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忠
摘 要: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在把握新課程標準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的轉換上存有疑惑。要搞好學校體育工作、上好體育課,認識新課標及教師的觀念的轉變是關鍵。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性質;教學目標
新課標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一、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課程以“增強體質”為目的,主要指向個人的身體完善。學校體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它不僅指向人的軀體的完善,還要作用于人的精神,包括情感、態(tài)度,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在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的背景下,體育的獨特作用和重要性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體育是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基礎與保證。因此,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fā)展、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學校體育構建課程內容體系的時候,更多地將學生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思考問題的方式不是“按照學科的要求,學生應該掌握哪些體育知識、技能”,而是“通過學習學生將獲得哪些對他現在及將來生活有益的東西”。
二、認清課程標準的目標指向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著力于改變課程過于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體現了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了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狀況,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踐,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需求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和過于注重甄別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反對采用競技化的方式進行學校體育教學和評價,但絲毫不反對在體育課程中進行運動教育。
三、如何按照課程標準上好課
實施新課程標準帶給體育教師最大的困惑是:怎么上課?怎么上好課?要求任課教師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上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新課程關注的質量標準時:學生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改善(運動量);學生對體育的意識和興趣是否增強(情緒);體育行為是否有進步(態(tài)度和技能)。因此,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應首先考慮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在課程實踐中注重課堂組織(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觀察學生表現(行為、態(tài)度、情意……)、應對突發(fā)事變、調整教學節(jié)奏與策略,還要及時幫助與指導學生等。
在體育理念的更新過程中,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從訓練到指導,從強調“教”到強調“學”,教學方式的最大改變將是更加注重情景創(chuàng)設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總之,體育教學要把目標定位在“以學生為本”和學生“身體、心理、社會”三維發(fā)展的育人觀上。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體現體育課程的多功能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孟德.現代體育課堂教學重在創(chuàng)新[J].理論界,2007(04).
(作者單位 河北省涿鹿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