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幼兒游戲治療中家長介入方式及指導策略研究

2014-04-17 09:52:01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玩偶治療師兒童

盧 偉 蔣 婷

(成都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四川學前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0106)

一、對幼兒游戲治療的基本闡釋

幼兒在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如焦慮、恐懼、分離與失落、品行障礙、言語障礙、攻擊性行為等等。幼兒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無法像成人那樣,有很多的方式來發(fā)泄或者傾訴。他們的語言系統(tǒng)處于發(fā)展階段,無法很好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呈現(xiàn)出來,往往將內心想法表現(xiàn)在行為上。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游戲的世界里,幼兒可以將內心的情感用非語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利用游戲來更好地了解幼兒的行為、想法,更好地糾正、治療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或者情緒情感等問題,就有了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游戲治療國際協(xié)會(API)將游戲治療定義為:“游戲治療是將理論模式系統(tǒng)性地運用,以建立一個人際交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受過訓練的治療師運用游戲的治療性力量去協(xié)助個案預防或解決心理社會困境,從而使被治療者獲得最大的成長和發(fā)展?!盵1](P36)可見,游戲與治療不是直接對等的關系,游戲只是手段,治療才是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運用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理論對兒童進行解讀和引導。

認知行為游戲治療(CBPT)理論認為,應該注重過程,強調父母在游戲治療中的作用,將治療與家庭結合。在幼兒游戲治療的發(fā)展趨勢上,也逐漸出現(xiàn)了家庭游戲治療與親子游戲治療,都把家長放到了治療的重要地位。家長掌握游戲治療技巧有助于加快問題的解決,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家長在幼兒游戲治療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方式

(一)角色定位:輔助者和治療者

在幼兒游戲治療中,治療師需要對幼兒的問題進行測評,確定治療模式,營造安全、易接納、易理解的游戲治療氛圍,并與來訪幼兒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觀察記錄幼兒行為,給予恰當?shù)难哉Z指導,最后對治療進行評價與反思[2](P72)。家長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治療師,提供幼兒信息,跟進幼兒治療,給予幼兒支持和鼓勵。此時,家長擔當輔助者角色,為治療提供幫助。

幼兒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能僅僅依靠游戲治療師來解決。當幼兒處于家庭環(huán)境中時,家長可以積極主動地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建立和睦友愛的平等關系,家長能對孩子行為進行觀察和評價,并在專業(yè)治療師的訓練下給予孩子恰當?shù)挠螒蛑委?。此時,家長擔當了治療者角色,直接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障礙進行干預。

(二)介入方式:直接介入和間接介入

家長在幼兒游戲治療中的不同角色定位決定了家長介入的不同方式。

直接介入是指有行為問題兒童的家長通過專業(yè)游戲治療師培訓等多種渠道,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游戲治療技巧,在家中治療時對兒童的情緒和行為障礙進行對應的游戲干預,從而解決孩子出現(xiàn)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間接介入是指,家長不是直接運用游戲治療的技巧和方法,不是引導或者治療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只是參與到治療師與兒童之間,起著銜接的作用。家長聽從治療師安排,輔助治療師,從而達到游戲治療的目的[3]。

三、家長直接介入游戲治療的指導策略

直接介入游戲治療對家長的要求更加嚴格,需要家長掌握的技巧更為復雜。

(一)良好的治療狀態(tài)

直接介入需要家長首先對幼兒的游戲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游戲治療的專業(yè)化與嚴謹性。其次,幼兒游戲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美國加利·蘭德雷斯教授(Garry L.Landreth)在其《游戲治療》一書中說過“耐心是治療的根本要求”[4](P18)。因此,家長要對孩子有耐心,自己要有毅力,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和適度的贊賞。治療要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下進行,家長要選取正確的治療時機,要有飽滿的激情、負責的態(tài)度等良好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認真對待每一次治療,盡力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緩解不佳的情緒狀態(tài),建立家長與孩子治療的良好關系,為問題的糾正奠定情感基礎。

(二)治療模式:分析—治療—評價

家長直接對孩子進行游戲治療,需要家長有清晰的治療模式,明確治療前后的職責。家長必須充分意識到孩子出現(xiàn)的情緒或不良行為問題,并作出精確、詳細的分析,包括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產(chǎn)生的原因、影響因素等等。

在分析的基礎上,根據(jù)分析結果制定游戲治療方案,有針對性地選擇游戲進行治療,比如當適應不良的兒童被打擾或激怒時,他們可能更多地是通過圖畫、泥土、沙子或水等游戲來象征性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4]。家長選定游戲方式后,需要專業(yè)治療師向其解釋基本理念與方法,并演示游戲治療的過程,訓練家長掌握最基本的游戲治療技能,如建立結構、共情式傾聽、以兒童為中心的想象性游戲以及設立限制等[5]。家長可以在治療師的督導下獨立地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游戲活動,也可以在家里獨自開展游戲治療,并將這種技能擴展到日常的生活中。

家長應對每一次治療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了解治療效果,反思治療過程。由于家長不是專業(yè)的游戲治療師,評價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而家長可以先自行評價,然后把治療過程呈獻給專業(yè)的游戲治療師,得到專業(yè)的治療評價以及專業(yè)的指導,為下一次的治療做好準備。

(三)治療技巧:故事講述和玩偶會談

故事講述和玩偶會談是家庭游戲治療中普遍運用的游戲治療方式,對兒童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情緒和行為問題都有效,如社交障礙、情緒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攻擊性行為、焦慮、自閉癥、家庭創(chuàng)傷性障礙等。

1.故事講述治療技巧

故事是兒童非常熟悉且經(jīng)常使用的溝通媒介。故事講述是兒童自己報告一個原創(chuàng)的、有頭有尾有內容的故事,但不將其表演出來;治療者在傾聽故事的同時,推敲其中精神動力的意義,并選擇一兩個重要的主題,治療者重述故事,并提出與兒童不一樣的故事結局[1]。

故事講述游戲是家長與兒童進行互動的一種更為主動的方式。通過治療師有意義的解說兒童創(chuàng)編的故事,兒童能從潛意識里得到學習,這樣的互動讓幼兒不會那么焦慮,也有機會產(chǎn)生頓悟[1]。故事講述讓幼兒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造,將內心的情感與講述的故事相結合,滿足了幼兒的自尊心,達到了孩子傾訴的需求,家長也更明白孩子的內心需求。

在家庭中進行故事講述游戲治療,對空間環(huán)境要求不嚴格,但良好的家庭氛圍、正確的時間環(huán)境、心情環(huán)境是必要的。家長進行故事講述時常常使用到的游戲媒介是洋娃娃或布偶、錄音機、錄像設備、靠墊、紙筆等,家長也可根據(jù)幼兒情況自行投放需要的材料。使用故事講述游戲治療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掌握治療的基本原則。

(1)以幼兒情感為線索。為幼兒提供的故事是對其人格的基本內容的反映,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以及對外部環(huán)境的非直白表達[2]。家長擴展孩子的故事,在思想和內容上不能偏移這條線索。緊扣幼兒情感發(fā)展故事,才能抓住孩子的心,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讓孩子知道他們已被接納,從而引起孩子共鳴,讓孩子利用自身潛力得到頓悟。

(2)尊重孩子的創(chuàng)作形式與語言表達。孩子利用故事表達情感、思想的能力有限,也不會含蓄地表示,因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創(chuàng)作形式與語言表達。在創(chuàng)作故事時,雖然家長可能只用有生命的事物來替代人,但孩子可以用任何事物來替代人,因為他們往往打破常規(guī)。如在創(chuàng)作故事時,家長通常用動物或者洋娃娃來充當故事主人公,而孩子不會局限于此,他們可能用白云、花草、蔬菜、水果等來充當故事主人公。此時家長不能表現(xiàn)出不理解,應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家長的故事要求開頭和孩子的十分相似,后面的內容要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來代替原先較為狹隘的選擇。在語言表達上,孩子處于發(fā)展階段,大腦中積累的詞匯很少,用來表達清楚自己意思的詞匯更少,因此家長發(fā)展的故事在用詞及語言表述上,盡量使用和孩子相同的語言。

(3)記錄并發(fā)展故事。在講述過程中,家長應把孩子講的故事情節(jié)記下來,這樣既有助于分析孩子的故事,又能幫助自己發(fā)展孩子的故事[6](P262)。孩子講述完后,家長可以適當問孩子一些特殊問題,如故事的主題、主要的劇情沖突、從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等等。家長在孩子回答的時候,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無論孩子是否回答得出來。發(fā)展故事時,家長應提前準備故事,以有趣的方式表述故事,并關注孩子的反應,據(jù)此來改變傳達的方式。對需要特別強調的關鍵詞和重點情節(jié),可以通過放慢節(jié)奏,改變語氣、語調或使用肢體語言來實現(xiàn)。

2.玩偶會談治療技巧

玩偶是游戲治療中運用最多的一種玩具媒介,它可以用一種假裝“它不是我的事情”的象征性方式,把兒童心中真正的問題表現(xiàn)出來[1]。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玩偶會談,孩子會被要求從一堆豐富多樣、具有多樣代表性的玩偶中選擇一些玩偶,然后可以選擇講故事并表演的方式,也可以家長借著玩偶與孩子交談某一件事或者某種心情,從而獲得相關的信息,再去尋求臨床直覺的驗證。

玩偶會談游戲讓家庭感覺比較自在,治療環(huán)境比較隨意,特別是對一些溝通有困難或家庭成員理性極度大于感性的家庭特別有效[1]。玩偶會談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便于家長與孩子溝通,也易于孩子接受,孩子會覺得他說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玩偶,這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家長借著玩偶,戲劇性地表現(xiàn)情感,能把孩子不敢表達的想法、不能宣泄的脾氣、孩子與家庭的沖突浮現(xiàn)出來。玩偶游戲創(chuàng)造了一種無威脅性的氣氛,有助于認同過程的發(fā)生。

(1)環(huán)境。家長進行玩偶會談游戲需要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合適的空間環(huán)境、正確的時間環(huán)境和會談成員良好的心情環(huán)境。在家庭中進行直接游戲治療,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友愛平等的家庭成員關系有助于玩偶會談游戲的順利開展。該游戲在空間環(huán)境上需要一個單獨的房間或者區(qū)角,形成游戲開展的舞臺。而只有當會談的成員都有愉快的心情、寬松的時間時,游戲才能有效地進行。

(2)材料及擺放。在材料準備上,需要一筐各色各樣的玩偶,數(shù)量控制在30個以內,也可以提供相同類型的玩偶;還需要一個可供表演的平臺及椅子、錄像裝置等。在材料擺放上,需要將椅子擺成半環(huán)形,對著表演平臺;將所有玩偶放在舞臺中間;在能夠完全拍攝游戲治療過程的位置,安裝好錄像裝置。

(3)規(guī)則。在玩偶會談游戲治療中,家長對規(guī)則的限制應包括對游戲規(guī)則的設置和對提問規(guī)則的把握。游戲規(guī)則是讓所有會談成員明白、遵守,以實現(xiàn)一種公平的游戲形式。設置游戲規(guī)則不要使用“不能”語氣,最好給予孩子規(guī)則上的選擇。比如,多次讓孩子放下手中玩偶重新選擇,但孩子就是不聽。這時請不要說“如果你不放下,那么你就會怎么樣”,可以告訴孩子“要么請放下手中玩偶重新選擇,要么離開游戲室”。家長在玩偶游戲中對孩子提問也不是想當然的,而是以兒童的思維出發(fā),以兒童的語言為準,多用選擇性話語,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被強迫,而是信任、安全的說話環(huán)境。

(4)兒童玩弄玩偶的三種方式。家長運用治療技巧應根據(jù)兒童游戲玩偶的方式而定。兒童常用三種方式來玩弄玩偶:把自己視為玩偶、把自己的感覺投射到玩偶人物身上、把自己的內心沖突發(fā)泄到玩偶身上。

1)把自己視為玩偶。孩子把自己視為玩偶,就意味著孩子期待得到關注,他借助于玩偶表達出來的想法就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家長也要將自己視為玩偶,順著孩子玩弄玩偶的方式和表達的語言,一步一步探入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去。

2)把自己的感覺投射到玩偶人物身上。這類孩子比較喜歡隱藏自己內心的情感,自尊心表現(xiàn)很強烈,但又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他們喜歡選擇幾個玩偶,把自己希望得到的情感、家人對他的情感分別投射到玩偶身上。因此,家長也應選擇和孩子一樣數(shù)量的玩偶,只是要把孩子投射的感受相反的投射到自己的玩偶身上,并表達出和孩子不一樣的故事結局或者情感體驗。

3)把自己的內心沖突發(fā)泄到玩偶身上。這類孩子可能是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心里有著強烈的不滿,但他卻不能將這種不滿在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出來,于是發(fā)泄在玩偶上,從而舒緩他內心的情感。首先,家長也把心中不滿的一件事發(fā)泄在玩偶上,引起孩子的注意,讓孩子覺得你和他一樣,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其次,要把孩子從不滿的情緒中拉出來,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發(fā)現(xiàn)其實也有美好的時候。

四、家長間接介入游戲治療的指導策略

(一)治療態(tài)度: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孩子行為

RalphW.Emerson曾說“一個人所獲得的最大發(fā)現(xiàn)一定是在他自己身上找到的。”兒童中心游戲治療理論也指出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孩子行為,巧妙地運用治療技巧把孩子內心中能夠自我發(fā)展的、自我完善的、積極向上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以及能夠自我治愈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4]。家長在孩子進行游戲治療時,要拋開以往慣性的行為,不以任何方式企圖干預兒童的行為或對話過程,無條件地接受兒童行為,尊重兒童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成為游戲治療過程的決定者[7]。

(二)基本職責:提供信息、了解進展、時時觀察、跟隨治療

游戲治療師根據(jù)幼兒的不同行為制定不同的治療計劃,對家長的要求也應靈活。但在間接介入中,家長遵守的基本職責都是一樣的。首先,為治療師提供幼兒信息,講述家庭環(huán)境,聽從治療師安排,配合游戲治療。其次,家長應主動地了解治療進展,時時觀察孩子游戲情況,對孩子的行為與情緒情感給予正確的態(tài)度,而不是一味地譴責孩子或者帶著不好的自身感受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最后,家長應在治療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孩子的游戲治療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游戲,給予孩子家庭的支持和鼓勵。

(三)治療技巧:介入和退出

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的狀態(tài)及治療師的指導決定了家長介入和退出的時機和方式。家長何時介入到孩子的游戲中去,何時退出游戲,都不是家長隨意進行的。家長只有正確把握了介入和退出的時機與技巧,才能靈活自如地幫助孩子。

1.家長正確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與技巧

治療初期,孩子需要時間和治療師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家長不宜介入到孩子的游戲中。在治療中期,治療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治療情況酌情考慮家長的介入。當孩子心態(tài)稍平和,不那么抗拒治療的環(huán)境時,家長可以適度地參與進去,和孩子一起游戲。但家長一定要記住,參與進去是為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療,應該充分尊重孩子,孩子才是主動的一方,家長不能進行行為或語言上的干預。

雖然說治療初期家長不宜介入到孩子的游戲中去,但是可以在旁觀看,這也是一種介入。家長旁觀要注意與孩子的距離,不能太近,最好是在游戲治療室外面,家長能夠看得見孩子的行為,但孩子看不見家長。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耐心地觀察就好,不能去打擾孩子。

當家長要參與到孩子的游戲中的時候,這對家長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首先,家長要放下父母的身份,進入孩子的游戲范圍,讓孩子覺得你只是一個要和他一起游戲的人,而不是父母。第二,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一起玩游戲,那么不要強行介入,可以在一旁和他玩相似的游戲,甚至可以模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誠意,進而讓孩子能夠主動地與你玩、說話。第三,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使用具體化的指示性語言(如你的娃娃有長頭發(fā),還是紅色的,和我的不一樣。你能夠把頭發(fā)扎起來,讓娃娃更好看了),這樣的語言會拉近你與孩子的關系,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表達出他們潛意識里的東西。最后,家長在與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表現(xiàn)出極大的耐心和對游戲的興趣。

2.家長正確退出游戲的時機與技巧

家長不僅要懂得何時介入游戲、怎樣介入,也應該明白退出游戲的重要性。孩子也需要獨自玩耍的時間和空間,尤其是性格內向,比較孤立、獨往、語言發(fā)展不好的幼兒特別需要獨處的空間。什么時候退出游戲,家長可以聽從治療師安排,也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當幼兒玩著玩著,老是不停地看你、開始關注他周圍的環(huán)境、對所玩的玩具或游戲出現(xiàn)反感、老是換玩具或換游戲場景、不再和你有交流等等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家長應自覺并快速地退出孩子的游戲。家長需要退出時,一定要從容不迫,不要驚慌。家長可以直接問孩子,是不是想要一個人玩一會兒。比如:“我發(fā)現(xiàn)你不再喜歡這個娃娃了,眼睛在到處看,是想一個人玩一會兒嗎?那我先出去,你一個人玩,行嗎?”這樣直接地問孩子,簡潔明了,讓孩子覺得你是關注到了他的心情,也尊重了他內心的需求。另外有一些孩子表現(xiàn)出了不耐煩,但卻害怕你知道他的想法,那么家長可以假裝玩累了,收拾好玩具,直接退出治療室即可。沒有語言的交流和行為的暗示,這樣孩子會覺得你給他留足了面子,保全了他的自尊心,沒有刻意地保護他。

綜上,幼兒游戲治療對解決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障礙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幼兒游戲治療允許孩子釋放內心封閉的情感,表現(xiàn)現(xiàn)實中不敢表現(xiàn)的行為,從而促進自信和自我悅納的增長。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可以利用游戲治療原理和某些技巧,給予孩子思想和行為上的引導,從而預防孩子出現(xiàn)情緒和行為障礙??梢?幼兒游戲治療不僅僅是一種治愈手段,更是一種預防手段。

在幼兒游戲治療中,家長不同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家長介入方式的不同,從而導致家長運用策略的差異。家長直接介入幼兒游戲治療主要是以家庭的力量對孩子出現(xiàn)的情緒和行為障礙進行干預,孩子在治療關系和環(huán)境上不會存在陌生感。而在間接介入幼兒游戲治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專業(yè)游戲治療師,家長的力量只是輔助治療師,達到治療孩子情緒和行為障礙的目的。

無論是直接介入還是間接介入,都是為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因而家長在幼兒游戲治療中,應當將兩種介入方式相結合,把治療師的專業(yè)化與嚴謹性和家長對孩子的關愛相結合,讓幼兒得到最佳治療效果。

[1]王曉萍.兒童游戲治療[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2]【美】卡邁克爾(Karla D.Carm ichael).游戲治療入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周 平,左本琴.親子游戲治療文獻綜述[J].幼兒教育,2010,(8).

[4]加利·蘭德雷斯(Garry L.Landreth).游戲治療[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5]劉敏娜,黃 鋼,章小雷.兒童游戲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4,(15).

[6]【美】斯卡夫(Schaefer,C E),卡吉洛西(Cangelosi,D M).游戲治療技巧[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7]賴雪芳,黃 鋼,章小雷,張利濱.兒童游戲治療研究及運用[J].醫(yī)學綜述,2009,15(3).

猜你喜歡
玩偶治療師兒童
2020年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開始招生
上海護理(2019年12期)2019-02-11 07:21:11
楊亞州“玩偶”六十載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6
動一動,手指玩偶
當當心愛的玩偶不見了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通過世界造口治療師協(xié)會教學評審
上海護理(2017年4期)2017-04-02 18:33:42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第8期課程班即將開始
上海護理(2015年1期)2015-04-03 13:49:20
精神分析心理學反移情概念的發(fā)展及應用
學術交流(2015年1期)2015-02-25 12:47:32
可以激發(fā)無限想象的創(chuàng)意玩偶
cookie world(2010年10期)2010-10-24 05:56:20
巴楚县| 乌鲁木齐市| 波密县| 盱眙县| 晋江市| 岢岚县| 华阴市| 大余县| 凤山市| 巴彦县| 崇信县| 金川县| 左贡县| 扎赉特旗| 南宫市| 杨浦区| 竹山县| 德昌县| 德阳市| 离岛区| 观塘区| 富平县| 渑池县| 岢岚县| 陇南市| 贡嘎县| 嵊泗县| 车险| 青铜峡市| 大竹县| 巢湖市| 新龙县| 西乌| 苏尼特左旗| 丰县| 保康县| 库伦旗| 灵璧县| 东海县| 徐水县|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