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一個年輕人在網(wǎng)上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時,遭遇冷嘲熱諷,他因此而困惑:愛國有錯嗎?在某個問題上主張國家利益,就是“五毛”?談論國家利益是很陳舊的觀念?自己的思想落后于這個時代了?
這個年輕人的困惑,實際上涉及青年在國家利益、社會現(xiàn)實、個人發(fā)展等問題上的冷靜認知,以及我們當下所面臨的改革理性這個宏大命題?!案母铩睙o疑是當下中國最熱的詞。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而青年是人民的中堅力量,青年有清醒的頭腦,改革才會有動力,國家才會有前途。所以,青年的改革理性對改革的深入推進尤為重要。
改革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guān),改革既是為了實現(xiàn)富強民主的中國夢,也是為了實現(xiàn)國民幸福成功的個人夢。厘清了這個關(guān)系,才能更理性地定位自身在改革中的地位。如果沒有對國家利益的認同,我們的改革將寸步難行。
領(lǐng)導人充滿憂患意識地在各種場合強調(diào),改革到了這一步,好改的都已經(jīng)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為什么改革很難?因為每走一步都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我們已經(jīng)過了那種普惠的“增量改革”時代,而到了有人受益、有人受損的“存量改革”時代。一些領(lǐng)域的改革之所以陷入“漸”而不“進”的尷尬境地,就源于既得利益者的羈絆。我們的改革已經(jīng)深陷各種利益的包圍之中,個人利益、家族利益、階層利益、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圈子利益,多種利益的角力,使改革每向前走一步都顯得那么艱難。
比如,每個人都在罵污染,但為了治污限制一下交通,就會遇到阻力;都知道養(yǎng)老雙軌制、多軌制不公平,可一動昔日受益者的“奶酪”,就遇到強力的反彈;“八項規(guī)定”從嚴治官,就有公務員抱怨福利縮水,吐槽說“現(xiàn)在吃個蘋果都要自己買”……可見,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那么大的改革動作,需要沖破怎樣的阻力!
從個人到地方,從階層到部門,諸多利益紛爭和沖突之下,需要一個基本的共識去協(xié)調(diào)多元利益,那就是認同國家利益,這也是起碼的改革共識,是多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shù)。國家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中國夢也不是空洞的口號,國家利益更不是用來壓人的,它客觀地存在著。我們的改革正是為了建設(shè)一個強大的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在一個強大國家的護佑下,國民才有尊嚴。如果一個國家生存都成問題,何談個人富裕和尊嚴。落后只會挨打。在一個強大國家的羽翼下,國民才能富裕,否則,就會在國際分工和競爭中處于弱勢,無奈地“用低附加值的襯衫去換人家的飛機”。一個人沒有夢想,就只能為別人的夢想打工;一個國家沒有夢想,也只能為其他國家的夢想打工。當國家利益受到尊重,個人和家族利益才不會那么張揚無度,部門和圈子利益才不會那么冠冕堂皇,地方和階層利益才不能那么目空一切。
國家利益就是公共利益,每一種利益都服從于這個最大公約數(shù),改革的利益阻力才能化解,改革也才能深化和前行。當下,網(wǎng)絡上之所以充斥著紛爭的“口水”,幾乎事事都能引發(fā)對立與撕裂,也源于缺乏對國家利益這個價值共識底線的認同。
實現(xiàn)中國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價值追求。所以,理性看待改革,首先就要對國家利益有理性的認同,站在國家夢想和國家利益的高度去思考改革。確實,網(wǎng)絡上有一種將個人至上化、國家虛無化的傾向,常常在改革問題上將個人與國家對立起來,將國家當成一個與個人對立的存在。這種觀念的存在,起初也許是為了破除改革前對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的過度崇拜,是對“為了國家利益應犧牲個體”那種極端觀念的逆反。但這種“逆反”一旦過頭,就從一種極端走向了另一種極端??梢圆槐貜娗筮\動員奪冠時都說“感謝國家”,但不能對人家自發(fā)的愛國熱情冷嘲熱諷;可以反對用國家利益去壓倒個人利益,但不必去歌頌損害國家利益的言行;可以主張、謀求合法的個人利益,但不必將個人與國家對立起來。
拋開國家利益談改革,無異于在沙灘上建房子。青年理性看待改革,首先要改革自己的偏激認知,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
(摘自2014年2月18日《中國青年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