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
中國人喜歡吃,中國的文人更喜歡吃。不但喜歡吃,在吃之余,筆端流淌出來的美文,更是散發(fā)著中國美食獨有的芬芳。
作為文學大家的汪曾祺,擁躉無數(shù),作為吃貨的汪曾祺也同樣值得很好地品味。人稱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作為美食家的汪曾祺,每到一處,游覽完名山大川,還要去小街偏巷,往菜市場轉(zhuǎn)轉(zhuǎn),品嘗民間小吃。好吃美食,善寫美文,讓汪曾祺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善寫美食的風雅吃貨。每當提起汪曾祺,人們都會想起他的美食散文。
2013年秋,江蘇文藝出版社將汪曾祺的美食散文重新結集出版,取名《做飯》(竊以為叫《吃飯》似乎更貼切)。這本書最完整地收錄了汪曾祺談吃的散文,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無不涉獵,寫山西人嗜醋,寫內(nèi)蒙古人粗獷的手把羊肉,寫江南細雨中的甜點,還有金華的火腿、黑龍江的飛龍、江陰的河豚,甚至火宮殿的臭豆腐、徽州臭鱖魚,在汪曾祺筆下,都成了令人垂涎的美味。
汪曾祺的文字功力毋庸贅述。京劇《沙家浜》“智斗”一場的經(jīng)典唱詞,就出自汪曾祺之手。“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币唤M數(shù)字組成的唱詞,充分體現(xiàn)了漢字的無窮張力,讓多少人望塵莫及卻又贊賞不已。
但汪曾祺的美食散文不獨具文字之美,更能在平和的文字里蘊含綿長滋味?!坝浫耸?、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娓娓而談,態(tài)度親切,不矜持作態(tài)。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在汪曾祺的筆下,美食不再是尋常的生活需求,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思緒,字里行間充滿了人生的感悟。
汪曾祺在《口味》里寫到了眾口難調(diào),寫到了南北口味的差異。他覺得任何東西,只有吃了才真正知道滋味?!坝行〇|西,自己盡可以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薄耙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p>
在《食豆飲水齋閑筆》里,他寫豌豆、綠豆、黃豆的一組小美文,其實寫的就是無盡的鄉(xiāng)愁。
除了描摹食物的烹調(diào)方法,汪曾祺的美食散文還穿插了一些人物故事,讓人讀來不勝唏噓。
在《蠶豆》一節(jié),他寫北京的胡同里有一個老頭,七十好幾了,頭發(fā)胡子都是雪白的。汪曾祺每天下班時都能見到老人挎著木盆,慢慢地從胡同這頭走到那頭,啞聲吆喝:爛和蠶豆……后來這位老人不知道得了什么病,頭抬不起來了,埋著頭在街上走著,也不再吆喝。又過了一段時間,就再也不見這位老人了。每次吃爛和蠶豆的時候,汪曾祺都會想起這位老人。他說:“我想的是什么呢?人的生活啊……”
說起來,能在春節(jié)期間讀這本書,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為作為一本和美食有關的書,它能開胃,能喚醒你的食欲。
想起汪曾祺寫《毛豆》一節(jié),現(xiàn)在仍禁不住齒頰生津:北京的小酒館里的鹽水煮毛豆,是整棵地煮的,不將豆莢剪下來,酒客用手摘著吃,比裝了一盤吃起來更香。平淡的筆觸,卻帶來了一股誘人的香氣。咱們沈陽人素來有吃毛豆、喝啤酒的習慣,當時讀到這里,真不由生發(fā)出了一股詩情的期待:春節(jié)過了,能嚼著毛豆、踩著啤酒箱喝酒的日子,還會遠嗎?
這期待,是否有了一點吃貨的風雅?
□本欄編輯/厲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