺,跟隨作者,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展開聯(lián)想想象,從而體味詩詞所寫的情感與意境。而在閱讀李清照的詞時,會發(fā)現(xiàn)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打開自己的各種感官感覺,如此也才有可能做到真正體味到詞的全部詩情畫意。比如這首《醉花陰》,我們要動用視覺看“薄霧濃云”、“瑞腦銷金獸”、“玉枕紗廚”、“東籬”、“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動用觸覺感觸“半夜涼初透”、“有暗香盈袖”、“簾卷西風”,動用嗅覺聞“瑞腦銷金獸”、“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人比黃花瘦”,動用味覺品嘗“把酒黃昏后”等等。這反映出也許是因為女詞人有著作為女性特有的豐富、細膩、形象、唯美的感官感受,因此在描寫中,她們自然會將這特有的感官感受匯聚其中,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得不也動用所有感官去體驗。在這一點,男性詩人雖然同樣能仿寫閨怨詩,卻畢竟無法替代女性去感受,因而像綜合了如此細膩感覺的詩作還是很不容易的。
二、對時間更敏感
細讀全詞,不難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有一條時間緯度貫穿其中。首先有直接的時間信息,如“愁永晝”、“佳節(jié)又重陽”、“半夜涼初透”、“把酒黃昏后”;其次還有一些隱性的時間信息,如“瑞腦銷金獸”(古人常以香記時,如“一柱香工夫”;再加一“銷”字,更顯時光的難耐)。再如“簾卷西風”,正可謂西風起,秋季至,人生之秋,青春漸逝。
為何女性在寫詩詞中會有許多的時間信息呢?揆情度理,應該是因為對于古代女性來說,人生最重要的往往不是事業(yè)功名,而是展現(xiàn)并趁著青春美麗,找到愛情,尋得人生歸宿。所以女性對時間有著特有的敏感與天然的感傷,這反映在閨怨詩里,便是總愛寫傷春傷逝,對鮮花凋謝、時間流逝的感觸尤為突顯。
三、語言更靈巧
粗看本詞,只覺得語言清新自然,渾然天成。其實結合一定的文化文學常識,你會恍然發(fā)現(xiàn)本詞竟然幾乎句句用典。只不過它絕不像辛棄疾一般濫典為人詬病,而是融于無形、了無痕跡而已。如“佳節(jié)又重陽”暗用“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典,“東籬把酒黃昏后”暗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典,“有暗香盈袖”暗用“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之典,“莫道不銷魂”暗用“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之典。這些典故雖說巧妙無痕,但實際上卻是經過精雕細琢,乃有意而為之。作者由此能更好地表情達意,它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
這樣的用典能夠讓讀者在不自覺中沉浸于藝術遐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享受無窮的藝術魅力。這得益于作為女性的李清照,心思更加靈巧細膩、含蓄內斂,因而筆觸之間語言有了豐富無垠的內蘊,似乎有了生命的靈性。
四、抒情更含蓄靜默
據(jù)文獻記載,詞人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游,留下詞人深閨寂寞;又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李清照便寫了這首詞寄給丈夫。然而,雖說該詞寫思,卻無一思字,通篇寫景敘事;思念的對象是丈夫,卻字面毫不涉對象,細細體味似乎心有靈犀,心心相印;詞情款款,卻又欲言又止,欲說還休。實際上,通俗一點而言,詞人無非是想說:老公,我天天想你;今天重陽節(jié),我更想你了。但詞人偏不這么直接,而是含蓄典雅、暗傳深情。不難發(fā)現(xiàn),這正符合東方女性的多情癡情而又羞澀內斂的特點,若換一男性詞人如此扭扭捏捏,就未免顯得矯情了。
有文獻還記載這么一則軼聞:“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闕,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惫P者以為,趙明誠也是個才子,他輸于李清照的關鍵應該不在于填詞的才華造詣——“三日填詞五十”,才華可見一斑——而是性別使然。試想“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等體現(xiàn)濃郁女性特色的千古絕句,趙明誠一個大男人能寫嗎?讓一個大男人去和一個弱女子比柔情之美,寫兒女情愁、離愁別緒,如何能出其右呢。換言之,若使李清照填五十闕,去與“大江東去”比陽剛,恐怕也不可得吧。
五、格調更高雅柔美
李清照的詞作大多委婉細膩卻不冶艷,高雅清麗卻透露著真情。她的詞作總是格調高雅精致,哪怕是哀傷之作,也透著女性的陰柔之美。在這首小令中,她便以青純少婦獨有的微妙之感,精心描繪了一副美麗少婦于香閨中思夫的生動畫面。既有畫面的優(yōu)美,也有情致的超凡脫俗。作為女性,她有別于古之君子,從她的詞中所能看到的,只有那種脫離了塵囂世俗的高尚情致。詞人自己的形象,或說詞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也給人一種嬌媚、艷麗的柔美形象。她的語言、她的筆觸就是如此,能從生活中捕捉到事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美,絕不落入俗套,能呈現(xiàn)出一種嶄新的美感,處處透著高雅柔美。
研讀這首詞,筆者深深體會到,區(qū)別于男性閨怨詩,女性閨怨詩基于女性本身特有的感觸視角,從而更真實真切地反映了女性的心靈世界,還閨怨詩以女性本色。從這一點上來說,婉約詞宗李清照居功至偉,是她讓中國古代的閨怨詩“名實相副”,更真實更完整,從而在中國文學史上放射出一道新奇的光芒,照耀千古,亙古不息。
作者簡介:吳圣貴,男, 江西省于都中學一級教師。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中學 3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