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
——以李提摩太、莊士敦為代表的觀察

2014-04-05 09:02:19仝瑞中
關(guān)鍵詞:傳教士辛亥革命袁世凱

仝瑞中

(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 湖北 武漢 430070)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對于辛亥革命,一般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認識: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的起義;廣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從孫中山立志推翻帝國而于1894年建立的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算起,一直到清帝退位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位為止[1]。從南京國民政府開始,人們對辛亥革命的認識受到兩種官方論述的影響,而在這兩種敘述中,由于政治立場與史觀的差異,兩種官方敘述在辛亥革命的記載、評價、認識上也各有側(cè)重、互有不同[2]。一是國民黨的革命史觀,著重圍繞孫中山以及同盟會等革命團體,卻忽略了其他革命領(lǐng)袖與社團。自民初以來,國民黨主政之時即透過教育與宣傳機制來強調(diào):辛亥革命是在孫中山領(lǐng)導下,從光緒二十年(1894)的興中會開始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的同盟會,革命黨人經(jīng)歷黃花崗起義等10次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終于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獲得成功,建立了民國。這一觀點可以稱之為國民黨的革命史觀,此一觀點雖有一定的史實基礎(chǔ),然實為選擇性的表述,無法展現(xiàn)歷史曲折演變之面貌。二是共產(chǎn)黨的革命史觀,其理論基礎(chǔ)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的階段論”,同是出于特殊的黨派視角,視國民黨的革命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強調(diào)在“不成熟”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共產(chǎn)黨承接孫中山的未完成之志業(yè),繼續(xù)努力,發(fā)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線性歷史發(fā)展觀念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歷史書寫模式中占據(jù)壓倒性的優(yōu)勢。換句話說,對辛亥革命的這兩種官方的歷史書寫模式或多或少都是在為自己政權(quán)的合法性、正義性和正當性服務(wù)①。這就需要考慮,有沒有一種特殊的群體以特殊的視角來審視這一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近代來華西方人中人數(shù)最多、最了解中國的一個群體,同樣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基督教傳教士。

曾為傳教士后來成為著名教會史學家的賴德烈曾有專文論述“傳教士在書寫中國歷史中的作用”中認為:外國人(主要指傳教士)在書寫中國歷史中應(yīng)由三個角色——即引領(lǐng)者、闡釋者和記錄者②。傳教士依附著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成為來華侵略者的急先鋒,并實踐著基督教的擴張本質(zhì)。這一群體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他們打著莊嚴的旗號,懷著不可告人的意圖,從事著也許可以理解的現(xiàn)實使命;另一方面,他們以宗教人士才有的執(zhí)著和熱情,把先進的西方文化和生產(chǎn)管理技術(shù)介紹給中國社會,并且作為西學東漸的載體,他們的存在和行為本身成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的催化劑”[3]375。本文主要選取李提摩太、莊士敦等人作為傳教士群體的代表,來探討他們對辛亥革命(主要指廣義的)的看法。但是,在探討傳教士這一群體的共性時,不能忽視群體中個人的差異。李提摩太、莊士敦等作為傳教士群體中的成員,他們的觀點一方面可以作為傳教士群體的代表,但在某些方面,其獨特性又非傳教士這一群體所能范圍。那么,他們究竟用什么樣的視角來觀察辛亥革命呢?筆者試對此進行探討。

李提摩太1870年來到中國,直至1916年踏上歸途,在中國度過了一生中大部分的歲月。他和其他的傳教士一樣,通過賑災(zāi)救窮融進基層社會,又通過傳播西學進入知識分子內(nèi)部。1890年李提摩太接替威廉臣主持廣學會③的工作達二十五年之久,利用手中掌握的巨大媒體資源鼓吹變法,致力于社會文化教育改革,對當時社會的轉(zhuǎn)型與革新起了很大作用。李提摩太與大多數(shù)傳教士不同的是“他通過結(jié)交權(quán)貴進人了清朝權(quán)力的上層”[3]337,同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袁世凱等人都打過交道,梁啟超稱其為中國“維新運動的一位良導師”[4],這就使他深刻切入晚清中國社會大變革的內(nèi)部,享有一種獨特的觀察視角及發(fā)言權(quán)。

一、對孫中山的態(tài)度——由尊敬到分道揚鑣

李提摩太對孫中山是從尊重開始的。由于孫中山的寬厚、基督徒身份以及對西方文明的認同而對他尊重有加,特別是其基督徒身份對孫中山及中國革命的作用巨大。費正清認為:“外國的——實在說來,是基督教的——影響對于這些領(lǐng)袖的出現(xiàn)起了關(guān)鍵作用?!盵5]孫中山起初對于李提摩太并非了解,但也禮遇有加。作為西方來華傳教士,李提摩太不可避免的有西方中心主義的情懷,他認為中國文明是落后的,這就需要向西方強國特別是英國學習,他更傾向于學習西法改造中國而非暴力革命。李提摩太一直認為“因革損益萬國治世之法也”[6]。而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早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前的另一場運動——戊戌變法中就能看到他的影子。變法前,他求見帝黨首領(lǐng)、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大臣翁同龢陳述改革中國的意見,要中國主動投靠,求得英國或英、美兩國的“保護”,借用英、美人材推行“新政”,并提出所謂的“四國合邦”構(gòu)想。他會見維新派首領(lǐng)康有為,并聘請著名維新人士梁啟超為私人秘書?!皩τ诰S新派‘保國、保種、保教’的愛國主義宣傳,他斥為‘卮言’,即支離不當?shù)难哉?,但又參加維新派組織的強學會,拉攏帝黨和維新派,企圖把維新運動納入符合英國需要的軌道?!盵7]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百日維新”期間,幻想取得英國支持的維新派推薦李提摩太當光緒皇帝的顧問。李提摩太十分興奮地前往北京,但在引見就職的前兩天,后黨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捕殺維新派,取消“新政”。李提摩太的改革夢想也隨之化為泡影。維新運動失敗后他“經(jīng)過精心策劃與安排,將康有為救出京,密送國外”[8],這些都是表明了李提摩太對變法改革的熱衷??偠灾?,李提摩太與孫中山注定說服不了對方。李提摩太與孫中山有過三次會面。

1912年1月1日,李提摩太從上海四川北路143號廣學會給孫中山寫信。全文如下:

閣下:

首在倫敦,其次在日本,現(xiàn)在上海,上帝的信念將我們帶到一起。盡管我們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個——拯救中國。

祝賀你當選為總統(tǒng)——這是你的祖國賦予你的榮耀。

這使你能夠開始重建的工作。愿它真正成為充滿眾所周知的崇高品質(zhì)的地上的天國。它將以純潔、正直的政府成為全世界的樣板和所有國家之聯(lián)盟的中心。

誠致良好祝愿

李提摩太 謹志[9]135

此中道出了兩人的三次會面,并吐露出了兩人的分歧。信中提及的三次相見是這樣的:

孫中山倫敦被難獲釋后④,在那里呆了大半年。當他得知李提摩太正在倫敦時,便前往走訪他。據(jù)跟蹤孫中山的密探的報告,2月11日,孫曾到專門招待國外歸來的傳教士的俱樂部,而該部的來訪登記簿中2月18日一欄上還有孫中山的簽名。談話中,孫中山對李提摩太“在華辦理賑災(zāi)及倡導改革表示感謝,認為滿清王朝官吏的貪贓枉法,都是極惡劣;必須由漢人取代滿人執(zhí)政,情況才可改善?!盵10]123-124但李提摩太明確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我指出,他的觀點是錯誤的,通過研究中國的歷史,他就會發(fā)現(xiàn),滿族官吏有壞的也有非常杰出的。僅僅簡單地把最高權(quán)力從滿族人轉(zhuǎn)移到漢族人手中,而不在政府權(quán)力的中心進行根本性變革,就像把一枚殘破的硬幣翻過來一樣:那仍然是一枚殘破的硬幣。在我看來,中國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但孫是不可能被從革命的路上勸阻回來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散發(fā)宣傳革命的文字材料中?!盵3]341但孫中山仍堅持自己的主張。根據(jù)慣例,至少在該俱樂部過一夜者,才需登記,可見孫中山與李提摩太的交談是不短的,也更表明兩個人的分歧之深。

第二次相見是在日本。1900年夏李提摩太赴紐約出席第一次基督教普世宣教大會。返上海時途經(jīng)日本,在橫濱與孫中山會面,此時孫中山正在策劃革命,下定決心用暴力革命推翻清廷。于是,李提摩太認為兩人要“分道揚鑣”[3]341了。因為李提摩太一直“相信通過文字對政府的啟蒙”[3]342。

這第三次相見,就是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回國在上海駐留時。此時孫中山正在策劃二次革命。李提摩太回憶道:

我被邀請去拜會孫中山,勸他不要把抗議宣言發(fā)往海外。因為袁世凱是共和國的首腦,國民應(yīng)當對他表示信任,不要擾亂他認為使國家富強所必須采取的計劃。當我見到孫博士時,他正在閱讀他的宣言校樣。他把稿子遞給我,問我覺得怎么樣。我請求他不要把宣言發(fā)表.但他無論如何聽不進理性的勸告。這使他受人尊敬的早期生涯畫上了句號。[3]342

孫中山一直未能將李提摩太爭取到革命陣營來。不過,民國成立之初,孫中山的聲譽正隆,“許多外國傳教士對孫中山抱有強烈的好感,并對其寄予希望。故李提摩太也主動寄信表示祝賀?!盵9]136

在李提摩太有關(guān)于孫中山的三次會面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他對孫中山的印象是“革命的煽動者”,“固執(zhí)的”,“聽不進理性勸告的”。盡管兩人的隔閡起于政見不同,但李提摩太對孫中山的印象也由“尊敬的”轉(zhuǎn)向不可相交了。

二、對袁世凱的態(tài)度——中國的克倫威爾?

李提摩太對于袁世凱的印象則不如孫中山那樣起伏跌宕。與其他外國在華傳教士一樣,他對袁世凱同樣具有很好的印象。在他們眼中,袁世凱被認為是推動辛亥革命成功進行的核心人物。甚至當時作為帝師的英國傳教士莊士敦也對于推翻清廷的袁世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在后來的回憶中提到,“醇親王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犯下了很多錯誤。他現(xiàn)在將犯一個致命錯。他被說服,決定召回一個人,這個人曾是朝廷最危險的敵人,三年前被他革職。這個人就是袁世凱。”[11]49醇親王在攝政期間,面對一盤散沙的局面,毫無招架之勢,因而決定召回袁世凱。這就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袁世凱的能力之強以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不過莊士敦認為袁世凱之所以出山是有自己的長遠考慮。他從唐紹儀與袁世凱的特殊關(guān)系入手揭露袁世凱追求帝王夢的企圖。其實,這種觀點也是當時列強對于袁世凱的普遍看法,即集野心與能力于一身。李提摩太也在對袁世凱不多的回憶中驗證了這一點。當革命在武昌爆發(fā)并迅猛地蔓延,全國陷入了混亂和恐慌之時,清廷只有起用曾被貶的袁世凱來維持秩序。由于袁世凱的左右逢源使得他成為當時中國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并取代孫中山成為總統(tǒng)。于是,李提摩太幸災(zāi)樂禍地調(diào)侃孫中山說,“這是他一生中采取的最明智的一個舉動,因為孫中山對于政治毫無經(jīng)驗,而袁世凱則幾乎是中國最有經(jīng)驗的政治家”[3]343。認為袁氏的出現(xiàn)是當時中國的正確選擇,且對他當時采取的措施也全面支持。李提摩太在否定孫中山在革命中泛濫地許以高官以致腐敗橫行與秩序混亂的同時,充分地肯定了袁世凱采取的政策,即大舉外債和加強軍隊建設(shè)以采取強硬措施穩(wěn)定混亂局面,并召回慈禧時期的政治流亡人士。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面對各省混亂無序的壓力,袁世凱堅持毫不延遲地強化軍隊的戰(zhàn)斗力,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舉措。他給整個國家?guī)砹撕推?,贏得了中國的所有朋友的贊賞”,“他采取的另外一個聰明的舉措是邀請那些曾被慈禧太后驅(qū)逐出國的改革派領(lǐng)袖回國”[3]344。

由此可見,李提摩太認為此時中國的局勢是急需穩(wěn)定和改革的,因而對于袁氏穩(wěn)定局勢,召回改革人士表示理解和歡迎。而對于此時指責袁世凱繞過議會大舉外債,違背憲法,因而呼吁發(fā)動二次革命的孫中山則不能理解而且認為是不必要的。在力勸孫中山放棄再次革命失敗后,無奈地感嘆:“他(孫中山)無論如何聽不進理性的勸告。這使他受人尊敬的早期生涯畫上了句號”[3]342??梢娎钐崮μ珜τ趯O中山的失望,進而表明了對于袁世凱的期待和支持。后來袁世凱提出恢復儒家文化的地位,確立孔教的主張。李提摩太和莊士敦也積極倡導和回應(yīng)這一主張。李提摩太等人鼓吹定孔教為國教,否則“大非民國前途之?!盵12]。莊士敦更說:“中國之安內(nèi)攘外,不在武力,而當歸于孔教”[13],“孔教乃中國之基礎(chǔ)”,定孔教為國教“對內(nèi)對外,兩無遺憾”[14]。此再次明確了以李提摩太和莊士敦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對于袁氏的極大欣賞和全力的支持。暫不論兩人對于袁世凱的支持是否另有其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們眼中,袁世凱成為當時中國最稱職的權(quán)利掌握者。莊士敦是退位后小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他認為溥儀是“聰明的”,“有思想的”??梢哉f莊士敦對于皇權(quán)的熱衷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他的“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以及他的行動已明確了他在政治道路上的追求——皇權(quán)。另外,李提摩太在回憶錄中有關(guān)袁世凱記錄的最后一句是這樣說的,“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那麻煩不斷的一生畫上了句號。進一步的評論也就不必要了?!盵3]345

由此可知,李提摩太對袁氏的無比同情和理解,認為“麻煩不斷”的中國形勢打擾了袁世凱的強國計劃以至于抑郁而終。從李提摩太和莊士敦兩人對于袁世凱的支持可以清晰的看出兩人在強權(quán)與議會的關(guān)系上的認同。他們在全力倡導改革道路的同時,對于強權(quán)都抱以熱情。換言之,強權(quán)以至于皇權(quán)的存在是必要的和合理的。綜合當時中國的形勢和兩人對于袁氏的期望和支持,可以看出兩人對于袁世凱的認同多少打上同樣在英國大革命中采用強權(quán)維持秩序的克倫威爾的烙印。

三、對辛亥革命的看法——反對?還是反對!

李提摩太不同于其他傳教士的重要一點是他深刻地切入到中國官僚階層的內(nèi)部,與當時的政治大腕們都有接觸[3]377,要考察李提摩太對辛亥革命的態(tài)度,還需從更大的社會背景中來考慮。這個大背景就是深入到近代中國大變革的潮流中去,體會李提摩太在晚清變革中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

李提摩太1870年來到中國,通過賑災(zāi)、傳播西學等較早地打入中國官僚的內(nèi)部、切入到清末變革的洪流中。其中,戊戌變法是李提摩太最為活躍并廣泛參與其中的變革,這可以從他與維新派人士的微妙關(guān)系上略見一斑,他提出的啟蒙民治、推動維新的許多主張都被康有為接受,梁啟超也作為他的私人秘書,他也因?qū)S新變法“做出了常人難以比擬的貢獻,因此深得光緒帝賞識而被任命為皇帝顧問(因變法迅速失敗,沒能就任)”[3]377。李提摩太在康有為公車上書后,直接參與到維新變法的行列中,“維新派想說而又不敢說的話,由李提摩太主持編譯的‘西書’代而言之,維新派欲作而不敢作的開化,由李提摩太公諸于世。”[15]在醇親王試圖通過組建西式的內(nèi)閣來緩解來自各方的壓力,卻因內(nèi)閣成員大都是滿族王公貴族造成更大程度上的不滿。同樣地,皇族內(nèi)閣成為清末人們反清的主要原因。而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fā)也有一定的機緣巧合,具體說來,“1911年9月和1911年10月,分別在四川和武昌爆發(fā)的起義與中國其他地方爆發(fā)的眾多小型起義一樣”,因當時清政府的鐵路國有化政策不得人心,使“武昌機緣巧合成為了革命運動的根據(jù)地”這是許多人沒有料到的[11]49。類似的記載也出現(xiàn)在莊士敦的記載中?!?911年,似乎受革命細菌的感染,無數(shù)中國人開始強烈反對清廷、反對帝制了。其實,他們當時大多是頭腦發(fā)熱,很多人事后都很羞愧”[11]54。但是李提摩太為什么傾向于變革而不是革命呢?這首先要從他的傳教士身份來考慮,這也符合一般傳教士對中國革命的看法。傳教士一般以和平改革為重,不贊成激烈的流血革命。其次,李提摩太的政治見解很大程度上受到母國“光榮革命”的深刻影響,即以一種不流血的和平轉(zhuǎn)換而使國家實現(xiàn)向民主的轉(zhuǎn)變??偠灾?,支持和平的維新改良,反對暴力革命正是李提摩太在晚清的變革中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

相反地,李提摩太怕孫中山領(lǐng)導的革命顛覆了長期維持的舊秩序,從而不可避免地給整個中國帶來苦難。而當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建立起來的民國,李提摩太認為還不如之前的滿清政府。莊士敦也抱有類似的看法?!叭藗冊谛麄骷颐烂羁谔柕男M惑下,支持共和,認為自己在投身‘消滅一組統(tǒng)治者’的神圣事業(yè)中。但此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更大的壓迫下,甚至比滿清統(tǒng)治時還要糟糕”[11]54。在這樣糟糕的統(tǒng)治下,李提摩太傾向于認為孫中山不如真正有實權(quán)、能干的袁世凱能控制局面,并把袁世凱當作英國克倫威爾式的人物,即為維護共和采取不拘一格的強硬措施,不管是強權(quán)的也好,專制的也好,都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所需要的。相比之下,孫中山在袁世凱推行軍事改革需要巨額資金決定大借外債的時候,宣布因沒有獲得議會批準,故袁世凱的行動屬于違憲[3]343,要利用自己的威望再次發(fā)動革命去推翻袁世凱。由于李提摩太的特殊的身份,在二次革命爆發(fā)之前,李提摩太被邀請去拜會孫中山,勸阻孫中山不要把討袁的抗議宣言發(fā)往海外。但勸阻沒有成功,以至李提摩太把1913年對孫中山等革命派進行的討袁的二次革命稱為“一次毫無希望的叛亂嘗試,結(jié)果不得不逃亡國外”[3]344。

綜觀李提摩太支持和平的維新改良,反對暴力革命等在晚清變革中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以及對于孫中山、袁世凱的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可以窺見李提摩太對辛亥革命以及后來的二次革命的反對。

四、結(jié)語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卡爾·貝克爾曾說:“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實際上,細而論之,人人不光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更是他所經(jīng)歷的任何事件的歷史學家。辛亥革命作為繼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革命之后影響深遠的世界事件,他不但在中國建立了亞洲的第一個現(xiàn)代共和國,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而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參與者所具有的世界性。與中國古代的其他革命和暴動不同,辛亥革命的參與者突破了中國本國的局限,不但包括了中國本國內(nèi)的各個階層,更包括傳教士在內(nèi)的西方人士,甚至,在某些時間段,西方人士對革命的進程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16]。就傳教士而言,在基督教信仰、對中國現(xiàn)代化期望、個人和國家利益之間,他們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壇上輾轉(zhuǎn)挪移,影響巨大。早在辛亥革命爆發(fā)伊始,傳教士們卻在充滿激情地歡呼:“新時代的日出似乎已經(jīng)帶來了黎明,……新生活的萌芽終于同時綻開。”[17]有些教會學校的學生則要求校方允許“訓練使用槍支”,有的則企圖刺殺清朝王公或加入投彈隊。對此,華北聯(lián)大校長向公理會報告說,這場革命“確實是對我們某些頭腦發(fā)熱的年青革命者耐心的一次考驗。當南方年青人正在為大眾事業(yè)建功立業(yè)時,卻要他們無所事事地閑坐”[18]。而當辛亥革命剛剛結(jié)束,“辛亥革命第一書”就由美國傳教士出身的阿瑟·賈德森·布朗在1912年出版。在本文中,透過對李提摩太、莊士敦等傳教士支持和平的維新改良,反對暴力革命的政治主張,使人們略窺在國民黨的革命史觀和共產(chǎn)黨的基于“社會發(fā)展階段論”的線性革命史觀之外的關(guān)于辛亥革命的敘述模式。他們的敘述,不但給研究辛亥革命提供了“第三只眼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我們長期模式化的固有成見,更容易擺脫黨派史學構(gòu)建的民族-國家敘述模式而看到辛亥革命的世界意義。

注釋:

① 國民黨的革命史觀具體而言包括三個特點:一、崇拜孫中山,將一切成就歸之于孫氏所領(lǐng)導的革命活動。二、諱言革命陣營內(nèi)黨派的分歧與人際的沖突。例如,興中會時期孫中山與楊衢云之分裂、同盟會時期章炳麟與宋教仁對孫之非難等。三、肯定革命而批判君憲,忽略立憲派對革命之貢獻。此一觀點雖有一定之史實基礎(chǔ),然實為選擇性的表述,無法展現(xiàn)歷史曲折演變之面貌。參見黃克武《從晚晴看辛亥革命:百年之反思》,《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第99-106頁。

② “引領(lǐng)者”主要是針對中國人修中國史的不足,中國人自古修史多側(cè)重政治,而忽略經(jīng)濟、社會、地理、制度、法制等方面?!瓣U釋者”一方面指的是透過歷史將中國介紹給其他外國人,以使他們了解中國,了解它的制度、傳統(tǒng)、思維方式。另一方面強調(diào)將西方歷史和中國歷史結(jié)合來寫?!坝涗浾摺敝饕甘占⒈4娌牧戏矫?,賴德烈強調(diào)中國正在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激蕩時代,任何能清晰地反應(yīng)過去的材料都應(yīng)該被保存下來。參見王靜《“覺醒的中國”:傳教士嚴重的辛亥革命》,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緒論第1頁。

③ 前身為1834年英﹑美傳教士在廣州創(chuàng)立的“實用知識傳播會”和1884年在上海設(shè)立的“同文書會”,1892年改稱廣學會,與江南制造總局和北京同文館并列為戊戌維新前中國出版西學書刊主要的三家。

④ 在廣州密謀革命事敗,被迫逃亡日本、美國。1896年,他在英國被捕并關(guān)在中國公使館里好幾天,在肯特禮(Cantlie)博士的幫助下方得以獲釋。

參考文獻:

[1] 陳 忠.辛亥革命時期的傳教士[M]//羅冠宗主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史實述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80.

[2] 谷秀青.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教科書中的“辛亥革命”[J].江蘇社會科學,2013(2).

[3] 李提摩太.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4]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35.

[5] 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M].劉尊棋,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178.

[6] 郭漢民,李提摩太來華初期的社會改革思想[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6).

[7] 戴 逸,林言椒.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第1卷[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431.

[8] 皮明庥.一位總督·一座城市·一場革命[M]//張之洞與武漢.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219.

[9] 鄧麗蘭.臨時大總統(tǒng)和他的支持者——孫中山英文藏檔透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135.

[10] 陳旭麓,郝盛潮,王耿雄.孫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23-124.

[11] 莊士敦.暮色紫禁城:洋帝師眼中的溥儀與近代中國[M].耿 沫,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49.

[12] 李佳白.讀孔教會請愿書[J].孔教會雜志,1(08).

[13] 中國宗教之前途[J].東方雜志,1913(10).

[14] 候宜杰.袁世凱一生(修訂本)[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359.

[15] 施宣圓,吳樹揚.李提摩太與戊戌變法[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4).

[16] 阿瑟·賈德森·布朗.辛亥革命[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1:139-172、265-286.

[17] J.瑞德.傳教士思想與美國東亞政策(1911-1915)[M].哈佛:哈佛大學出版社,1983:125-126.

[18] V.米塔洛.美國傳教士、孫逸仙和中國革命[J].太平洋歷史評論,1978(67):261-282.

猜你喜歡
傳教士辛亥革命袁世凱
張培爵之死:袁世凱一手制造的血案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26
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袁世凱:從來也沒有蹺過二郎腿
北廣人物(2016年12期)2016-04-15 07:02:10
60歲再創(chuàng)業(yè)邰中和當“光的傳教士”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0
早期西方傳教士的漢語量詞觀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4
早期傳教士作品中的新詞創(chuàng)制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對聯(lián)(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
傳教士與近代西方列強的侵華戰(zhàn)爭
軍事歷史(2000年6期)2000-08-16 02:13:24
軍閥袁世凱的三次背叛行動
軍事歷史(1995年5期)1995-08-16 03:09:08
安平县| 黄平县| 佛教| 蒙自县| 潮州市| 阳曲县| 乐山市| 弥勒县| 慈溪市| 梁河县| 庄浪县| 大港区| 汤原县| 即墨市| 双桥区| 陆丰市| 湘潭县| 扶沟县| 汝阳县| 来安县| 万安县| 浮梁县| 高淳县| 民和| 湖南省| 仙居县| 普兰县| 连江县| 射洪县| 丰台区| 梁山县| 绿春县| 科尔| 新河县| 万载县| 龙州县| 手机| 营口市| 西城区| 思南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