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靜
(蘇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角色扮演”模式運作方式及意義探討—以《頑主》《 甲方乙方》《 私人訂制》為例
袁 靜
(蘇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頑主》《甲方乙方》《私人訂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故事模式。三個劇班的演出目標和表演者需求各有所異?!额B主》借該模式呈現(xiàn)紛繁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現(xiàn)代都市人的焦慮。而作為賀歲片的《甲方乙方》是一個圓夢游戲,《私人訂制》則是夢的拆解。這一模式實際上模擬了“造夢機器”電影的拍攝過程,甚至模擬了日常生活運作,具有元語言的意義。
角色扮演;夢;運作方式;意義;《頑主》;《甲方乙方》;《私人訂制》
2013年底《私人訂制》上映,輿論多指其“炒冷飯”,馮小剛也直言本欲名為“甲方乙方2”。片中人名取自王朔小說《頑主》系列,而《甲方乙方》正是向電影《頑主》的致敬之作。①頑主系列,即《頑主》(1987)、《一點正經(jīng)沒有—頑主續(xù)篇》(1989)、《你不是一個俗人》(1992),主人公都是楊重、馬青等人。由于審查原因王朔未署名,但馮小剛多次強調(diào):“電影《甲方乙方》改編自王朔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币婑T小剛《我把青春獻給你》,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頑主》《甲方乙方》《私人訂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②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即使人暫置于他人社會位置,并按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態(tài)度行事,以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這一技術(shù)已廣泛運用于教育、管理、醫(yī)療行業(yè)等領(lǐng)域,從兒時的“過家家”到今日廣受歡迎的電子競技游戲中都有角色扮演因素。見戴維?邁爾斯著,侯玉波等譯:《社會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年版。的故事模式:葛優(yōu)(代人物名,下同)等人組成“劇班”,通過設置特定情境供顧客表演,從而滿足其需求,實現(xiàn)其愿望。三者都采用分段敘事,由不同類型的需求與表演串起。作為元戲劇手法的“演中有演”出現(xiàn)在摹仿度較高的電影中,形式本身就產(chǎn)生娛樂的效果并闡釋意義的深度,因此,“角色扮演”模式的不同運作方式及其意義值得探討。
該模式中“角色扮演”的主要表演者是顧客,由劇班提供舞臺裝置并參與配合表演。從劇班角度,演出目標存在差異:
小說《頑主》中的“三T公司”秉持“替人解難、替人解悶、替人受過”的服務宗旨,主打“排憂解難”;《甲方乙方》的“好夢一日游”業(yè)務,替顧客圓夢,口號是“成全別人,陶冶自已”,盡是喜感和溫情;《私人訂制》宣揚“成全別人,惡心自己”,自我提升已然褪去,著重調(diào)侃社會現(xiàn)實。
如片名所示,劇班的主體地位一再削減?!额B主》的不二主角是“頑主”。在德育教授趙堯舜眼里,他們內(nèi)心痛苦,只好強顏歡笑,麻木不仁[1]59。然而他們卻高呼“我不悲哀” “我不痛苦”,“我們也不煩惱,從來不看書也就沒煩惱”[1]44。《甲方乙方》中,重心被分成兩半:甲方、乙方。電影中葛優(yōu)的成婚是浪漫愛情輕喜劇的佐料,于性格和主題深度無補。《私人訂制》中劇班的私人生活一概欠奉,服務精神也欠佳。故事側(cè)重于各個顧客的需求與表演。從顧客角度,需求亦各有所別:
《頑主》中求頒獎認可的作家寶康、請人陪女友的肝門科大夫王明水、找個“丈夫”出氣的少婦和想打人的壯漢—渴求的都是陪同、參與。另一類戲分較少的顧客如少婦、壯漢等普通民眾,前來解決生活難題。
《甲方乙方》的顧客多為“過把癮”而來:扮演巴頓將軍的書店小子(軍官夢)、過過“嘴嚴的癮”的廚子(烈士夢)、想受氣的大男人、想過苦日子的老板、想做普通人的明星,都是成功人士自降身價,扮演凡人、窮人最終又后悔的個例。宣傳教育的同時,滿足了平民對富人生活不如意的自我安慰式想象。此外,讓失足青年重拾希望、滿足肝癌家庭的“團圓夢”,彰顯了“把愛與歡樂播撒到人間”的社會意義。
《私人訂制》中想要當清官自愿接受考驗的司機最終不敵錢色誘惑,調(diào)侃的是腐敗問題;全球最“俗”導演立志追求高雅導致“雅過敏”,這是馮導始終耿耿于懷的理論問題;清潔工丹姐表達了當下物質(zhì)社會最推崇的“中國夢”—有錢。與《甲方乙方》相反,這三章都是“草根暴富”的故事,分別是平民得勢、得名、得財后的表現(xiàn)。
(一)《頑主》:社會萬花筒
導演米家山贊賞小說《頑主》“有一個好構(gòu)架,以一個完全不存在的、荒誕的三T公司,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病態(tài)的行為極盡嘲諷和玩耍”[2]3。影片聚焦以頑主為代表的都市現(xiàn)代年輕人,集中呈現(xiàn)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北京/中國社會一派雜亂紛繁的景象:擁堵的自行車流(這一畫面貫穿全片),各段落結(jié)束極具幽默感的探戈配樂,都為電影塑造出“現(xiàn)代生活漫畫”的風格,營造出“親切、樸實” “來自生活本身的荒誕感”[2]5。
片尾的搖滾樂唱出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現(xiàn)代都市人的躁動不安:“我曾夢想現(xiàn)代化的都市生活/可現(xiàn)在的感覺我不知該怎么說/這里的高樓一天比一天多/這里的日子并不好過。”或許門外的長龍給出了答案:具體的“服務”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才是解決現(xiàn)代人日常焦慮的途徑。①李云在《“范導者”的時效—當文本遭遇歷史:〈頑主〉與“蛇口風波”》一文中,用電影/小說文本和歷史事件共同證明了這一論斷。見《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1期,第195頁。
相比傳統(tǒng)故事主人公身份的單一化和固定化,“角色扮演”模式使得有限的篇幅能夠嵌入多個“不同角色”人物的故事,有助于呈現(xiàn)上述紛亂繁雜的社會現(xiàn)象,集中表達了現(xiàn)代都市人無處不在的焦慮情緒。
(二)《甲方乙方》:圓夢游戲
當年王朔以一種異常尖銳和肆無忌憚的嘲笑向過去告別時,還有幾分反抗文化主流的姿態(tài)。隨后他“主動地從文化反抗的邊緣位置上逃走,頗為自得地向中心地帶擠靠,以媚俗代替了反叛……其間雖然還保留了具有王朔式特征的反諷、調(diào)侃、弦外之音、插科打諢,但是其性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3]—論者似對文化反抗在王朔身上的夭折頗感失望。今天看來,這段話用在馮小剛身上可能更合適。
馮導抓住了賀歲片兩大要素:首要的是娛樂和親民,“影片要抓住觀眾的興趣點,多一些這方面的心智和心巧,才可能好看,才能被觀眾所接受”[4]。如第一場“戲中戲”對巴頓將軍的角色扮演,劇班人員跳躍于“前臺” “后臺”間,用荒誕夸張的表演制造出許多笑料。其次是“教義”(道理)。廚子守信失敗后明白“英雄難做”,大男人學會了體諒老婆,連劇班人員都被塑造成道德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甲方乙方》中劇班設計的角色情境與表演者原角色相距甚遠:清朝監(jiān)獄、民國地主、阿依土拉國公主。娛樂性十足之外,還進一步間離了雙重表演外的現(xiàn)實—“角色扮演”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游戲,作為“造夢者”的馮小剛帶著平民大眾過了把癮。
(三)《私人訂制》:夢的拆解
《私人訂制》中表演者和劇班頻頻“出戲”,“不
正經(jīng)、不著調(diào)、不講理”[5]?!皩幩啦磺笨此普粘都追揭曳健分械摹按蛩牢乙膊徽f”,但區(qū)別在這次“烈士夢”的失敗在于劇班的失職,為敷衍了事未設置“敵人”一角,最后全是自己人。
與《頑主》有意制造出“親切、樸實的荒誕”不同,《私人訂制》著力揭露、調(diào)侃現(xiàn)實(腐敗、霧霾等問題),而刻意營造出一種“夸張、吊詭的寫實”。如想做好干部的司機,進入角色表演后便難以堅持最初的定位,在情境的作用下重蹈貪官之路。劇班和顧客雙方的角色期待都被打破。
末尾,一段突兀的嚴肅道歉后,鏡頭外的馮小剛與葛優(yōu)的對話來了個急轉(zhuǎn)彎:當關(guān)涉自身切實利益時,這位偽公益分子果斷放棄了一擲千金的豪舉—“一切都是游戲,一切都是想象”[6],沒那么好笑,更沒那么高尚—《私人訂制》實質(zhì)上是夢的拆解。
夢碎一地后,難免令人懷念起《甲方乙方》的滿腔溫情和美好展望—片末臺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深入人心?!端饺擞喼啤妨艚o觀眾更多的是摸不著頭腦的荒唐,許是有意為之,但不再贏得好評也是理所應當。
“演中有演”本是一種常見的元戲劇手段,通常用于人物性格塑造,表現(xiàn)性格中某些深層的、內(nèi)在的真相,表現(xiàn)人生的荒誕感。相比之下,電影對情境的摹仿度/還原度更高。“夢工廠”被譽為“造夢機器”,成雙重表演,成為一部模擬電影拍攝過程的電影。還可找到其他明顯的指涉:《頑主》片尾直現(xiàn)片場拍攝特技的場景,《甲方乙方》中劇班人員布置后臺安排演員,《私人訂制》中《一腔俗血》討論導演的雅俗觀問題……如此看來,這一模式便具有了電影“元語言”的意義。
對于觀影者而言,“角色扮演”模式意味著更大限度的分別代入,產(chǎn)生觀影認同?!都追揭曳健分匀〉闷狈砍晒?,與此密不可分。其中各個表演恰構(gòu)成對一種類型/題材的戲仿,戰(zhàn)爭片、宮廷戲、古裝劇……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喜好。
更進一步,從社會學的“角色理論”看,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多種角色,并由他人(社會)的角色期待來限定。電影內(nèi)的“角色扮演”便構(gòu)成多重表演中的最內(nèi)層,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了日常社會生活。社會學名著《日常社會中的自我呈現(xiàn)》借用舞臺戲劇論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互動,聚焦劇班表演的細節(jié)。每次扮演都是帶著“面具”有意無意地表演,“正是在這些角色中,我們互相了解;也正是在這些角色中,我們認識了我們自己”。[7]在此,所謂“真實的自我”是被懸置的、虛無的甚至消解的概念。從《頑主》到《甲方乙方》再到《私人訂制》,劇班主體性的削弱直接對應著“自我”的泯滅,尤其《私人訂制》中,四個劇班角色(愿望規(guī)劃師、情境設計師、夢境重建師、心靈麻醉師)的表演都刻意符號化,而非前作有血有肉般動人。
將“角色扮演”模式運用到極致的,是法國后新浪潮導演萊奧?卡拉克斯的《神圣車行》(2012)。片中主人公一天中不斷接受任務變換角色:老板、殺手、女乞丐、怪物、居家男人……每段顯然構(gòu)成一個電影類型:黑幫片、科幻片、愛情片……這是一部純粹的關(guān)于電影的電影。在行駛的車內(nèi)他化裝變裝,下車后立即進入情境,逢場作戲,扮演角色—完全是在模擬電影拍攝過程,缺席的/隱藏的攝影機即觀影者窺探的雙眼。真實與虛構(gòu)的邊界模糊,自我在不間斷的轉(zhuǎn)場中被消解,完全不可知。正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想必這便是“角色扮演”模式的終極意義。
[1] 王朔.頑主[M]//王朔.王朔文集:諧謔卷.北京:華藝出版社,1992.
[2] 王云珍.訪米家山談《頑主》[J].電影藝術(shù),1989(5):3-8.
[3] 張新穎.中國當代文化反抗的流變:從北島到崔健到王朔[J].文藝爭鳴,1995(3):32-39.
[4] 馮小剛,馬智.要特別注意觀眾喜歡什么[J].電影藝術(shù),1998(3):59-63.
[5] 孫琳琳.馮小剛這次“不正經(jīng)、不著調(diào)、不講理”[N].新京報,2013-11-29(C01).
[6] 賽人.《私人訂制》:商業(yè)電影作者化的“無主題”變奏[J].電影藝術(shù),2014(1):50-53.
[7] 戈夫曼 歐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M].馮鋼,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7.
(責任編輯:石 娟)
Analysis of Mode and Signifcance of “Role Plays”: Taking The Trouble Shooters, The Dream Factory, Personal Tailor as Examples
YUAN Jing
(School of Humanit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Role plays” are applied in three movies produced by Feng Xiaogang, The Trouble Shooters, The Dream Factory and Personal Tailor. They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 targets and acting demands. The Trouble Shooters makes use of role play to show the complicated society and modern people’s anxiety. The Dream Factory describes a game of realizing dreams. Personal Tailor disassembles dreams. The role play mode simulates the shooting process of dream making machines. Furthermore, the daily life described in the movies has meta-language functions.
role play;dream; mode;signifcance;The Trouble Shooters;The Dream Factory;Personal Tailor
J904
A
1008-7931(2014)06-0039-03
2014-06-24
袁 靜(1992—),女,上海嘉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