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我國地方政府信用風險問題研究

2014-04-17 00:35:30饒云清張海波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14年9期
關鍵詞:債務信用政府

饒云清,張海波

(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29)

關于我國地方政府信用風險問題研究

饒云清,張海波

(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29)

政府信用作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著全社會經濟與生活的秩序,而且也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和構建我國市政債券市場等的核心問題之一。通過對我國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等問題及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為提高我國地方政府信用水平及構建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等問題進行理論探索。

政府信用;國家信用分析框架;社會經濟管理能力;外部監(jiān)督機制

一、引言

政府信用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我國當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地方政府的融資問題以及構建我國市政債券市場等方面,地方政府信用始終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從理論上來看,地方政府信用問題直接影響著政府職能的實現(xiàn),而且政府信用的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更多地表現(xiàn)為在復雜的組織體系和系統(tǒng)環(huán)境中,各種影響因素相互作用、互相滲透而產生的一種結果。而且,地方政府信用不僅受到政府組織及其利益的影響,而且還將受到信息不對稱、信用環(huán)境的基礎性制度與文化、外部監(jiān)督機制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地方政府信用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為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理論界提出了構建信用政府的理念。所謂信用政府,就是以信用為價值導向、信用制度為行動規(guī)范的政府組織機構。這種類型的政府,不僅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社會與公民之間良好的關系,而且還能夠通過公共權力的相互制衡,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配置。為此,本文運用國家信用分析框架,對構建地方政府信用管理的主要內容以及外部監(jiān)督等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二、地方政府信用的主要問題

現(xiàn)代市場經濟,是一個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分工體系基礎上的復雜系統(tǒng)。各個市場參與主體通過交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信用關系。從信用的角度來看,為了實現(xiàn)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健康發(fā)展,不僅需要構建規(guī)范的社會信用體系,而且還需要構建高效的保障體系。其中,政府信用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中的核心,地方政府信用又是其中關鍵的內容。它不僅關系到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而且也是建設信用政府的基礎。所謂政府信用,是指以契約關系為基礎的政府履行其職能和完成其承諾的信用方面能力的總稱。這個定義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即政府的能力和政府的公信力。從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契約精神構成了信用文化的基礎,是信用產生的基本法則,而政府信用則更多地體現(xiàn)在公眾對于國家權力的信任程度。更進一步來看,地方政府信用除了受到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之外,還將受到政府組織體制特殊性和信用價值基礎性的影響,呈現(xiàn)出較高的復雜性特征。具體來說,地方政府信用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地方政府的信任問題?!罢庞谩币辉~源自經濟學的信用概念。國外一般將其稱之為“政府信任”。西方學者對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多是針對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情況及其變化展開的。從近年來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來看,目前世界各國的政府信用,普遍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這表明,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在內,普遍面臨著信任問題。一般來說,信任是需要通過行為主體誠實守信的行為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且行為主體之間的信任關系,最終是由信用來決定。信用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即個人層面的信用和組織層面的信用。它們都包含著一系列的道德義務,但是這兩種不同的信用在具體的道德義務中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根據Adler和Kwon的觀點,從組織內部來看,組織信用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前提條件。從組織能否成功地實現(xiàn)其目標來看,組織信用就要求其內部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從組織外部來看,組織所具有的職能能否有效地履行,需要不斷增強組織之外的相關主體保持并不斷增強對該組織的信用,從而降低因缺乏信任而帶來的交易費用。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提高政府信用,建立社會各方對政府的信任關系,不僅是政府履行其職責的前提條件,而且對提高政府績效,促進社會資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地方政府的競爭問題。這也可以稱之為“利益政府”的問題。關于政府之間是否存在競爭的問題,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只要存在多級政府體系下的分權,次級政府之間就必然存在競爭,而且這種競爭與整體之間沒有關系[1]。我國自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擁有了發(fā)展本地區(qū)經濟和謀求本地區(qū)利益的權利與能力。這主要表現(xiàn)為地方政府需要通過競爭的方式來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不僅包括財政收入的增加,還包括中央政府及上級政府對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地方政府競爭是在中央政府管制條件下的競爭,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形勢的變化,地方政府獲得轄區(qū)民眾支持和信任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公眾的民主意識不斷提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以及對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地方政府難以依靠單純提高經濟增長的方式獲得社會民眾的支持和信任。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地方政府的競爭也出現(xiàn)了新的特征:一是越來越重視制度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二是地方政府競爭模式呈現(xiàn)出二元性結構,即地方政府為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與社會公眾的信任,同時關注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三是競爭策略由傳統(tǒng)的保護主義策略,轉而重視制度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競爭策略。從總體上來看,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經濟發(fā)展仍然是地方政府的基礎性職責,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圍繞著經濟增長而開展的地方政府競爭仍將是主要形式。但是,從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地方政府的競爭必然將會以制度競爭為目標。因為制度是決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根本性因素??紤]到正式制度關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更多地由中央政府進行決策。為此,地方政府競爭將會主要集中于非正式規(guī)則方面的制度創(chuàng)新。在這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地方政府信用必然是一個重要戰(zhàn)略性資源。也就是說,提高政府信用,將是地方政府在競爭中獲取優(yōu)勢的關鍵所在。

從競爭優(yōu)勢的角度來看,一種資源之所以能稱之為戰(zhàn)略資源,是因為它同時具有四個特性:價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組織性。這些特征對于政府信用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政府信用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極具價值性。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是法制,市場機制運行是否有效,關鍵在于其規(guī)則、秩序和信用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這表明,政府信用不僅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更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石。從國內外的實踐經驗來看,較高的政府信用能夠維護經濟參與者的信心及其對未來的預期,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場波動。此外,政府信用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該國和地區(qū)對經濟資源吸引能力的大小。根據科斯的觀點,只有穩(wěn)定的公共政策,才能夠有效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促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解決社會矛盾方面來看,只有在政府誠實守信的條件下,社會環(huán)境才能呈現(xiàn)出一個公平與公正的良好局面,社會各種關系才能得到有效的協(xié)調,各種社會矛盾才能有效地化解。這是因為如果政府信用缺失,政府所頒布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就無法獲得有效的落實,當政府出現(xiàn)失信行為時,地方政府就得不到社會公眾的信任與支持,地方政府無法履行其應有的政府職能,甚至會引發(fā)社會矛盾。

第二,政府信用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一種稀缺性資源。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為委托—代理關系下,代理人面臨的各種風險。其中,突出表現(xiàn)為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之間的沖突。一般來說,一個政府只有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而且其自身利益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相互影響的情況下,該政府才會廉潔自律,誠實守信。當政府為追求某些特定目標、特殊利益時,常常處于利益沖突之中,加上政府所具有的特殊權力,往往會無視信用采取一些短期的失信的競爭策略。從我國地方政府信用方面的調查結果來看,地方政府普遍面臨著信任問題。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在我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的信用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

第三,政府信用應是一種難以完全模仿的資源。根據Barney的研究成果,一種具有價值性和稀缺性的資源,只有在其他組織無法獲得或者難以模仿的條件下,該資源才可能成為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的來源。同時,難以完全模仿更多的由于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差異性。政府信用是特定區(qū)域,從其獨有的歷史、文化與傳統(tǒng)中孕育出來的。同時,它的形成還受到政府體制、管理能力、人員素質、行事慣例等方面的影響??梢哉f,政府信用資源具有非常復雜的社會歷史和地區(qū)文化的特性。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一個地方政府的信用資源難以通過完全模仿的方式獲取,更不可能從市場上通過交易的方式獲取。

第四,政府信用需要地方政府有組織和有計劃地對其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從政府信用戰(zhàn)略性資源的前三個特性來看,具有價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的政府信用資源僅僅表現(xiàn)為一種潛在的戰(zhàn)略性資源。地方政府要獲得相應的競爭優(yōu)勢,還必須對這一資源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開發(fā)和利用。這是發(fā)揮政府信用,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從另一方面來看,對于政府信用的開發(fā)利用,也體現(xiàn)在構建信用政府的理念和實踐之中。

三、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的管理

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依據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該地方政府依據合同約定在未來償還其直接、顯性商業(yè)性金融債務的意愿和能力的評估。這一結果反映的是作為債務人的地方政府對其債務違約的相對可能性。借助國家信用評級方法,以及國家信用分析的邏輯和框架,我們認為,通過對地方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經濟實力、財政實力和金融實力等要素的分析,可以對地方政府的信用風險水平作出綜合性的評價,并為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提供指導。

第一,從中長期來看,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管理應圍繞著綜合體制實力展開。綜合體制包含著社會管理能力、經濟實力和金融實力等基礎要素。根據國家信用評級理論及信用分析框架,地方政府的財富創(chuàng)造力是債務償還能力的基礎,地方經濟增長的能力依賴于地方政府的經濟社會管理能力,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以及該地區(qū)金融體系運行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地方政府債務償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對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的科學評估,能夠合理地反映地方政府發(fā)展的方向和路徑。所謂地方綜合體制實力,就是指地方政府對財富創(chuàng)造的體制保障能力,它決定著地方政府中長期財政狀況。從地方性債務角度來看,地方經濟所創(chuàng)造的新增財富是地方政府用于償還債務的主要資金來源。地方綜合體制可以劃分為國家經濟社會管理能力、經濟實力和金融實力,這三種影響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基礎性要素共同決定了地方政府當前及未來能夠創(chuàng)造的財富總量,決定了其償債收入及債務規(guī)模的發(fā)展趨勢,從而構成了對地方政府信用能力的一種體制性保障。

第二,從短期來看,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管理應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為重點。從這個方面來看,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表現(xiàn)為地方政府資金在短期內的充裕程度和流動性,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收入及其債務狀況。雖然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是地方經濟綜合體制實力作用的結果,但是隨著中央政府運用財政和金融等手段來調解經濟和刺激經濟增長等職能的擴大,短期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經常與其綜合體制實力發(fā)生背離。因此,改善地方政府財政狀況,也將是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內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政府收入對政府債務的保障程度。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來看,提高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不僅是提高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核心,而且也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關鍵。因為地方政府財政實力直接決定著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能力。進一步來說,地方政府債務償還能力還是完善地區(qū)金融體系、抵御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基礎。從構建我國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的角度來看,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償還能力是一個不能回避的關鍵性問題。

一是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地方政府應綜合運用各種財政收支、轉移支付以及債務管理等手段保障地方政府債務的償付能力。其中,更為重要的是逐步構建科學的地方政府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使其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中發(fā)揮基礎性作用。目前,我國地方債務資產結構、負債結構以及期限結構均存在著明顯不匹配狀況。再加上,相對平穩(wěn)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較之于快速擴張的財政支出,其結果必然會使地方政府面臨較重的債務負擔,這不僅直接制約了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嚴重時可能會引發(fā)地方政府債務違約。根據我們地方政府目前的收入(即稅收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的收入來源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的保障程度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首先,稅收收入通常是作為償債的第一來源,它的增長潛力取決于國民財富的增長速度、稅基和稅率。其次,債務收入被看做是償債的第二來源。這一收入來源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與各債權人之間的信用關系,而且受限于地方政府自身的信用狀況以及投資者對這一信用狀況的預期。再次,作為償債第三來源的其他收入,即除去稅收和債務之外的其他收入來源。這一來源的不確定性大、規(guī)模有限,因此對地方政府收入的貢獻小。綜合來看,提高債務收入的比重對于提高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十分重要,同時對于地方政府的信用狀況以及在資金流動性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加強地方政府的金融實力。金融實力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效率;另一方面則是風險。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來看,金融體系的不斷深化能夠促進經濟體系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但是當金融體系脫離實體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時,金融系統(tǒng)內部出現(xiàn)風險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進而危害金融與經濟體系的穩(wěn)定。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金融穩(wěn)定性”問題。從穩(wěn)定性角度來看,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設計和運行是否有效,主要是從風險生成和風險防范兩個方面進行評估。其中,風險生成機制主要是考察引發(fā)金融風險的直接原因及其表現(xiàn)形式;風險防范機制除了考察監(jiān)管體系之外,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信用狀況的評估。因為信用關系是金融體系存在并得以運行的根本,隨著信用體系不斷發(fā)展,并日益復雜,它不僅會增加經濟、金融體系運行成本,而且還會集聚金融風險。因此,加強地方政府的金融實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需要進一步改善地方政府的信用狀況,并嚴格遵循信用規(guī)模與地方經濟發(fā)展相匹配的原則,逐步加強地方政府金融實力和債務償付能力,并避免因虛擬的信用關系不斷累積而使得地方政府債務收入來源轉化為風險的來源。

四、提高地方政府信用的改革路徑

從國外研究成果來看,提升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首先需要將廣大公眾視為消費者,樹立“公民中心”“公民參與”等理念,不斷加強國家行政體系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性。其次,政府通過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水平,進而增強政府公信力和政府信用水平??傮w來看,提高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其目標就在于不斷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這項改革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維護行政程序的公平性。這是指提高基礎性內控制度的有效性。根據近年來相關情況的調查顯示,我國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在行政程序方面存在不規(guī)范的問題。由此產生的權力濫用等問題,嚴重損害了行政程序的公平性,導致地方政府信用下降。這意味著,在行政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形成的政府特定的行為規(guī)則,以及行政程序的公平性不僅是政府職能的有力保障,也是影響政府信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此,政府不僅有義務去遵守這些程序和行為規(guī)則,而且還應不斷維護相關行政程序的公平性。這要求地方政府在厘清各個部門以及各個層級職責的基礎上,通過規(guī)范的法律制度形式,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流程,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行政管理標準,并構建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逐步解決地方政府行政過程中的隨意性,從而提高政府行政程序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和公平。

第二,提高公眾的滿意程度和參與程度。從政府與廣大公眾之間的關系來看,政府的政策制度及其有關的行政行為,能否有效地反映公眾的意愿,直接影響著廣大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在政府信用中,公眾的滿意程度以及參與程度有著決定性影響作用。其中,公眾的滿意程度和參與程度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政府的決策如果能代表多數(shù)公眾的意愿和心聲,那么就需要政府認真地了解公眾的訴求。在政府了解廣大公眾利益訴求的方式中,提高公眾的政治參與程度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但是在實際中,地方政府決策行為通常以獲取最大化的財政利益為驅動,其他主體的利益則處于從屬性地位。當然從根本上來看,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來自于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民主監(jiān)督功能未能有效地得以發(fā)揮。可以說,政府要提高其自身的信用,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開放公眾參與政策制定過程的渠道。

第三,增強地方政府社會管理能力。在提升政府信用過程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這是地方政府提升信用能力的核心,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從整個社會管理能力提升的角度來看,地方政府針對相對薄弱的基層社會管理能力以及公共服務能力,需要加強觀念、制度和方式方面的創(chuàng)新。從總體上來看,地方政府需要樹立公共服務的理念,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明確具體職責劃分的基礎上,不斷通過整合資源來激發(fā)各方的積極性,逐步實現(xiàn)精細化和互動形式的社會管理新模式。在構建新型的管理模式中,地方政府不僅需要強化國民素質教育,以及社會行為的規(guī)范性,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解決機制和社會風險應急體系。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中央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信用的評估體系以及外部監(jiān)督機制。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的信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在防范社會風險,強化社會管理方面的能力。

第四,完善地方政府財力保障機制。在我國當前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背景下,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提升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解決具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從根本上來說,進一步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規(guī)范政府間收入分配以及轉移支付體系,從而構建完善的地方政府財力保障機制,不僅是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提高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關鍵內容。具體來說,一是適當擴大地方政府稅種選擇權、稅率調整權,逐步培育地方稅源,進而增強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能力與水平,降低地方政府的外部融資需求;二是中央及省級政府提高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規(guī)模,逐步化解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面臨的困難,實現(xiàn)基層地方政府事權與財力之間的有效匹配。同時,中央和省級政府應逐步規(guī)范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配方案,引入外部監(jiān)督機制,提高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有效地保障各地方政府之間的財力平衡??傊?,完善地方政府財力保障機制,提高各級地方政府財力是提高我國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一項重要改革內容。

綜上,提高我國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需要統(tǒng)一和規(guī)范行政程序和標準,建立以公共服務質量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將公眾滿意度納入考核范圍,積極創(chuàng)新公眾的政治參與形式,建立地方政府激勵與約束兼容的地方政府管理機制同時,還需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以規(guī)范、發(fā)展地方政府性債券市場為導向,逐步建立健全我國科學的地方政府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并構建一套高效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

五、地方政府信用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

建立適合國情的地方政府信用外部監(jiān)督機制和政府失信的懲罰機制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針對地方政府信用評估、失信測評、責任追求、守信激勵,以及處罰和補救措施等方面進行制度安排與機制設計,是構建我國信用政府的重要措施,提升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關鍵手段。同時,這些工作也將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問題和建立市政債券市場的必要的制度準備。

第一,構建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機制,發(fā)揮其重要的外部監(jiān)督作用。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信息公開是人類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從地方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關系來看,構建公開的信息機制,一方面能夠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發(fā)揮社會公眾對于地方政府的外部監(jiān)督作用,從而防止地方政府失信行為的發(fā)生。從公開的信息機制所包含的信息來看,地方政府公開的信息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基礎信息方面。地方政府應在公開除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地方政府職能、政府各種工作程序及辦事流程之外,還應公開各種重大事件的相關信息。

二是在地方政府誠信方面。地方政府應公開對社會公眾的責任與承諾,以及自己遵守法律、廉潔奉公等各種具體履職情況方面的信息。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履行其基本職責過程中的決策程序、決策過程以及所取得的社會效益。

第二,建立公眾聽證制度,推動地方政府建立社會公眾參與的行政理念和工作機制。從國內一些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結果來看[2],我國地方政府在行政決策過程中,社會公眾參與的程度有限。這一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在現(xiàn)行的制度體系下,支配地方政府行為的是財政收益。這導致了地方政府為追逐財政收益最大化目標,而忽視處于弱勢地位的社會民眾權益,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的監(jiān)督職能又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造成了社會民主化水平低下,社會公眾難以參與地方政府決策過程,并對地方政府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作用。不過,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社會組織不斷出現(xiàn),其影響力也不斷擴大,目前它們正逐步成為連接社會公眾與地方政府的橋梁。在與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關的重大事項以及關系社會公眾切實利益的決策過程中,地方政府有必要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公眾聽證制度,并將決策參與和外部監(jiān)督主體擴大到普通公民。這是因為現(xiàn)代的信息通訊技術可以保證公眾有平等機會獲取有關的信息,并進行遠程的電子政治參與。這一機制不僅能夠幫助地方政府在其決策過程中充分地吸收社會民眾的意愿,同時也有助于提高社會對政府的信任程度。

第三,構建實時監(jiān)控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的信息系統(tǒng)。由于我國地方政府因資不抵債而出現(xiàn)信用問題時,無法進行政府重組或者地方政府破產。因此,中央政府仍然承擔著地方政府債務最后清償?shù)慕巧?。這表明,中央政府有義務對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及其債務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為完成這一目標,我國應構建一套完善的地方政府債務外部監(jiān)控信息系統(tǒng)。這一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以運用信用風險評價和流動性風險分析相結合的設計框架,將有關地方政府財政信息、土地價值及其變動信息、債務存量與流量方面的數(shù)據信息進行全面采集、匯總、分析和預測。同時,我們還可以將與政府賬戶相關的數(shù)據信息進行比對,相應地構建風險預警系統(tǒng),合理計算預警區(qū)間,從而實現(xiàn)對地方政府的信用及債務情況進行全面監(jiān)控和評價,防止地方政府違規(guī)舉債行為,提高地方政府債務結構和期限結構的合理性。

[1]Ringquist E J.Managerial Trustworth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ory,2011.

[2]Newton K,Norris P.Confidence in Public Institutions:Faith,Culture or Performance[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責任編輯:賈偉)

1003-4625(2014)09-0018-05

F832.7

A

2014-07-02

饒云清(1974-),云南瀘西人,經濟學博士,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方向:金融風險;張海波(1967-),吉林省伊春人,工程碩士,空軍裝備部高級工程師,大校軍銜。

猜你喜歡
債務信用政府
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鎖”
信用收縮是否結束
中國外匯(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支部建設(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家庭日常生活所負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紅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6
信用中國網
信用消費有多爽?
萬億元債務如何化解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萬億元債務如何化解
天全县| 科技| 花莲市| 山阴县| 会东县| 突泉县| 旬邑县| 台安县| 林州市| 江津市| 昌平区| 宁城县| 新民市| 大港区| 奎屯市| 洛浦县| 吐鲁番市| 黄浦区| 庆安县| 定边县| 安宁市| 广元市| 隆安县| 苏尼特右旗| 文化| 东方市| 乌兰察布市| 贵德县| 南丰县| 丹凤县| 青田县| 翁源县| 岳普湖县| 右玉县| 邵武市| 兴仁县| 梁河县| 刚察县| 宜君县| 张家界市|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