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暉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yōu)橹饕繕?。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素質教育,其重要標志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自行判斷、共同評價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速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情境導入 感悟生活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xiàn)生活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jié)生動、表象鮮明的案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jié)。通過一臺有血有肉、情節(jié)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六年級下冊《感受新生活》一課,不同年代,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都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可以讓學生與爺爺奶奶一起感受一下20世紀70年代“四大件”的珍貴,與爸爸媽媽感受一下上個世紀90年代“四大件”的魅力,然后同學之間再討論一下如今“四大件”都有哪些。最后進行比較,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讓學生感受一下時代不同了,祖國強大了,人民富裕了,生活也隨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中的十二課《春節(jié)和圣誕》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1、你知道春節(jié)是怎么來的?2、你知道春節(jié)里人們一般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是怎么來的?3、你知道少數民族如何過春節(jié)?4、你還知道哪些國家和民族的新年習俗?學生對這些問題特別感興趣,課外他們通過上網和詢問長輩找到了答案。課堂上,他們津津樂道,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學得不亦悅乎。
二、現(xiàn)身說法 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局限于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央視曾多次舉辦“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唇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道德認知沖突或抓住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采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我們常說,凡事都應該從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也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在現(xiàn)實中,我們班的學生在課堂上高談闊論,課外卻毫無行動,說歸說,做歸做,言行不一致。原因何在?其實我們教育者只追求結果,對學生期望很高,認為這些道理學生都應該懂的,學生也不會去犯這些低級錯誤。而事實卻相反,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環(huán)保,可還有一些學生仍然會去做危險的游戲或活動,仍然有學生亂丟紙屑……因此品德課上我們還應該找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講。如: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一位學生把痰吐在地上,沒有吐在石灰盒里。我并沒有直接找這位同學談話,在品德課上我就讓同學們談談隨地吐痰的危害,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隨地吐痰很不衛(wèi)生,有的說隨地吐痰不文明,還有的說隨地吐痰散播細菌……此時,那位學生早已面紅耳赤了,這樣的教育現(xiàn)身說法、委婉深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返璞歸真 知行結合
思品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行統(tǒng)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現(xiàn)代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大部分家長是只重視智力的開發(fā),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要求,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不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對他人的勞動無感激之情,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逐步養(yǎng)成了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在教學《種瓜得瓜,種瓜得樂》一課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一日三餐,我們離不開食物”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了解農民伯伯“一年又一年,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播下種子,就播下希望,同時也收獲了快樂”的深刻含義。從而理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農業(yè)”,農業(yè)包括的種類:種植業(yè)、林業(yè)、牧業(yè)和漁業(yè)。知道學校內、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fā)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現(xiàn)實生活,要求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要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學習背景,依據活動、體驗、內化的邏輯規(guī)律,從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教學活動主題。通過生活化的活動和實踐,引領學生用心去經歷生命的美好艱辛,用心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奮斗與幸福,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讓兒童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镀返屡c社會》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是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要正確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我們呼喚開放的品德教學,呼喚讓品德教學返璞歸真,只有貼近生活,走進生活,才能避免教學的“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讓學生暢游在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讓品德與生活一起走進我們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