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南京市東山小學分校永泰路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很多語文教師都一致認為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語文越教越糊涂了,不明白什么樣的語文課才算得上是好課。通過這幾年的課程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思維變得活躍了,想象力豐富了,綜合性學習能力也比過去增強了。教師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洗禮,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課程意識得到了提升,課改熱情得到了煥發(fā)。筆者認為,語文課無論怎樣改,都應樸素一點。現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個人的觀點。
這里的“簡”主要指對教學內容應進行優(yōu)化組合,不應面面俱到,這樣會導致語言訓練不扎實,課堂上全是“花拳繡腿”。筆者認為,閱讀教學必須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突出語文的本體地位。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語言文字學習為核心,整合語文教育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優(yōu)化。至于其他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只能是語文學習的“副產品”,應該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服務。
例如在教學《灰椋鳥》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將描寫灰椋鳥壯觀場面的句子(主要是第四自然段)畫了出來,對這一部分內容筆者單獨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筆者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體味描繪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的詞語,有“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數百米長”“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先指導學生讀出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的氣勢。接著引導學生結合這些詞語,展開想象,想象出一幅幅的畫面出來,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體會灰椋鳥歸林時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然后再練習朗讀,細細體會作者看到眼前的場面而產生的愉快而親切的感受。最后讓學生練習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能使自身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在背誦的過程中能使自身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面面俱到的語文教學只會讓語文課雜而亂,效果肯定不會理想。因此,筆者覺得語文課應化繁為簡、突出主干、理清主線,這樣會使語文教學變得更簡練、精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边@一段話闡明了,母語學習的主要形式是感悟。只有優(yōu)化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才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的把握,才能較好地落實閱讀教學目標,提高學生閱讀的綜合能力。
很多教師上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井井有條,設計了很多的問題,內容安排得滿滿的。但為了按時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只是匆匆走過場,只是給少數所謂的優(yōu)等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大部分學生都只是旁觀者。這樣的教學其實已經違背了新課程中“面向全體”的理念。大詩人李白曾經提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比绾蝺?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呢?其根本措施是提高設問的質量,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閱讀體驗的空間。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第12冊《黃果樹瀑布》一文時,教師如果按自然段的順序進行教學,也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任務,但是,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好。設計這一課時,筆者采取了優(yōu)化的原則,將教材內容重新進行了組合。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筆者先教了黃果樹瀑布形態(tài)的語段,再教學了黃果樹瀑布聲音的語段,最后教了作者感受的語段。這樣重新整合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濃厚了一些,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轉變。再如,在教授蘇教版第12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時,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如果逐段進行教學,效率肯定不會高,也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筆者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找出描寫彭德懷很喜愛大黑騾子的語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驗情感,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思考:彭德懷很喜愛大黑騾子,為什么還要殺它呢?學生立刻就會想到:彭德懷很喜愛大黑騾子,但他更愛紅軍戰(zhàn)士。接著筆者讓學生找出描寫彭德懷更愛紅軍戰(zhàn)士的語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驗情感。這個教學過程避免了繁瑣的問題,保證了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閱讀體驗的空間。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實際,堅持優(yōu)化設計的原則,讓語文課堂返于自然之色,歸于純凈無欺。教師以真心與文本、與學生進行對話,以真情與作者、與學生進行對話,在對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體驗情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兒所講的對話不是語言學的“對話”,而是一種教育思想。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多向交流、深層交流。如何使“對話”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落在實處呢?筆者認為,學生與文本是對話的主體,對話的主要形式是讀書。讀書就是一個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通過讀書,文本開口說話。因此,閱讀教學必須以讀書為重點,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注重讀書質量。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提倡“誦讀”,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解答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當好學生讀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關于誦讀的定義,宋代文學批評家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說過“下字貴響”。這“響”,自然是有悲哀、怨恨、歡快、舒暢之響,是有慷慨、悲壯雄渾之響,是有同情、厭棄、纏綿、依戀之響,是有芬芳、灑脫、飄逸之響。大凡文章,都不會沒有情思,寫文章的人是有了情思再發(fā)為文辭,而讀文章的人是有了文辭再了解情思。內容也好,情思也罷,離開了誦讀,是很難以把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誦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誦讀能否過關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以及文章所蘊含的意義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風格,還直接關系到學生從文章中所受到的熏陶和靈魂受到凈化的程度。至于是否能通過誦讀來達到提高聽、說、寫的能力的目的,就更毋庸置疑了。誦讀也是朗讀,不過它跟朗讀相比,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敝祆鋵Υ艘灿羞^精辟的解釋:“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見得。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了;須是細嚼嚼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辛,始為知味?!弊x書也應如此,好的文章不是讀一遍、兩遍就能讀好的,而應讀好多遍,熟讀到誦的地步。誦讀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而是對課文內容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欣賞的一種讀書方式。
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弊x書如果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閱讀活動應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在用聲音讀的過程中,腦海里就應迅速浮現出那生動可感的畫面來。例如我們在讀蘇教版第11冊《爺爺的蘆笛》第八自然段時,應一邊讀一邊去想象那一幅幅環(huán)境惡劣的畫面。通過讀不僅自己感受到當時惡劣的環(huán)境,而且也讓聽者感受到當時惡劣的環(huán)境,仿佛眼前真的浮現出了那些畫面,身臨其境一般。
這里的“調”字指的是聲調。聲調就好像一支無形的畫筆,可以繪聲繪色。不過它是以聲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來達到效果的。筆者仍然以《爺爺的蘆笛》一課為例,當讀到“狂吼的海風搖撼著小屋”一句時,就要讀得重一些,慢一些,應讓聽者感受到海風來勢兇猛;當讀到“嘩——嘩——海水一浪接著一浪,永不疲倦”一句時,就要讀得更重一些,讓聽者感受當時的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了;當讀到“強強嚇得鉆進被窩,連大氣也不敢透”一句時,就要讀得緊張一些,膽怯一些,讓聽者能感受到強強當時緊張、害怕的心情。只有這樣去讀書,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學生的情感才能得到熏陶。
怎樣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誦讀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了探索。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訓練誦讀的第一步。這一步先要讓學生辨認書面符號,即識字,再憑借口語經驗對書面符號進行“意義組合”,然后逐步達到“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對于那些可能出現讀破詞語或句子的情況,就需要教師給予具體指導。教師還可以領著學生一句一句地讀,在這一步中讓學生自由朗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反復地讀,完整地讀。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掌握課文概貌,對課文獲得初步印象。
2.細讀課文,深層感知
這是訓練誦讀的第二步,屬于感悟層面的誦讀,要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化對課文內容的自我感受與體驗。在這一層面訓練學生誦讀課文,應堅持“扣讀導悟,以讀見悟”,即緊緊地扣著讀書,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領悟、想象、聯(lián)想等活動,理解其語言,進入其境界,體會其感情,然后再通過學生的讀,來檢驗他們是不是已經對課文有所感悟了。學生一旦進入了課文所描繪的境界,讀起課文來,自然能夠虛心涵泳,以聲傳情,聲情并茂。以下是特級教師永正老師教學《翠鳥》一課的片段: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節(jié))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p>
師(插話):“疾飛”讀得好,讓人聽了感到翠鳥飛得很迅速。
生: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師(插話):“輕輕”再讀輕讀慢,讓人感到翠鳥落得很輕。要這樣讀:“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p>
生: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著游到水面的小魚。
師(插話):注意,這時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大家齊讀這一節(jié)體會體會。
生(齊讀):它一動不動地……
通過這一教學片段,我們可以看出,誦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會之于心,誦讀出之于口,心口相應,相得益彰。指導學生感悟課文,就是要讓他們走進角色,體會情感、想象場景。誦讀課文,不過是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用聲音表達出來罷了。
3.賞讀課文,享受樂趣
這是訓練誦讀的第三步,是一個審美、賞析的過程?!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逼鋵?,這也是一個賞讀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精神體驗,一種審美欣賞。語文教學再也不是以講為主的教學,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賞讀。因此說語文閱讀教學也是賞讀教學。葉圣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指出:“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寫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彼岢龅拿雷x就是一個審美、賞析的過程。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蘇教版第12冊《黃果樹瀑布》一文中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欣賞作者精彩的語言文字時的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帶著欣賞的語氣再來讀這段話。你們讀讀這段話,想想作者哪些字詞用得特別精彩,為什么?
生:我覺得“飄”字寫得很美,它仿佛讓我感受到了黃果樹瀑布聲音的悠揚、輕柔,聽起來很舒服。
師:老師發(fā)現你真的用心去讀書了,感受出來的畫面很美。
生:我還覺得“拂”字用得很美,它仿佛輕輕地吹到我的臉上來了,是那么的柔和,使人心曠神怡。
生:我也覺得“拂”字用得很美,它仿佛讓我感受到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能摸得著,看得見了,拂過樹梢,也拂過游人的面頰……
師:你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我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現了這一幅幅的畫面,非常的美!
生:我還覺得“涌”字寫得非常美,它仿佛讓我想象到了大海漲潮時的情景,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響,太壯觀了。
生:這個“涌”字還讓我想到了黃河那波濤洶涌、萬馬奔騰的氣勢……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感受到了那這一幅幅壯觀的畫面。
生:我還覺得“蓋”字用得非常好,“人喧馬嘶”的聲音已經夠響的了,最后都被“蓋”住了,好像一個有形的罩子將它給罩住了,可以想象,黃果樹瀑布的聲音是多么的響,多么的大。
師:你的想象力很獨特。
……
這個自然段的教學設計思路是:“自主讀——感知”→“比較讀——感受”→“欣賞讀——感悟”。以上這個片段,是第三個步驟“欣賞讀——感悟”的過程,即指導學生欣賞作者語言文字的過程。這個過程建立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之上,是一個精讀賞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培養(yǎng),思維得到了訓練,想象力得到了鍛煉。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個性化感悟的過程,學生不僅能體會到文章中優(yōu)美詞句蘊涵的意境,理解作者的語言和感受,還能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一個點撥、引導的作用,通過對學生恰當而富有激勵性的點評,逐步引導拓寬思維,大膽想象,使教師與學生的情感都得到進一步的熏陶。教學設計應體現優(yōu)化設計的原則,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感悟語言、感悟內容、感悟思想,努力突出語文的本體地位,讓語文課變得自然而真實。
賞讀是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智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與作者情感交流的過程。課堂上我們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寬松、自由、開放的閱讀時空,讓學生有時間讀,有心境讀,追求一種讀書的從容與自在。讓學生讀出感覺來,讀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里,把自己的一顆稚嫩、水一般澄明的心,放飛于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情感共鳴,與作者產生一致的情感體驗,把這樣的一種共鳴放到自己的生活中,放飛自己的心靈。
[1] 陸華山.本色語文:追求自然生態(tài)的課堂境界[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8(12).
[2] 陳瑋.還原語文本色,追尋有效課堂[J].新課程:中,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