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胡志剛 陳穎
摘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著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今天,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科學邏輯方法已經(jīng)獲得了許多化學教師的青睞,貫穿于化學教學之中。文章以《鹽類的水解》為例,截取幾個教學片斷,力求通過對教學中體現(xiàn)的科學邏輯方法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進行分析,獲得教學啟示。
關鍵詞:化學教學;邏輯方法;科學素養(yǎng);課例分析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3-0002-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新課程倡導“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1]教師在講課中多運用典型邏輯方法進行教學,并有意識地教授學生學會運用邏輯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實現(xiàn)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科學素養(yǎng)。
本課例選自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某老師上的一節(jié)觀摩課,出自蘇教版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專題三第三單元《鹽類的水解》。這節(jié)課以明確的目標、嚴謹?shù)倪壿嫷玫铰犝n老師的好評。筆者以這節(jié)課為例,選取幾個教學片斷,對其體現(xiàn)的邏輯方法進行分析。
一、 主要教學流程
二、 教學片斷中邏輯方法的分析
【片段一】分類法的體現(xiàn)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從鹽的組成分析,鹽分哪幾種類型?
生:強酸強堿鹽,強酸弱堿鹽,強堿弱酸鹽,弱酸弱堿鹽。
師:大家能否舉出一些例子?
……
分析:在這段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鹽的組成為基礎,分析鹽的組成,從而得出結(jié)論:鹽類化合物可分成四種,即強酸強堿鹽、強酸弱堿鹽、強堿弱酸鹽、弱酸弱堿鹽。顯然,將鹽類化合物進行分類是運用了分類的科學邏輯方法。
分類法是一種根據(jù)被分類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對象區(qū)分為不同種類的邏輯方法。[2]即通過比較,識別出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然后根據(jù)共同點將事物歸合為較大的類,根據(jù)差異點將事物劃分為較小的類,從而將事物區(qū)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系統(tǒng)。分類的關鍵在于分類的標準,標準清楚了才不容易犯子項不全、多出子項、子項相容等錯誤。分類可以分為人為分類和本質(zhì)分類。根據(jù)事物的外部標志或外在的聯(lián)系進行分類,帶有很大的人為的性質(zhì),因此稱之為人為分類。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可以把握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或內(nèi)部的聯(lián)系,依據(jù)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或內(nèi)部聯(lián)系進行的分類,叫本質(zhì)分類,也稱之為自然分類。[2]
該教學片段中,教師明確提出分類的標準,即鹽類的組成,從而保證學生運用分類方法的準確性。根據(jù)鹽類的組成進行分類,是依據(jù)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或內(nèi)部聯(lián)系進行的分類,屬于本質(zhì)分類。運用本質(zhì)分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透過問題表象抓本質(zhì)的能力。
化學學習中,準確地運用分類法有利于學習者簡化學習思維、形成知識結(jié)構(gòu),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片斷二】比較法和歸納法的體現(xiàn)
師: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用pH試紙檢驗下列溶液的酸堿性,并做好實驗記錄。
師:通過實驗結(jié)果,同學們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
生:弱酸強堿鹽顯堿性,強酸強堿鹽顯中性,強酸弱堿鹽顯酸性。
師:非常好,我們把這位同學說的總結(jié)成一句話就是:誰強顯誰性,都強顯中性。
……
分析:這段教學中主要是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填寫表格,并從表格的內(nèi)容中找到規(guī)律,得出結(jié)論。通過各鹽溶液的酸堿性及其所屬類型的比較,學生能發(fā)現(xiàn)所有列出的鹽溶液的酸堿性與其類型之間都有著某種關系,即誰強顯誰性、都強顯中性。由此可知,這段教學運用了比較法和歸納法。
比較法是一種確定對象之間差異點和共同點的邏輯方法。[2]即將兩個或兩類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思維方法。歸納法指的是從個別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和關系中概括出一類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和關系的邏輯推理方法。根據(jù)在歸納過程中是否考察了某類事物的所有對象,將歸納法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不完全歸納法又包括簡單枚舉歸納法和科學歸納法。本教學片段中用到的就是簡單枚舉歸納法。簡單枚舉歸納法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但其可靠性不強,所得出的結(jié)果必須要經(jīng)過實踐檢驗。
比較法和歸納法不僅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有效的科學方法,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在解決化學問題時,使用比較方法,有助于尋找問題解決的突破口;而使用歸納法,能夠優(yōu)化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法和歸納法解決化學問題。
【片斷三】分析法的體現(xiàn)
師:為什么強堿弱酸鹽顯堿性呢?下面我們以醋酸鈉為例,先討論這三個問題:醋酸鈉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它們是由誰電離的?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和氫氧根的初始濃度相等嗎?醋酸鈉溶液顯堿性,說明醋酸鈉溶于水之后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哪種離子減少了?為什么會減少?是鈉離子影響還是醋酸根影響,為什么?
師:下面同學們自己寫NH4Cl顯酸性的原因。
……
分析:這段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問題,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一步一步探討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當我們在認識鹽類水解這一對象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具體的整體,對它只有一個表面的、籠統(tǒng)的印象,不可能把握它的本質(zhì)。為了認識它的本質(zhì),必須把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方面、若干因素或若干層次等,然后分別予以考察、研究,以區(qū)別它們內(nèi)部聯(lián)系和外部聯(lián)系、必然聯(lián)系和偶然聯(lián)系,本質(zhì)聯(lián)系和非本質(zhì)聯(lián)系,舍棄那些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質(zhì)的東西,獲取那些內(nèi)部的、必然的、本質(zhì)的東西。從而使我們對鹽類水解的認識更加清楚。
像這樣把被研究的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層次等,并分別地加以考察、研究的認識活動就叫做分析法。分析的實質(zhì)就是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的過程。學生學會了分析的方法,就能從復雜的感性材料中獲得內(nèi)在本質(zhì)的聯(lián)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
【片斷四】簡單枚舉歸納法的體現(xiàn)
師:從表中大家可以看出,鹽的水解程度是大還是小呢?
生:很小。
師:是的。通常情況下,鹽類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
……
分析:這段教學通過比較四種鹽溶液的pH和水解率,會發(fā)現(xiàn)鹽的水解有相似點,那就是水解程度很小。在這里同時也用到簡單枚舉歸納法。老師舉出的這四種溶液的水解程度都很小,從而推出所有的鹽類水解程度都很小。
【片斷五】演繹法的體現(xiàn)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氯化鈉會水解嗎?為什么氯化鈉顯中性?
生:鈉離子、氯離子都不與氫離子、氫氧根結(jié)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
……
分析:通過前面對鹽類的類型和鹽類水解本質(zhì)的學習,學生能正確地從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出發(fā),通過演繹推理,得出氯化鈉不會水解且顯中性的結(jié)論。這種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中的方法就是演繹法。
演繹法指的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邏輯推理方法,即根據(jù)一類事物都有的一般屬性、關系和本質(zhì)來推斷該類中的個別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關系和本質(zhì)的推理形式。[2]也就是從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法則,定理,公理或概念出發(fā),從而推出新結(jié)論的一種思維方法。
化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演繹推理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演繹法解決化學問題,能強化其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能夠完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探索化學知識的能力。
三、 教學啟示
在這節(jié)課中一共用到了分類、比較、歸納、演繹、分析五種科學邏輯方法。這些方法是教師授課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時要用到的方法。教師在授課時運用這些方法既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也是給學生做示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應用這些方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學會了這些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運用這些方法,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豐富了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視角,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容易獲得正確的經(jīng)驗,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固然重要,獲得知識的方法更重要。思維方法訓練與知識傳授并不矛盾,而且二者還相輔相成。進行專門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是一種有效且有價值的提高思考力的方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多種科學邏輯方法,值得同行學習、借鑒。但是在指導和鼓勵學生使用邏輯方法上還可以做得更好。用邏輯方法教不一定能達到教邏輯方法的目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運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運用科學邏輯方法教學時,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有教學生邏輯方法的意識。在自己掌握各種方法的基礎上,在合適的時間,用恰當?shù)氖侄危幸庾R地教授學生運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邏輯方法對于化學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將其融于自己的教學之中。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熟悉常用科學邏輯方法的概念,掌握其運用的原則。學生自己掌握了這些方法,才能夠運用到學習中去。
最后,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給學生設置運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情境,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科學邏輯方法的運用技巧,體會其中的妙處,樂于使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在描述過程與方法目標時,其中一條要求學習者要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茖W邏輯方法也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邏輯方法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提高科學素養(yǎng)。只有引導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思考方法,教會他們?nèi)绾嗡伎迹拍馨阉麄兣囵B(yǎng)成為有主見、有思想的人。卡迪爾在其著作《方法論》中指出:“那些只是緩慢地前進的人,如果總是遵循正確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著然而離開正確道路的人走的更遠?!苯谭椒?、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可以讓學生走的更遠。[3]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王后雄.化學方法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39-106
[3] 余文森.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6-48
【片斷四】簡單枚舉歸納法的體現(xiàn)
師:從表中大家可以看出,鹽的水解程度是大還是小呢?
生:很小。
師:是的。通常情況下,鹽類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
……
分析:這段教學通過比較四種鹽溶液的pH和水解率,會發(fā)現(xiàn)鹽的水解有相似點,那就是水解程度很小。在這里同時也用到簡單枚舉歸納法。老師舉出的這四種溶液的水解程度都很小,從而推出所有的鹽類水解程度都很小。
【片斷五】演繹法的體現(xiàn)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氯化鈉會水解嗎?為什么氯化鈉顯中性?
生:鈉離子、氯離子都不與氫離子、氫氧根結(jié)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
……
分析:通過前面對鹽類的類型和鹽類水解本質(zhì)的學習,學生能正確地從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出發(fā),通過演繹推理,得出氯化鈉不會水解且顯中性的結(jié)論。這種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中的方法就是演繹法。
演繹法指的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邏輯推理方法,即根據(jù)一類事物都有的一般屬性、關系和本質(zhì)來推斷該類中的個別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關系和本質(zhì)的推理形式。[2]也就是從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法則,定理,公理或概念出發(fā),從而推出新結(jié)論的一種思維方法。
化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演繹推理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演繹法解決化學問題,能強化其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能夠完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探索化學知識的能力。
三、 教學啟示
在這節(jié)課中一共用到了分類、比較、歸納、演繹、分析五種科學邏輯方法。這些方法是教師授課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時要用到的方法。教師在授課時運用這些方法既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也是給學生做示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應用這些方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學會了這些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運用這些方法,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豐富了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視角,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容易獲得正確的經(jīng)驗,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固然重要,獲得知識的方法更重要。思維方法訓練與知識傳授并不矛盾,而且二者還相輔相成。進行專門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是一種有效且有價值的提高思考力的方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多種科學邏輯方法,值得同行學習、借鑒。但是在指導和鼓勵學生使用邏輯方法上還可以做得更好。用邏輯方法教不一定能達到教邏輯方法的目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運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運用科學邏輯方法教學時,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有教學生邏輯方法的意識。在自己掌握各種方法的基礎上,在合適的時間,用恰當?shù)氖侄?,有意識地教授學生運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邏輯方法對于化學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將其融于自己的教學之中。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熟悉常用科學邏輯方法的概念,掌握其運用的原則。學生自己掌握了這些方法,才能夠運用到學習中去。
最后,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給學生設置運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情境,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科學邏輯方法的運用技巧,體會其中的妙處,樂于使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在描述過程與方法目標時,其中一條要求學習者要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茖W邏輯方法也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邏輯方法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提高科學素養(yǎng)。只有引導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思考方法,教會他們?nèi)绾嗡伎迹拍馨阉麄兣囵B(yǎng)成為有主見、有思想的人??ǖ蠣栐谄渲鳌斗椒ㄕ摗分兄赋觯骸澳切┲皇蔷徛厍斑M的人,如果總是遵循正確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著然而離開正確道路的人走的更遠。”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可以讓學生走的更遠。[3]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王后雄.化學方法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39-106
[3] 余文森.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6-48
【片斷四】簡單枚舉歸納法的體現(xiàn)
師:從表中大家可以看出,鹽的水解程度是大還是小呢?
生:很小。
師:是的。通常情況下,鹽類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
……
分析:這段教學通過比較四種鹽溶液的pH和水解率,會發(fā)現(xiàn)鹽的水解有相似點,那就是水解程度很小。在這里同時也用到簡單枚舉歸納法。老師舉出的這四種溶液的水解程度都很小,從而推出所有的鹽類水解程度都很小。
【片斷五】演繹法的體現(xiàn)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氯化鈉會水解嗎?為什么氯化鈉顯中性?
生:鈉離子、氯離子都不與氫離子、氫氧根結(jié)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
……
分析:通過前面對鹽類的類型和鹽類水解本質(zhì)的學習,學生能正確地從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出發(fā),通過演繹推理,得出氯化鈉不會水解且顯中性的結(jié)論。這種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中的方法就是演繹法。
演繹法指的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邏輯推理方法,即根據(jù)一類事物都有的一般屬性、關系和本質(zhì)來推斷該類中的個別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關系和本質(zhì)的推理形式。[2]也就是從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法則,定理,公理或概念出發(fā),從而推出新結(jié)論的一種思維方法。
化學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演繹推理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演繹法解決化學問題,能強化其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能夠完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探索化學知識的能力。
三、 教學啟示
在這節(jié)課中一共用到了分類、比較、歸納、演繹、分析五種科學邏輯方法。這些方法是教師授課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時要用到的方法。教師在授課時運用這些方法既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也是給學生做示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應用這些方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學會了這些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運用這些方法,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豐富了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視角,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容易獲得正確的經(jīng)驗,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固然重要,獲得知識的方法更重要。思維方法訓練與知識傳授并不矛盾,而且二者還相輔相成。進行專門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是一種有效且有價值的提高思考力的方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多種科學邏輯方法,值得同行學習、借鑒。但是在指導和鼓勵學生使用邏輯方法上還可以做得更好。用邏輯方法教不一定能達到教邏輯方法的目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運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運用科學邏輯方法教學時,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有教學生邏輯方法的意識。在自己掌握各種方法的基礎上,在合適的時間,用恰當?shù)氖侄?,有意識地教授學生運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邏輯方法對于化學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將其融于自己的教學之中。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熟悉常用科學邏輯方法的概念,掌握其運用的原則。學生自己掌握了這些方法,才能夠運用到學習中去。
最后,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給學生設置運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情境,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科學邏輯方法的運用技巧,體會其中的妙處,樂于使用科學邏輯方法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在描述過程與方法目標時,其中一條要求學習者要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茖W邏輯方法也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邏輯方法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提高科學素養(yǎng)。只有引導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思考方法,教會他們?nèi)绾嗡伎迹拍馨阉麄兣囵B(yǎng)成為有主見、有思想的人??ǖ蠣栐谄渲鳌斗椒ㄕ摗分兄赋觯骸澳切┲皇蔷徛厍斑M的人,如果總是遵循正確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著然而離開正確道路的人走的更遠?!苯谭椒?、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可以讓學生走的更遠。[3]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王后雄.化學方法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39-106
[3] 余文森.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