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斌
備課的成敗決定上課的成敗,影響著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影響著新課程實施的質量。因此,在備課方面,我們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新,既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行動。課程標準改革創(chuàng)新問題措施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新課程以來,廣大教師在備課上努力貫徹課程改革的精神,積極開展備課改革,與傳統(tǒng)教學的備課相比有了很大變化。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根深蒂固,評價改革的滯后等因素,在備課這個教學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并加以改進。
1.應對考試,忽視全面發(fā)展
備課時,首先考慮教學內容中可能考什么,就備什么,經??际裁?,就重點備什么,有那些命題形式,就準備那些形式的練習題目。而對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想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素關注不夠。
2.只備教材,忽視課程標準
常常是對教材內容反復琢磨,根據教材內容擬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忽視課程標準對教學的重要指導作用,導致教學目標的設定偏離要求,教材編寫意圖把握不準。
3.關注當前,忽視前后聯(lián)系
新課程下的新教材,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注重學科知識體系的做法,把原來大塊知識分層次地支解成零碎小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能力水平,放在不同年級讓學生學習。而教師往往是多年從事某一年級或某一學段的教學,對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了解不夠,備課時只關注當前內容,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了解不夠,認知能力把握不準,對當前內容在今后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認識不足。
4.急用急學,忽視平時積累
實施新課程要求教師占有更多的教學材料,義務教育段的任課教師一般都教學任務繁重,平時的學習時間較少,因而積累的材料也不多,往往是遇到什么內容,查找什么內容,既勞累忙亂,效率低下,又缺乏系統(tǒng)性、準確性。
5.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
由于教學分工的原因,大部分教師多年執(zhí)教某一門學科,形成純學科教學,對相關學科內容的更新與變化不夠了解,與相關學科課程聯(lián)系不起來,不能把當前教學內容放置在大的情境背景下進行教學,影響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6.教師主導,忽視學生主體
備課時,教師想的是自己怎樣操作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講解系統(tǒng)、流暢,表演完美,而考慮學生愿學、愛學(學習態(tài)度)、會學、能學(學習能力)、學會、學好(學習效果)不夠。特別是有些公開課上,更加突出。
7.刻意預設,忽視教學生成
雖然教師認真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教案編寫得十分詳細,但對教學生成缺乏期望,遇到生成又難以靈活應變,及時調整預設,把教案變成了教條。
8.各自為陣,忽視交流互補
現實的教學中,教師們經常是各備各的課,各上各的課,各批各的作業(yè),等到考試完了才回顧、交流,總結得失。
備課的成敗決定上課的成敗。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著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影響著新課程實施的質量。因此,在備課方面我們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新,既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行動。
1.把研讀課標與鉆研教材結合起來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組織教學、開展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明確了學科教學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具體目標;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梢?,課程標準對于教學工作的不可替代的宏觀指導作用。教材是對教學思想和課程標準的詮釋。教材雖然經過反復推敲、實驗研究,仍有可能在科學性、適用性方面存在缺陷,有的內容不一定適合所有地區(qū)的學生,它只是提供一種資源和參考,只是給我們提供了素材與思路,要求我們利用這個素材和思路,豐富教學內容,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把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起來,才能始終把握教學的大方向,準確地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設立教學目標。
2.文本資源和其它資源相結合
課程資源是知識、信息和經驗的載體,也是課程實施的媒介。因此,除了我們手頭有的課標、教材、教參等文本資源外,還有一些對教學有用的東西也是備課應該考慮的范圍,也是課程資源??梢岳玫馁Y源還有很多,如網絡資源:教材分析論文、成型教案等;課件資源:課堂實錄、現成課件等;生活資源:社區(qū)環(huán)境、生活事例等;設備資源:場地設備、媒體教具等;經驗資源:過去教案、教學反思等;科技成果和相關學科資源。這些資源的獲得,靠我們平時的留心觀察、學習積累。把這些資源與文本資源加以整合,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內容,為上好課奠定堅實基礎。
3.備課預設和教學生成結合起來
預設是預測和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師生在與教育情境交互作用以及師生對話活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生成是相對于預設而言的。教師在備課階段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在過程的某個階段或某個時刻,期待學生的生成,并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充分利用生成,引出新的問題,使課堂以問題滾動的方式進行,教師真正成為引導學生在知識海洋里航行的舵手。
4.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結合起來
義務教育九年的在校期間,學生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一節(jié)課的輕松愉快都是一生幸福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備課時就要設計學生學生喜歡的交流方式、感興趣的問題以及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愿學、愛學、能學、會學、學會、學好。使學生在校的每一天,所上的每一節(jié)課都在愉悅的氛圍中度過。另外,這對于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終身學習,不斷進步也是十分必要的。
5.獨立備課和交流備課結合起來
備課是教師心智勞動的核心,必須經過獨立的深思熟慮方能完成,只有獨立備課才能使教學方案適合自己的學生,才能形成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照搬別人的教案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行不通的。然而,教師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除了參考名家的教案,與周圍同事的交流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fā),開展集體備課是一種好的形式,同學科、同年級教師的交流更加方便易行,可以是提綱交流,還可以是成案交流。這對于大家共同提高,形成濃厚的治學氛圍也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