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春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中,學生所表現的學習態(tài)度、個性品質、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等,都成為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這種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評價,體現了教師與學生質性的變化,將評價與教育、教學融合在一起。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學生;全面發(fā)展
推行素質教育,主渠道在于課堂教學改革。怎樣激活課堂,優(yōu)化教學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但課堂評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是其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衡量一堂數學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不在于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學生學得是否主動。
一、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
開放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生面臨的是復雜的綜合性問題,這就需要依靠學生的智慧和分工協(xié)作。為此,我們應強化生生互動評價。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或評價,只需把問題展示出來,提供一定的時間讓大家思考。答案或結論得出后,讓那些思路明了的學生上前做“小老師”,向其他學生講解展示,再讓其他學生評價。這樣使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促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激發(fā)其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對于突出有效方法的學生自然清晰地給予了準確的評價,對于較為困難的學生,在小組內的講解中心里也會比較放松,同時回答“小老師”的提問還會得到“小老師”的贊揚評價,這種來源于同學間的贊揚更為激勵人。
二、豐富評價語言,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上如何進行評價,學生就會有積極的表現、愉快的情緒體驗呢?我認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讓課堂評價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以往在課堂上經常會聽到“不錯”“很好”“再想想”“你能這樣回答很好”等這樣的評價語言。的確,這些語言有一定的激勵性,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fā)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真正讓課堂評價語言發(fā)揮應有的魅力。如面對聽講認真的學生,我會表揚:傾聽是分享成功的最好方法,看××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對于不自信的孩子我會鼓勵他:這么好的想法,為什么不大聲地、自信地表達出來呢?即使學生的回答有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僅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
三、運用多元評價,促進課堂高效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應經常用無聲鼓勵,即用表示贊許、喜歡的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例如,學生積極思考時摸一摸他的頭,學生有獨特見解時教師傳遞給他一個贊賞的眼神等。當學生準確解題之后,我會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當聽到學生精彩的發(fā)言,我會快步上前握手祝賀;當學生沒思考周全,還不知如何回答時,我會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據學生具象思維突出的特點,還可以巧用有形鼓勵,即用象征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以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和榮譽感。學生從老師這親切多樣的體態(tài)語言中感受到了關愛,感受到了贊賞;更感受到了那無聲的動力,這一切會推動學生永遠向前、向前。
總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后的教學評價有別于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課堂行為表現評價的目標是使每一個人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體現,評價必須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考慮每個人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知識的多樣化,把多角度、立體式的評價同步進行,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自主的天空,讓數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沈玉順.現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3.
[2]王永.課堂教學評價的新視野[J].福建教育,2000(07).
[3]錢丹鳳.考試活了,學生樂了[J].江蘇教育,2004(3B).
[4]王詠梅.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的實驗方案[J].小學教學設計,2005(05).
(作者單位 甘肅省涇川縣飛云鄉(xiāng)教育辦公室)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