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進才
(河北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趙文化研究
趙國官制淵源再探
秦進才
(河北師范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戰(zhàn)國時代的趙國官制,由于年代久遠,文獻散失等原因,已經(jīng)很難看到系統(tǒng)全面的記載,只能看到趙國官制一鱗半爪只言片語的記述。筆者收集傳世與出土文獻,汲取前賢今哲成果,歸納梳理,從卿士化家為國、家臣變大臣,繼承周晉官制革新職責,借鑒別國官名為己所用,首創(chuàng)官職名號獨具特色等四方面,再探趙國官制的淵源。
趙國;官制;淵源
戰(zhàn)國時代,華夏“下無方伯,上無天子”[1]711,既導(dǎo)致了社會秩序的混亂,也為各國發(fā)展提供了機遇,列國相繼改革,富國強兵,合縱連橫,“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并起?!盵2]1176出現(xiàn)了“士無常君,國亡定臣”[3]3567的狀況,形成了“邦無定交,士無定主”[4]749-750的格局,社會矛盾錯綜復(fù)雜,趙國乘勢崛起。為適應(yīng)政治、軍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趙國逐漸建立健全了中央集權(quán)君主專制的官制體系。然而,隨著趙國的覆滅,年代日益久遠,文獻逐漸散佚百不存一,再加上秦朝焚書等原因,后人只能在有關(guān)事件的記述中了解趙國官職的只言片語,只能在有關(guān)人物的傳記里窺見趙國官制的吉光片羽,只能在出土文物中看到趙國官名的一鱗半爪。千年之后,明代董說博考典志撰寫了《七國考》,其中有《趙職官》,但開創(chuàng)者難以為工,空疏學(xué)風(fēng)留下遺憾。現(xiàn)代繆文遠檢核群籍、拾遺訂誤做《七國考訂補》,有功于董說之書。楊寬著《戰(zhàn)國史》中論述趙國官制,比較七國官制異同。王宇信、楊升南著《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先秦》卷中涉及到戰(zhàn)國官制??娢倪h著《戰(zhàn)國制度通考》中有《職官考》,系統(tǒng)梳理七國官職,推進官制研究。楊寬、吳浩坤主編的《戰(zhàn)國會要》有《趙職官》,盡心搜羅傳世的文獻資料,竭力運用新出土的文獻史料,以求再現(xiàn)趙國官制的原貌。沈長云等所著《趙國史稿》中,對于趙國官制作系統(tǒng)的論述。數(shù)百年來,諸家迭起,篳路藍縷之功可喜,拾遺補闕之志可欽,然而已經(jīng)很難再看到趙國官制系統(tǒng)、完整的本來面貌,明知不可能徹底解決趙國官制問題,但還是應(yīng)當盡可能地利用現(xiàn)有條件,推動趙國官制研究的進展,為后人系統(tǒng)深入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為此,筆者曾搜集傳世文獻與金石簡牘資料,汲取前賢今哲的研究成果,撰寫《趙國官制淵源及演變》(《趙國歷史文化論叢》,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趙國官制淵源探索》(《光明日報》2009年9月8日)兩文發(fā)表,周建英撰寫《趙國官制考》(《衡水師專學(xué)報》1999年4期)、崔向東撰寫《趙國官僚制度述考》(《渤海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第6期)等文章??梢娳w國官制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些問題還需要深化、細化。筆者因過去限于篇幅有些問題沒有展開,現(xiàn)在又收集了些新資料,對趙國官制淵源進行再探索,以請教于大家。
趙氏歷史悠久,周穆王時,賜造父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zhèn)),因以為趙氏。周幽王時,叔帶如晉,事奉文侯。晉獻公時,趙夙為大夫。晉文公時,趙衰始任國政。晉平公時,趙武子為正卿,執(zhí)掌晉國朝政。晉出公時,趙襄子先是與智、魏、韓瓜分范氏、中行氏之地,后又與韓、魏聯(lián)手消滅智伯。趙烈侯時,受周威烈王冊命為諸侯。趙敬侯時,韓趙魏三家分晉。趙氏由卿大夫膨脹為萬乘之國,走過了建家立室、執(zhí)掌國政、兼并諸卿、瓜分晉國的歷程,經(jīng)過由卿大夫、家主到國君的身份變化,有些官職就是在卿大夫家臣的基礎(chǔ)上,轉(zhuǎn)化為趙國的官制,構(gòu)成了趙國官制的直接來源。
具體如相、相室與相國的演變轉(zhuǎn)化。魯定公九年(前 501年),陽虎“逐于魯,疑于齊,走而之趙,趙簡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竊人國政,何故相也?’簡主曰:‘陽虎務(wù)取之,我務(wù)守之。’遂執(zhí)術(shù)而御之,陽虎不敢為非,以善事簡主,興主之強,幾至于霸也?!盵5]730趙簡子敢于任用魯國陽虎為相,陽虎盡職盡力輔佐趙簡子?!敖夂]其讎于簡主以為相”[5]753,解狐所推薦者的姓氏名字,筆者不清楚,是趙簡子時的相當無大問題。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智伯率領(lǐng)韓、魏出兵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晉源區(qū)古城營村及附近),引汾水灌城,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趙群臣皆有外心。趙“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同私于韓、魏。韓、魏與合謀,以三月丙戌,三國反滅知氏,共分其地?!盵6]1795張孟同是趙襄子的相。陽虎、張孟同等,是保存下姓名的趙卿之相,沒有留下姓名來的相當更多。這些相所經(jīng)管的范圍,已經(jīng)不再僅是趙氏家族的事務(wù),而涉及到趙氏集團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政務(wù),他們的職責隨著趙氏化家為國的進程而變化。
卿大夫的相,又稱相室①傳世有“長平君相室鈢”(《于豪亮學(xué)術(shù)文存·古璽考釋》,中華書局1985年,第82頁);“相室”(羅福頤主編《古璽匯編》4561—4563,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416頁)等璽印?!俄n非子》、《戰(zhàn)國策》等書中多有相室記載,相室,即“室家之相”(《戰(zhàn)國策》卷五《秦策三·應(yīng)侯失韓之汝南》注,第206頁)?!稘h書》卷二七中之下《五行志中之下》記述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記曰:“不當華而華,易大夫;不當實而實,易相室?!鳖亷煿抛⒃唬骸跋嗍遥q言相國,謂宰相也”(第1412頁)。顏師古注看到了相室與相國相同的一面,但沒有看到不同的一面,那就是相室有時也是卿大夫的家臣。也就是相、相室,既可以是卿大夫家臣的稱號,又可以是國家重臣的稱謂。。中牟令王登推薦中章、胥己于趙襄子,趙襄子曰:“子見之,我將為中大夫?!毕嗍抑G曰:“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②《韓非子新校注》卷十一《外儲說左上》(第697頁)。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卷一七《知度》作“襄子見而以為中大夫。相國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為中大夫若此其見也,非晉國之故’”(學(xué)林出版社1984年,第1093頁)。同一件事情的當事人,《韓非子》作“相室”,《呂氏春秋》作“相國”,稱謂相異,當是古人認為兩者有相通之處,也可以證明相室向相國轉(zhuǎn)化的一個標志。相室勸諫趙襄子,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相室,又稱為家相③黃懷信等撰《逸周書匯校集注》卷八《祭公解》載:“汝無以家相亂王室而莫恤其外”孔晁云:“言倍(陪)臣執(zhí)國命?!鼻f述祖云:“家相,私人,《皇門》所謂以相厥室者也?!敝煊以疲骸凹蚁?,嗜利營私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938頁)。陪臣、私人、相厥室等,都表明家相職責與相室相同,因此說,相室又稱家相。、室老④(唐)賈公彥等撰《儀禮注疏》卷二九《喪服》載:“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其余皆眾臣也。”注曰:“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102頁)。室老,與家相相同,也就與相室相同。。相、相室、家相等,名稱雖然不同,身份都是卿大夫的家臣,主要職責是管理卿大夫的家室事務(wù),即當是習(xí)稱的“相其室”⑤《春秋左傳注》昭公二十五年載:“公烏死,季公亥與公思展與公烏之臣申夜姑相其室”(第1460頁)。即三人共同經(jīng)理公烏之家。,實際上,戰(zhàn)國時代,趙氏相室除了管理卿大夫的家務(wù)之外,還要承擔為卿大夫出謀劃策,或奉卿大夫之命出使聯(lián)絡(luò)等重要的政治、軍事、外交的活動。
趙氏由卿大夫被周威烈王冊命為諸侯后,趙氏家臣的相、相室變成了趙國權(quán)勢顯赫的相、相國等。有時仍然使用相室稱謂,如“六年,相室肖(趙)翣”[7]鼎的銘文?!跋嗍壹s其廷臣,廷臣約其官屬”。這里的“相室,宰相也”[5]1064、1071。即是宰相的異名。實際上,稱朝廷重臣為相室者較少,多是稱為相國,如趙“烈侯好音,謂相國公仲連”[5]1797,趙惠文王以“肥義為相國”[6]1812,后來又以“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與秦會中陽?!盵6]1816趙孝成王“以尉文封相國廉頗為信平君?!盵6]1828還有皮相國、張相國等,這些是以相國為名的朝廷重臣。有時仍按照習(xí)慣稱為相,如趙成侯以“大戊午為相”[6]1799。趙“武靈王元年,陽文君趙豹相?!盵6]1803趙惠文王時,“公子成為相”[6]1815,“魏冄來相趙。”[6]1820趙孝成王時,“田單為相?!盵6]1824上述的“相”字,有的是動詞,有的是名詞,為名詞者當是相國的省稱。相、相國、相室,在趙國青銅器銘文中,多記載為相邦,如矛的銘文,有“元年,相邦春平侯”;“五年,相邦春平侯”[8]599;“十七年,相邦春平侯”[8]600等。劍的銘文,有 “十(七)年,相邦陽安君”[9];“八年,相邦建信君”[8]649等。鈹?shù)你懳?,有“四年,相邦建信君”[8]656;“十八年,相邦平國君”[10]等。上述銘文涉及到的相邦有春平侯、陽安君、建信君、平國君等人。戰(zhàn)國時代,趙、楚⑥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四)有張光裕考釋的《相邦之道》載:“吾見于君,不問有邦之道,而問相邦之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37—239頁)。這里的相邦,似乎不是名詞,而是動詞。這當與楚國設(shè)令尹,而不設(shè)相國有關(guān)。、魏⑦《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附抄《魏戶律》載:“二十五年閏再十二月丙午朔辛亥,〇告相邦:民或棄邑居壄(野),入人孤寡,徼人婦女,非邦之故也。自今以來,叚(假)門逆呂(旅),贅婿后父,勿令為戶,勿鼠(予)田宇”(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292—293頁)。此相邦,當是魏國相邦。、秦⑧《殷周金文集成釋文》11342有“廿一年相邦冉造”的銘文(第6卷第519頁),可證秦國有相邦。、燕⑨鄒安輯《周金文存》卷六《戈矛之屬》有“郾相邦”劍的銘文(廣倉學(xué)宭1916年,第92頁),可證燕國有相邦。、中山⑩中山通方壺銘文:“隹(唯)十亖(四)年,中山王命相邦赒,斁(擇)郾(燕)吉金,鑄為彜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墓——戰(zhàn)國中山國國王之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370頁)??勺C中山國有相邦。等國都用相邦一詞,漢朝人整理先秦文獻時,為避漢高祖劉邦名諱,把相邦改為相國。
趙國把相等稱謂應(yīng)用在多方面。朝廷有相國,在代地設(shè)相。趙武靈王十八年(前308年),“代相趙固迎公子稷于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①《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第1805頁)。《史記》卷五《秦本紀》載:“武王取魏女為后,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zhì)于燕,燕人送歸,得立”(第209頁)。兩處說法不同,年代相差一年,不妨并存。二十年,“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6]1811。除傳世文獻外,還有出土文獻為證,如“廿三年,代相邙皮”[11],“四年,代相樂”②高士英《朔縣趙家口發(fā)現(xiàn)趙國劍》,《考古與文物》1989年3期。參考王輝《跋朔縣揀選的四年代相樂鈹》,《考古與文物》1989年3期。,“六年,代相吏微”[12]等兵器銘文。相邦的稱謂還傳至匈奴,有“為趙國所刻制”[13]15的“兇(匈)奴相邦”[14]11璽印為證。
相、相室、相邦、相國,有時通用,職責有相同之處?!跋嘁舱?,百官之長也”[15]1310;“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飾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其成功以效于君”[16]224;“相國者,論功勞,行賞罰,不敢隱賢,使百官共(恭)敬悉畏,毋敢口隨(惰)行口,以侍(待)主令”③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釋文注釋《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王兵》(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36頁)。黎翔鳳撰《管子校注》卷一〇《地圖》載:“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有私,行用貨財供給軍之求索,使百吏肅敬,不敢解怠行邪,以待君之令,相室之任也”(中華書局2004年,第532頁)。與銀雀山漢墓竹簡《王兵》篇基本相同,亦有差異,《王兵》篇無《地圖》篇的“行用貨財供給軍之求索”一句,《王兵》篇“相國者”在前,《地圖》篇“相室之任也”在后;一作“主令”,一作“君令”,意同字異。兩篇對讀互證,不僅可以證明“相國”與“相室”稱謂相異,而且也可以說明兩者職掌基本相同。,職責大同小異。相、相室可以是卿大夫的家臣,可以是封君的輔佐者,更以國王的重臣著名于世。家臣之相,向家主負責;朝廷之相,向國王負責。掌握權(quán)力大小有別,政治地位高低不同,但都是家主、國王信任之人。卿大夫趙氏開國立業(yè)轉(zhuǎn)化為君主,其家臣相、相室隨著變成了趙國權(quán)勢顯赫的相國,人稱百官之長,但仍然帶著一些家臣的特點。這是家國同構(gòu)的體現(xiàn),又是趙國官制的直接淵源,更是趙國官制的特點之一。
“自周衰,官失而百職亂,戰(zhàn)國并爭,各變異?!盵3]722趙國是三家分晉的主角之一,晉國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國家,“命以《唐誥》,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17]1539,官制亦受周朝的影響,趙國是在晉國的母體中成長而分離出來的,因而其官制難免打著周朝與晉國官制的烙印,又根據(jù)時代的變化、本國的實際情況和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而有所改變。
(一)繼續(xù)沿用周朝晉國的官職名號
其一司寇,西周初年,康叔為司寇,鎮(zhèn)撫東土?!吨芏Y》曰:“大司寇之職,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靶∷究苤殻仆獬?,以致萬民而詢焉。”[18]2741、2762“司寇協(xié)奸”,注曰:“司寇,刑官,掌合奸民,以知死刑之數(shù)?!盵19]25《秩官》曰:“司寇詰奸”,注曰:“禁詰奸盜”[19]71、72。這些是司寇的職掌。晉景公三年(前597年),屠岸賈為司寇,“擅與諸將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盵6]1783司寇屠岸賈擅自使用殺戮之權(quán),攻殺趙氏。趙氏建國后,繼續(xù)沿襲周晉之制,設(shè)立司寇之官?!皰\急禁悍,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使暴悍以變,奸邪不作,司寇之事也?!盵16]170司寇職掌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擔任司寇者,趙惠文王四年(前195年),李兌為司寇,與公子成專國政。還有“十二年,邦司寇趙新”[8]648,“五年,邦司寇”[8]653,“二年,邦司寇肖(趙)或”[20]274等人?!鞍钏究堋?,是趙國朝廷的司寇。朝廷司寇璽印,為“司寇之鉨”[14]4。還有“武陽司寇”[21]9、“襄陰司寇”[22]13、“陰館司寇”④《古璽匯編》0068,第12頁。參考徐在國《戰(zhàn)國官璽考釋三則》,《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3期。等璽印,武陽、襄陰、陰館,都是隸屬于趙國的縣,冠以縣名的司寇,是趙國地方的司寇,是縣級掌管刑獄、糾察等事物的官員。司寇,在秦變?yōu)樾掏街?,后世成為刑部尚書的別稱。
其二傅,“傅者,傅之以德義,因以為官名?!盵23]20指負有輔佐、教導(dǎo)責任的官員。魯僖公二十八年(前 632年)五月丁未,晉文公獻楚俘于王,“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傅,為輔佐之意,⑤《春秋左傳注》僖公二十八年(第463頁)?!洞呵镒髠髯ⅰ废骞迥贻d鄭國子產(chǎn)言:“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復(fù)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第1106頁)。傅王、輔王所說為同一件事,意為輔佐。鄭伯即文公以周卿士的身份輔佐周襄王接受楚國俘虜。晉獻公因聽信驪姬讒言,殺太子申生“傅杜原款。”[17]297杜原款將死,使小臣圉告于申生,曰:“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導(dǎo),以至于死?!盵19]290從杜原款所言中,可見傅的職責是教導(dǎo)太子。晉悼公因“羊舌肸習(xí)于春秋。乃召叔向使傅太子彪。”[19]445羊舌肸,字叔向,此傅為太子傅。晉“平公即位,羊舌肸為傅?!盵17]1026此傅為君主之傅,亦稱太傅⑥《國語》卷一四《晉語八·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祿》載:“叔向為太傅,實賦祿”(第476頁)。可知叔向晉悼公時為太子彪傅,太子彪繼位為君主,叔向為太傅。。趙武靈王立周紹為王子何傅,認同“立傅以行,教少以學(xué)”的道理。周紹提出“知慮不躁達于變,身行寬惠達于禮,威嚴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變其心,恭于教而不快,和于下而不危。六者,傅之才”[2]669的看法,表達了對于王子傅職責、才能和品德的看法。趙武靈王“遂賜周紹胡服衣冠,具帶黃金師比,以傅王子也。”①《戰(zhàn)國策》卷一九《趙策二·王立周紹為傅》(第670頁)。《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載:“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第1811頁)。周袑、周紹,當為一人而兩書的名字用字不同。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王子何繼位為趙惠文王,“肥義為相國,并傅王?!盵6]1812傅,亦有輔佐、教導(dǎo)之意。
其三行人,《周禮·秋官司寇》有大、小行人,掌天子與各國間的交際禮儀,接待賓客。春秋時,行人掌國賓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賓大客,受小客之幣辭。周靈王二十年(前 552年),晉國欒盈出奔楚國路過周地,周西鄙人搶掠其財物,欒盈辭于周行人之后,周靈王使司徒禁止掠奪欒氏,使候送出轘轅。晉國行人見于記載的,有魯成公七年(前584年)狐庸為行人出使于吳;有魯襄公四年(前569年)魯國叔孫穆子(穆叔)出使于晉國,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而后拜樂三。晉侯使行人詢問,曰:“子以君命鎮(zhèn)撫弊邑,不腆先君之禮,以辱從者,不腆之樂以節(jié)之。吾子舍其大而加禮于其細,敢問何禮也?”②《國語》卷五《魯語下·叔孫穆子聘于晉》(第185頁)?!洞呵镒髠髯ⅰ废骞哪曜鳌绊n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第933頁)?!秶Z》、《左傳》兩書記載的魯國使者都是叔孫穆子(或稱穆叔),出面招待的是晉悼公,而命行人詢問叔孫穆子拜謝原因者雖有晉悼公與韓獻子之不同,但通過行人進行詢問則又是相同的。還有魯襄二十六年(前547年),行人子朱爭取接待秦國國君之弟鍼的任務(wù)等。戰(zhàn)國時,馮忌因行人得見趙王,行人燭過對內(nèi)政提出自己的看法,趙簡子說:“與吾得革車千乘也,不如聞行人燭過一言?!盵15]1533由此可知,趙國行人主要職掌外交,對內(nèi)政亦可提出自己的建議。
其四大夫,是個內(nèi)涵繁雜的概念,包含著爵位、官職、等級等豐富的內(nèi)容,并且歷時久遠、使用廣泛。《周禮》六官中都設(shè)有數(shù)量多少不等的大夫。從等級看,有上、中、下不同級別的大夫。從社會地位看,有卿大夫、士大夫、朝大夫、鄉(xiāng)大夫等不同層次的大夫。晉國除含義廣泛的晉大夫、諸大夫外,又有獨具特色的縣大夫、公族大夫、七輿大夫等,軍中設(shè)立上、中、下軍大夫等。趙國繼承了周朝晉國的部分大夫名號。如魯哀公二年(前493年),趙簡子伐鄭誓師,曰“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盵17]1614可見晉有上、下大夫。趙惠文王拜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為上大夫。趙國亦設(shè)有戰(zhàn)國特色的五大夫,如“續(xù)經(jīng)以仕趙五大夫”[15]1492。多用大夫的通稱,如“魏襄王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矣?!盵24]224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五月,武靈王傳國王子何,“大夫悉為臣”[6]1813。從“大夫”、“吏大夫”看,可知趙國大夫很多,但現(xiàn)在已不能得其詳了。秦漢以后,既有官職名號的御史大夫、諫大夫等,又有爵位稱號的官大夫、公大夫等,還有文職散官稱謂的光祿大夫、榮祿大夫等,類型多種多樣。
其五大卜。周大卜,又作太卜。鄭氏注:“問龜曰卜。大卜,卜筮官之長?!盵18]1281職掌“以八命者,贊三兆三易三夢之占,以觀國家之吉兇,以詔救政”[18]1938。晉國卜偃知識廣博,見識高明,多次預(yù)見國家吉兇③卜偃,又作郭偃,《國語》卷七《晉語一·史蘇論獻公伐驪戎勝而不吉》載:“郭偃曰”,注曰:“郭偃,晉大夫卜偃也”(第257、258頁)?!俄n非子新校注》卷五《南面》載:“管仲毋易齊,郭偃毋更晉,則桓、文不霸矣”(第334頁)?!洞呵镒髠髯ⅰ份d:魯閔公元年(前661年)、魯僖公二年(前655年)、僖公五年、僖公十四年、僖公二十五年、僖公三十二年等,卜偃多次預(yù)測國家大事的吉兇禍福,并提出理性謀略建議。因此,楊伯峻認為:“卜偃之于晉文公,實變法稱霸之功臣”(第259頁)。,其意見為君主所尊重。戰(zhàn)國時,生產(chǎn)力水平提高,鬼神色彩變淡,人事重于神權(quán),卜人地位下降,但趙國太卜仍可利用鬼神災(zāi)異,占卜吉兇,使趙國退還東周的祭地。漢代太常屬官仍然有太卜令,在朝廷中的地位已經(jīng)下降,在黎民百姓中仍有廣泛的市場。
其六筮史,以蓍草占卜吉兇休咎或卜問疑難困惑的事為筮。周朝的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盵18]1964既占卜吉兇禍福,又參與軍事和政務(wù)活動,箕子曰:“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25]313。晉國設(shè)筮史④《春秋左傳注》僖公二十八年載:“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弊⒃唬骸柏?,賄賂也。筮史,晉掌卜筮之官”。第474頁。,筮史相當于周朝的筮人,是掌卜筮之官⑤《國語》卷一〇《晉語四·重耳親筮得晉國》載:晉公子重耳占卜:“尚有晉國?!钡秘懲汀⒒谠?,筮史占之。 韋昭注曰“筮史,筮人,掌以三易辨九筮之名”(第362、363頁)。可知,筮史與筮人相當,筮史是晉國主管卜筮之官。。雖說《周禮》言“凡國之大事,先簭而后卜”[18]1965。實際上,魯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晉文公卜納周襄王;魯哀公九年(前486年),趙鞅占卜救鄭國,均先卜而后筮??芍敷呦群?,并非固定不變。趙承晉制,仍設(shè)筮史之官。趙孝成王四年(前 262年),王命筮史敢占卜夢的吉兇征兆。筮史職掌為后世所沿襲,官職名號有變化。
其七工師?!吨芏Y·冬官考工記》載:“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编嵤献⒃唬骸鞍俟?,司空事官之屬?!盵18]3105孫詒讓案曰:“《月令》‘季春,命工師,令百工’。注云‘工師,司空之屬官也?!帧隙熜ЧΑ?。注云‘工師,工官之長也’。是冬官之屬有工師與匠師、梓師同領(lǐng)諸工”[18]3106。戰(zhàn)國時,各國多有工師,管理官府手工業(yè)的生產(chǎn)與經(jīng)營?!罢摪俟ぃ瑢彆r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師之事也?!雹佟盾髯蛹狻肪砦濉锻踔啤罚ǖ?69頁)?!豆茏有Wⅰ肪硪弧读⒄芬噍d:“論百工,審時事,辯功苦,上完利,監(jiān)壹五鄉(xiāng),以時鈞脩焉。使刻鏤文采,毋敢造于鄉(xiāng)工師之事也”(第73-74頁)。兩書有文字相同者,亦有字句相異者,其精神無疑是一致的,說明了當時工師的職責。這是工師職責所在。趙與韓、魏兵器銘文中多有左庫、右?guī)?、上庫、下庫工師等相同的官職稱謂,當是均繼承于晉國官制而然,并各自都有所發(fā)展,不再僅僅局限于司空事官之屬。趙國工師,分別隸屬于中央與地方政府。隸屬于中央政府者,如“四年,相邦春平侯,邦左庫工師長身”[8]664;“十五年,守相廉頗,邦右?guī)旃燀n亥”[8]660;“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左伐器工師長”[8]668等銘文,可為證。隸屬于郡縣政府者,如“六年,安平守燮疾,左庫工師賦”[8]647;“王蒞事,南行唐令瞿卯,右?guī)旃熕抉R郃”[8]647、648;“三年,武信令司馬,右?guī)靻⒐熐亍盵8]648。銘文上的相邦、守相、守、令,是器物的監(jiān)造者,是工師的上司。工師官制為后世繼承并發(fā)展。
司寇、傅、行人、大夫、太卜、筮史、工師等官職,不僅周朝晉國趙國前后相沿襲,而且列國亦多有設(shè)置者,并為后世所沿襲并發(fā)展。
(二)繼承于周朝的官職名號
其一內(nèi)史。周內(nèi)史,職“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執(zhí)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以逆會計。掌敘事之法,受納訪,以詔王聽治。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凡四方之事書,內(nèi)史讀之。”“內(nèi)史掌書王命,遂貳之?!盵18]2129-2132、2136春秋時代,見于記載的周內(nèi)史,如:魯莊公三十二年(前662年),內(nèi)史過論神降于莘;魯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內(nèi)史叔興聘于宋;魯文公元年(前626年)春,王使內(nèi)史叔服會魯君主之葬等,可見春秋時的周內(nèi)史職掌有所變化,奉命出使的任務(wù)增加。趙烈侯時,徐越侍以節(jié)財儉用,察度功德,所與無不充,被任命為內(nèi)史。趙國內(nèi)史具體職掌不清楚,從徐越所言“節(jié)財儉用,察度功德”來看,與秦漢“治粟內(nèi)史,秦官,掌谷貨”②《漢書》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上》(第731頁)。《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涉及到內(nèi)史的有八條,總起來看,需要“上內(nèi)史”者事務(wù)不少,如財政、賦稅、畜牧、手工業(yè)、器用物資等都與其管理范圍有關(guān)。,與管理國家財政有些聯(lián)系。
其二御史,周朝“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贊書?!盵18]2140其職掌贊書授法律、上傳下達等事。戰(zhàn)國時,御史職掌稍有變化,成為國王的親近之臣,管理文書及記事等。張儀出使到趙國,稱:“弊邑秦王使臣敢獻書于大王御史”[2]649??梢娪酚薪邮堋⑥D(zhuǎn)送文書的職責。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趙兩國國王相會于澠池,御史記錄鼓瑟、擊缻之事。其官職名稱相同,而職掌發(fā)生了變化。內(nèi)蒙古卓資縣城卜子古城遺址出土的陶量銘文有“(半)(斛)亮(量),卸(御)史肖(趙)宮(?)立(校)”的記載,說明“御史參與造器,是為了校準度量衡單位,使器物的量制或衡制符合法定標準。御史有這方面的職掌,這是我們過去所不了解的”[26],十分珍貴。趙國弩機上有“邦御史”[27]的銘文,韓非記載了魏國等有縣級御史。據(jù)此推斷“邦御史”、“大王御史”等,當是朝廷御史,相對應(yīng)趙國也應(yīng)當有縣級御史。御史,歷代均有設(shè)置,主要擔負秘書、監(jiān)察等職責。
(三)淵源于晉國的官職名號
其一將軍,《左傳》載:晉閻沒、女寬謂魏獻子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弊⒃唬骸拔鹤又熊妿?,故謂之將軍?!薄墩x》曰:“晉使卿為軍將,謂之將中軍、將上軍。此以魏子將中軍,故呼為將軍。及六國以來,遂以將軍為官名,蓋其元起于此。”[28]2119-2120《墨子》言:“昔者晉有六將軍。”孫詒讓注曰:“六將軍,即六卿為軍將者也,春秋時通稱軍將為將軍?!盵29]127銀雀山漢墓竹簡載:吳王問孫子曰:“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孰先亡?孰固成?”③《銀雀山漢墓竹簡》壹釋文注釋《孫子兵法》下編《吳問》(第30頁)?!痘茨哮櫫壹狻肪硪欢兜缿?yīng)訓(xùn)》載:“昔趙文子問于叔向曰:‘晉六將軍,其孰先亡乎?’對曰:‘中行、知氏’”(第416頁)。兩書記述吳王與趙文子問“晉六將軍孰先亡”的問題,都說到了晉國六將軍的稱謂,答案相同,理由相異。晉國由六卿執(zhí)掌政權(quán)、統(tǒng)率軍隊,故被稱為六將軍。趙國亦有將軍之官職,如“魏襄王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矣?!盵24]224將軍名號主要授予武官。功績卓著者,號稱大將軍,簡稱大將④《史記》卷八一《藺相如廉頗列傳·李牧》載:“后七年,秦破趙殺將扈輒于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第2451頁)?!妒酚洝肪硭娜囤w世家》載:趙幽繆王遷七年(前229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第1832頁)。趙國兵器有“三年,大將吏(李)牧”(張振謙《三年大將吏弩機補釋》,《文物》2006年第11期)的銘文。由上述可見,李牧先稱大將軍,后又稱大將,銘文作大將,大將是大將軍的省稱。,廉頗、李牧、樂乘為大將軍,三人都有封君之號,廉頗、樂乘還有守相、假相國之名。趙莊、趙護、趙奢、趙梁、韓徐、賈偃、莊豹、燕周、趙括、慶舍、傅抵、李齊、司馬尚、扈輒等人為將軍,茄等為裨將軍⑤《漢書》卷三一《項籍傳》載:“籍為裨將”,顏師古注曰:“裨,助也,相副助也”(第1797頁)。裨將,即副將,協(xié)助將軍處置軍務(wù)者。等。而趙國上卿仍然有按照習(xí)慣稱為將軍者,以完璧歸趙而著名的趙國上卿藺相如亦被廉頗稱為將軍⑥《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載:“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第2443頁)。作為文官上卿的藺相如被廉頗稱為將軍,當是趙國沿襲晉國的習(xí)慣而然。,體現(xiàn)出戰(zhàn)國時代的特色。將軍作為武將的名號,對軍官的尊稱,歷代通用。
其二軍尉,亦是春秋時代晉國設(shè)置的軍官名稱。應(yīng)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為稱。”[3]725晉悼公元年(前 573年),“卿無共御,立軍尉以攝之。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魏絳為司馬,張老為候奄。鐸遏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之司馬。使訓(xùn)卒乘,親以聽命?!盵17]909-910《國語》亦載:“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為元尉?!弊⒃唬骸霸?,中軍尉?!薄爸I遏寇之恭敬而信彊也,使為輿尉?!弊⒃唬骸拜浳荆宪娢?。”[19]435、436由上述可知,中軍尉又稱元尉,上軍尉又稱輿尉。中軍尉又稱為軍尉,晉悼公四年,軍尉祁奚請老,推薦其子祁午,晉悼“公使祁午為軍尉,歿平公,軍無秕政?!雹佟秶Z》卷一三《晉語七·祁奚薦子午以自代》,第440頁。此事又見《春秋左傳注》襄公三年,第927頁。趙國亦設(shè)其官,“秦趙戰(zhàn)于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 注曰:“軍尉也?!盵2]701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閼與之戰(zhàn)后,“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6]2446趙國的將軍、都尉、國尉等當是效仿晉國將軍、軍尉官制設(shè)立的,官職名稱、職掌而有所變化。
有因時制宜賦予官職新職責者。如上卿,是西周時代由天子任命的諸侯國之卿。由于各國大小不同,其上卿數(shù)量、地位也不一致,“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盵17]814-815魯桓公三年(前709年),晉武公伐翼殺晉哀侯,告訴欒成:“茍無死,吾以子見天子,令子為上卿,制晉國之政?!盵19]251當時晉國的上卿是由周天子來任命的。韓厥、趙鞅、解揚等為晉上卿。戰(zhàn)國時,周天子日趨衰微,周天王變?yōu)橹芫鲊约喝蚊艘恍┥锨?。趙國沿襲周晉制度置上卿,廉頗、藺相如、虞卿等為上卿,荀卿由楚國到趙國,“趙以為上卿”[30]154。為上卿者,既有文臣,也有武將。趙國上卿,不僅不再由周王任命,而且逐漸由執(zhí)政官演變?yōu)槭澈竦摰姆Q號。
(四)繼承周晉官制而完善者
其一師,古代有樂師稱為師,西周時武官稱師,周文王拜呂尚為師,周武王尊呂尚為師尚父,呂尚參與謀劃、指揮伐紂戰(zhàn)爭。后演變?yōu)樽罡邎?zhí)政官之一。周成王時,召公為保,周公為師。周莊王之子“子頹有寵。蔿國為之師?!盵17]212蒍國是周王子之師。晉國既有樂師師曠等人,侍奉君主,以供咨詢,又有太師賈佗和絳縣老人為絳縣師,層次等級高低有別,職掌亦各不同。戰(zhàn)國時代,牛畜侍趙烈侯以仁義,約以王道,趙烈侯官牛畜為師。師由周代武官、執(zhí)政官演變?yōu)橼w王師或侍講官員。
其二晉國是軍政合一,中軍元帥、諸軍將領(lǐng),既是統(tǒng)帥軍隊的長官,又是執(zhí)掌國政的首腦,出將入相,文武兼?zhèn)?。趙國則是文武分職,文官相國職掌內(nèi)政、外交等事務(wù),武官將軍訓(xùn)練、指揮軍隊。官職分為文武,既適應(yīng)了政務(wù)與軍務(wù)分工的客觀需要,使文臣武將各盡其能;同時,因文武分職使大臣權(quán)力分散,有利于大臣互相制約和監(jiān)督,從而能有效地防范高官重臣獨攬大權(quán)而威脅君權(quán),更有利于君主專制集權(quán)。
趙國官制制度、官職名號,既有周朝晉國趙國前后一脈相承者,亦有繼承于周朝者,更有淵源于晉國者,也有沿襲其官職名號因時制宜賦予新職責者,還有繼承周晉官制與時俱進而完善者等,對于周晉官制采取了不同的繼承方式。周晉官職名號并沒有全部都繼承下來,如周朝的太師、太傅、太保或司徒、司空等三公官,瞽史、外史、小史等史官,晉國的祭史等官職名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目前筆者所能夠看到的趙國官制史料中沒有記載。當然,人類歷史并沒有全部記載在歷史文獻中,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歷史文獻僅僅是保存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說目前沒有記載者,不一定就不存在,只是目前沒有資料不能證明趙國的確是繼承了那些周晉官職名號。趙國官制既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周朝晉國官制,而是適應(yīng)時代的需要而采取了揚棄、繼承、選擇與創(chuàng)造相結(jié)合的方法,使周朝晉國官制成為趙國官制的主要淵源之一。
戰(zhàn)國時代,“九州七裂,各置官司?!盵31]651不僅各國均有自成體系的官制系統(tǒng),而且各國的官職又互相效仿借鑒,以完善本國的官僚制度,趙國也不例外。
(一)借鑒于楚國者
楚國的將軍名號,當是借鑒于三晉,趙國也有些官職名號來源于楚國。
其一柱國,《戰(zhàn)國策》載“安邑者,魏之柱國也;晉陽者,趙之柱國也;鄢郢者,楚之柱國也。”注曰:“柱國,都也?!薄把云溆趪缡矣兄??!盵2]391、393“楚之法,覆軍殺將”,“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珪。”[2]355楚國官制系統(tǒng)中,貴于上柱國者僅有令尹。據(jù)上述資料推斷,柱國當由國都之稱變?yōu)楸Pl(wèi)國都之武官,又演變?yōu)楦呒墝㈩I(lǐng)稱號。不僅楚國有柱國,而且趙國亦有柱國。趙孝成王時,翟章從梁至趙,趙王再三延之以相而推辭不受。田駟謂柱國韓向曰:“臣請為卿刺之,客若死,則王必怒而誅建信君。建信君死,則卿必為相矣?!弊⒃唬骸爸鶉佟Iw趙亦有?!盵2]756當時,建信君為趙國的相國。由此可見,趙的柱國,其地位與楚上柱國同,僅次于相國(相當于楚國的令尹)。
其二大工尹。楚國官職中有工尹,魯僖公二十八年(前 632年),楚成“王使為工尹”,杜預(yù)注曰:“掌百工之官?!盵17]576魯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工尹齊將右拒卒以逐下軍。”[17]739魯成公十六年(前575年),“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17]887。魯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左尹郤宛、工尹壽帥師至于潛”[17]1483。由上述可知,楚國工尹既掌管百工,也率師出征。出土文獻記載楚國有大工尹。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后的曾侯乙墓竹簡記載有“大攻(工)尹之騮為左驂”[32]363。鄂君啟金節(jié)記載楚懷王六年(前323年) “大攻(工)尹脽”奉王命召集諸尹鑄造金節(jié)①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jié)”》,《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參見《殷周金文集成釋文》12110—12113,第6冊第778—783頁。。學(xué)者們對于楚國大工尹的職掌有不同的看法,王輝認為:“楚之大府有大工尹,尹為長官,楚之大工尹地位甚高,大約相當于后代的工部尚書?!盵33]353劉玉堂認為:“從《鄂君啟金節(jié)》銘文分析,大工尹的職權(quán)當與被稱為百工之長的工尹相當。它很可能為限制工尹職權(quán)而專設(shè)或臨時增設(shè),但也不排除是對工尹尊稱的可能。”[34]兩人看法有些不同,但楚國大工尹,職掌官營手工業(yè)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則是無疑問的。包山楚簡有“少工尹惑”[32]47,當是大工尹的屬官。趙國從趙孝成王時開始,在器物背面的顯著位置鐫刻上大工尹的官職、姓名,趙孝成王時,七年相邦鈹有“大攻(工)尹韓啻”[8]667的銘文,十五年守相杜波鈹有“大工尹公孫桴”[8]646、660-661的銘文,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鈹有“大工尹韓耑”[8]654、665、668的銘文,十八年相邦劍有“大工尹趙□”[8]666的銘文等。趙悼襄王時,四年相邦春平侯鈹有“大工尹趙閑”[8]664的銘文等。上述資料證明趙國設(shè)有大工尹。根據(jù)兵器銘文可知趙國大工尹有韓啻、公孫桴、韓耑、趙閑、趙解、尹阡□等人。趙國的大工尹設(shè)立于趙孝成王以后,只設(shè)置于朝廷,杜宇、孫敬明認為:“此‘大工尹’當是位次相邦而又在邦左右?guī)扉L之上的專管國家兵器鑄造業(yè)的長官。其銘刻于器之背面,或當系表示曾由其檢查驗收承認合格之意”[35]303。從時間來看,楚國的大工尹在前,趙國的大工尹在后,職掌并不完全相同,這當是趙國效仿楚國官職名稱的一個例證。
(二)效仿于秦國者
秦國有些官職淵源于三晉,如相國等。趙國也借鑒了秦國的一些官職名號。
其二縣令,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并諸小鄉(xiāng)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6]203這是目前所知設(shè)立縣令最早的記錄①楚國、晉國、秦國,設(shè)立郡縣都比較早。楚國縣官稱為縣尹,尊稱縣公,直至秦楚之際,楚人劉邦、項羽集團中仍以縣公為稱,如劉邦稱沛公,夏侯嬰稱滕公等。項羽部下有蕭公角、薛公等人。晉國縣官稱為大夫,如魯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秋,“魏獻子為政,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司馬彌牟為鄔大夫,賈辛為祁大夫,司馬烏為平陵大夫,魏戊為梗陽大夫,知徐吾為涂水大夫,韓固為馬首大夫,孟丙為盂大夫,樂霄為銅鞮大夫,趙朝為平陽大夫,僚安為楊氏大夫”(《春秋左傳注》昭公二十八年,第1493—1494頁)。任命了十個縣大夫。楚、晉兩國不以縣令為名,可知縣官稱縣令,當以秦孝公十二年為早。。班固曰:“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盵3]742縣令官職名號淵源于秦。韓非曰:“王登為中牟令,上言于襄主”,不可信②《韓非子新校注》卷一一《外儲說左上》(第697頁)。趙襄子于前457年—前425年在位,尚為晉國卿大夫,即使有縣,按照晉國制度,當設(shè)縣大夫,而非縣令。歷史記載,“地近則易覈,時近則跡真”((清)章學(xué)誠著,葉锳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卷八《修志十議》,中華書局1985年,第843頁)。這當是在趙襄子二百余年后的韓非子按照自己生活時代的官制來追記或者比擬趙襄子時代的官職,因此不可信。。比較可靠的應(yīng)當趙國兵器銘文上記載的縣令,如趙惠文王八年(前291年)的“茲氏令吳庶”[8]512;趙孝成王十七年(前249年)的“邢令吳次”[8]530,“二年,邢令孟柬慶”[37];還有“南行唐令瞿卯”[8]647,648;“三年,武信令馬師”[8]648等,從時間上看,趙國的縣令當也是仿效于秦國。
(三)借鑒于宋、齊者
趙國官職名號,亦有借鑒于宋、齊官制而根據(jù)本國情況稍作變革者。
其一左師,周晉官職系統(tǒng)均有此官職,春秋時宋國置左師,職掌君臣百官教訓(xùn),并與右?guī)熂嬲扑泥l(xiāng)政令,為執(zhí)政官六卿之一。趙國設(shè)置左師,尤以觸龍言說趙太后聞名。元朝胡三省認為:“趙以觸龍為左師,蓋冗散之官,以優(yōu)老臣者也”[23]164??娢倪h指出,“蓋”者,為推測之辭。認為:“趙之左師當仍為執(zhí)政大臣,故敢犯言入諫,未必為胡氏之所云也?!盵38]24從觸龍言在趙太后面前的氣勢看,并非是可有可無的冗散之官。從觸龍言說趙太后的內(nèi)容來看,左師是資格老、年紀大、經(jīng)驗豐富的顧問之官。
其二司過。春秋齊景公時,雖然“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祿,司過薦罪,而祝宗祈?!雹蹍莿t虞編著《晏子春秋集釋》卷三《內(nèi)篇問上十》(中華書局1962年,第200頁)?!躲y雀山漢墓竹簡》壹釋文注釋《晏子七》作:“司過薦至而祝宗祈福”(第93頁)。薦至,即接連而來,與薦罪有相通之處。。這里前后兩句對照而言,司過舉其過失,而祝宗為其求福,相互矛盾??芍具^是掌糾正君主過失以示懲戒之官。因趙武靈王年少,未能聽政,設(shè)立“左右司過三人?!盵6]1803此司過,當是隨時諫正君主言行過失,以糾正其失誤之官。后世在太子免保傅之嚴以后,有“司過之史”,“太子有過,史必書之,史之義,不得不書過,不書過則死”[39]51。以鑒戒太子的過失,培養(yǎng)完美的品格。秦漢之際,陳勝以“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6]1960司過名同職責相異。
上述列舉的諸官職,有些成為了趙國重要的官職,有些在趙國官制中不占主導(dǎo)地位,有些是否可靠尚需多方考察,有些還需要考古資料來證明。雖然如此,從中仍然可看到戰(zhàn)國是各國官職互相交流效仿的時代,借鑒別國官職名號,成為為趙國官制的淵源之一。
“自周衰,官失而百職亂,戰(zhàn)國并爭,各變異?!盵3]722趙國不僅繼承了周朝晉國的職官制度,借鑒了各國的職官名號,而且還首創(chuàng)了一些官職名號,并為后世所繼承與發(fā)展。
(一)首創(chuàng)官職名號、制度為后世所沿用者
其一守相、假相國。趙孝成王十五年(前 251年),“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④《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第2448頁)?!妒酚洝肪硭娜囤w世家》載:趙孝成王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頗為信平君”(第1828頁)。與《廉頗藺相如列傳》相比少一個“假”字,證以下面所列舉的“十五年,守相杜波”鈹?shù)冉鹞馁Y料,可知,《趙世家》脫漏了一個“假”字。。趙孝成王十七年,“假相大將武襄君攻燕,圍其國?!盵6]1828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文信侯呂不韋黨與司空馬之趙,趙以為守相。注曰:“守相,假也?!薄笆?,假官也,馬為之?!盵2]285可見,假與守相通,守相即假相國,反之亦然。在傳世的趙國紀年兵器中,有多件劍、鈹上鐫刻著“守相”的銘文,有“□口年,守相武襄君”[40],有“十六年,守相□平侯”[41]366,有“十五年,守相杜波”[8]646,有“十五年,守相杢波”[42]72,黃盛璋先生認為:守相杢波,指廉頗[43]110、112。還有“十五年,守相杜藝廉頗” 劍一把、鈹兩件[8]659-661,十五年,當為趙孝成王十五年,正與《史記》記載相互印證。銘文為守相,本傳為假相國;姓名杜波、杢波、廉頗,均指廉頗,可知三者同指一人。其官稱“假相國”、“守相”,表明是兼職攝事,或試用、試守的相,地位低于相國⑤前面說,文信侯呂不韋黨與司空馬之趙,趙以為守相。六年相邦司空馬鈹銘文載:“六年,相邦司工(空)馬”。證明在趙王遷六年(前230年)司空馬是趙的相邦(《保利藏金》李學(xué)勤《鈹》,第274—275頁)。司空馬由守相變成了相邦。。這種職官守、假制度,為后世所效法。秦王政“十六年九月,發(fā)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雹佟妒酚洝肪砹肚厥蓟时炯o》(第232頁)。梁玉繩撰《史記志疑》卷五《秦始皇本紀》附案言:“此句疑有訛誤,方氏《補正》曰‘發(fā)卒受韓南陽地,而使內(nèi)史騰為假守也’”(中華書局1981年,第174頁)。田余慶先生認為方苞說法“比較合理可信”(《秦漢魏晉史探微·說張楚》,中華書局1993年,第6頁)?!笆吣?,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6]232秦王政“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陽守騰”[44]15??芍?,騰先為南陽假守,后為南陽守。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吳廣以假王揮兵西進,景駒自立為楚假王,項羽殺宋義諸將立項羽為假上將軍。楚漢戰(zhàn)爭時,曹參以假左丞相名義屯兵關(guān)中、出擊魏豹,閻澤赤曾為假相擊項羽,韓信請求立為假齊王。秦漢官制有假守制度②趙翼著《陔余叢考》卷二六《假守》,收集秦漢時代的假守史料比較全面,但所說“秦漢時,官吏攝事者皆曰‘假’,蓋言借也”(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15—516頁)。實際上,戰(zhàn)國時代,趙國官制中已經(jīng)有假守制度,趙翼所言有失片面。。
其二宦者令,為宮廷近侍之長,藺相如為趙宦者令繆賢的舍人,有繆賢的推薦,才有藺相如原璧歸趙的壯舉。宦者令有接近國君的便利條件,掌握機密信息,參與朝政大事,還能在家中招養(yǎng)門客,可見其地位比較顯赫?;抡吡?,在漢代被納入為皇帝服務(wù)的少府系統(tǒng)之中。
(二)首創(chuàng)官職后世改變其職掌者
趙烈侯時,荀欣以言“選練舉賢,任官使能”而為中尉[6]1797,當以選任賢能,拔舉官吏為其職責,與孟夏月“命太尉,贊杰儁,遂賢良,舉長大,行爵出祿,必當其位”[15]185-186有些類似。秦朝的中尉掌徼循京師,維護社會秩序。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麾下的中尉,是南征北戰(zhàn)的武將。漢武帝時,改中尉為執(zhí)金吾。漢代各諸侯王國亦置中尉備盜賊。趙國與秦漢時代中尉名稱相同,而職掌則有了很大的變化。
(三)首創(chuàng)官職只實行于趙國者
其一負責征收田租賦稅的田部吏,趙奢曾任趙國田部吏,“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因說曰:‘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彊,國彊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太平,民富而府庫實?!盵6]2444-2445
其二博聞師,因趙“武靈王少,未能聽政,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6]1803?!抖Y記》曰:“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盵45]563應(yīng)劭說:“博聞師,趙諫官?!倍f曰:“司過乃諫官耳,博聞師當是備顧問者。”[46]125也就是以博學(xué)廣聞?wù)邽榫鞯牟┞剮?,學(xué)識淵博以備君主咨詢,增長其見識,以提高君主的素質(zhì),形成良好的品行。還有作為低級軍官名稱的官卒將或官帥將③《史記》卷一〇二《馮唐列傳》載:馮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卒將,善李牧?!薄都狻芬鞆V曰:“一云‘官士將?!迸狍S案:晉灼曰:“百人為徹行,亦皆帥將也?!薄端麟[》曰:案:《國語》百人為徹行,行頭皆官師。賈逵云“百人為一隊也。官師,隊大夫也”(第2758頁)。《漢書》卷五〇《馮唐傳》載:馮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帥將,善李牧”(第2313頁);卷七九《馮奉世傳》載:馮亭后裔“在趙者為官帥將”。顏師古注曰:“帥,音所類反,字或作師,其義兩通”(第3293頁)。荀悅記載為“臣大父趙時為將卒,善廉頗”(《漢紀》卷八孝文皇帝紀下,張烈點?!秲蓾h紀》,中華書局2002年,上冊第118頁)。官卒將與官士將、官帥將與官師將,或?qū)⒆?,何者為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分辨,具體職掌也很難說清楚。不妨?xí)呵胰卟⒋?,待將來發(fā)現(xiàn)新資料再仔細考察,但無論叫何官名,都是趙國所特有的官職。,以及傳舍吏[6]2369、左右校等。
趙國首創(chuàng)的職官稱謂,體現(xiàn)著趙國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但并不是說絲毫沒有前人的影響,只是說沒有直接的淵源關(guān)系,而存在著某些間接的蛛絲馬跡。它反映著趙國官制的特點,有些為后世所沿襲、發(fā)展,說明了趙國所創(chuàng)造的官職名號具有活力,有些則為趙國所特有成為官制的標志,首創(chuàng)官職是趙國官制的淵源之一。
中國古代是行政權(quán)力支配的社會,君主、官吏是行政權(quán)力的代表,官職是行政權(quán)力的標志,“官者,事之所主,為治之本也”[47]192。趙國官制淵源于卿大夫家臣發(fā)展為國家大臣、沿襲改革周晉官名、借鑒采用別國官制、本國首創(chuàng)官職等,逐漸形成為完備的趙國官制系統(tǒng)。從縱的方面來說,以鄉(xiāng)里為基礎(chǔ),以郡縣為紐帶,朝廷總攬全局,頂端是趙王,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君主專制集權(quán)統(tǒng)治體系,趙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既是行政的元首、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又是重大案件的最高裁判人,并享有種種不受限制的權(quán)力,“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盵2]593從橫的方面來看,官分文武,將相合作,各有專責,相互監(jiān)督,統(tǒng)歸君主。在相國之下有處理政務(wù)的司寇、御史、內(nèi)史、郎中、行人、田部吏等文官。在大將軍之下有統(tǒng)領(lǐng)軍隊的將軍、國尉、都尉、裨將、官卒將等武官。此外有教導(dǎo)太子或供國王咨詢的師傅系統(tǒng),如師、傅、博聞師、司過等官。還有為國君服務(wù)的宦者令等事務(wù)性官職,以及太卜、筮史等傳統(tǒng)官職。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總匯于趙國君主,君主是整個行政權(quán)力網(wǎng)絡(luò)的總控制者,是中央集權(quán)君主專制的官制體系的核心所在??v橫交錯的統(tǒng)治網(wǎng)絡(luò)觸角伸到了社會的各個層次,分布到疆域的每個角落,滲透到政治經(jīng)濟等各個領(lǐng)域,嚴密地控制著整個國家。趙國官制上承周朝晉國之制,采用秦楚等國官職名號,繼往開來,對秦漢以后的官制有所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趙國官制又成為戰(zhàn)國以后中央集權(quán)君主專制官制的淵源之一。
[1]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M]. 北京:中華書局,1989.
[2]劉向. 戰(zhàn)國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班固. 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62.
[4]黃汝成. 日知錄集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7]吳鎮(zhèn)烽. 六年相室趙翣鼎考[J]. 考古與文物,2008(5).
[8]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殷周金文集成釋文第6卷[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xué)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
[9]張福有. 集安出土趙國青銅短劍之陽安君為李躋[J]. 考古與文物,2005(6).
[10]趙福壽,吳佩英. 邢臺發(fā)現(xiàn)十八年相邦平國君鈹初議[J]. 文物春秋,2006(5).
[11]張德光. 有關(guān)“邙皮戈”銘的補議[J]. 文物季刊,1997(2).
[12]黃盛璋. 新發(fā)現(xiàn)之三晉兵器及其相關(guān)的問題[J]. 文博,1987(2).
[13]蓋山林,蓋志浩. 遠去的匈奴[M]. 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14]上海博物館藏印選[M].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15]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M]. 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84.
[16]王先謙. 荀子集解[M]. 北京:中華書局,1988.
[17]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1.
[18]孫詒讓. 周禮正義[M]. 北京:中華書局,1987.
[19]國語[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0]保利藏金[M]. 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
[21]蕭春源. 珍秦齋藏印·戰(zhàn)國篇[M]. 澳門:澳門基金會,2001.
[22]羅福頤. 古璽匯編[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23]司馬光. 資治通鑒[M]. 北京:中華書局,1956.
[24]楊守敬,熊會貞. 水經(jīng)注疏[M].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25]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注疏[M]. 北京:中華書局,2004.
[26]董珊. 內(nèi)蒙古卓資縣城卜子古城遺址出土陶文考[J]. 古代文明研究通訊,2008(39).
[27]吳良寶,張麗娜. 韓趙兵器刻銘釋讀三則[J]. 中國文字研究,2003(1).
[28]孔穎達. 春秋左傳正義[M]//十三經(jīng)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1980.
[29]孫詒讓. 墨子閒詁[M]. 北京:中華書局,1986.
[30]許維遹. 韓詩外傳集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80.
[31]董說. 豐草庵前集[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03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2]陳偉等. 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M]. 北京:經(jīng)濟科學(xué)出版社,2009.
[33]王輝. 戰(zhàn)國“府”之考察[ C]//中國考古學(xué)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 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34]劉玉堂. 楚國手工業(yè)生產(chǎn)管理、技術(shù)職官[J]. 中國科技史料,1996, 17(3).
[35]杜宇,孫敬明. 從有關(guān)銘刻看戰(zhàn)國時期趙之兵器冶鑄手工業(yè)[ C]//趙國歷史文化論叢.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36]張家山漢墓竹簡(釋文修訂本)[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37]劉龍啟,李振奇. 河北臨城柏暢城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兵器[J]. 文物,1988(3).
[38]繆文遠. 戰(zhàn)國制度通考[M]. 成都:巴蜀書社,1998.
[39]王聘珍. 大戴禮記解詁[M]. 北京:中華書局,1983.
[40]吳振武. 趙武襄君被考[J]. 文物,2000(1).
[41]李學(xué)勤,艾蘭. 歐洲所藏中國青銅器遺珠[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
[42]河北省出土文物選集[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43]黃盛璋. 試論三晉兵器的國別和年代及其相關(guān)問題[C]//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 濟南:齊魯書社,1982.
[44]睡虎地秦墓竹簡[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45]孫希旦. 禮記集解[M]. 北京:中華書局,1989.
[46]繆文遠. 七國考訂補[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7]尉繚子[M]//武經(jīng)七書注譯.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李俊丹 校對:蘇紅霞)
Further Exploration on the Origin of Official System in the Zhao State
QIN Jin-cai
(History and Culture School,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The Official System in the Zhao State, during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difficult to discover a comprehensive records, but a word or two fragment description because of the remote past and loss of literature. The author collects handed--down and unearthed documents, drawing philosophy results of the official system o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diverging family for the country, retainer changing into minister, inheriting Zhou --jin official system reform responsibilities, originating the first unique official title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official titles for their own use.
the Zhao State; the official system; origin
K231
A
1673-2030(2014)03-0005-11
2014-09-09
秦進才(1953—),男,河北衡水人,歷史學(xué)博士,河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