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價值沖突

2014-04-17 00:06
江海學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邏輯資本精神

胡 瀟

在深入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的精神異化現象時,馬克思曾嚴肅關注并科學詮釋過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價值沖突:“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的疲勞。財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源泉。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fā)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雹亳R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這類文化異化現象,雖然從根本上講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對抗性的客觀展示,但同時又一般性地揭示了資本與文化在特定條件下的邏輯矛盾。一個半世紀后的今天,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后現代社會,馬克思所痛陳的文明異化現象卻有增無減,愈演愈烈。眼下我們正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開展文化建設,在資本邏輯依然廣泛發(fā)生作用的情況下,難免遭遇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價值沖突。它既證明了馬克思關于文明異化的論述遠沒有過時,又表明認真研究和解決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矛盾、沖突,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跨制度、跨時代的重大課題。

外在財富的單面性衍生主客觀文化的對立

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乖離,對精神文化生產形成的深刻影響之一,就是造成了主觀文化和客觀文化、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的諸多對立。馬克思早已指出,市場上的貨幣交易會將主體內在需求與貨幣對此需求給予支持的可能性演化為主、客觀的矛盾:“以貨幣為基礎的有效需求和以我的需要、我的激情、我的愿望等等為基礎的無效需求之間的差別,是存在和思維之間的差別,是只在我心中存在的觀念和那作為現實對象在我之外對我而存在的觀念之間的差別?!雹诙@種由貨幣交易所造成的需求欲望與貨幣支持力之間的矛盾,向主、客觀矛盾的轉換,是與貨幣交易的內在機制這一資本邏輯密切相關的。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它總是為“物”而等價的,是以社會一般勞動的商品凝結物——勞動物化的產品之“物—物”相較的方式,才得以“錢—物”相較的。貨幣所等價、所計量的只能是有形的物質產品,勞動者支付的體力或腦力的計量與交換必須物化在產品中,才能實現。這樣一來,便使精神文化在其外化、物化形式的產品中,亦即在貨幣交換中之地位和價值得以特別突顯,因而也使文化生產的精神成果必須以外在財富——物質財富的形式,才能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與實踐性的受理。非此,那些觀念性、精神性的思想、情感、心智成果,雖然是精神性的內在財富,但它們因未能外化而無法直接進行貨幣交換。是故,在資本邏輯的價值秩序中,文化的客觀形式便超過了它的主觀形式,財富的外在形式也超過了它的內在形式,于是發(fā)生了客觀文化壓制主觀文化,外在財富遮蔽內在財富的文化市場景觀。貨幣哲學家西美爾敏銳地發(fā)現并深刻論述了這些文化異象。他指出:為金錢所“支配事物在一種完全沒有色彩的、不具有任何專門意義上的規(guī)定性的交換手段身上找了自己的等價物,它們任何時候都可以兌換成這樣一種等價物,因此事物在某種程度上被磨光、磨平,它們粗糙的表面日趨平滑,不間斷的夷平過程在事物之間展開,它們的流通、給予和接受以一種完全不同于自然經濟時代的速度進行,越來越多的東西,看起來置身于交換之外,實際上卻被卷入永不間歇的交換之流。……經濟世界的命運作為生活的這一運動過程的一部分,同時也成為整個過程命運的一個象征和一面鏡子”③。貨幣交換不僅夷平了商品在使用價值和物理形態(tài)上質的差異,純粹以其內含的抽象勞動量的形式化計價交換;而且它還否定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成果的差異,純粹以勞動對資本增值所具有的使用價值之大小計價?!斑@種社會聯系……對于每個個人來說,只有通過交換價值,他自己的活動或產品才成為他的活動或產品;他必須生產一般產品——交換價值,或本身孤立化的、個體化的交換價值,即貨幣。另一方面,每個個人行使支配別人的活動或支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就在于他是交換價值的或貨幣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裝著自己的權力和自己同社會的聯系?!雹?/p>

由此孕育出了這樣一種拜物教的文化觀念,物的完美代替了人的完美,人的精神世界被貨幣這種普適性的“絕對價值”、“絕對目的”導致的物化和客觀化的財富理念占領了。如馬克思所言,“人們信賴的是物(貨幣),而不是作為人的自身”⑤。那充滿敵意的冷酷無情的物質利益競爭,若無堅強有力的社會秩序規(guī)范和修持人性的文化邏輯匡正,其自發(fā)作用必然普遍地培養(yǎng)“敗壞一切社會綱紀的,沒有廉恥、沒有原則、沒有詩意、沒有實體、心靈空虛的金錢拐騙者”⑥,所有這些,都會從根本上消解主觀文化、內在財富的優(yōu)越地位和重要意義。而且科學技術越發(fā)達,非物質經濟的文化產業(yè)、文化資本越上規(guī)模,上述現象就越嚴重。文化產業(yè)化發(fā)展史上,“19世紀的客觀文化相對于主觀文化取得的優(yōu)勢,某種程度上可以作如下概括:18世紀的教育理想是培養(yǎng)人,也就是培養(yǎng)一種富有個性的內在價值,但它在19世紀被一定數量的客觀知識和行為方式意義上的‘教養(yǎng)’概念排擠掉了。這種差異看來一直在擴大。每天在所有方面,客觀文化的寶庫都在增多,但個人精神在受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方面的增長,仍然只能日益落后于客觀文化,緩慢前行”⑦。如此一來,在文化工業(yè)中通行的那種集約化經營、技術化流程、規(guī)格化制作、科層化管理,使得精神生產過程中將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與集合化、機械性的腦力勞動的關系演變?yōu)橹饔^文化與客觀文化的關系,形成集體文化對個體文化的客觀化強勢?!拔幕餐w的這種濃縮的腦力勞動,與個人腦力中的活力狀態(tài)相比,就像豐富的可能性與現實的有限性之間的對比。對這些客觀精神內容的存在方式的理解,要求將它們放在一個獨特的組織中,這個組織屬于我們理解世界的范疇。在這個范疇內,作為我們真正問題的客觀文化和主觀文化的矛盾關系,也將找到自己的位置?!辟Y本邏輯在上述領域對文化邏輯的沖擊,概括地說產生了以下文化病垢:一是會影響社會對文化生產的全面關注,不能保障文化發(fā)展自身邏輯如文化部類生產平衡發(fā)展的機制、文化生產和消費積極互動的機制、科技基礎研究與技術產品開發(fā)的協(xié)調發(fā)展機制等文化機理的順利實現;二是會在文化生產主體方面造成片面的物質利益興趣,壓抑主體的文化理想、知識興致、科學好奇心等文化創(chuàng)新和科技進步的內驅力;三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資本運作及其市場效益評價原則,會干擾文化建設之社會效益原則的貫徹與持守,影響文化諸多方面非經濟價值的社會實現;四是過分注重物質利益的外在激勵,抹殺精神生產的人文價值引導,膨脹起來的經濟實用主義文化觀念,會嚴重損害文化創(chuàng)造過程中特別需要的內在激勵機制和精神鼓舞力量,挫傷文化進步所要求的恒久而旺盛的主體張力。知識經濟及其文化市場、文化產業(yè)之資本邏輯的運作,不是靠科學訴求或未來理想去維系,也不是用求解知識未決形態(tài)的探索精神或文化價值的理念去維系,它們的支撐點是那些能夠幫助人們獲得可預期利益、可度量實用性結果的信息,如工藝、技能知識,資本利潤博弈與財務核算知識,社會需求計量和資源配置知識,某些技術或管理體制、策略的知識,等等。這些濃重的市場價值和資本邏輯色彩加于知識文化中的商品價值,會對中性的或無法直接在市場獲利的學術文化價值、人文價值形成壓制或干預,造成文化的學術、人文價值與商品價值之間的鴻溝擴大,文化內部的邏輯矛盾與意識沖突加劇。

符號資本偽化精神生活的真實

資本邏輯與文化邏輯的乖離,進而對文化邏輯形成的擠壓與扭曲,很重要的一條實現途徑,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介入精神生產及其產品的傳播,使社會文化生活脫離原有精神生產技術基礎上形成的既定邏輯與價值秩序,在認知和價值理性方面發(fā)生畸變。

這個現象,首先廣泛地出現在文化的工業(yè)化生產中?,F代文化工業(yè),借助計算機、網絡、電子聲像技術,在延伸和強化人的大腦智力勞動生產力的同時,大量地復制產品和延伸其使用價值。這既是文化工業(yè)化的技術前提,也是文化產業(yè)市場化、資本化經營的物質基礎。因為憑借這些物質技術,文化生產能一定程度地克服生產主體自然能力的限制,能斷開文化產品的演示與其生產主體直接出場的主體性關聯,在脫離主體在場活動的情況下讓產品繪聲繪色地展現出來,從而有條件實行文化產品的規(guī)格化、大批量、快節(jié)奏、重復性生產。文化生產工業(yè)化直接引發(fā)巨量的消費文化,它解構了印刷文化時代那種個性化創(chuàng)造、精心構造文化作品,受眾細細品讀和賞析文化作品的精神生產與精神生活方式及其文化邏輯,而把形象、直接、沖擊、同步、瞬間和轟炸作為審美創(chuàng)造與精神體驗的方式,嵌入了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的接受與消費方式,在心理層面由以往的“意愿的記憶”轉變?yōu)椤胺且庠傅挠洃洝薄G罢邚娬{主體在歷史與現實、心靈與外界的自由聯系中深入思考與全面整合,是電子文化與機械復制技術出現之前的精神生活調式;有一種能讓人們在夜闌神閑的燈光下,慢節(jié)奏地進行心靈與經典、自我與外界從容對話、自由交流的精神家園。后一語境中,電子信息技術與機械復制技術打破了主體內心體驗的從容性、整體性、自組織性,信息的狂熱攪拌,驅使人們不停地搜尋、選擇、取舍、更新,常常讓人心力交瘁、疲憊不堪、思想浮泛、韻意缺失。

文化生產及其出品的真實與感人,經典與經久,很重要的一個根據,是其韻味不減,常品常鮮。個體生產者技藝的獨特性,個人經驗集成的不可復制性,審美情趣的不雷同性,與由文化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語境等因素構成的獨一無二的氛圍相結合,就形成了作品之特殊而無法替代的“韻味”。它是作品的神形統(tǒng)一、內外融合、主客相洽的表現。文化作品的被復制,無疑破壞或解構了它的“原真性”。德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本雅明認為,“即使在最完美的藝術復制品中也會缺少一種成分:藝術品的即時即地性”⑧,即它的創(chuàng)作時空及其氛圍的獨特性。唯有借助這種獨一無二的即時即地性才構成文化產品的歷史含蘊。文化精品的生產和存留向來是受制于歷史的。其中不僅包含了由于時間演替使文化出品在其物理構造方面發(fā)生的變化,而且也包含了作品可能的所屬關系的變化。前一種變化的痕跡只能由化學或物理方式的分析去揭示,而這種分析在復制品中又是無法實現的。后一種變化的痕跡則是一個傳統(tǒng)問題,對其追蹤又必須以原作的狀況為出發(fā)點?!霸鞯募磿r即地性組成了它的原真性。對傳統(tǒng)的構想依據這原真性,才使即時即地性時至今日作為完全的等同物流傳。完全的原真性是技術——當然不僅僅是技術——復制所達不到的。”⑨因此,“一件東西的原真性包括它自問世那一刻起可繼承的所有東西,包括它實際存在時間的長短以及它曾經存在過的歷史證據”⑩。這是無法復制的。對藝術品等文化成果作機械復制,一定以損害其文化韻味為代價。因為復制技術就是要把被復制的東西從其彼時彼地的傳統(tǒng)領域中拔出來,就是要否定它獨一無二的時空條件和語境,就是要動搖作品的原真性及其核心價值,就是要中斷它可持存和繼續(xù)的歷史根據。這些文化創(chuàng)造和流傳中形成的歷史財富,凝練而成為文化出品的內在韻意。然而,由現代信息技術生產出來的大眾文化,它通過形象代替實體帶來了它的抽象化產物,但它同時又是對抽象世界的反抗。它用對生動形象和具體事物的想象來報復抽象的和被物化的現實。它集成并借助語聲、音樂、形象、情景等各種感性元素,填充技術仿造出來的世界,以技術的手段來實現對象世界與內在世界雙重的人化與顯示。

因此,文化的工業(yè)化生產方式,在許多方面根本性地銷蝕了文化產品的“文化”意韻。對此,本雅明這樣解釋:“究竟什么是韻味呢?從時空角度所作的描述就是:在一定距離之外但感覺上如此貼近之物的獨一無二的顯現?!嵨兜乃ソ邅碜杂趦煞N情形,它們都與大眾運動日益增長的展開和緊張的強度有最密切的關聯,即現代大眾具有著要使物更容易‘接近’的強烈愿望,就像他們具有著通過對每件實物的復制品以克服其獨一無二性的強烈傾向一樣。這種通過占有一個對象的酷似物、摹本或占有它的復制品來占有這個對象的愿望與日俱增?!薄霸谶@種形象中獨一無二和永久性緊密交叉,正如暫時性和可重復性在那些復制品中緊密交叉一樣?!边@一見解表明,文化作品唯其獨一無二才成就其恒久的意義,而其仿制品也正是因其重復性帶來了持存的短暫性,因此破壞了作品原型的恒久價值。

正因如此,文化的復制性生產,它追求更大范圍的空間充斥和市場占有,它以空間的快速與大規(guī)模占據,消解和取代文化之時間上的經久持存,因而它具有一種滿足人們追求當下性占有的功能。它這種以空間消解時間、以數量取代質量的品格,與消費文化的即時性、規(guī)模化特質,與資本運轉的短期性、速率性品格,具有天然匹配的意義。這樣也就形成了文化復制、文化市場、文化消費、資本運行及其增值之邏輯的內在一致性。它們相互依賴,彼此互動、助長。文化的機械化和復制性生產,用眾多的復制物取代了文化原創(chuàng)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文化仿品讓接受者能在其自身的環(huán)境中去欣賞,因而它賦予了被復制對象的現實性活力。這種宣泄性的生產和享用,自然銷蝕了文化遺產的傳統(tǒng)價值,導致了文化傳統(tǒng)的巨大動蕩。同時,文化出品的工業(yè)化,使大量作品在機械復制中改變了大眾與它們的關系。作品的文化價值與其流行的范圍、速度成反比:流行越濫,其社會意義損失越多,觀眾嚴肅認真的批判和欣賞態(tài)度也就被消解得越多。媚俗的東西被人們無批判地欣賞,其反面則是對于真正高雅精致的文化創(chuàng)作懶得理睬,甚至帶著反感去抵制和批判。精神文化出品的消費中,凝神專注是主體對作品的文化進入;游戲與消遣,則是大眾超然于文化作品的內在價值而沉浸在自我陶醉中。其實,資本邏輯與文化生產的機械化或電子化復制在文化產業(yè)中的聯手,其自發(fā)作用還遠不止于對文化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深遠的還在于它們改變著人們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意識方式。美國文化學家伯曼認為,資本邏輯驅使人們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斷消解產品所具有的思想和科技意涵,消解其超凡脫俗的品格:“正如馬克思所見的,事情的真相卻是,資產階級社會建設的每樣東西都是為了被摧毀而建設起來的。‘一切堅固的東西’——從我們身上的衣服,到織出它們的織布機和紡織廠、操縱機器的那男男女女、工人們所居住的房屋和小區(qū)、雇傭工人的工廠和公司,一直到將所有這些人與物包容在內的城鎮(zhèn)、整個地區(qū)乃至國家——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在明天被打破、被打碎、切割、碾磨或溶解制造出來的。因此它們能夠在下星期就被復制或替換,而這整個過程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能永遠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斷地繼續(xù)下去。所有資產階級紀念物的令人哀憐之處在于,它們在物質上的強度和堅固性實際上毫無價值,無足輕重,它們像衰弱的蘆葦那樣被它們所紀念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力量摧毀?!?/p>

如此而來,大眾文化的資本邏輯統(tǒng)馭,使主體的文化存在于虛幻的精神漫游中變成無根的“他處”存在,幻化了主體生活的現實性和文化自身的社會本體性。大眾文化消費很重要的方式是休閑,在工作之外的時空中完成。休閑的文化卸去了勞動的緊張、家庭的紛爭、繁重的負累、社會的關注、政治的責任、宗教的信仰以及其他種種冏境,而精神地訴求和實現著一種輕松、舒適、娛樂、自我、幸福,是生活重負的開釋與人之自由的“他處”。這成了一種類似《紅樓夢》偈語提到的“以假語村言,將真實隱去”的自我幻化,是對緊張、沖突、沉重、痛苦、孤獨等負面環(huán)境和異己狀況的出逃。甚至“由于心靈總是被調往他處,我們自己在我們自身中的存在也被淡化了”。這種休閑文化雙重地拉開了人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一是它放棄休閑之外的真實自我,降解人們不舍追求、拼搏創(chuàng)新的那份忠誠與進力,甚至可以讓意志不堅定者“荒于嬉”,或者像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說的那樣“娛樂至死”!二是休閑文化構成的精神樂園遮蔽了真實的生活世界,使主體以自我掩耳的方式放棄追問、批判、建設現實生活的責任感,乃至玩世不恭,逆來順受,虛無主義地對待生活、對待自我。因而休閑文化在釋放自我、宣泄自我的同時,客位化、被動化了自我,讓人成了置身事外、旁立冷眼的“看客”。

這種文化心態(tài),自然也是受動于消費文化之內在精神機制的。大眾消費文化,由于資本邏輯的浸泡以及現代傳媒的運作,它們將其主體拖到一個非認知的世界,文化受眾對于生活世界與真實事件,處于一種似乎在場而實不在場、將近還遠的境地:人們通過現代電子媒介在休閑文化中徜徉,好像置身各種活動之中,“但是他的參與總是通過代理人、中介者,如記者、播音主持人、攝影師、電視攝像師,還有名人、明星、想象世界的英雄實現的”。人們在消費文化生活中,對于世界的聯系與認知總是隔膜化的、間接性的,是通過聲像攝錄裝置、通過他人,而看到了他人及其聲像裝置所看到、所記錄下來的一切。恰如莫蘭所說的,那些“半透明的、透明的或折射的東西把我們與物質現象分隔開……這種無形的膜片使我們被隔離、同時又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觀看和更好地夢想”?!耙虼宋覀儏⑴c伸手可及但又觸摸不到的世界。因此現代的觀賞同時具有最大的在場性和最大的缺位性。它一方面是收視的不完滿性、被動性和漫游性,另一方面是對于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豐富性的投入。”在大眾消費文化形形色色的產品展示中,人們靜觀反思之后常能發(fā)現其中的許多悖論,“它在給予形象的時候撤回了肉體。大眾文化使人在虛構中獲得任何不能實際地消費的東西。它因此是沒有風險的生活的探險,舒適的生活的貧乏,貧乏的生活的舒適,可敬的家長的罪惡,卑賤的人物的尊榮,慈悲的靈魂的殘酷,冷酷的人物的慈悲”。這樣,消費文化便“使它的消費者的一部分生活變成虛擬的,把他們的精神投射到許多形象化的或想象的宇宙中,使他們的靈魂散居于無數為他們活著的副身上”。人們企求用大眾消費文化緩解現實生活的緊張,撫慰疲憊的心靈,但它卻常常從主、客體的兩個方面使現實生活發(fā)生萎縮。這真實地體現了資本邏輯對積極文化訴求的一種擄掠和擠逼,屬人的現實生活被幻化、抽空,文化體驗被虛擬、代償,表明其中的資本作偽太多,榨取太甚。

同時,在資本邏輯編織的消費文化世界中,還因為像電視的自由選臺、網絡的匿名言說與隨心所欲以及信息的快速轉換,更強化了消費文化生活的自我中心主義。虛擬世界、聲像世界中以主體自我為軸形成的社會離心力,與休閑文化的碎片化、瞬間性形成的精神疏離,彼此互動,多少讓人們與真實、完整而沉穩(wěn)的現實世界出現了認識和價值的雙重裂解。這是人們從疲憊的市場競爭中短暫地跳出資本邏輯的束縛,企求文化休閑的開釋,卻又不料被深隱其中的資本邏輯戲弄,讓主體在松弛、釋放和娛樂中,在似是而非的滿足和快適中,再度迷失了自我,再度被資本邏輯給予一種文化的囚困。一再追尋自我實現的人們,在資本邏輯的舞池中起舞難免自我異化:“明哲的老年人變?yōu)榱送诵莸男±先?。成熟的男人變成了落伍者。失去尊嚴的或友愛的父親在電影的想象世界的灰色淡出中變模糊。女人在到處出現,但是包容一切的母親消失了?!边@些有幾分刻薄的描述,雖然難聽,但絕不乏其真實??纯茨切╇娨暣糇?、沙發(fā)土豆的猥瑣,現代電子技術送達的消費文化不僅由資本邏輯操縱著,而且其表達、其所指往往也是資本邏輯在市場競爭中留下的真實故事。那些類似于千篇一律的黑老板、黑打手、黑公安、黑女人、黑保護傘,對善良人的欺侮和迫害,由此演繹出來的酒色財氣、男盜女娼、愛恨情仇、生死搏殺等拙劣故事,不僅扭曲了真實的生活世界,而且也抹黑和創(chuàng)傷了受眾的善意良心,讓人失卻了很多屬于人的本真。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無劇不陳其痛、無處不顯其陋、無事不存其偽的上演,就是資本邏輯演繹出來的文化“刺激”!

置身于大眾消費文化中的蕓蕓眾生,當他們離開勞動和物質生活的實在而浸入大眾文化消費時,在物質地排遣、開釋自我的同時,精神地把自我移入一個非現實的異在之境。電視熒屏就很直接地將受眾帶進了這種“他處”境況:“這不僅是自由的、探奇的、脫離社會底層的、被喚醒的夢想的他處,這也是全球的現實性的他處。這是電視在此處的極端的靜止不動中完成的在他處的極端的無所不在的周游。一個宇宙的多種形態(tài)的濃縮物每日被提供給穿著拖鞋的電視觀眾?!比藗冊诖颂幣c他處的角力中精神和肉身雙重化地存在著,“一個異常的離心力把精神放逐到他處去的同時,消費的個人主義的萬有引力又把意識的人造衛(wèi)星拉回來”。人們置身于其中的文化世界,“織造出一個愈益寬廣和穩(wěn)定的從他處到此處和從此處到他處的空間場,也就是一種新型的與空間、世界的關系。大眾文化的起溝通作用的和被溝通的本質交替、連接、中介。異國情趣變得熟悉起來,未知的物變得越來越不陌生……大概成反比例,愈是陌生的東西變得熟悉,愈是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耙虼?,大眾文化把我們引入一種失去根基的、變幻不定的、在時空中游蕩的關系中?!边@中間既有對刻板、單調的日常勞動、生活的精神疏解與補償,也有對膚淺的、無關宏旨的和讓人振奮的現世精神的共享。但是,“大眾文化并未站在時代精神的肩膀上﹐而是掛在它的衣服垂尾上?!薄耙虼?,人們在大眾文化中幾乎找不到與自己、與生活、與死亡、與宇宙的巨大神秘進行拼搏的人的內心的探詢。沒有出自人類本性的反抗,沒有俄狄浦斯這個解謎人和斯芬克斯這個出謎人,沒有對于存在的底蘊的令人暈眩的潛入,因為一切在那里都處在水平狀態(tài)、在現實的和想象的事件的表面和在平移中發(fā)展”。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消費行為,都依附在時代精神巨大瘋狂而張揚的節(jié)奏上?!爱斍暗臇|西高于永恒的東西、表面的東西高于本質的東西的原則顛倒了整個文化的觀念。”

消費文化的上述精神定勢在文化產業(yè)中被資本邏輯所強化。消費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蛹化出來的民俗文化回歸現象,被產業(yè)文化及其市場運作的資本邏輯敏銳而真切地捕捉到了,人們紛紛打出各種歷史的、民族的、地方的、風情的文化品牌和旗號,以俗入文,用俗唱戲,借俗還魂,倚俗顯勝,憑俗展魅,生產出形形色色的商用符號和賺錢工具。其中,有奇俗奇陋甚至奇丑奇恐的影視節(jié)目,有各類上刀梯、過火山、下油鍋的殘酷表演,有裝神弄鬼、半人半仙的文武道場,有婚喪娶嫁、生死演繹的各類慶典,有你來我往、人情平衡的種種志賀,還有神靈祭奉與農事節(jié)令、行業(yè)規(guī)矩的各種祝禱等等。這些活劇的上演,大量地出現在各類旅游資源的開發(fā)中。那些憑一方風物招攬?zhí)煜掠慰偷穆糜萎a品開發(fā)和市場運作,可以天天結婚、天天過節(jié)、天天唱戲,借著前人的形象符號與亡靈,演著現代人掙錢的把戲。他們把“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直接變成了“文化搭臺、唱戲、掙錢”一條龍模式。結果,歷史的文化被現代性復制,民俗文化變成了商業(yè)性的上演,虔誠的信仰與情感的神圣依托變成了逗樂游客的戲耍。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中那來自遠古、遠方的歷史記憶與地方信息,僅僅成為假托性題材和形式化道具,在各類上演中僵硬而蒼白地出場。最終是在資本邏輯的撮合下,民俗文化活動中真實的鄉(xiāng)土情趣、民間氣息、生活芬芳、思想信仰、社會規(guī)范,全都消失在文化罐頭和各類花式炫目的“文化”碎片中。資本邏輯對文化市場的調控,讓一切服務于賺錢,一切接受貨幣的考量與支配。民俗文化的意義完整性被民俗演出中演員、看客的離析性所拆解,沒有以往那種文化原生態(tài)演出、欣賞的一體化及其在場全員參與的整體性了,演員是為取悅看客和掙錢而虛擬地、仿古地表現;觀眾是為了獵奇、娛樂和飽眼福而移身出場。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出場相對于民俗文化主體的原初狀態(tài),都只能是一種缺位。從時空來說,資本邏輯的力量把民俗文化移植到產業(yè)文化、消費市場的同時,也把文化產業(yè)、消費市場推進到民俗文化的原產地,形成各種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甚至濫用。這些,都使原本屬于“此時此地”的民俗文化,在產業(yè)化、市場化中變成既非此時、亦非此地、更非其人的偽文化行為。民俗文化在熱鬧的上演中展示其不敵文化現代性的衰落,其五光十色的包裝出售早已喪失了它們的原汁原味和讓現代人難以企及的精氣神。林林總總的新仿古主義在把各種從現代化浪潮中消退的民俗文化形式地、商業(yè)化地復興起來的同時,卻從文化的精神實質和內在的價值宗旨方面更深層次地瓦解了它們。從這個意義上講,民俗文化的當下狀況既是文化邏輯現代演繹的產物,讓其原始的意義與野性的表達作為普遍性題材,從生長地超拔出來走向各類現代傳媒;更是資本邏輯商業(yè)性操作民俗的結果,形式地看,似乎成了兩者的合謀。這些,很真實地確證了馬克思關于貨幣資本對文化生活中觀念與現實之關系的顛覆性解構:“它把我的愿望從觀念的東西,從它們的想象的、表象的、期望的存在,轉化成它們的感性的、現實的存在,從觀念轉化成生活,從想象的存在轉化成現實的存在。作為這樣的媒介,貨幣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p>

資本扭曲文化的價值邏輯

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認為,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各類主體“他能看到什么,能看到多少,這不僅取決于世界上事物的決非由他所創(chuàng)造的現存狀況,而且取決于他的錢包和由于分工而獲得的生活狀況,也許這種生活狀況使他對很多東西都不能問津,盡管他的眼睛和耳朵十分貪得無厭。”這一深見告訴我們,文化主體總是依據他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角色、利益關系及其決定的價值傾向和情感偏好去認識事物,接納和處理信息的。人們往往只是看到他們愿意看到和能夠看到的東西,積極接納那些受到實際生活格局支持和驅動的自然和社會文化信息,形成由社會存在及其價值指向所建造的認知結構。因而,精神文化生產者們在理論上確認的任務和作出的決定,也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引導他們所做的抉擇。同時,社會現實生活除了對不同空間處所或處于不同社會存在方式中的人們,洞開或遮蔽特定的視野之外,還會以多種形式訓練和選擇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言說邏輯,使精神文化生產者在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常常受到社會的席卷、裹挾而放棄自己的精神個性,按社會生活的形下引導去認識和言說世界,展示精神勞作的社會經濟屬性。這種存在對主觀意識的規(guī)定,便在精神生產中透露了資本邏輯對文化邏輯的強勢和擠逼,造成了兩者乖離的現實可能性。

筆者順著這一理路去觀察和思考問題,發(fā)現資本邏輯對文化邏輯的扭曲或解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于它從價值系統(tǒng)銷蝕文化生產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進力。馬克思曾經說過,作家為書商寫作和獨自創(chuàng)作是有根本差異的。前者把對金錢的追求當作目標,聽任資本邏輯的擺布,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批判和詮釋,大腦被系在脖子上的錢袋子所左右,寫作僅僅是掙錢謀生的手段。后者則見之于對社會的良知與責任,對人類正義事業(yè)的關注與理想追求,對審美創(chuàng)造的文學吶喊。因此馬克思明確指出,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但當資本邏輯介入精神文化生產之后,類似于作家的精神生產者就很難約束自己不為掙錢而寫作了。即使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文化產業(yè)化、市場化的推動下,小說家、劇作家、演員、動漫制作人、藝術創(chuàng)作者等文化生產主體,與文化企業(yè)家、資本投入者簽約的,已經相當普遍。他們把自己的精神生產納入資本邏輯的軌道,成為資本的雇傭者。致使“簽約作家”、“簽約演員”等指稱文化資本雇傭勞動者的概念高頻率地出現在語匯中,表明這一文化現象已經有了廣泛的社會普遍性。這是知識、文化生產資本化帶來的文化產品及其生產者智力勞動方式本身的資本化。

然而,知識、文化產品的資本化,在某些方面,是與科學、思想、藝術方面的精神文化生產本身的文化邏輯要求相悖的。馬克思和愛因斯坦都曾經說過: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科學文化生產及其出品的非私有性,首先在于它的生產的廣泛社會性:“一切科學工作,一切發(fā)現,一切發(fā)明。這種勞動部分地以今人的協(xié)作為條件,部分又以對前人勞動的利用為條件?!辟Y產階級率先發(fā)起的工業(yè)革命,生產物質技術的大機器形態(tài),使“人類理論的進步,得到了利用。資本不創(chuàng)造科學,但是它為了生產過程的需要,利用科學,占有科學。這樣一來,科學作為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同時就和直接勞動相分離,而在以前的生產階段上,范圍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是同勞動本身直接聯系在一起的,并沒有發(fā)展成為同勞動相分離的獨立的力量,因而整個說來從未超出制作方法的積累的范圍,這種積累是一代代加以充實的,并且是很緩慢地、一點一點地擴大的。(憑經驗掌握每一種手藝的秘密)手和腦還沒有相互分離?!睈垡蛩固拐f:“有許多人所以愛好科學,是因為科學給他們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學是他們自己的特殊的娛樂,他們在這種娛樂中尋求生動活潑的經驗和雄心壯志的滿足?!薄皩τ诳茖W,就我們的目的來說,不妨把它定義為‘尋求我們感覺經驗之間規(guī)律性關系的有條理的思想’??茖W直接產生知識,間接產生行動的手段?!薄敖洕驼螜嗔械接鷣碛俚娜耸掷铮粌H使科學家經濟上依附于人,而且也從精神上威脅著他的獨立;對科學家在理智上和心理上施加影響的種種狡詐伎倆,會阻礙真正獨立人格的發(fā)展?!迸喔治鲞^科學技術進步緩慢的原因:“科學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標說來不外是這樣:把新的發(fā)現和新的力量惠贈給人類生活。但對于這一點,絕大多數人卻沒有感到,他們只是雇傭化的和論道式的;只是偶然有智慧較敏感、又貪圖榮譽的工匠投身于新發(fā)明,而他這樣做時多半是以自己的財產為犧牲。一般說來,人們絕無以擴增技術和科學的總量為己任之意,所以即在手邊已有的總量當中,他們所取和所求的也不外那對他們的演講有用,能使他們得利、得名或取得類此便宜的一點東西?!笨茖W巨匠和思想大師揭露、批判了知識資本化對科學家的內在使命感和獨立探索、創(chuàng)造之條件的惡性影響。強調科學的無私性,即知識免費傳播,而研究者從同代人那里獲得承認的回報?!爸R的資本化取代了作為科學規(guī)范之一的無私性。這種新規(guī)范不僅源于產業(yè)科學的實踐和學術界內部企業(yè)機制的出現,而且來自對大學的外部影響,來自政府政策,如改變處理聯邦資助研究帶來的知識產品的規(guī)則的間接政策,也來自直接的產業(yè)政策。由于像技術轉讓辦公室這樣的組織形式的具體化和對政府為支持研究而資助項目的要求的具體化,知識資本化的過程改變了科學家考慮其研究成果的方式?!笨蒲腥藛T為了獲得社會及同行承認,通過發(fā)表論文來尋求聲譽和影響力?!皩⒊姓J轉化為撥款、設備、數據和文章的過程被稱為聲望循環(huán)。取得成功的科學家的目標,即加速聲望循環(huán),隨著增加的聲望被用于獲得更大的實驗室空間,設備和助手,其結果是導致了更大的組織結構的出現。當科學家從事研究,并將進行研究所需要的資源集中起來時,他們創(chuàng)建了一種公司樣的實體或‘準公司’?!?/p>

以上見諸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關于高端精神文化生產的社會價值及其生產主體應當持有的價值態(tài)度的論述,表明了這一領域文化生產的價值邏輯:無私、共享、利人。但市場經濟及其運行的資本邏輯,卻可能無情地、甚至強有力地將文化生產本有的、應然的價值邏輯給以多方面的扭曲,使知識的資本化一定程度地背離文化自身的價值邏輯,使知識生產主體的行為取向也隨著資本邏輯的運行而一定程度地放棄或改變了文化精神的價值初衷和邏輯軌跡。它們都使科學文化生產的社會價值取向朝經濟取向轉移,使科學文化知識的社會性、共享性、公益性向私己性、占有性、功利性轉移,大量地見諸為資本增值和個人獲利提供使用價值或工具效能。自然,這并非要一概否定產學研一體化過程中科技研發(fā)產業(yè)化的資本運作機制,而是強調在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過程中,不能盲從市場的自發(fā)調節(jié)與資本邏輯的全面調控。因為市場機制的作用短期化,不利于人們致力于發(fā)展那些見諸長遠利益的項目和領域的研發(fā);資本邏輯經濟價值取向的單面性,有礙于發(fā)展那些社會效益巨大而經濟效益不足的科學研究,如基礎理論研究、宇宙研究一類,也無法為科學技術的研發(fā)提供倫理道德方面的價值評判標準;市場調節(jié)功能強調的是利益博弈而非學術競爭,它無法為科學真理的發(fā)現提供直接的評價尺度,能否掙錢、掙錢多少不能成為衡量科學事業(yè)成敗、知識取舍的秤桿;市場信號對精神生產給出的指引往往具有零散性、滯后性、現實性的特點,而科學研究及其精神文化生產則往往要求社會整體性、超前性、理想性的指引,單靠市場調節(jié)不足以有效組織社會化的科學文化生產。凡此種種,都需要政府和科研機構對科技精神生產之文化邏輯的深入理解和執(zhí)著堅守,用一種充滿社會大智慧和科學自覺性的系統(tǒng)理念與工作策略,去克服市場機制與資本邏輯自發(fā)調節(jié)給文化生產可能帶來的價值偏頗與邏輯扭曲,如此才能保證精神文化生產的正確方向、社會價值與有效發(fā)展。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頁。

③⑦[德]西美爾:《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劉小楓編,顧仁明譯,學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16、46頁。

④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6、110頁。

作者簡介:胡瀟,1947年生,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邏輯資本精神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邏輯
創(chuàng)新的邏輯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資本策局變
拿出精神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第一資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