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佳音
錯落有致的甘美蘭(一)
★文/謝佳音
印尼風光
印尼風光
甘美蘭演出
在寒冷的冬季,人們不禁盼望那溫暖的陽光;在難得的假日,人們不禁向往那舒適的度假勝地?!鞍屠鍗u”、“爪哇島”,有沒有讓你想到那綺麗的熱帶風光?燦爛的陽光、湛藍的海浪、金黃色的沙灘、郁郁蔥蔥的綠樹,一幅多么美麗的圖景!有著“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用它遍布全國的名勝古跡、濃郁的民俗風情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讓人們在這片充滿神話、帶點神秘色彩的土地上流連忘返。與美景相媲美的是那無處不在的甘美蘭,它不是花草、也不是醇酒,而是印度尼西亞特有的傳統(tǒng)音樂。飄蕩在印度尼西亞大小村寨間的甘美蘭音樂錯落有致、飄忽不定,帶著濃郁的南洋情調。1889年的世界博覽會,一隊爪哇島的甘美蘭演出吸引了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目光,他以此創(chuàng)作了《版畫集》中的《涼亭》;20世紀,甘美蘭又吸引了偶然音樂的代表人物約翰·凱奇、序列音樂的代表梅西安、“音塊”作曲家利蓋蒂等人。從古典到流行,無論民謠、搖滾還是電影音樂,作曲家們都大膽地借用甘美蘭。近些年來,甘美蘭更是成為世界范圍里最為知名的東方音樂藝術,無論是專業(yè)院校還是民間組織,人們普遍購進甘美蘭樂器、開設甘美蘭講習班、工作坊,世界似乎掀起了一股甘美蘭音樂潮。不禁有人要問:甘美蘭是什么?甘美蘭,音譯自爪哇語“Gamelan”,“甘美(gamels)”是敲擊的意思,字尾“蘭(-an)”是用來標示名詞的屬性,簡而言之,這是一種以打擊樂器為主的合奏音樂,但同時又可以泛指一切合奏音樂或是演奏這種音樂的樂隊。甘美蘭中的打擊樂器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鼓、镲什么的,而是各種金屬制的樂器,像鑼、鋼片琴等。
鑼是遍布在印度尼西亞,甚至是東南亞的樂器,因此東南亞音樂文化又有“鑼群文化”之稱。關于印度尼西亞與鑼的歷史淵源,有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天神濕婆降臨爪哇島,他鑄造了一個銅鑼,以向諸神發(fā)號施令。不久之后眾神認為:一個鑼所發(fā)出的信號太過簡單,不易分辨其意義。于是他又鑄造了第二個鑼。過了一段時間事務增多,兩個鑼也不夠用了。于是天神又鑄造了第三個鑼,這樣由三個鑼發(fā)出的音響便可以組合成各種不同的信息內容。后來天神率眾神離開爪哇,當他們再次回到這塊土地時,發(fā)現(xiàn)爪哇島已住滿了人類,于是他們召開了盛大的慶祝會,以各種大大小小的鑼奏樂伴舞,與當?shù)氐木用裢瑯贰?/p>
學生學習
印度尼西亞有各種各樣的鑼:吊鑼、釜鑼、排鑼等。吊鑼有大吊鑼、中吊鑼和小吊鑼之分。大吊鑼(Gongageng)是巴厘島和爪哇島甘美蘭合奏中最大的、同時也是爪哇島甘美蘭中僅有的大銅鑼。大吊鑼的形制和我們中國的铓鑼相似,鑼身呈圓形,早期的大吊鑼直徑在135厘米左右,后來逐漸減小了些,如今,尤其是在器樂合奏中最小的大吊鑼直徑也不會少于80厘米。吊鑼的鑼面分三個圓圈,由外圈到內圈遞減,最中間形成了一個直徑遠小于鑼面的、被特別拋光了的突起,演奏員就是用一個包裹有襯墊的鑼槌敲擊這個突起使其發(fā)聲的。與中國的大鑼有所不同的是,印度尼西亞的大吊鑼有固定而且清晰的音高,與以往零碎的敲擊聲明顯不同。
大吊鑼
在每個甘美蘭樂隊中至少有一個大吊鑼,比較普遍的是使用兩個。它們被懸掛在同一根鑼架上,鑼面相對,演奏員盤腿坐在兩個鑼之間演奏。在更古老的甘美蘭樂隊中,則會使用三個甚至更多的大吊鑼。通常,每一個大吊鑼都有自己的名字,代表著它在整個甘美蘭器樂合奏中的重要地位,這也體現(xiàn)了甘美蘭樂隊的精神和靈魂。在每次演出之前或是在每周四晚上的安撫靈魂的祭奠上,人們都會向大吊鑼呈獻鮮花或是食物,可見印尼人將大吊鑼置于何等重要的位置,賦予它何等神秘的色彩。
大吊鑼
吊鑼
中吊鑼比大吊鑼小一些,直徑在4 5到7 5厘米之間。小吊鑼則比它們更小,直徑在45厘米以下。無論中吊鑼還是小吊鑼都與大吊鑼形制相同,演奏方法相似,只是音高更加高揚、聲音更加清脆、余音越加短促而已。一個樂隊中通常有三個中吊鑼、六個小吊鑼,偶爾也會根據(jù)實際演奏的需要適當增加。
除了吊鑼之外,印度尼西亞還有釜鑼。所謂的釜鑼,從制作技術上來講是鑼的一種,但是在形狀上卻和一般的鑼大不相同。釜鑼的高和寬相差不多,它更像是一種帶蓋的鍋或是一種沒有茶把和茶嘴、只有蓋兒的茶壺。單個的釜鑼被水平放置在架子上,用木槌敲擊“鍋蓋”發(fā)聲。由釜鑼組成的甘美蘭樂器有大釜鑼、小釜鑼和排鑼。
大釜鑼是這些釜鑼中體型最大的,直徑35厘米,高約27厘米。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體型越大的樂器發(fā)音反而越低,然而,大釜鑼卻不是這樣,它所發(fā)出的音高比我們所能估計到的這種體型樂器所能發(fā)出的音高要高得多,獨特的音響使它在甘美蘭樂隊眾多樂器中脫穎而出(如圖:大釜鑼)。小釜鑼的體積比大釜鑼略小,發(fā)音則略高。一般在甘美蘭樂隊中用兩個小釜鑼,彼此間相差四度或者八度,一般由演奏大釜鑼的演奏員同時兼任演奏。
小釜鑼
排鑼是把若干個小釜鑼按照一定的音高順序,排列成一行或兩行,水平放置在一個木架子上,演奏者雙手各持一鑼槌敲擊鑼面處的突起發(fā)聲的樂器。排鑼的演奏比較靈活,有時是一人兩手各持一根或兩根鑼槌演奏,也有時候,由兩三個演奏員坐成一排,雙手各持一錘,相互配合、協(xié)作,共同敲擊一組排鑼演奏。排鑼是甘美蘭樂隊中代表性的旋律樂器,人們可以根據(jù)不同樂曲的需要,替換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釜鑼,使其改變音階的排列,轉換調性,演奏出不同風格的作品。
大釜鑼
排鑼
排鑼
以上六種樂器,是甘美蘭樂隊中不可或缺的鑼屬樂器,它們與其他的排琴類樂器、管弦樂器和鼓類樂器共同組成了甘美蘭的樂器組合。
(未完待續(xù))
俞人豪 陳自明. 東方音樂文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