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濤
游戲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低年級階段,常常將游戲定位于調整學生學習動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策略。而到了高年級,游戲切切實實地運用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激趣作用,還對認識自然和社會,提升學生的團結意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關注目標意識,展現(xiàn)游戲本質功效
在體育課堂中進行游戲的開展,一般情況都是以班級整體狀況進行,這對于學生在游戲中樹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通過共同努力與協(xié)作才能真正達成游戲的最終目的。在活動中,學生要秉持著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從而形成較強的凝聚力。而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結合教材與課標的精神理念,遴選出適宜的游戲,讓游戲在本質上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凸顯課堂教學的空間。
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設置富于競爭性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敢于拼搏和睿智果斷的個性。
教師切不可將體育游戲定位于放松放松,讓學生在游戲實施過程中玩樂一下。而要以更為專業(yè)化的視角提升游戲的運用方式,促進學生內在生命的不斷完善。
二、彰顯針對意識,讓游戲為教學內容奠基
在體育教學中游戲的重要目標在于讓學生通過游戲的參與,形成良好適切的課堂教學氛圍,并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體育運用能力的提升。從這個角度審視,游戲內容和項目的設置就應該從學生的身心入手,以學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入手,讓游戲成為學生心靈內在需要的內容,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科學規(guī)范有序地認知以及游戲。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僅僅關注了游戲的娛樂功能,而忽略了其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服務功能。根據這一情況,教師要徹底改變自身對游戲功能的認識和定位,強化游戲的針對性。
例如,一位教師即將教學“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并沒有直接進行課堂內容的執(zhí)教,而是讓學生在教學之前進行了一個“爬陡坡”的游戲項目。而這個游戲項目中的很多動作與即將教學的立定跳遠的動作存在著較強的聯(lián)系。學生在游戲的玩樂過程,沒有任務的壓力,但一旦接觸教學內容,就形成初步的動作體會,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實施多樣形式,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中歷練創(chuàng)新能力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戲可以讓孩子樂此不疲,但隨著玩的時間長、次數增多,總會變得平淡無味,讓人厭倦。哪怕是最具有魅力和樂趣的游戲,只要時間長了、頻率多了,都會難以逃脫這樣的厄運。一成不變地進行同樣的活動,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阻礙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這就要求教師應以全方位的視角在游戲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編,發(fā)掘出學生感興趣的,保持游戲娛樂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變化,無形中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都是運用現(xiàn)成的游戲項目或者是教師自己創(chuàng)編的游戲進行活動。而在一段時間過后,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心理,此時教師可以順勢而導,讓學生參與到游戲的改編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來。如典型游戲“芝麻開門”就是讓學生追趕時,運用“芝麻”“開門”兩種不同的口令來保護和防止自己被捉住。后來學生將原本奔跑的方式,改成了下蹲或者蛙跳,甚至采用了倒退和爬行的方式進行,既增強了游戲的難度,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
四、注重趣味性,讓游戲真正融入課堂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運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一些孩子喜聞樂見的游戲。一堂有趣的活動課,當教師說完活動的規(guī)則后,孩子好奇的天性就會促使他們躍躍欲試,學習起來可謂事半功倍。
例如,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打老鼠”是一項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游戲項目,以外圈的貓用籃球擊打圈中的老鼠為內容。開始時,學生對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被打的老鼠角色,但時間長了也就出現(xiàn)了倦怠心理。因此,教師及時對老鼠的逃跑線路進行了規(guī)定,甚至還進行了結對逃跑的形式,增強了游戲的娛樂性。
五、關注操作性,讓游戲能夠順利開展
體育課就是孩子娛樂的課,釋放激情的課,我們應有選擇性地進行。在正常情況下,適宜在室外進行的游戲,教師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劃好線路,甚至連室外可能出現(xiàn)的地面坑洼不平的道路、小石子等諸多因素都要考慮在內,以充分地考量保證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安全性,從而確保游戲實施的可能性。
總之,游戲是小學體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玩樂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預熱,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從而確保教學內容的成功。教師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考量,才能真正實現(xiàn)游戲的基本價值,為體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服務。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