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代堯+何海根
“‘左的思潮是個壞東西”,這已由中國共產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所證明。但時至今日,中國社會中“左”的市場依然很大。被扔掉的“壞東西”為何屢屢被撿起?
1945年和1981年中國共產黨兩份“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左”的社會根源進行過分析。民主革命時期的“左”傾路線,根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思想”;改革開放前的“左”傾錯誤則是由于“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毛澤東同志領導上的錯誤”、“長期封建專制主義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遺毒”、“民主沒有制度化、法律化”等因素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形形色色的“左”傾思潮背后,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社會的“落后性”。
“左”傾思潮:以新面貌出現(xiàn)
隨著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改革的推進和中國逐步融入全球化進程,在經濟社會大轉型的背景下產生了貧富分化、社會不公、官員腐敗、物化意識加劇等新矛盾和新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仍是因為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經濟上取得進步的同時,一些表現(xiàn)為“落后性”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問題。面對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問題,“左”傾思潮通過一定程度上的“自我革新”后,又以新的面貌出現(xiàn)。其最重要的“新”是強調新時期社會分化中弱勢群體的利益,有著濃厚的底層關懷,因此在底層民眾、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和草根網(wǎng)民中激起共鳴,形成相當大的影響力。
縱觀歷次“左”傾思潮,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方法上,有兩個共同點。
其一,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的空談主義。同中共歷史上的“左”傾錯誤一樣,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左”傾思潮,本質上沒有脫離主觀唯心主義的窠臼,也是流于“革命空談”,其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主張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和片面性。
其二,用運動的形式開展工作,棄理性的、制度化的表達渠道和機制而不用。網(wǎng)絡新媒體崛起之后,“左”傾思潮和不帶有自覺的政治立場的民粹主義結合,大搞網(wǎng)絡群眾運動,例如鼓動和迎合廣大網(wǎng)民的某些心理,無視國家法律制度,對一些案件“未審先判”或自設“網(wǎng)絡法院”進行判決,甚至利用網(wǎng)絡媒體對“以憲治國”等法治進步主張群而攻之。
治療“左”傾病需制度立新
當前,反“左”的當務之急是徹底 否定“文革”殘余及其衍生出來的反憲 法、反民主、反進步的學說和少數(shù)政治 實踐嘗試。
否定“文革”有兩層含義:第一層 含義是徹底糾正“文革”的“左”的錯 誤,拋棄以“左”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政 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體制等;第二層 含義是在“否定”的同時破舊立新,既 不走“回頭路”,也不“原地踏步”,而是 堅定不移地走向文明進步的發(fā)展大 道。經過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第一層 含義的糾“左”已基本完成,當前的主 要任務是第二層含義的糾“左”,其中, 制度“立新”是關鍵,必須通過社會主 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設,鏟除“左”傾 錯誤不斷滋生的溫床。
(摘自《報刊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