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去柏林旅游,德國朋友巴拉克說要帶我出去逛逛,我欣然同意。我見他出門時手里拿著一本半新不舊的書,遂問:“你逛街時還有看書的習(xí)慣???”他笑了笑說:“我是順便去換本書回來看?!?/p>
我們走到普倫茨勞貝格街,巴拉克指著路邊的一個狀如粗大古樹的建筑說,這就是免費(fèi)的圖書交換亭,在這里,來往的市民和游客可以自由地閱讀或者交換書籍。
我走近一看,這個圖書交換亭由幾根枯樹干用螺栓連在一起,樹干的各個角度都有被掘出的比書略大的洞,里面正好可以擺放十本左右的書籍,洞的外面有一個可以自由打開的塑料擋板用來擋風(fēng)遮雨。
塑料擋板上寫著一條醒目的提示語:“用你的書,換我的書,共享悅讀。當(dāng)然你如果空手而來,也可以在此免費(fèi)閱讀,但是不可以帶走?!睋Q書亭的旁邊還設(shè)有一圈木質(zhì)長條凳,我看見兩位老人正在暖暖的陽光下,捧卷閱讀。
巴拉克用自己那本關(guān)于計算機(jī)方面的書,在里面換出一本烹飪方面的書。他似乎看出我對換書亭的興趣,拉著我的手說:“走,我?guī)闳ヒ粋€更有特色的換書亭看看?!?/p>
巴拉克帶我來到一個公共電話亭前,我很是納悶,情不自禁地推門進(jìn)去,想象中的電話機(jī)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層層書架,上面擺滿了各類書籍。我隨手拿下一本,明顯是舊書,里面有讀者勾畫注釋的痕跡。原來這是用廢棄的電話亭改裝而成的微型圖書館,可以供行人在此換書、看書。
我不得不佩服德國人的高明。一個被時代淘汰的電話亭,稍加改造,就成了一個小圖書館。這樣既保持了街道的原有風(fēng)貌,又方便了行人讀書,還喚起了市民舊物利用的環(huán)保意識。
巴拉克介紹說,這些換書亭并沒有嚴(yán)格的書籍借閱制度,你可以拿自己的任何一本書來這里換你喜歡的書,不用考慮是否等值的問題。至于圖書的增添、借閱、保護(hù)等,則全靠大家的公德意識。
我想,一個善于從讀書中汲取力量的民族,肯定是最有活力的民族。
(摘自《悅讀》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