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摘 要】我國的司法鑒定制度隨著訴訟活動的不斷發(fā)展已經(jīng)越來越顯現(xiàn)出其缺陷,繼續(xù)實行鑒定人制度將為法律程序的公平性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在分析專家證人內涵的基礎上,比較分析二者的不同特點與缺陷,研究專家證人制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應和二者融合趨勢的發(fā)展性建議。
【關鍵詞】專家證人;鑒定人;可行性
1、引言
證據(jù),作為法律程序正義的基礎,是公平性與正義性的最重要保障。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和案件處理方式的不斷發(fā)展,高科技多樣式證據(jù)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專業(yè)性問題的產生衍生了訴訟活動查明案件真相的障礙。各國立法為消除這一障礙,都將具有專業(yè)知識的專業(yè)人士作為訴訟過程的參與人置于訴訟程序中,由此,在不同的訴訟模式影響下分別衍生了大陸法系的鑒定人制度和英美法系的專家證人制度,二者可以說是各有利弊。英美法系的專家證人制度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制度規(guī)范,我國實行的鑒定人制度隨著法制建設的日益前行,其所依賴的理論基礎正在不斷弱化,在實際訴訟過程中也越來越暴露出其缺陷和不足。近年來我國法學界對于移植英美專家證人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
那么,與之相較,在職權主義相當強勁的我國踐行專家證人制度的是否有其必要性,相關問題值得研究。
2、專家證人與鑒定人的區(qū)別
作為兩個不同而有所相似的概念,專家證人與鑒定人的區(qū)別在于:首先,概念不同而引起的資格要求不同,鑒定人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接受司法機關的指派或者聘請,解決司法機關向其提出的某些專門性問題的人。由此,鑒定人必須滿足法定的學歷、經(jīng)驗、職稱,并由專門單位予以登記。其次,由性質不同引起的效力不同,鑒定人作為法官的助手,屬于一種證據(jù)方法,由法官確定,其鑒定結論會對法官的判斷產生極大的影響,往往最終會間接轉化為案件的判決結果。而專家證人所發(fā)表的意見只能作為“意見證據(jù)”,并不能作為結論性的意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判決結果。最后,由效力的不同引起的地位不同,鑒定人作為法官的輔助人,其地位高于普通證人,而專家證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則與普通證人無二。
3、我國鑒定人制度的主要問題
盡管目前立法對鑒定人制度進行了不斷的完善,但在司法實務中仍然存在不少的缺陷。我國鑒定人制度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3.1鑒定人的選取缺乏來自當事人的制約。我國鑒定人由法官選取,任職于具有法定鑒定資格的鑒定機關的絕大多數(shù)鑒定人在接受法官委托時,法官往往缺乏專業(yè)知識,出現(xiàn)外行人選內行人的狀況,導致法官對其鑒定結果盲目的依賴,最終影響到判決結果。我們可以注意到,在這一過程中忽略了對當事人的保護,缺乏當事人作為最重要的訴訟參與人的參與,缺失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既影響程序的公平性也有損于當事人的積極性。
3.2鑒定人的低出庭率降低鑒定結論可采性。盡管在我國對于鑒定人的資格取得有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但仍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鑒定人對于鑒定結果可能存在的錯誤及偏向,對于有爭議的問題,應徹底的交叉詢問以明辨其真實性、正確性,而在我國,由于及不存在交叉詢問制度,鑒定人出庭率亦極低,對于有爭議性的專業(yè)問題就無力進行有效的攻擊和質疑。根據(jù)調查顯示,我國刑事訴訟中大約有90%的案件采用鑒定人鑒定結果,但其出庭率竟然只有5%,這將極大地影響明辨事實的可能性。
3.3鑒定人結論的封閉式審查缺乏對抗性。我國鑒定制度壟斷國家司法,法官獲取事實真相的唯一渠道就是鑒定人結論,而當事人也不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尋求專業(yè)幫助,這就造成了法官和當事人對于鑒定人的嚴重依賴,雖然當事人有權對其鑒定結果申請出庭證明,但其出庭與否又是由法院決定的,這種封閉式的壟斷審查就造成了缺乏對抗而不易明辨事實的結果,在司法公正方面有極大的隱患存在。
4、我國實行專家證人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上述觀點認為我國現(xiàn)行的鑒定人制度存在許多缺陷,亟待改正,但是否能夠移植英美法系的專家證人制度,引進后又是否會產生負面問題,可行性值得推敲。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和進行深入研究。
4.1 專家證人主體寬泛,證人身份值得討論。專家是否具備作為證人的資格是首先需要討論的,如果引進專家證人制度,那么專家證人亦可作為“法庭的助手”,參與訴訟過程并對其中某些實施的認定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根據(jù)其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或特殊技能,對法庭審判有幫助便可以被聘請為專家證人,這取決于當事人進行訴訟支持己方的需要。根據(jù)這樣的特點,法律對專家證人資格的管理很難制定較為嚴格的標準,其主體也較為寬泛。在實踐中,訴訟當事人在選任專家證人時往往考慮的是專家證人是否有利于自己贏得訴訟。因此,一個專家證人越是中立、客觀,他被聘用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專家證人極有可能因為利益的驅使放棄自己中立、客觀的觀點,產生大量偽科學的無價值的證據(jù)。如果一方當事人有力地駁斥對方專家證人的權威和可信度,專家證人的證言證明力就會遭到極大的貶損,專家證人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義。
4.2 不符合我國司法對于訴訟及時性以及經(jīng)濟性的迫切要求。從訴訟的經(jīng)濟性和訴訟的及時性來看,聘請專家證人,“在開示程序中,專家證人要向對方當事人展示自己的學識和經(jīng)歷等,接受對方當事人對自己專家資格的審查。在庭審中,還要對專家資格進行審查,如果對方當事人認為專家證人不符合應有的專家資格,可以在法庭審查中提出,并可以在庭審中就其資格方面的弱點進行攻擊以弱化其證言的證明力。在庭審中,只有法庭確定為專家的人才能作為專家證人。專家證人資格的審查,需要接受控辯雙方的辯駁和質證,以詢問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專家證人的文憑、從業(yè)領域、從業(yè)時間長短、職位、著作以及接受的榮譽證書等?!眎種種復雜的過程加劇了當事人的負擔和庭審的時間長度,可以預見,當事人將會在在庭前準備越來越充分的專家報告,這不但增加了準備專家報告時間,還相應地增加了進行專家證人開示的時間,復雜的專家報告還延長了庭審的時間,這些時間的增加都會帶來專家證人收費的增加,導致訴訟的不經(jīng)濟。另外,冗長的專家報告、復雜的專家詢問都會極大地加長庭審時間。根據(jù)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司法現(xiàn)狀,專家證人制度在我國既不具備經(jīng)濟性也并不實用,這些都將導致訴訟整體的延遲。
5、結語
基于以上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我國鑒定人制度存在缺陷,已經(jīng)在司法實踐中越來越顯現(xiàn)出來,為了適應訴訟證人制度的不斷發(fā)展,鑒定人制度亟待得到完善與發(fā)展;
(2)專家證人制度在我國的實行目前仍存在較大阻力,主要是相關立法的缺失、訴訟機制的缺失,以及引進后可能與原有的鑒定人制度產生對抗從而引起負面效應以及不盡的困惑,因此將其移植作為本己之物,既無必要也無可能;
(3)建議在對此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可以踐行不同于鑒定人制度或專家證人制度的二者結合相互彌補的思路,對于這兩種模式的融合不僅有著廣泛的動力和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且兩大法系也存在著相互借鑒的現(xiàn)實性需要。我國訴訟鑒定制度的改革,更應該結合本國具體國情,借鑒專家證人制度之長處,尋找一條二者兼容并包的新思路。
注釋:
i 汪建成:專家證人模式與司法鑒定模式之比較.證據(jù)科學.2010
【參考文獻】
[1]汪建成.專家證人模式與司法鑒定模式之比較[J].證據(jù)科學,2010(1).
[2]孔建斌.建立我國民事訴訟的專家證人制度[Z].2007
[3]姜麗娜,羅大華,應柳華.英美專家證人制度評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部法學評論,2008(3).
[4]李珊.司法鑒定制度和專家證人制度的比較與研究[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5).
[5]陳志興.簡析英美法系的專家證人制度[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