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銀潔
【摘 要】教輔用書作為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長久以來一直出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研究表明,只有正視教輔用書的存在現(xiàn)狀,通過正反兩面觀察教輔用書的身份,以實踐的方式尋找教輔用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適當位置,才能做到基于真實的社會現(xiàn)狀,基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打通一條理想與現(xiàn)實接軌的路子,以減輕教輔用書的“盲用、濫用”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教輔書 適合 主動學習 兒童發(fā)展
縱觀當下語文課堂,幾乎每個學生都擁有至少一本教輔用書。這些書籍都在封面上印著諸如“名師”“提高”之類的字眼。它們正契合了家長的要求與期待。而這些參考用書,究竟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因教輔用書的種類較多,筆者僅以教輔參考用書為例(精選試題集之類除外),從親歷者的角度進行闡述。
一、課堂的位置,著眼于現(xiàn)在的發(fā)展
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拍過一部電影《一一》,英文名譯為“A One and a Two”。他說:“《一一》代表一切簡單自然,其實質就是人與人的關系,這個關系不僅是言語的相互溝通,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我堅持生命個體的重要性?!边@部電影讓其獲得了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影片中,主人公的兒子洋洋愛上了照相機,他覺得人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于是他開始拍攝人的背面,爸爸、媽媽、鄰居、陌生人……并給他們看。他用兒童單純而奇特的視角記錄著周圍的生活。
其實,我們對于教輔參考書的愛恨糾結,也是源于我們沒能看全面的緣故。我們需要重新尋找教輔參考書的位置。
學生使用教輔參考書,其目的是為了輔助自己的學習。由于學生之間本身也存在著差異,教師又希望每個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有發(fā)展,所以教輔參考書的選擇與恰當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適時
1.課前預習。
課前的預習在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它是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預先進行了解、質疑和思考的過程。它希望學生面對一篇新鮮的課文,產(chǎn)生一種求知的內(nèi)動力,并主動研讀課文。教師可以在明確預習方法后,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讓學生借助教輔資料充分預習。因此,我設計了各式的“預習單”,幫助學生先走近課文。比如預習課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時,要求學生圍繞三個話題展開預習:“查找文中你認為最難理解的幾個詞語的字面意思;摘抄文中你最喜歡的幾句話;根據(jù)課文提一個自己能回答的問題,并解答。”要求學生在每一個話題后寫上資料的來源。這樣的“預習單”設計,關注了學生的能力差異,不同的學生選擇難理解的詞語不同,自主閱讀課文后,獨立解答,或借助教輔用書回答的問題也不同。這既讓教輔用書被選擇性使用,也讓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為課堂教學服務。
2.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課堂學習的延續(xù),是一種與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步的學習。學生手頭的教輔資料涵蓋了各式習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教輔資料,會讓復習更有效果。我要求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就給同桌出兩道思考題,題目可以是自己出的,也可以是教輔參考書上的。學生的競爭意識被激發(fā)了出來,他們絞盡腦汁地出題,所出的題即便與教輔參考書上的相似,也做了改動,孩子們認為書上現(xiàn)有的問題都有現(xiàn)成答案,沒有挑戰(zhàn)。在出題的過程中,教輔參考書上的題目被反復揣摩,課文更被反復思量,學生的已有知識也獲得了再次重建。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這一方法時,教師應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在出題時避免偏題和怪題。
(二)適材
這里的“材”指“教材”。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會面對體裁、內(nèi)容、時代特征等各不相同的教材,而教輔參考書的有效選擇要做到與教材的匹配,即教輔資料的呈現(xiàn)要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教材。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不同的教輔資源,以匹配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下《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學生與文本間有距離,他們不能體會長征的艱辛,更無法理解一頭牲口在當時的關鍵作用。此時,教輔資料的補充就比較適合,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拓展閱讀》中有關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而《金色的魚鉤》《倔強的小紅軍》《一塊青稞面》等故事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在那無比艱苦的歲月里,人們是怎樣為了信念,進行一次次生死抉擇的。此時,教輔資料的介入無疑打通了學生與歷史的隔閡。
再如:蘇教版六下的習作6要求學生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做調查問卷,并作好統(tǒng)計,再寫調查報告。這對于每個學生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此時,教輔資料中的范文就可以成為學生自行習作的例子。很多“技能”的掌握都來自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蘇聯(lián)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jīng)說過:“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chuàng)造那樣同等重要。”所以,當教材中沒有范文或范文數(shù)量有限時,教輔參考書上各類的范文也可以成為學生習作起步時的助跑器,模仿風格各異的修辭、構段以及敘述方式,是為形成他們自己的表達方式而服務的。
(三)適需
教輔用書的適當選擇與使用,最終是為了指向兒童的發(fā)展需要。維果茨基強調說:“如果教學只能利用發(fā)展已經(jīng)成熟的東西,如果教學自身不是發(fā)展的源泉,不是產(chǎn)生新的東西的源泉,那么根本就不需要教學?!币虼?,教學只有在由最近發(fā)展區(qū)決定的一定時期的界限之內(nèi)進行時,才能最有成效。
上文中對教輔用書的嘗試使用,正是正視了學生已經(jīng)占有各類教輔用書這一現(xiàn)實,經(jīng)筆者對學生使用教輔參考書真實狀況的梳理與思考,又明確了其實學生使用教輔參考書時已經(jīng)獲得了在其自主活動中原本力所不及的發(fā)展水平,只是這種發(fā)展水平的穩(wěn)定性與持續(xù)性不夠樂觀。但當我們以適當選擇使用教輔用書的方式,關照了學生的這類發(fā)展水平,并開展有效多樣、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來引領他們的發(fā)展時,這會是一個實踐并實證的過程。
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適當使用教輔用書,可以看做是一種發(fā)展性教學。它扭轉了學生最初使用教輔參考書的方式,更使其明白,自己的能力發(fā)展不應依賴知識的單純積累,而應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教輔參考書,只是自主學習的一類工具,此時,教師的作用是沿著一定的方向去激發(fā)、組織和協(xié)調學生的活動,而他們的能力發(fā)展是其自身活動的成果。
二、心靈的位置,著眼于可能的發(fā)展
因著教輔用書的種類實在眾多,質量也著實良莠不齊,讓人不得不思考,有沒有另一種可能?筆者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就“你們期待的教輔參考書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希望里面多一些動漫插圖,看起來時尚有趣些;有的希望去掉陳舊的知識,多放進一些小孩子喜歡的知識點;有的甚至說,那都是叔叔阿姨編的,他們確定那些我們都不會嗎?
于是,一個全新的想法產(chǎn)生了,能不能讓學生自己來編適合他們的參考資料小冊子呢?
(一)動手實踐,我的學習我做主
知識和經(jīng)驗是個體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質料,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獲得知識、經(jīng)驗,抑或是技能?;顒邮莾和奶煨?,也是兒童基本的生活方式。用親自編寫教輔資料的實踐活動方式,可以將他們內(nèi)在的東西逐漸外顯,或再次重組,形成知識體系與學習能力。
1.編寫,更是積累。
學生在自主編寫教輔的過程中,都表現(xiàn)得十分謹慎。他們又一次仔細地研讀課文,并反復地驗證編入教輔中的內(nèi)容是否值得推敲,是不是他們最需要得到幫助的地方。為了尋找與課文相關聯(lián)的文獻資料,他們更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并且通過上網(wǎng)、到圖書館查找資料等方式,確認所用文獻的真實可考。這一過程本身,就促使學生在教科書及更多的學習資源間走了幾個來回,課文中的知識被更牢固地掌握,而獲取資源的能力也再一次得到提升。
2.分工,更是合作。
編寫教輔資料的各項任務是由學生自由認領的,他們根據(jù)自身的特長,進行了合理的選擇。有的做文字編輯,有的做排版校對,有的做美工編輯,有的專門負責收集資料。其實多元智能理論早就告訴我們,能力不分好壞,只是各有專攻而已。而資料編寫的分工,同樣不是以學科成績的優(yōu)劣來分配的。擁有不同特長的學生,或是不同性格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付出,享受與學習伙伴的合作過程,體現(xiàn)了“共同展示自己”的氛圍。
3.喜歡,更是創(chuàng)新。
令人驚喜的是,學生在自編的教輔資料中畫上了“課堂變奏曲”四格漫畫,供大家在學習之余樂一樂;書中的范文都是班上同學的佳作,而且還以“好友吹捧”的幽默形式逐一點評;每隔幾頁就加入一些名言警句,并用顛倒歪斜的字體排版,還冠名以“文字版頸椎操”……他們說,既然自己做主了,就自由發(fā)揮啦,因為這才是他們喜歡的教輔參考書,太有范兒了。新課標指出,要拓寬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不知道能不能算上這一種?
(二)交流共生,你的學習我來幫
新出爐的教輔參考書孩子們非常喜歡,不僅因為中間包含了他們真正需要的知識要點,更因為是他們自己動手編寫的,里面飽含了每一個人的努力與汗水。幾個月后,學校的跳蚤市場又要開幕了,孩子們有了新的想法:我們自己編的教輔參考書,其他班的同學會不會喜歡?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以后能用上嗎?于是,又一輪新的實踐開始了。大家決定把自編教參放到學校的跳蚤市場上試試銷量。
1.自我體認的價值歸屬。
自我體認是個人對自我能力的定位、判斷、信念和感受。兒童能力的獲得只能通過實踐活動,與外界事物的接觸來實現(xiàn),進而不斷地建構生命發(fā)展。孩子們在跳蚤市場的攤位中擺上了他們自編的教輔參考書。起先,前來問津的人很少,因為那手繪的封面頗具草根氣質,會讓人以為是一本普通的讀物??吹阶约旱膭趧映晒槐蝗岁P注,孩子們有點氣餒。于是,我提醒他們,在口語交際中學過“怎樣與人交流”“怎樣介紹一樣東西”,現(xiàn)在是不是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他們的勁頭來了,大方自然的介紹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一時間,攤位前人頭攢動,銷量奇佳。本來就只準備了10本,這下一會兒工夫就賣光了。孩子們很激動,暗暗記錄著幾本是隔壁班的同學買的,幾本是學弟學妹買的,甚至還有幾本是老師買的。“看來,咱們的智慧結晶的確是很有價值呀!”他們紛紛感嘆。
于是,孩子們的自我體認感也隨之提升了,因為“我”能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我”能大方地與別人交流,“我”敢于向大人挑戰(zhàn),“我”在集體中有很重要的意義。
2.能力分享的愉悅體驗。
跳蚤市場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后,仍然有其他班級的同學來借閱我們的自編教輔參考書,孩子們極其樂意地分享這一切。有個孩子在日記中寫道:“昨天,叔叔家的小陽來問我要我們自己編的這本參考書??墒俏乙仓挥幸槐荆粫獊G吧。我到底該不該借給他,這個問題讓我想了好久。后來,我想到了居里夫人把鐳貢獻給世界的故事,還是借給他了。這么一想,我還覺得自己挺高尚的。呵呵,分享知識有什么不好!”自編書籍的分享,不僅是與他人共享勞動成果的過程,還是分享智慧的過程,孩子們在其間體會到了很多。
后來,我們把賣書所得的錢都捐贈給了手拉手的結對學困生。因為這還應當是一個分享愛的過程。
組織學生自主編寫教輔參考書,這是一種非典型的語文學習活動,正是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提升了自身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水平,并且在合作與分享的過程中提高了交往能力,這既開發(fā)了另一種課程資源,為教輔找到了學生心中的位置,也關注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它改變了語文學習活動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活動的舊模式,利用了兒童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努力構建課內(nèi)外的聯(lián)系,也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注:本文獲2013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獎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