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攸
(上海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英語系,上海 200444)
女性教育是啟蒙運動后期的一個重要話題。隨著洋溢著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強調(diào)人類普世進步觀念的法國大革命見證了人類的社會體制開始由君主專制變?yōu)楣埠驼w,以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為代表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秉承著勇于質(zhì)疑權(quán)威與傳統(tǒng)教條、不加束縛地運用理性的啟蒙運動精神,提出了改變女性不平等的狀況、發(fā)展新型女性教育的主張。本文以分析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教育理論為主線,探討了啟蒙時期英國的女性教育現(xiàn)狀、在她之前的女性教育家的主張及對她的影響以及她與啟蒙時期主要思想家就女性教育展開的爭論,從不同側(cè)面展現(xiàn)與分析啟蒙時期英國社會中的女性教育觀。
有關(guān)女性智力、道德與天性的爭論擁有很長的歷史,在西方歷史上“女性的爭論”①“女性的爭論”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圍繞女性進行辯論的長期、連續(xù)的文化運動,始于法國,故以其法語名“La Querelle des femmes”為人所熟知。這場運動持續(xù)達數(shù)個世紀,1650年后運動影響力開始大幅減弱,作者們撰文或批評女性,或為女性辯護。這場運動一開始便與教士的“厭女主義情懷”(misogyny)密不可分,早期許多文章由教士所撰寫,運動也帶來一些女性文學(xué)的涌現(xiàn),然而并未吸引到大量最具盛名的作家參與。這場運動涉及到主要歐洲國家與多種語言,相關(guān)文本反映了當(dāng)時歐洲大學(xué)、文學(xué)圈、教會乃至上流社會家庭中圍繞女性進行的嚴肅的或滑稽的爭論。 Fran?oise Barret-Ducrocq,Le mouvement féministe anglais d’hier à aujourd’hui.Paris:Ellipses,2000,P.1-.(LaQuerelle des femmes)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紀。②Phyllis H.Stock,Better Than Rubies:A History of Women’s Education.New York:Capricorn Books,19-8,P.82.長期以來,女子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家庭的非正式教育。十四到十七世紀,教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日常生活,教育形式主要是對祈禱文與教科書的死記硬背,女性被排除在外。③Natalie Zemon Davis and ArletteFarge,ed.,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 Volume III: Renaissa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Paradoxes.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P.101.直到十七世紀,即便是上流社會女性的教育程度仍然普遍較低,然而也有一些可喜的變化發(fā)生,這一時期社會上逐漸開始出現(xiàn)一些女子教會學(xué)校。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女性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她們自己努力尋求受教育的機會。④Stock,Better Than Rubies,P.82.隨著啟蒙運動的發(fā)展,到了十八世紀,社會的教育程度有了普遍提高,女子寄宿學(xué)校這一新型教育機構(gòu)開始興起,一些中產(chǎn)階級家庭將女兒送進寄宿學(xué)校,希望她們接受貴族化教育。⑤Christina De Bellaigue,Educating Women:Schooling and Identity in England and France,1800-186-.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PP.14-15.然而,即使是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女子學(xué)校,其教育理念也未能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比如兩性之間的不平等、家庭是女性既定的活動范圍,因此這樣的女子學(xué)校并未給社會上的女性教育觀帶來任何改變。⑥MarcelleMaistre Welch,“Madame de Maintenon’s Resigned Strategy,” in Women Writers in Pre-Revolutionary France:Strategies of Emancipation ed.Colette Winn and Donna Kuizenga.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c.,199-,P.148.直到1“女性的爭論”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圍繞女性進行辯論的長期、連續(xù)的文化運動,始于法國,故以其法語名“La Querelle des femmes”為人所熟知。這場運動持續(xù)達數(shù)個世紀,1650年后運動影響力開始大幅減弱,作者們撰文或批評女性,或為女性辯護。這場運動一開始便與教士的“厭女主義情懷”(misogyny)密不可分,早期許多文章由教士所撰寫,運動也帶來一些女性文學(xué)的涌現(xiàn),然而并未吸引到大量最具盛名的作家參與。這場運動涉及到主要歐洲國家與多種語言,相關(guān)文本反映了當(dāng)時歐洲大學(xué)、文學(xué)圈、教會乃至上流社會家庭中圍繞女性進行的嚴肅的或滑稽的爭論。 Fran?oise Barret-Ducrocq,Le mouvement féministe anglais d’hier à aujourd’hui.Paris:Ellipses,2000,P.1-.8世紀末啟蒙晚期的英國,大部分女性還如同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筆下的文學(xué)形象“莎士比亞的妹妹”一樣,被禁錮在家庭這個私人領(lǐng)域,無法接受正規(guī)教育,盡管“同樣富有冒險精神與想象力,與他⑦“他”這里指的是威廉·莎士比亞。一樣熱切地盼望了解這個世界,卻未被送去學(xué)校接受教育?!雹郪irginia Woolf,A Room of One’s Own.New York:Harcourt Brace&Co.,1989,P.4-.
回溯歷史,女性爭取權(quán)利的努力始于文藝復(fù)興時期,反對者們稱讓女性接受教育是“不可能”、“徒勞”與“不明智”的,與占社會主流的反對女性受教育的聲音相比,早期為數(shù)不多的為女性解放吶喊的聲音顯得如此微弱與不和諧。⑨Davis and Farge,ed.,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P.102.早期對女性教育的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最知名女性是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san,1364-1430)。皮桑出生于維也納,被視作歐洲歷史上的第一位職業(yè)女作家。⑩Jenny Redfern,“Christine de Pisan and The Treasure of the City ofLadies: A MedievalRhetorician and HerRhetoric” in Reclaiming Rhetorical:Women and in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ed.Lunsford,Andrea A,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95,P.-4作為一名作家與文學(xué)評論家,她挑戰(zhàn)了中世紀晚期盛行的“厭女主義”(misogyny)文化,為女性權(quán)利而呼吁。1405年,皮桑出版了女性教育的經(jīng)典著作《女性之城》(La Cité des femmes),出版后很快便被譯成多國文字,并在整個歐洲引起不俗反響,引發(fā)廣泛爭論,英國讀者也能了解到她為所有女性(至少是統(tǒng)治階級的所有女性)要求平等教育權(quán)利的主張。①“女性的爭論”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圍繞女性進行辯論的長期、連續(xù)的文化運動,始于法國,故以其法語名“La Querelle des femmes”為人所熟知。這場運動持續(xù)達數(shù)個世紀,1650年后運動影響力開始大幅減弱,作者們撰文或批評女性,或為女性辯護。這場運動一開始便與教士的“厭女主義情懷”(misogyny)密不可分,早期許多文章由教士所撰寫,運動也帶來一些女性文學(xué)的涌現(xiàn),然而并未吸引到大量最具盛名的作家參與。這場運動涉及到主要歐洲國家與多種語言,相關(guān)文本反映了當(dāng)時歐洲大學(xué)、文學(xué)圈、教會乃至上流社會家庭中圍繞女性進行的嚴肅的或滑稽的爭論。 Fran?oise Barret-Ducrocq,Le mouvement féministe anglais d’hier à aujourd’hui.Paris:Ellipses,2000,P.1-.皮桑在《女性之城》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富有諷喻意味的社會,以表現(xiàn)出女性在過往社會中做出的貢獻。同時她創(chuàng)造了三位女神,分別是“理性”、“正直”與“正義”?!袄硇浴迸窳信e了許多女科學(xué)家與女發(fā)明家的例子以證明女性具備學(xué)習(xí)能力;“正直”女神證明城中住滿了道德高尚的女性,并且駁斥了女性接受教育在道德上是有害的論調(diào);而“正義”女神表彰那些受到尊敬的女性。皮桑筆下的這座女性之城是她為自己的性別辯護的理想城市。①Stock,Better Than Rubies,P.43.正如這本書所表現(xiàn)的精神,她對自己與男性相比有限的教育程度感到憤怒,主張給予女性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如果習(xí)俗能夠允許一些女孩接受學(xué)校教育,如果我們能夠讓她們與男孩一樣學(xué)習(xí)科學(xué)知識,那么她們將同樣能夠理解所有藝術(shù)與科學(xué)的精妙之處?!雹贛athildeLaigle,Le Livre des TroisVertus de Christine de Pisanet son milieu historique et littéraire.Paris:Champion,1912,P.120.
十五到十八世紀,歐洲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不少支持女性教育、呼吁兩性平等的女性代表,比如法國的瑪格麗特·德·納瓦拉(Marguerite de Navarre,1492-1549)、瑪麗·德·古爾奈(Marie de Gournay,1565-1645)與沙特萊夫人(Madame du Chatelet,1706-1749),英國的巴瑟蘇阿·馬金(Bathsua Makin,1600-1675) 與簡·奧斯汀 (Jane Austen,1775-1817)等,她們都是文學(xué)界的精英。一些男性知識分子也出現(xiàn)在這一行列,比如:法國的浦蘭·德·拉巴爾(Poullain de la Barre,1647-1725)與馬奎斯·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以及英國的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與亨利·菲爾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等。瑪麗·阿斯特爾(Mary Astell,1666-1731)是英國啟蒙運動早期女性教育問題上最為耀眼的先鋒。③Barret-Ducrocq, Le mouvement féministe anglais d’hier à aujourd’hui,P.19.阿斯特爾是一位頗具名氣的哲學(xué)家,也是著名的女性教育家,她對洛克的批判與其女性教育理論使她聲名遠播。與許多早期的女權(quán)主義者一樣,她深刻地認識到性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構(gòu)建的產(chǎn)物,而非生物決定論的結(jié)果”。④MarieRoberts,Mulvey and Tamae Mizuta,ed.,The Pioneers:Early Feminists.Routledge/Thoemmes Press,1993,P.xi.作為一名教育家,她撰寫了一部女性教育理論著作《給女性的嚴肅建議》(A Serious Proposal to the Ladies),該書分為兩部分,分別于1694年和1697年出版。她的另一部《反思婚姻》(Some Reflections upon Marriage,1700) 包含有對父權(quán)主義社會的精妙分析,也是一部為女性辯護的作品。在當(dāng)時,有關(guān)女性教育的主要爭論來源于哲學(xué)傳統(tǒng)中用來辯護女性性別從屬地位的最為流行的性別角色自然論。⑤Susan Moller Okin,WomeninWesternPolitical Thought.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P.106.在《給女性的嚴肅建議》一書之中,阿斯特爾并未試圖去掩蓋或否認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而是論證這些差異并非傳統(tǒng)認為的是“神授”或者“自然”的。⑥D(zhuǎn)ale Spender,Women of Ideas and What Men Have Done to Them.London:Pandora,1988,P.56.
阿斯特爾認為是男權(quán)傳統(tǒng)與社會化進程造成了兩性之間的差異,女性所受的壓迫部分體現(xiàn)在她們因男性所作出的社會安排而被責(zé)難。她寫道,“女性自孩童時期就被排除在那些優(yōu)越條件之外,她們在那些不良習(xí)慣中被撫育成長,今后再因這些缺點而遭到責(zé)難?!雹進ary Astell,A Serious Proposal to the Ladies,1694;reprinted in Before Their Time:Six Women Writer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ed.Katharine M.Rogers.New York:Ungar,P.28.她認為男性地位優(yōu)越是因為男性有權(quán)力依照自己的喜好對社會作出安排,其中也包括作出解釋的權(quán)力,比如:稱兩性差異是自然決定的,女性地位低下歸咎于她們自己,等等。阿斯特爾進而提出女性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男性接受教育,卻將女性關(guān)閉在教育大門之外,然后再去斥責(zé)女性沒有受過教育;然而男性又對這種方式樂此不疲,甚至在一面嚴責(zé)女性愚蠢,另一面繼續(xù)哄騙與脅迫她們變得愚蠢,以襯托出男性的強勢地位。⑧Spender,Women of Ideas,PP.56--.她在第一部《建議》中提出女性應(yīng)當(dāng)與男性擁有同等的機會在天堂享受著與上帝的永恒,因此她主張女性應(yīng)當(dāng)接受與男性同等的教育。她提出建立一種新型機構(gòu)為女性同時提供宗教與世俗的教育。她在第二部《建議》中詳細闡述了為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女性應(yīng)當(dāng)提供的教育內(nèi)容與方式的暢想。
盡管阿斯特爾提出的女性教育模式因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未被采納,她仍然是英國女性教育史上拓路的先鋒。因此,有學(xué)者評述“給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權(quán)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貼上第一部女權(quán)主義著作的標簽是對瑪麗·阿斯特爾極大的不公,因為在大約一百年之前的1694年,后者就已經(jīng)提出了一個非常相似的論點?!雹買bid.,P.52.因此,在十七世紀啟蒙初期的英國,阿斯特爾便將批判的注意力轉(zhuǎn)向社會角色分工、女性教育等問題上,為后來的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主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創(chuàng)作靈感與理論基礎(chǔ)。
十八世紀啟蒙時期,盡管出現(xiàn)了一些歷史上最糟糕的女性教育模式,然而也標志著對女性的本質(zhì)與能力的認識與理解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②Stock,Better Than Rubies,P.105.“獨立”與“平等”是啟蒙時期的戰(zhàn)斗語言,然而當(dāng)啟蒙運動將自由與平等帶給了男性之時,女性依然被排除在外。女性仍然處于從屬地位,只有一小部分啟蒙思想家也許足夠“啟蒙”地思考過女性接受適當(dāng)教育的可能性。然而,在這樣一個令人激奮的年代,所有的一切皆有可辯性,因此女性教育這個話題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個爭論焦點。
沃斯通克拉夫特是啟蒙時期英國著名的女性政論家、哲學(xué)家、作家與思想家,她的政治理論與女權(quán)思想汲取了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精髓,推崇理性主義,正如她在《對法國大革命起源與發(fā)展的歷史與道德看法》(An Historical and Moral View of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中將自己的理論體系定位為“男子氣的與改良的啟蒙哲學(xué)理論”。③Mary Wollstonecraft,An Historical and Moral View of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in The Works of Mary Wollstonecraft, vol.VI, ed.Janet Todd and Marilyn Butler.London,1989[1-94],PP.6--.她也成為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中女性教育爭論的中心人物。
18世紀90年代正處啟蒙運動的晚期,當(dāng)時的政治與社會動蕩的局面啟發(fā)她將政治的變革與女性狀況的改變相聯(lián)系,為此她于1790年和1792年分別出版了《男權(quán)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Men)與《女權(quán)辯護》兩本著作。前者是一部為法國大革命辯護的檄文,也是對英國保守主義政治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批判法國大革命的作品《反思法國大革命》(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1790)的回應(yīng),書中宣揚大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將女性受壓迫的問題作為一個政治命題提出,堅信政治革命最終將帶來社會生活格局的變革。④Babara Caine,English Feminism 1-80-198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P.24.后一本《女權(quán)辯護》是她的代表作,長期以來被公認為西方女權(quán)主義史上的奠基之作。⑤Cora Kaplan,“Wild Nights:Pleasure/Sexuality/Feminism,”in Sea Changes:Essays On Culture and Feminism.London:Verso,1986,P.34.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兩部《辯護》汲取了許多啟蒙哲學(xué)家的思想,她借鑒了包括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亞當(dāng)·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大衛(wèi)·休謨 (David Hume,1711-1776)、理查德·普賴斯(Richard Price,1723-1791)與約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1804)等人的啟蒙思想,然而她最重要的理論來源來自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后者的影響自1788年起便滲透在她的思想理論之中。⑥Barbara Taylor,“Feminists Versus Gallants:Manners and Morals in Enlightenment Britain,”Representations,Vol.8-,No.1,Summer 2004,P.126.
然而,沃斯通克拉夫特對啟蒙運動的態(tài)度也遠非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她提出與闡述了一些與啟蒙運動主流思想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哲學(xué)立場,這點在她的代表作《女權(quán)辯護》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⑦Taylor,“Feminists Versus Gallants,”P.125.在兩性關(guān)系這一問題上,《女權(quán)辯護》并未大力附和一些啟蒙思想家的主張,而是系統(tǒng)地批判了一些啟蒙時期涌現(xiàn)的有關(guān)女性的著作,她認為在這些作家筆下,女性“被看成是一種附屬品,而不是人類的一部分”。⑧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婦女的屈從地位》合訂譯本,商務(wù)印書館,200-年,第4頁。因此,她堅決反對這些“旨在貶低人類的半數(shù),使婦女犧牲所有堅貞的美德來取悅于人”的作品,她在《女權(quán)辯護》中這樣寫道,“可能有人會斥責(zé)我狂妄自大;但我仍然必須申明,我堅信從盧梭到格雷戈里博士(Dr.Gregory,1724-1773)所有那些寫過文章、論述過婦女教育和舉止的作家都曾促使女人的性格更加虛偽、更加懦弱”。①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30-31頁。 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64頁。在她眼中,啟蒙哲學(xué)家們熱情洋溢地談?wù)撝熨x人權(quán),然而在行動上卻未能真正貫徹。從另一角度來看,抑或他們所主張的僅僅是男性的人權(quán),比如法國大革命者將男性從傳統(tǒng)的等級制度解放出來給予新的自由之同時,卻仍將占人口一半的女性排除在外。②Babara Caine,English Feminism 1-80-198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P.2-.因此,《女權(quán)辯護》是一部啟蒙哲學(xué)的著作,但它恰恰表現(xiàn)出啟蒙思想中暗流涌動的重要沖突,尤其體現(xiàn)在兩性關(guān)系這一問題上。③Taylor,“Feminists Versus Gallants,”P.126.有關(guān)啟蒙思想在兩性關(guān)系問題上的復(fù)雜性的論述,參見Taylor,Barbara and Sarah Knott.Women, Gender, and Enlightenment.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5.
沃斯通克拉夫特對當(dāng)時啟蒙女性觀的批評首先體現(xiàn)在她與盧梭的交鋒之中。在所有論述過教育理論的啟蒙作家之中,盧梭最具影響力,因此十八世紀末每一位擁護兩性平等的理論家都無法不對盧梭的教育理論進行口誅筆伐。④Taylor,“Feminists Versus Gallants,”P.12-.事實上,她對盧梭懷著矛盾而又復(fù)雜的情感,一方面她“極為欽佩這位有才華的作者的天才,并且時常引證他的見解”,另一方面對他有關(guān)女性教育的“奇談怪論”,“總是感到憤怒而不是感到欽佩”。⑤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34-35頁。因此,作為盧梭的“信徒”與“詆毀者”的角色在她的活動中占據(jù)了同等的份量。⑥Taylor,“Feminists Versus Gallants,”P.12-.
盧梭的女性教育的理論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教育著作《愛彌兒》(émile ou l’éducation)之中,這是在當(dāng)時最具影響力的一部教育作品,其中塑造的蘇菲(Sophie)是愛彌兒的未來妻子,這一文學(xué)的形象儼然成為當(dāng)時女性的理想典型。盧梭依據(jù)當(dāng)時流行的性別角色自然論,提出女性被動、從屬、依賴、貞潔、敏感而又缺乏理性的特點并非是父權(quán)主義的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傳統(tǒng)強加給她們的,而是造物主直接賜予她們的。⑦Okin,Women in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P.106.因此,他主張女性最大的美德是“服從”,整個婦女教育只應(yīng)趨向一個目標——要使她們“取悅于人”。⑧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31頁。在盧梭的兩性關(guān)系理論中,女性處于從屬地位,依附于男性,因此做妻子的一定“一切依靠丈夫的理智;好像優(yōu)美的常春藤盤附在支撐它的橡樹上”。⑨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31頁。他在《愛彌兒》中宣稱:“婦女所受的教育,應(yīng)該永遠與男人有關(guān)系。使男人感到高興,對他們有用,使他們愛她們、尊重她們,在他們幼年時期教育他們,在他們壯年時期關(guān)懷他們,勸誡和安慰他們,使他們生活舒服愉快,所有這些永遠是女人的責(zé)任,也是她們從幼小時候起就應(yīng)該受到的教育?!雹釰ean-Jacques Rousseau, émile ou l’éducation. Paris:Flammarion,1980[1-62],P.4-5.對此,沃斯通克拉夫特痛斥盧梭的教育理念否認和抹殺了女性的理性,是“偏見”與“粗野”的。①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30-31頁。 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64頁。
除盧梭之外,其他一些啟蒙思想家的女性教育理論也遭到了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大力批判,培育女性以適應(yīng)社會對她們的既定角色是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一個重要話題,隨之也出現(xiàn)了一批女性讀本與講道手冊,講述理想女性的構(gòu)建。比如,前文提及的蘇格蘭啟蒙時期的醫(yī)學(xué)家、道德學(xué)家格雷戈里博士,他寫有一篇《給女兒的贈言》(A Father’s Legacy to His Daughters,1761),是作者為緬懷已故妻子與紀錄她對女性教育的看法而作。這是他最為著名的一部文學(xué)作品,自1774年出版后迅速成為一本暢銷女性讀物并被譯成多國文字。這本書著眼婚姻關(guān)系,對女性的宗教信仰、道德行為以及與男性的關(guān)系上提出勸告。同時作者提出女性應(yīng)當(dāng)避免暴露自己的知識與見識,否則有可能妨礙她們成功覓到如意郎君。沃斯通克拉夫特猛烈抨擊了他的這些觀點,指出這些意見“在婦女界的道德行為方面已經(jīng)發(fā)生了極為有害的影響”,這些“膚淺的忠告”只不過向女性指出那些所謂的尊重“禮法”的行為方式,“比使理性起作用要容易得多”。①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139-141頁。 同上,第3頁。她批評格雷戈里博士的勸告,是想用“禮法”來束縛女性的理智,并斷言“如果沒有理智,這里所建議的行為,將成為一種裝腔作勢”而已。②同上,第140頁。
另一位在當(dāng)時廣受尊敬的蘇格蘭啟蒙思想家、教士詹姆士·福代斯(James Fordyce,1720-1796)也是沃斯通克拉夫特討伐的主要對象。福代斯寫有許多給女性的布道,收錄在1766年出版的《對年輕女性的講道》(Sermons to Young Women)中。這套兩卷本的女性讀物在當(dāng)時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它強調(diào)了女性言行舉止與儀態(tài)規(guī)范,卻忽視了她們理智與思想的培育。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權(quán)辯護》中強烈批判了他的這些“說教”是以“如此裝腔作勢的風(fēng)格寫成的”,雖然其中包含有一些明智的論斷,但是如果希望引導(dǎo)女性“在廣泛基礎(chǔ)上樹立健全的原則以增強她的理智”,便“一定要立刻把它從她的讀物中取消”。③同上,第133頁。她在引用了一段福代斯關(guān)于女性性格的矯揉造作的言辭后這樣評論道,“如果允許婦女自由行動而不必由人去引路,那么又何必用虛偽的阿諛和肉感的恭維來誘使她們具有美德呢?”④同上,第135-136頁。于是,她要求培育女性的理性,“用冷靜和真理的語言對她們說話,丟掉那一套哄孩子式的催眠曲吧!”⑤同上,第136頁。
與上述三位男性作家扼殺女性理性、鼓吹依附男性的女性教育觀不同,另一位當(dāng)時知名的歷史學(xué)家、政論家凱瑟琳·麥考萊夫人(Catharine Macaulay,1731-1791)的觀點則與沃斯通克拉夫特有許多極為相似之處。麥考萊夫人也是當(dāng)時英國知名的激進派知識分子,與沃斯通克拉夫特一樣,她支持法國大革命,撰寫了批判伯克《反思法國大革命》的文章,同時發(fā)表了許多針砭時弊和呼吁女性權(quán)利的文章。作為一名歷史學(xué)家,她自1763至1783年間編纂了八卷本的《英格蘭史》(History of England),而她針對女性教育所作的《教育信札》(Letters on Education,1790)對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影響十分巨大?!督逃旁飞踔猎谠S多方面先于沃斯通克拉夫特為女性的平等教育權(quán)利而辯護,比如她提出女性在智力與身體上的軟弱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得到正確教育的結(jié)果,而不是天性如此。⑥Catharine Macaulay,Letters on Education,in Mary Wollstonecraft’s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A Source Book,ed.Adriana Craciun.London:Routledge,2002,P.22.她這樣寫道,“我追溯她們的一些特別缺點與不足,這些我堅信是由于情勢與教育所致”⑦Ibid.,P.23.。因而她主張男女應(yīng)當(dāng)共同接受教育?!督逃旁芳盍恕杜畽?quán)辯護》的創(chuàng)作,沃斯通克拉夫特對麥考萊夫人有很高的贊譽,在1790年12月她寫給麥考萊的信中,她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她寫道“我尊敬您,麥考萊夫人,因為您爭取的是榮譽,然而大部分女性尋求的只是鮮花”。⑧Mary Wollstonecraft,“Letters by Wollstonecraft to Catharine Macaulay Graham (December 1-90),”in Mary Wollstonecraft’s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A Source Book,P.24.她表示麥考萊夫人是唯一一位在有關(guān)女性如何爭取在社會上的合適地位這一問題上與她觀點一致的女作家。⑨Ibid.在1792年出版的《女權(quán)辯護》中,她稱贊麥考萊是“在我們國家出現(xiàn)的一位最有才干的女人”,她稱后世會記得凱瑟琳·麥考萊是“一個具有高度才智、毫無女性軟弱的榜樣”。⑩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151-152頁。
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是沃斯通克拉夫特?zé)崆嘘P(guān)注的一個重要命題,因為她認為兩性不平等的根源、女性之所以受壓迫,究其原因是由于女性教育的缺失。正如她在《女權(quán)辯護》的前言中寫道,“我曾經(jīng)閱讀各種討論教育問題的書籍,耐心地觀察過父母的行為和學(xué)校的管理情況……我深信忽視對于我的同胞們的教育乃是造成我為之悲嘆的那種不幸狀況的重大原因”。①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第139-141頁。 同上,第3頁。對女性教育的倡導(dǎo)和教育理論的探討是她許多作品的主旋律:早期的《對女性教育的思考》(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Daughters,1787)是她探討女性教育理論的代表作,標題本身就闡明了書作的主旨;緊隨著巴士底獄的攻陷,在1790年聲援法國大革命的《男權(quán)辯護》中,她抨擊對女性不公平的教育體系是對自由、平等的共和價值的背叛與顛覆;她最為出名的集中探討兩性問題的《女權(quán)辯護》,開篇便請求給予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結(jié)尾還提出了一項野心勃勃、富有遠見的建議——發(fā)展國家教育;她寫有兩部小說,《瑪麗,一部小說》(Mary,A Fiction,1788)與未完成的《女性的冤屈,或瑪利亞》(The Wrongs of Woman,or Maria),小說中的主要情節(jié)圍繞著各自主人公的自我教育過程展開,旨在為女性讀者們提供教育法的指導(dǎo);①參 閱 Lisa Shawn Maurer,“The Female [As]Reader:Sex,Sensibility,and the Maternal in Wollstonecraft's Fictions,”Essays in Literature,Vol.19,No.1,Spring 1992,PP.36-54.《真實故事》(Original Stories from Real Life,1788)事實上就是她的故事,她在故事中化身為一個母性人物形象,是一位從事著教育的女主人公,一絲不茍,富有啟迪意味;②Mitzi Myers,“Impeccable Governesses,Rational Dames,and Moral Mothers:Mary Wollstonecraft and the Female Tradition in Georgian Children’s Books,”Children’s Literature,Vol.14,1986,P.39.她的其他作品,如《道德元素》(The Elements of Morality,1789)與《女性讀本》(The Female Reader,1790) 都論及女性教育問題,同時她還在《分析評論》(Analytical Review)上撰寫過數(shù)篇探討時下教育問題的評論文章。
在分析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教育理論之前,必須先了解她所主張的“教育”的內(nèi)涵。上文已經(jīng)論及,即使到了18世紀末啟蒙晚期的英國,女性仍然很少有機會接受正規(guī)的學(xué)校教育,故而沃斯通克拉夫特所倡導(dǎo)的女性教育,其內(nèi)涵并非局限于狹義的學(xué)校教育,而應(yīng)當(dāng)理解為“個人的社會化”與“對兒童的知識與科學(xué)教導(dǎo)”。③Fran?oise Barret-Ducrocq,Marry Wollstonecraft.Paris:Didier Erudition,1999,P.61.簡言之,是通過她筆下的“社會化”過程培育兒童的思考與理性思辯的能力,以便為其成長為一名有道德的成年人做好準備,所以她的教育理論本質(zhì)上是一種培育理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強調(diào)理性培養(yǎng)的重要性。如果說教育在培育個人這一組成社會的主體上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的話,那么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一個論點,即教育在破壞女性的主體生活上也擁有巨大影響力。④Alan Richardson,“Mary Wollstonecraft and Education,”in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y Wollstonecraft,ed.Claudia L.Johns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25.她采納了麥考萊夫人《教育信札》中的觀點,將過往的女性教育方式視作是男性教育家與作家用來將女性變得更加軟弱與感性的方式。⑤Ibid.她批判男性對女性教育的基本態(tài)度,“無知是女性本身必備的條件,這樣的論點一直是那些最熱烈主張男人優(yōu)越的著述家們所堅持著的?!雹尬炙雇死蛱兀骸杜畽?quán)辯護》,第90頁。正由于這些所謂的男性教育家們長期以來持有這樣的觀點,忽視女性的教育,才束縛了女性的思想,使女性走上“軟弱——缺乏適當(dāng)?shù)慕逃榆浫跖c無知”的惡性循環(huán)之路。因此,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一項理性教育的理論,她認為“理性乃是婦女正確地完成任何責(zé)任所絕對不可缺少的”,她指出“假如婦女永遠不運用她們自己的理性,永遠不能獨立,永遠不能超出別人的見解,她們也永遠感覺不到一種理性意志的尊嚴”。⑦同上,第91頁和50頁。她引用古代哲人對女兒的教導(dǎo):“智慧是最主要的東西,因此要獲取智慧;然后再以你所獲得的一切去取得理智?!雹嗤?,第144頁。
第二,注重母性職責(zé)(maternity)。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以女性作為兒童的培育者與早期教育者這一傳統(tǒng)的母性身份,去辯護女性應(yīng)當(dāng)?shù)玫礁?、更加理性的教育。⑨Richardson,“Mary Wollstonecraft and Education,”P.25.她強調(diào)女性的“家庭責(zé)任”,指出女性的“首要責(zé)任就是要把自己看作是有理性的人;其次的責(zé)任,按重要性來說,是要把自己看作公民,履行包括許多其他責(zé)任在內(nèi)的做母親的責(zé)任?!雹傥炙雇死蛱兀骸杜畽?quán)辯護》,第210-211頁。由此,她論證如果女性被主要地禁錮在家庭領(lǐng)域,那么她們可以將這種家庭的屈從形式變作要求教育改革的論據(jù),因為只有堅強、睿智、思維縝密的母親才能正確地培育孩子,為他們提供啟蒙教育,這便是“母親老師”(mother-teacher)②Myers,“Impeccable Governesses, Rational Dames, and Moral Mothers,”P.48.的角色。然而她的這一論證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她大膽挑戰(zhàn)了父權(quán)主義統(tǒng)治的最核心層面,即通過一種對男性有利的教育方式將女性禁錮在家庭領(lǐng)域,造成了女性的從屬地位;而另一方面,她又通過強調(diào)女性所扮演的家庭角色從而去要求發(fā)展女性教育,實則是基于“母性職責(zé)”的基礎(chǔ)上去推動女性教育的改良。正如英國女性選舉權(quán)運動的領(lǐng)袖米利森特·加勒特·福西特(Millicent Garrett Fawcett,1847-1929)的評述,她認為沃斯通克拉夫特是“一位本質(zhì)上十分具有女人味的女子,擁有著強烈的母親與妻子的本能,因為她相信大規(guī)模承認女性的權(quán)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理解與履行女性的職責(zé)?!雹跰illicent Garrett Fawcett,“Introduction to the New Edition”of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New York:Scribner&Welford,1890),in Mary Wollstonecraft’s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A Source Book,ed.Adriana Craciun,London:Routledge,2002,P.59.
第三,提出發(fā)展國家教育。在西方女權(quán)主義理論的經(jīng)典之作《女權(quán)辯護》中,沃斯通克拉夫特直接要求立法者將注意力轉(zhuǎn)向女性,為占人類性別一半的女性呼吁正義。書中第十二章集中體現(xiàn)了發(fā)展她稱之為“國家教育”的新型教育制度的愿望,以呼吁一場制度乃至法律層面的改革,結(jié)束教育上的性別雙重標準。④Fran ?oise Barret-Ducrocq,Le mouvement féministe anglais d’hier à aujourd’hui.Paris:Ellipses,2000,P.22.她指出,“重視私人教育所取得的良好效果總是很有限的,而在教育成為重大的國家事業(yè)以前,真正親自擔(dān)負教育子女責(zé)任的父母在某種程度上將永遠是令人失望的?!雹菸炙雇死蛱兀骸杜畽?quán)辯護》,第229頁。因此,她主張家庭教育與學(xué)校教育相結(jié)合的教育方案,指出私立學(xué)校的種種弊端,一些管理不善的私立學(xué)校成為了“罪惡和愚蠢的溫床”,學(xué)生在里面學(xué)習(xí)到的人性只不過是“學(xué)會了狡猾自私”。⑥同上,第230頁。為了確保實施這一國家教育計劃,她提出“應(yīng)該由政府建立適合于各個年齡的走讀學(xué)校,在那里男女兒童可以在一起受教育”,同時強調(diào)“為五歲至九歲的兒童設(shè)立的學(xué)校應(yīng)當(dāng)絕對免費并對各階層開放”。⑦同上,第243-244頁。由此可見,她沒有將社會底層階級排斥在她的教育范圍論證之外,而是主張所有公民均應(yīng)接受教育,超越了同時代自由主義思想家的主張,拓寬了教育受眾的范圍。⑧Virginia Muller, “WhatCan Liberals Learn from Mary Wollstonecraft? ” in Feminist Interpretations of Mary Wollstonecraft, ed.Maria J.Falco, University Park: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P.53.這同時反映出她不僅僅基于性別而推動社會平等,她在某種程度上也著眼于階級關(guān)系的平等。
回顧英國女性教育的歷史,可以看出在漫長的歷史中,“私人”與“公共”兩個領(lǐng)域、兩種文化幾乎是沒有交集的——當(dāng)男性接受學(xué)校教育擔(dān)任社會公職之時,女性被禁錮在家庭中,跟隨母親學(xué)習(xí)對持家有益的技能。自文藝復(fù)興至啟蒙時期,教育機構(gòu)開始發(fā)展起來,然而這種教育民主化的進程并未對男性與女性開放同等的機會,因為在教育實踐上的性別差異遠勝于社會階級差異。⑨Davis and Farge,ed.,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P.102.伴隨著啟蒙運動的開展,天賦人權(quán)、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漸獲得越來越多的進步知識分子的認同,他們其中一些因勢利導(dǎo)地提出消除兩性不平等、發(fā)展女性教育的主張。
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視為“西方女權(quán)主義的起源與化身”⑩Cora Kaplan,“Mary Wollstonecraft's Reception and Legacies,”in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y Wollstonecraft,ed.Claudia L.Johns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24-.,她的女性教育理論集中體現(xiàn)了啟蒙時期女性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變化發(fā)展的成果。她汲取了盧梭與洛克等啟蒙思想家所推崇的普遍人權(quán)理論的精神,論證了事實上女性也與男性擁有同樣的精神、相當(dāng)?shù)哪X力,因此也應(yīng)當(dāng)擁有平等的權(quán)利。①Anne K.Mellor,“Mary Wollstonecraft’s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and the Women Writers of Her Day,”in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y Wollstonecraft,P.141.這一平等權(quán)利顯然也包括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于是她發(fā)起了一場女性教育改革的運動,論證女孩應(yīng)當(dāng)與男孩接受同樣內(nèi)容與方法的教育。②Ibid.她通過著書立說發(fā)表自己的教育觀點,也通過與其他同時代啟蒙思想家就女性教育這一命題進行論戰(zhàn),從而強調(diào)了通過培育與發(fā)展女性的理性以獲取社會進步的必要性。
沃斯通克拉夫特主張激進的社會再認識,以此作為女性解放的先決條件,她提出建立新型平等的婚姻關(guān)系,透過女性受壓迫的表象分析社會制度與階級關(guān)系,甚至提出了女性政治權(quán)利的主張。然而,生活在18世紀末的她也不可避免的有著時代局限性,比如她未能打破自由主義對社會角色所作出“公共”與“私人”領(lǐng)域的關(guān)鍵區(qū)分,正如她一再強調(diào)母性是女性的天職,教育的目的是使她們能夠真正履行賢妻良母的職責(zé)。③Susan Ferguson,“The Radical Ideas of Mary Wollstonecraft,”Canadian 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 Vol.32, No.3,September,1999,P.449.因而她主張的教育改革,并不能幫助女性擺脫家庭這一私人領(lǐng)域的禁錮,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對兩性社會角色的區(qū)分。又如,她未能從經(jīng)濟基礎(chǔ)上挖掘女性屈從地位的深層根源,而她強調(diào)母性天職的教育理論恰恰為女性劃分了家庭這一活動領(lǐng)域,其結(jié)果是女性不可避免地在經(jīng)濟上繼續(xù)依賴男性,從而也很難有對等的立場去與男性談?wù)嬲钠降葯?quán)利。然而,在啟蒙時期的英國,當(dāng)大部分女性被禁錮在家庭之內(nèi),當(dāng)大部分男性思想家、教育家在大力鼓吹女性的屈從與依附之時,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教育主張明顯具有超越時代的激進性,為啟蒙時代的女性教育觀的爭論指明了方向,也為十九世紀中期興起的爭取女性教育平等權(quán)的大規(guī)模社會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