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寧
特魯多及其“公正社會”理念
薛寧
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是加拿大歷史上第15位總理,先后當政16年,是加拿大歷史上最著名的總理之一,更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實行的一系列措施引人注目。在特魯多任職期間,他實行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圍繞“公正社會”展開,把加拿大建成一個真正的“公正社會”是特魯多畢生所追求的目標。
特魯多 公正社會 統(tǒng)一
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是加拿大著名的政治家,他于1919年10月18日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的一個富豪之家,父親是法裔加拿大人,母親兼有蘇格蘭和法國血統(tǒng)??笨耸∈欠ㄒ峒幽么笕说闹饕劬拥?,同時也是加拿大民族矛盾最為激烈的地區(qū),而特魯多所生活的蒙特利爾市是一個多種族、多膚色居民共同生活的都市,不僅有法裔加拿大人、英裔加拿大人,還有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特魯多早年就讀于蒙特利爾市耶穌會為上層社會開辦的讓·雷·布雷伯夫古典學院,1943年榮獲蒙特利爾大學法律榮譽學位,1946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之后特魯多又到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和倫敦經濟學院攻讀政治、法律和經濟。1949年特魯多回國后在魁北克開展了他稱之為“民主革命”的斗爭,支持蒙特利爾的石棉罷工運動。1950—1951年特魯多在渥太華的樞密院辦事處工作,之后返回蒙特利爾從事勞工法和民法方面的法律工作,積極投身于反對杜普萊西政府的斗爭中,并號召進行社會和政治變革。1950年6月他和朋友創(chuàng)辦的《自由城》出版創(chuàng)刊號,給魁北克省政府一拳重重的打擊,成為魁北克省自由和民主的象征。1959年9月,杜普萊西的去世“結束了民族聯(lián)盟所代表的反動的、鎮(zhèn)壓的、腐敗的政權”[1]。莫里斯·杜普萊西于1936—1939年、1944—1959年間兩度出任加拿大魁北克省總理職務。執(zhí)政期間,杜普萊西斯在魁北克實行了包括農業(yè)主義思想、拒絕加強政府在公共領域的職能、抵制聯(lián)邦政府對魁北克事務的干預等在內的傳統(tǒng)主義政策,引起了魁北克法裔的不滿,導致了1960—1966年魁北克“平靜革命”的爆發(fā)。1960年魁北克自由黨在省選舉中獲勝,組成了以萊薩日為首的自由黨政府,進行了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平靜革命”?!办o悄悄的革命”又稱為“平靜革命”,是20世紀60年代發(fā)生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次重大變革,給魁北克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促進了魁北克社會的世俗化,擴大了魁北克省政府職能,并且提高了該省公民參與政治的程度,提高了其社會的民主化,可以看作是魁北克政治現(xiàn)代化的起點?!捌届o革命”時期萊薩日等人所追求的只是發(fā)展經濟實現(xiàn)民族富足并壯大民族力量借以提高魁北克特殊地位??笨朔ㄒ崦褡逯髁x分離運動日益高漲,制造恐怖活動,使特魯多等人認清了魁北克分離主義者的真正目的,同時也使特魯多與傾向魁北克獨立的朋友之間出現(xiàn)了裂痕。特魯多變成了魁北克民族主義尖銳的批判者,并贊成聯(lián)邦政府提出的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將會有一個平等的、美好的未來的主張。這一系列的事情使特魯多逐漸產生了從講臺轉向政壇,進而轉向聯(lián)邦政壇的想法。
1961—1965年特魯多在蒙特利爾大學擔任法學副教授期間,他的政治立場開始轉向自由主義。1963年大選聯(lián)邦自由黨獲勝,兩年后萊斯特·皮爾遜總理解散議會重新舉行聯(lián)邦選舉,特魯多在馬尚、帕拉蒂爾的游說下參加競選。1965年三人通過選舉加入了聯(lián)邦自由黨并進入國會。1966年特魯多被任命為皮爾遜總理的國會秘書,進入國會16個月后受到皮爾遜總理的青睞,于1967年4月被任命為司法部長。隨后他又因離婚訴訟法律改革和在墮胎、同性戀問題上的法律修改而聞名。丹尼斯·布萊茨韋特在環(huán)球郵報上寫道,特魯多可以認為是到目前為止最非凡的司法部長,他仍然是最引人矚目的電視人物,是加拿大政壇上可與肯尼迪相媲美的人物。1968年12月,皮爾遜總理宣布退休,特魯多被勸說參加自由黨領袖競選。他因在聯(lián)邦自由黨魁北克組織的年會上堅決反對魁北克省總理丹尼爾·約翰遜“兩個加拿大”的提議、堅決捍衛(wèi)聯(lián)邦政府的地位而給加拿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在加拿大掀起了一股特魯多旋風。在他巡回競選活動中,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熱烈的追捧,這也為他日后贏得選舉的最后勝利攢足了人氣。三輪投票過后特魯多遙遙領先,在第四輪的投票選舉中以絕對優(yōu)勢當選為自由黨第15任領袖,并于4月19日宣誓就任聯(lián)邦政府總理,一時間在加拿大出現(xiàn)了被新聞界稱之為“特魯多熱”的狂潮。特魯多執(zhí)政16年,以維護聯(lián)邦統(tǒng)一為己任,實行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以及提高加拿大的國際地位。1984年特魯多最后一任任職未滿隱退,于2000年去世。
特魯多生活的魁北克省是法裔加拿大人的主要聚居地,自英法戰(zhàn)爭后加拿大成為英國殖民地起,法裔加拿大人就把魁北克省作為自己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法語基地。從那時起,法裔加拿大人就一直為自己的權利而斗爭,英法裔加拿大人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魁北克省始終致力于建立“兩個加拿大”,把魁北克省從加拿大分離出來建立獨立的魁北克省,成為加拿大的“國中之國”,特魯多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1949年蒙特利爾市石棉工人罷工運動的興起,揭開了魁北克爭取民主、進步的斗爭序幕。特魯多希望以創(chuàng)辦期刊宣傳進步思想的形式推動社會進一步發(fā)展。1950年特魯多和朋友帕拉蒂爾一直醞釀的期刊《自由城》正式發(fā)刊,他把《自由城》當作在魁北克爭取現(xiàn)代化和民主,反對杜普萊西的武器,也是影響魁北克社會和政治思想的一種手段。特魯多把矛頭直指盤踞魁北克省政壇的民族聯(lián)盟和天主教會頑固勢力,把反對狹隘民族主義、爭取民主作為兩個斗爭目標[2]。1956年為反對杜普萊西“兩個加拿大”的主張,那些反對杜普萊西的各種政治力量聯(lián)合起來組成了一個松散的聯(lián)合體——聯(lián)盟,目標是在魁北克省推進民主進程。特魯多在《自由城》上發(fā)表文章說:“‘民主第一’應該是全體魁北克省改革者共同的口號。”[3]特魯多在《自由城》發(fā)表關于民主和狹隘民族主義的評論文章在今天看來并無多大爭議,但在50年代缺乏民主革命意識的魁北克看來無異于一次大革命。1965年特魯多被選舉為聯(lián)邦眾議院議員,1966年1月皮爾遜任命特魯多為國會秘書,1968年萊斯特·皮爾遜總理任職期滿,特魯多被選舉為該黨領袖。當有記者問特魯多成為總理后的政治目標是什么時,他沒有做具體回答,只是說如果當選將會把“公正社會”作為施政綱領。這是特魯多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公正社會”。
公正應該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是各國政府力求實現(xiàn)的執(zhí)政目標。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約翰·博德利·羅爾斯[7]的“公正觀”認為所有的社會基本價值即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自尊的基礎,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對其中一種或所有的價值的一種不平等分配合乎每個人的利益和這個公正觀的一個專門的方面——公正的第一原則即平等自由原則和公正的第二原則即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特魯多認為自由是一個公正的社會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自由權利的行使是公正社會的基本特征。沒有這些,人類不會期待真正的完美社會——社會中的個體就不可能認識到自身的全部潛能。如果自由被剝奪,一個民族就不可能去追尋它自身的命運[4]。1947年特魯多把進步定義為“朝向自由的文明的緩慢的進行曲”[5]。對特魯多而言,加拿大的“公正社會”應該是確保加拿大文化多樣性和多元化的平等性,并不僅僅是指公民的平等,也包括機會的平等。公正社會是所有人都要參與的社會;公正社會是個人自由在國內都能得到更好的機會;公正社會將是一個團結的加拿大,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的發(fā)展,機會平等得到確保。特魯多所指的“國家”是包括加拿大各個省份的聯(lián)邦國家,而不是魁北克省獨立于加拿大大家庭之外的不完整的國家。多倫多大學歷史學家肯尼思·麥克納特就曾預言:“特魯多的政治命運就是加拿大的政治命運。”[6]加拿大是一個年輕的、富裕的國家,又是一個擁有兩種語言、種族和宗教信仰復雜的聯(lián)邦制國家。特魯多競選的當晚,宣布他所組建的聯(lián)邦政府的目標是為了實現(xiàn)一個“公正的社會”,著重強調英語和法語地位的平等和經濟上的平等,即所有加拿大人聯(lián)合起來使國家變得更加強大。特魯多認為公正社會最重要的部分是加拿大各區(qū)域經濟的平衡和穩(wěn)定,而加拿大的語言問題,關于機會的平等和政府保護弱者的需要和抵制泛濫的投機者也是公正社會的體現(xiàn)[7]。當特魯多被記者問道歷史將如何記載“特魯多是一位怎么的總理”這一詞條時,特魯多答道:“我希望這樣寫:皮埃爾·特魯多是這樣一位總理,不管成功與否,他使加拿大人接受了英語和法語兩種官方語言,并且這兩種語言的地位平等;他成功地消除了地區(qū)差異,使加拿大人真正認識到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要比一個分裂的國家好得多。這也是我參加競選進入政壇想給予大家的,也是加拿大人一直所期盼的。”[8]從1968年上任總理以來,特魯多就開始了他實施“公正社會”綱領的步伐。
[1](加)唐納德·克萊頓.山東大學翻譯組譯.加拿大近百年史 (1867—1967).商務印書館香港印刷廠,1979. 472.
[2]劉廣太.加拿大的象征——特魯多總理傳.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11.
[3]George Radwanski,Trudeau,the New American L ibrary of Canada limited,1979.72.
[4][5]ThomasS.Axworthy&PierreElliottTrudeau,To wardsaJustSociety,Penguin Books,1992.401,402.
[6][7]George Radwanski,Trudeau,the New America n Library of Canada Limited,1979.81,82—83.
[8]ThomasS.Axworthy&Pierre Elliott Trudeau,Tow ardsa Just society,Penguin Books,1992.161—162.
薛 寧 濰坊科技學院 講師 碩士
(責編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