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生部北京醫(yī)院(100730)周磊
青果與西青果為兩種不同的中藥飲片,由于名稱相似,療效亦有相近之處,故而極易發(fā)生混淆。多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兩藥傳統(tǒng)的功能主治相近,但在化學成分、藥理及臨床應用方面均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正確鑒別與區(qū)分使用這兩種飲片,對于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很有意義。2010版《中國藥典》一部首次將其收入,從而明確了兩個藥名為兩種不同的藥材。本文根據(jù)《中國藥典》及相關文獻報道將青果和西青果的藥材來源、炮制、性狀、化學成分、藥理、性味歸經(jīng)、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處方藥味應付做一對比,希望能對臨床合理用藥有所幫助。
1.1 青果 又名橄欖、干青果。始載于唐《本草拾遺》,系藥、食兩用果類。為橄欖科植物Canarium album Raeussssch.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干燥[1]。以個大、果肉厚、味先澀后甜者為佳[2]。
1.2 西青果 又名藏青果。始載《圖經(jīng)本草》,原名隨風子。蘇頌曰:“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暴曬干收之,益小者佳,彼人尤珍貴之?!睘槭咕涌浦参镌X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幼果[1]。9~10月采收幼果或收集被風吹落者,蒸煮后,曬干。以個均勻、質(zhì)堅實、斷面無核者為佳[2]。
2.1 青果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用時打碎。
2.2 西青果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3.1 青果 本品呈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cm,直徑1~1.5cm。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質(zhì)硬。果核梭形,暗紅棕色,具縱棱;內(nèi)分3室,各有種子1粒。氣微果肉味澀,久嚼味甜。
3.2 西青果 本品呈扁圓卵形,略扁,長約1.5~3cm,直徑0.5~1.2cm表面黑褐色,具有明顯的縱皺紋,一端較大,另一端略小,鈍尖,下部有果梗痕。質(zhì)堅硬。斷面褐色,有膠質(zhì)樣光澤,果核不明顯,常有空心,小者黑褐色,無空心。氣微,味苦澀,微甘。
4.1 青果 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復合維生素、濱蒿內(nèi)脂、莨菪亭、沒食子酸、香樹脂醇、金絲桃苷、并沒食子酸和鈣、磷鐵等元素[3]。
4.2 西青果 含脂肪酸、鞣質(zhì)、原訶子酸、沒食子酸、氨基酸、番瀉苷、維生素和分子硫[4]等。
5.1 青果具有解酒保肝[5][6]、抑菌防腐[7]、利咽止咳[8]、抗乙肝病毒[9]、 抗氧化[10]、助消化等作用。
5.2 西青果具有清除羥自由基及抗DNA氧化損傷等作用[11]。
6.1 青果甘、酸,平。歸肺、胃經(jīng)
6.2 西青果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jīng)。
7.1 青果 清熱解毒,利咽,生津,用于咽喉腫痛,咳嗽痰黏,煩熱口渴,魚蟹中毒。
7.2 西青果 清熱生津,解毒。用于陰虛白喉。
青果5~10g;西青果1.5~3g。
處方寫青果、干青果付給青果[12]。處方寫西青果、藏青果付給西青果[12]。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青果與西青果有許多不同之處。青果原名“橄欖”,可食、藥兩用。該藥口嘗初則味苦而澀,稍久回甘,頗有“忠言逆耳”、“亂刀思之”之意,故又有“諫果”之偏名?,F(xiàn)代藥理研究有保肝、助消化、抗病毒、抑菌防腐、抗氧化之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痰黏、失音、煩渴、魚蟹中毒和濕疹較理想。西青果又名“藏青果”,為中藥訶子的幼果。其化學成分與青果有許多不同,其醇提取物有清除羥自由基及抗DNA氧化作用。臨床多用于治療陰虛白喉和急、慢性咽炎。
由于青果與西青果的不同,建議醫(yī)師在遣方用藥時,根據(jù)患者病情注意區(qū)分使用并準確書寫;同時注意西青果的常用劑量很小,藥典規(guī)定劑量為1.5~3g,約為青果的1/3。中藥調(diào)劑人員亦應按《飲片調(diào)劑規(guī)程》的飲片藥味應付規(guī)定,正確調(diào)配。以使臨床用藥更加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