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甫
在市教研室的“三人行”展示課活動中,有新教師執(zhí)教《老王》一課,聽后感觸不少,回來感覺意猶未盡,上網(wǎng)一瀏覽,發(fā)現(xiàn)青春課堂代表人物——特級教師王君也曾上過該課。網(wǎng)上還有她的課堂實錄,于是饕餮了一頓精神大餐。她在課尾結(jié)束時說:“孩子們,楊絳是幸運的人嗎?她也是一個活命的人啊。為什么她也活命,她卻說自己是幸運的?為什么她還愧怍?你們現(xiàn)在也許還不會太懂。但有一天,你們會懂……”看來如何理解“幸運”,如何理解“愧怍”,的確是個難點。我們且看《教師教學(xué)用書》是如何解讀的。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zé)任關(guān)愛不幸者,關(guān)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guān)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這樣的解讀值得商榷。
首先,幸運和不幸的劃分有時候清楚,有時候就不好說。在課文中,老王是不幸者,大概不會有人反對。但楊絳就是幸運者嗎?在十年文革中,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命運是怎樣的呢?有一段小資料:
我們草草吃過晚飯,就像小學(xué)生做手工那樣,認(rèn)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寫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繩子,各自掛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驟冷,忽有不知何處闖來的紅衛(wèi)兵,把各所“揪出來”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臺去“示眾”。還給我們都帶上報紙做成的尖頂高帽。在群眾憤怒的呵罵聲中,我方知我們這一大群“示眾”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見同伙帽子上都標(biāo)著名目,如“黑幫”、“國民黨特務(wù)”、“蘇修特務(wù)”、“反動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資產(chǎn)階級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等等。一位中年干部不知從哪里找來一塊污水浸霉發(fā)黑的木板,絡(luò)上繩子,叫我掛在頸上,木板是滑膩膩的,掛在脖子上很沉,我戴著高帽,舉著銅鑼,給群眾押著先到稠人廣眾的食堂去繞一周,然后又在院內(nèi)各條大道上“游街”。他們命我走幾步就打兩下鑼,叫一聲“我是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背后還跟著七長八短一隊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楊絳回顧文革歲月
讀了這樣的文字,你說楊絳是幸運的嗎?那么在此種情況下,楊絳卻說自己是幸運的人,是不是有矯情之嫌呢?
季羨林先生有句名言,叫做“常思一二”,就是說,世間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誰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而如果常思一二,就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楊絳覺得自己是幸運者,那么楊絳的常思一二是什么呢?讓我們從課文中找,從與老王的對比中去找。
孫紹振說,文章寫什么而不寫什么,這一點很重要,是解開課文密碼的不二途徑。寫老王,寫他沒有家,是單干戶,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寫自己,把一家三口都寫到了,寫到夫婦倆的散步,寫到了送老王魚肝油的女兒。唯獨不寫自己一家在那個年代受到的迫害,繞不過去也是語焉不詳。只是說,“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而不說腿是被批斗致傷的;只是說,“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而不說這位老先生其實就是受到“貨”的待遇的錢鐘書;只是說,“我自己不敢乘三輪”,而不說當(dāng)年歲月的荒唐。目的是什么?就是突出自己的幸運:自己有家,有親情,有溫暖,一顆心有著落的地方,而這一切,老王沒有,他的一顆心是飄著的,無根的,孤苦無依。幸與不幸,只能落實到某一個方面才能作比較。
其次,《教師教學(xué)用書》上說“關(guān)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這個說法有沒有問題呢?要關(guān)注,當(dāng)然不錯,可是“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對當(dāng)時自保尚且不能的楊絳來說,就是“挾泰山以超北海”了,非不為也,乃不能也,這一點,楊絳不會不明白,所以,她不會為此而愧怍。那么,楊絳為什么而愧怍呢?
讓我們繼續(xù):寫老王“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寫老王“扶病到我家來”,寫老王“托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寫老王臨死的前一天,拿了香油和雞蛋上我家來,并且說,“我不是要錢”……所有這些,難道僅僅是寫老王的善良?僅僅是寫老王對我們一家的照顧?非也!這是老王對人與人之間一份真情感的企盼啊!因為“扶病到我家”“來代他傳話”,絕非善良和照顧所講得通的。老王是個單干戶,失群落伍;瞎了一只眼,還要飽受風(fēng)言風(fēng)語;即使死了,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那幾尺全新的白布。老王在這人世舉目無親啊,只有從作者夫婦這里感受到一點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所以他要“扶病到我家”來,即使走不動了,也要“托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在當(dāng)時的老王眼里,我們一家就是他全部情感的寄托——老王這是把我們當(dāng)親人??!那么作者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呢?再看作者對待老王的語句:“我們當(dāng)然不要他減半收費”,“我一定要給他錢”,“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
由此可見,作者對老王,只是一種對“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原則的恪守:“我們當(dāng)然不要他減半收費”,一個“當(dāng)然”隱含著一個知識分子特有的清高;“我一定要給他錢”,一個“一定”道出了作者堅決不占老王的一點點便宜,“轉(zhuǎn)身進屋去”則表明作者習(xí)慣于用錢同老王的付出交換。在當(dāng)時楊絳的眼里老王只是個需要物質(zhì)救濟的人,也僅僅是物質(zhì)的。一個食不果腹的人,作者壓根兒不會注意他的精神需求。至此,學(xué)生明白了:老王視我為親人,我視老王為賣主,僅僅是一個有交易關(guān)系的人啊!當(dāng)作者“轉(zhuǎn)身進屋去”拿錢,老王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課堂上,我啟發(fā)學(xué)生,老王到楊絳家,是來做什么的呢?他應(yīng)該怎么說?學(xué)生回答說:“你們一家有情有義,我行將就木,是來感謝你們的,不要給我錢,讓我把這點情意留在人世間吧!”我說:“是啊!老王多想用這最好的香油,這最大的雞蛋來證明他在人世間還有屬于自己的一份情感,然后由這份情感伴隨著他離開這個世界,不再孤單,不再寒冷……可惜老王沒有你的好口才,木訥的他哪里說得出只言片語的煽情話?!倍髡叩囊环嗡宦┑恼Z言:“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睂⒁粋€臨死之人的心靈渴求徹徹底底地拒之千里之外。我們可以想象,當(dāng)老王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zhuǎn)過身子,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他的心也一級一級地墜下去,他知道,這個世上哪里會有屬于他的一份至真之情?只能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老王留給人世的是一個落寞的、凄涼的背影。
楊絳在96歲高齡寫的《走到人生邊上》的一段話:“每個人如果回顧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dāng)時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后負(fù)疚抱愧,已追悔莫及?!边@幾句話寫得太好了,簡直就是可以放在文章后面的一段最真誠的獨白。其實經(jīng)歷過那樣命運起落的人,對于曾經(jīng)過往的一個老王,遺忘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多少人和事早就被呼嘯著的生活掩埋,又有幾個敢于拿出來大白于人前。而作者從某個時候開始已經(jīng)意識到她對老王的“冷漠”,并敢于剖開在世人面前。這種氣度,這種胸懷,古往今來,有幾人能比?一個對在一般人眼里已經(jīng)做得不錯的事都能夠“愧怍”的人,恰恰是一個最了不起的好人!
從“愧怍”這個詞中,我們看到的是走在精神思想最前列的知識分子的對社會責(zé)任的自覺擔(dān)當(dāng),對純粹道德的不懈追求。
作者單位:浙江東陽市槐堂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