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妍
(茂名市茂南區(qū)高山鎮(zhèn)中心小學,廣東茂名,52501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普通話已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橋梁。然而,當前農村學校師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部分中老年教師語言觀念比較保守,發(fā)音不準,不能熟練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因此,學生的普通話也不夠熟練和標準。農村小學作為推廣普通話的主要陣地,對農村學校推廣普通話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呢?筆者學校從實際出發(fā),進行了反復的嘗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小學階段是學生模仿力最強的階段,因而小學階段必須要求教師掌握普通話并用普通話進行教學,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語言授課的基本要求。我校是一所城郊結合部的城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超編,截至去年已有10年沒有調入新教師,40歲以上的教師占半數(shù),學校里部分中老年教師不敢、不善于、不習慣說普通話。因而我校把普通話培訓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充分發(fā)揮年輕教師的示范作用,促使全體教師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并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普通話,規(guī)范地說普通話。我校對教師的普通話培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
學校對教師的相關培訓從細節(jié)抓起,并定期舉辦普通話培訓班。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各種形式,宣傳我國的語言政策,使每個教師都了解使用和推廣普通話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邀請專家對全體教師進行拼音知識和發(fā)音常識的培訓,特別加強對輕聲、兒化音的學習,主要讓教師克服平時講普通話時有關翹舌音、后鼻韻母、輕聲、兒化音等方面的困難,幫助找出方言和普通話在聲、韻、調及詞匯、語法等方面對應的規(guī)律,為廣大教師普通話的學習和教學提供一條捷徑。校本培訓力爭使教師平時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標準規(guī)范的普通話,同時選拔并培養(yǎng)學校推廣普通話的骨干。
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普通話由普及走向深入。如舉行教師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普通話教學觀摩及比賽等。
每月都由學校的“推普”骨干對基他教師的普通話進行考核。由他們聽自己的普通話錄音帶,找出存在問題并及時糾正錯誤。一系列措施切實使“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
我校80%學生來自農村,生活環(huán)境相對閉塞,生活交際圈狹小。他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不多,一旦在公眾場合就不敢發(fā)言、不愿發(fā)言。久而久之,學生不擅與人交際,不擅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別提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了。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校把課堂作為“推普”的主陣地,讓師生在課堂中共同提高。
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要想說好普通話,就必須掌握好漢語拼音,并準確發(fā)音。因此,我校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師都是學校的“推普”骨干,從一年級起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訓練,特別要注意糾正本地學生容易讀錯的聲母和韻母的發(fā)音。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思維特征,并結合教材特點,采用兒歌、順口溜、游戲、比賽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小學階段正是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好時期,而語言正是在聽說中發(fā)展的。 農村小學生普通話水平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普通話聽得少,說得更少。因此,我校的《課堂評分標準》制訂了一條:“教師是否注重給學生提供聽說機會,是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強調師生的雙邊活動。如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如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片段讀、自選讀等。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讀得多了,說普通話的能力自然提高得快。如在四年級第二單元的“推普”周主題活動中,筆者先讓學生講一些有關使用普通話不規(guī)范的笑話,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體會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然后全班分組進行繞口令比賽,隨后還進行了朗誦比賽。在不同的比賽中,學生們既得到了朗讀練習,又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獲得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校注重設置提問、回答、小組討論等環(huán)節(jié),采用討論問題的形式,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充分的說話機會。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自由、輕松地交換個人意見,暢所欲言,很好地發(fā)展了聽說普通話的能力。
想要農村學生說好普通話,學校必須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讓其更感興趣和更容易適應的語言環(huán)境。我們把校園作為“堅強陣地”,從學生、教師到學校領導,人人、時時、處處都講普通話,營造一種講普通話的氛圍,使普通話真正成為校園語言。
首先,教師在課內、課外都要堅持講普通話。在校園里比較顯眼的地方還寫著“請講普通話”“請用禮貌語”這樣的標語,時刻提醒學生講普通話。我校的《一年級守則》的第二條要求是:“學會用規(guī)范的普通話進行交流,在學校要講普通話。”其次,學校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等,激發(fā)學生講好普通話的熱情,并在期末將講好普通話作為評優(yōu)的條件之一。這些做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說普通話的興趣。
學校抓好宣傳陣地建設,以課程和活動為載體,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掀起講普通話的高潮,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水平和能力。
第一,學校篩選普通話標準、音色優(yōu)美的學生擔任廣播員,定期組織廣播員進行培訓和學習,讓他們擔任義務“推普員”,定期在節(jié)目中進行普通話知識的宣傳。學校通過紅領巾廣播站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才智,讓他們體驗、收獲著成功的喜悅,并一天天地成長。
第二,抓住契機,設計主題活動,讓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在充滿樂趣的活動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如利用課前五分鐘演講、課堂辯論賽、課本劇表演、詩詞朗誦、國旗下的講話、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在進行主題活動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使用普通話”的習慣養(yǎng)成,讓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在充滿樂趣的活動過程中有所提高。
第三,利用網絡、廣播、電視、電影、投影、錄音、錄像等途徑,以靈活的方式對不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挑錯,還可以從中提供影像情境,讓學生開展配音、表演等口語實踐,使他們多種才藝得到展示,同時又普及了說好、用好普通話的教育。
教育農村學生說好普通話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更是學校及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應把這項工作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和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規(guī)范使用國家語言文字的能力。
[1] 陳周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J].文學教育:下,2010(6).
[2] 趙君.多媒體技術在開放教育普通話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