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虹,曹 鋒,朱英麗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3)
隨著溢液性乳腺疾病的逐年增多,針對乳腺導管病變的研究愈多。目前臨床上乳腺導管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是乳腺導管造影,它對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診斷具有定位定性的作用,其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仡櫸以航?年96例乳腺導管造影患者,總結(jié)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8-09~2012-09乳腺導管造影患者共計96例?;颊呔鶠榕裕挲g30~60歲,平均45歲。所有病例均為單側(cè)乳腺自發(fā)性溢液。
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用75%酒精常規(guī)消毒并拭凈乳頭,將表面分泌物清除,輕擠患側(cè)乳頭,使乳頭有少量液體流出,識別出溢液的導管口,然后輕輕捏起乳頭,以柔軟的捻轉(zhuǎn)動作,將頂端已磨鈍的細注射針頭插入到溢液的導管口內(nèi),術(shù)者會感覺有刺空感,一般進針深度小于1cm。先作抽吸,若有液體抽出,證明位置正確,確系在病變的乳導管內(nèi),即可緩慢注入稀釋后泛影葡胺(1:1),至患者有輕度脹感時止。一般約需注入0.1~1.5mL左右。注畢拔出針頭,用Plastubol或其他膠膜將導管口封閉,以防造影劑流出,迅速拍正側(cè)位片。攝片完畢,去除封閉膜,令患者輕擠乳房,使造影劑盡量排出。
96例患者中,87例插管造影一次性成功,占90.63%;4例初次插管不成功,使用溫熱毛巾覆蓋乳頭、乳暈5min后插管成功,占4.17%;3例因乳頭嚴重回縮,插管失敗,占3.13%;2例患者因插管緊張過度出現(xiàn)迷走神經(jīng)反應而放棄造影,占2.08%。插管造影總成功率為94.8%。96例造影中,獲得良好診斷圖像的共81例,占89.01%;3例出現(xiàn)造影劑外滲;2例造影乳導管內(nèi)可見氣泡進入;5例因大量腺泡顯影而影響診斷。
3.1.1 乳腺導管造影檢查的適應證
①任何非妊娠期、非哺乳期的乳頭溢液,或乳頭溢液超過正常哺乳期時間,鉬靶X線平片不能顯示其病變者;②非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兩側(cè)乳頭溢液,排除了垂體腫瘤者;③單側(cè)乳頭溢液,不論其溢液是漿液性、血性、乳汁性、糊狀、有色或無色,均應做乳腺導管造影檢查;④對于某些早期乳腺癌乳頭溢液的患者,查找溢液原因首選乳腺導管造影。對手術(shù)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術(shù)前定性準確率彭東紅等報道為81.3%[1]。
3.1.2 乳腺導管造影檢查的禁忌證
本組2例患者因為過度緊張,出現(xiàn)嚴重的迷走神經(jīng)反應癥狀,并導致虛脫,最終放棄檢查,占2.08%,所以在造影前詳細的溝通和介紹全部的操作過程是十分必要的。乳腺導管造影術(shù)的絕對禁忌證是乳腺炎及哺乳期的患者。相對的禁忌證為乳頭嚴重回縮的患者,本組有3例患者因乳頭回縮嚴重,操作失敗,占3.13%。
3.2.1 造影前應首先望診,觀察患者乳頭是否凹陷,周圍是否有橘皮樣外觀,皮膚是否紅腫、潰爛及局部凸起。然后是觸診,確定可使乳頭溢液的區(qū)域。最后是常規(guī)攝取雙乳軸位及外斜位片,了解乳腺內(nèi)是否有異常影像。
3.2.2 乳腺導管穿刺針頭。我院選用自制1mL注射器針頭,將其針頭尖端環(huán)形去掉并磨鈍。經(jīng)過我們臨床實踐,自制1mL注射器針頭能適應不同乳頭的插管深度,固定起來也比較方便。
3.2.3 進針深度。將穿刺針頭對準溢液乳孔處,輕柔用力,感覺到有刺空感時,即證明已進入溢液乳管內(nèi)。此過程并無阻力,一旦感受到阻力或病人產(chǎn)生疼痛感時,應立即停止插管。進針深度0.4~1.0cm,平均為0.6cm,與郁武等的研究成果一致,他們認為進針深度以至乳頭后0.5cm左右為妥[2]。
3.2.4 對比劑用量。導管放置到位后,注入對比劑0.1~1.5mL,以推注稍感壓力或/患者感脹痛時停止,通常為0.2~0.5mL,此時乳腺的一、二、三級導管,尤其是一、二級導管得到良好的顯示。這與文獻報道的量0.3~0.4mL相仿,有時注入造影劑量可達1.5m L,這可能是病變導管擴張所致。
3.2.5 遇到初次插管不成功者,用濕熱毛巾覆蓋乳頭、乳暈。本組4例初次插管不成功,使用濕熱毛巾覆蓋乳頭、乳暈5min后再行插管均獲成功。這可能是一定的熱度使乳頭表面及鄰近的平滑肌纖維松弛。如重復3次插管仍未獲成功,我們建議可于7~14d后再安排插管。
3.2.6 攝影技術(shù)。常規(guī)攝取患乳軸位及45度角側(cè)斜位,必要時攝取側(cè)位,曝光條件以手動選擇為好。本組91例造影患者中,獲得良好圖像共81例,占89.01%,滿足臨床診斷要求。
A.盡量保持室內(nèi)最舒適溫度,取患者舒適的體位操作,這樣可以使乳頭松弛,特別是乳管細的患者尤為重要。
B.病變管口的選擇必須正確,若誤插入正常導管內(nèi),可造成假陰性表現(xiàn)。
C.進針前應排空針頭及針筒內(nèi)的氣泡,切勿將小氣泡注入乳導管內(nèi),否則可造成假性充盈缺損,影響正常診斷。
D.進針深度應在0.5cm左右為宜。過深會使近乳頭的主導管內(nèi)病變遺漏,同時易刺破管壁發(fā)生造影劑外溢而導致造影失敗;過淺容易在注藥過程中使針頭脫出,造成造影劑污染乳房表面,影響再次操作。
E.造影劑用稀釋后的泛影葡胺即可。原因如下:①是因為費用較低,不會給患者造成經(jīng)濟負擔;②是可以減少操作者的注藥阻力;③稀釋后的泛影葡胺,顯影濃度適中,一些微小病變不會被掩蓋。
F.注入造影劑必須適量,以患者自覺輕度脹感,一般約0.5~2mL即可。量多造影劑宜進入到腺泡,導致導管顯示不清,量少細小的分支導管不易充盈,顯示不夠,易誤診。
G.注藥一定輕柔、緩慢,若注射時感到有阻力,且患者主訴有痛感,則表示插管不當,造影劑有外溢進入間質(zhì),應立即停止注射。
H.若患者乳頭溢液量較多,在注入造影劑前務必將溢液盡量抽凈,以免造影劑被溢液沖淡,影響對比。
I.注藥完畢,溢液乳管開口處用透明膠貼封好,以減少造影劑溢出。以往有用繃帶條扎住乳頭根部防止造影劑溢出的,但攝影的時候,會留下很多偽影,干擾診斷。
J.攝影完畢后,一定囑患者擠壓乳房,盡量排出造影劑。
[1]彭東紅,麥沛成.乳腺導管占位病變的造影診斷[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2,13(3):174
[2]郁武,竺平.乳腺導管系統(tǒng)疾病400例造影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8,14(2):8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