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惠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院,江蘇 蘇州21522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37例觀察
戴紅惠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院,江蘇 蘇州215221)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筆者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37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37例,均為本院門診和住院患者,符合《實用內科學》診斷標準,均未進行透析治療。男23例,女14例;年齡40~87歲,平均58.5歲;慢性腎炎20例,高血壓7例,糖尿病3例,痛風6例,梗阻性腎病1例;血肌酐151~560μmol/L。
基礎治療:低鹽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并控制血壓、血糖,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皮下注射,多糖鐵復合物、葉酸片口服糾正貧血。
中醫(yī)治療:仙靈脾15g,白術15g,黃芪30g,杜仲20g,晚蠶沙12g(包),豬苓12g,茯苓12g,蘇葉10g,陳皮6g,竹茹6g,姜半夏10g,制大黃12g,丹參15g,澤蘭12g,澤瀉12g。日1劑,水煎取汁,早晚分服。血虛明顯加當歸、雞血藤,水腫嚴重加桂枝、車前子,惡心嘔吐加黃連、吳茱萸,腰膝酸痛加桑寄生、牛膝,皮膚瘙癢加土茯苓、地膚子。1個月為一療程,服用3個療程。
顯效:癥狀減輕或消失,Ccr增加大于等于30%,或Scr下降大于等于30%。有效:癥狀減輕或消失,Ccr增加20%~29%,或Scr下降20%~29%。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惡化,檢驗指標均無改善或較治療前升高。
顯效14例,有效1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6.5%。
方某,男,67歲,2012年10月31日初診。有高血壓病史20余年,平時血壓控制尚可。2年前體檢發(fā)現(xiàn)蛋白尿,腎功能示血肌酐達230μmol/L,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高血壓腎病、腎功能不全”,給予降壓護腎治療。1個月前腰酸乏力,肢腫尿少,在當?shù)卦\所服用金匱腎氣丸等溫補腎陽之中藥,癥情無改善,復查血肌酐上升至426.7μmol/L。來診時癥頭昏惡心,腰酸乏力,腹脹尿少,大便不爽,雙下肢浮腫,舌淡苔白膩,脈濡細。辨證為脾腎兩虛,濕濁內蘊。治以健脾益腎,利濕泄?jié)釣橹鳌K幱命S芪30g,白術15g,杜仲20g,淫羊藿15g,竹茹6g,姜半夏10g,晚蠶沙12g(包),蘇葉10g,陳皮6g,丹參15g,茯苓12g,澤蘭12g,澤瀉12g,制大黃12g,桑寄生15g,牛膝15g。日1劑,水煎取汁,早晚分服。另外口服氨氯地平每日5mg。囑其低鹽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半月后復診,腰酸頭昏諸癥均有好轉,尿量增加,大便日2次,下肢浮腫消退,復查血肌酐降至320μmol/L。續(xù)用上方治療2個月后,血肌酐已降至280.5μmol/L,守方加減治療,血肌酐水平穩(wěn)定。
慢性腎功能不全屬中醫(yī)“水腫”、“關格”、“虛勞”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病程日久,可損及各臟腑功能,并以脾腎虛損為主,正氣虛衰,水濕濁毒、瘀血壅滯體內,致正虛邪戀,纏綿難愈。治療宜以扶正祛邪為原則,以健脾益腎、和中降逆、通腑泄?jié)釣榉?。中藥方中淫羊藿、白術、黃芪、杜仲健脾益腎,蘇葉、陳皮、竹茹、姜半夏和中降逆,丹參、澤蘭活血祛瘀,蠶沙、豬苓、茯苓、制大黃、澤瀉通腑泄?jié)?。諸藥合用,共奏扶正祛邪和中之功。
慢性腎衰病程冗長,病機錯綜復雜,需辨明正虛邪實,不能由于本虛突出而妄投溫補之品,忽略濕濁、瘀血、水氣等標實之證。此外,腎衰早期,部分患者無癥狀,但實驗室檢查持續(xù)異常,因此,當從健脾益腎治療,酌情選用利濕活血之品。
R692.39
B
1004-2814(2014)06-0533-01
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