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綏化學院 教育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筆者對一些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的盲童或視力低下的兒童做了訪談,通過調查發(fā)現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相比其他學科,數學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并且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同。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在書寫數學算式時,總是不能很好的對齊,導致一張紙上只能書寫兩個甚至一個數學算式。而高年級的學生在圖形學習中遇到很大麻煩,他們通常不能通過看或摸準確辨認圖形的大小、形狀,尤其是遇到復雜的圖形,根本無法在腦中勾勒出圖形的大致形象。在問及對數學老師的期望時,大多數兒童都希望數學老師具有很強的耐心、很豐富的愛心,并且能夠教給他們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數學知識。
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有一半以上的視障兒童認為,學習數學可以幫助自己形成理性的思維,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學習數學主要是為了考取理想的初中、高中。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認為,對數學這門課程存在畏懼,生怕學不好。大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當他們遇到難題或者忘記重點知識時,他們會比正常兒童更加煩躁,甚至大發(fā)脾氣。如果,遇到問題請求老師幫助,而老師顯得不耐煩時,他們會覺得老師看不起自己,從而開始討厭數學老師,進而影響對數學的興趣。
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有90%左右的視障兒童在學習中比較依賴數學老師,其中有50%的學生希望數學老師能夠將題目的每一個步驟都進行講解,而另外40%的學生則希望老師能夠先讓自己做一下,然后再講解。只有10%左右的視障兒童選擇獨立自主的學習數學。對于一些重點、難點題目,有一半的學生在老師講解之后進行反復思考,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將題目再重新做一遍,而剩余的學生則應付性地將題目答案抄下來。在心理狀態(tài)方面,有20%多的視障兒童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有30%多的視障兒童認為自己將來有能力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剩余40%多的學生感到未來是迷茫的、生活充滿挑戰(zhàn)。
通過對課堂實際教學的走訪,筆者發(fā)現視障兒童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學生運算速度非常慢。由于很多學校的資金比較緊張,并不能給每一個視障兒童配備一臺盲文打字機,學生平常只能使用盲文字板、盲文筆等吃力的點字,運算也只能使用算盤或在心里計算。對于一些稍微復雜的運算,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第二,學生難以理解數學知識。由于眼睛存在問題,不能形象的感知數學基本定理、定律。尤其是初步接觸數學幾何圖形時,學習起來更是吃力。
數學離不開計算,而對于視障兒童來說,筆算是非常困難和不現實的,所以,數學老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視障兒童的口算以及珠算能力。對于一些復雜的運算,如果采用筆算,則需要列豎式,不僅速度慢,而且學生容易對錯位,長期下去會打擊視障兒童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數學老師應該鼓勵視障兒童用口算的方式計算一些簡單的題目,用珠算計算一些步驟多、復雜的題目。另外,還應將一些現代化的計算工具引入到課堂中,比如要學生使用有聲計算器,或者使用有聲電腦操作軟件。
科學研究表明,視障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正常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大同小異,為了彌補視障兒童在視覺形象思維方面的不足,數學老師應采用科學的方法挖掘學生的邏輯思維潛質,提高視障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視障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數學老師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訓練,采用分析、推理、比較、概括、判斷等多種方法。另外,還應善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傳授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數量關系及應用題解答技巧,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同正常兒童相比,視障兒童在空間形象思維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而在教學上對視障兒童的要求也大大降低,只要求他們能夠感知簡單的幾何圖形,能夠判斷簡單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以及相對位置。并且在聽到諸如長方形、長方體、正方形、正方體等簡單幾何圖形的名字時,能夠熟練運用它們的面積、體積計算公式。
由于視障兒童在視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他們對生活或對未來充滿擔憂,通常體現為不自信、自甘墮落等,這就要求與之朝夕相處的老師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充滿愛心,能夠觀察每一位視障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并耐心地給予指導。數學老師要想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首先必須接受、熱愛教育事業(yè),愛護每一位視障兒童,同時對生活充滿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感染每一位視障兒童。
從事視障兒童數學教學的老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深入學習和熟練掌握視障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可以滿足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數學老師還應能夠熟練使用盲文,了解特殊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能夠應用各種盲人學習工具,比如盲文打字機、助視器、盲人電腦軟件等,只有這樣教師在視障兒童需要幫助時,才能及時、很好地提供幫助。
一個人獲取信息主要是通過視覺,而視障兒童因為視力低下或者看不見,而喪失了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們只能靠聽覺、觸覺等獲取較為形象的信息。這對于數學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有位著名的外國特殊教育專家曾經說:在對視障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只有使用直觀的教具,才能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所以,數學老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制作一些簡單的、直觀的、實用的教學用具,幫助視障兒童感知數學的基本知識。
[1]馬艷云.視聽覺障礙兒童的認知能力[J].中國特殊教育,2004(1).
[2]徐素瓊.學前階段視覺障礙兒童的課程編制與應用[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