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平
摘 要: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國的土地日,這一日子的確立標志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土地問題,那么我國土地資源的現狀及其利用等相關問題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這節(jié)內容的設置非常重要。
關鍵詞:土地資源;差異;措施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本節(jié)教材包括“人多地少”“類型齊全”“區(qū)域差異明顯”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部分內容。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在第一部分,教材講述了土地的重要性,闡明了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相應的活動,引導學生就我國與美國、印度的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以及我國人均草地、林地面積與世界人均數進行比較。第二部分“類型齊全”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讀“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來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類型及其構成特點,還要引導學生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結合“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和“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來思考問題,進行讀圖訓練。在第三部分“區(qū)域差異明顯”中,教材從我國各類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和土地生產力的區(qū)域差異明顯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第二個方面是教學難點,教師要采取多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后一部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緊緊圍繞教材設計的寧夏硒砂瓜種植、農村閑置和廢棄土地利用這些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時代感,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在。
在教師講解這節(jié)內容時,要涉及許多概念,所以教師要注意表述的科學性,但要強調這些概念不需要學生掌握,比如,荒漠(是長期在干旱條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觀);土地質量(指土地的好壞程度,是土地各種性質的綜合反映,質量是相對于利用而言,不同的利用目的,對土地的要求不一);土地生產力(一般指土地的生物生產能力,是土地評價中鑒定土地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制約生產力高低的因素,除構成土地的諸多自然因素的綜合影響外,人類的經營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意義)等等。
本節(jié)內容需要同學們讀圖的地方特別多,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學會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因為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不僅能使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各種地理事物變得一目了然,而且通過分析地圖,還可以讓我們認識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和成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長此以往堅持下去。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