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飛紅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廣西 南寧 530023)
癌性疼痛多為惡性腫瘤進展所致,在臨床上,約95%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疼痛是晚期癌癥患者常見癥狀之一,可從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等方面影響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1]?;颊咴诜梦魉庍M行止痛后,常會出現便秘、惡心、多汗、消化道潰瘍等不良反應,給患者肉體上和精神上帶來巨大痛苦[2]。外敷法治療癌痛療效明顯,如趙玉香等[3]認為疏絡膏外敷,可明顯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蔡永敏等[4]采用阿麒貼貼于癌痛患者的阿是穴,療效顯著;嵇玉峰等[5]采用麝冰止痛膏貼于肝癌患者肝區(qū),止痛起效快,且不良反應少;李敏等[6]用癌痛靈貼膏外用治療胰腺癌癌性疼痛,結果貼敷治療組止痛起效時間短、止痛持續(xù)時間長,疼痛程度及級別改善較優(yōu);劉風星等[7]用止痛膏治療癌痛,總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本研究采用科室協定處方,通過中藥外敷患者痛點最明顯的部位,取得較好止痛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齡10~87歲,平均51.35歲,10~30歲11例,31~40歲12例,41~50歲 27例,51~60歲 40例,61~70歲 26例,71~87歲4例。
1.2 疾病種類 食道癌24例,肝癌20例,腸癌11例,肺癌8例,胃癌8例,腦癌3例,膀胱癌7例,惡性淋巴瘤2例,乳腺癌14例,其他腫瘤23例。其中手術復發(fā)轉移者32例,未手術者88例。全部病例均經CT及實驗室檢查確診,患者符合惡性腫瘤臨床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患者符合氣滯血淤型表現。
1.3 排除標準 合并感染性疾病、局部皮膚有外傷或感染者;對本藥過敏者;有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依從性差患者。
2.1 藥物的配制與用法 根據患者氣滯血淤型疼痛的特點,由醫(yī)生決定,選擇科室協定2號處方,中藥包括乳香6 g、沒藥6 g、紅花6 g、地龍3 g、蜈蚣1條、白芷 3 g、細辛 3 g、大黃 6 g、白花蛇舌草 6 g、積殼 3 g、陳皮 2 g、芒硝 3 g、冰片 3 g、赤小豆 3 g、三七1 g等15味中藥。外敷方法:先將諸藥精細加工制成粉劑,混勻后每次取50 g用米醋調和成膏劑放置數分鐘后,將膏藥敷于患者主觀感覺疼痛最明顯的部位1處,將藥物平鋪于紗布直徑范圍約5 cm,然后貼敷于痛處,用膠布固定,敷藥后持續(xù)4~6 h并使用神燈照射20 min,1次/d,15 d為1療程。同時注意觀察敷藥后局部皮膚的情況,如有不適,及時向醫(yī)生匯報。
2.2 疼痛程度判斷標準及療效標準
2.2.1 疼痛評價 使用疼痛程度數字評估量表[8-9]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30 min由2名護士及1名醫(yī)生對患者各進行1次評估,醫(yī)護雙方達成共識,將疼痛程度用0~10個數字依次表示,0表示無疼痛,10表示最劇烈的疼痛,由患者自己選擇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的描述選擇相應的數字,按照疼痛對應的數字將疼痛程度分為:無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疼痛可以忍受,食欲尚可,精神尚好,夜間不影響睡眠,無疲乏感;中度疼痛(4~6分),疼痛不能忍受需服用止痛藥,食欲略差,精神不佳夜間影響睡眠,全身乏力;重度疼痛(7~10分),疼痛劇烈,食欲、精神極差,夜間不能入睡,全身無力。
2.2.2 療效標準 1個療程結束時,由責任護士評價療效。疼痛程度數字減輕的百分數[10]=(用藥前評分-用藥后評分)/用藥前評分值×100%。完全緩解指疼痛數字減輕的百分數為100%;明顯緩解指疼痛數字減輕的百分數50%~99%;輕度緩解指疼痛數字減輕的百分數為25%~49%;無效指疼痛數字減輕的百分數<24%。
12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45例,明顯緩解49例,輕度緩解22例,無效0例,有效率為81.7%。本結果有效率比宋耀鴻等[11]采用化癌鎮(zhèn)痛膏治療癌痛的有效率為77.4%、劉風星等[7]用止痛膏治療骨轉移性癌疼痛總有效率80.44%等報道要高,而比蔡永敏等[4]采用阿麒貼貼于阿是穴,治療癌痛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5.50%,對照組85.64%,的結果要低,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未聯合使用止痛藥物有關。
中醫(yī)理論認為癌痛因淤血、痰濕、熱毒痹阻、經絡氣運不利、不通則痛,痛則情志失常,臟腑機能失常而產生[12]。外敷法是運用藥物直接貼敷并作用于患者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外治法一種,外治法與內治法只是在給藥途徑上的不同,它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皮膚和黏膜,使之吸收,而起到治療作用[13]。從經絡理論來看,皮膚為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上布滿孫脈,藥物被皮膚吸收以后,匯入絡脈,繼而匯入經脈。由于經絡具有聯絡組織器官,溝通表里上下,通行氣血陰陽,感應與傳導及調節(jié)人體機能活動之作用,故藥物可隨經氣、絡氣而運行周身,起到治療作用。同樣,以痛為腧,也是由于經絡的作用而致。有諸內者,必行諸外,故體表疼痛是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的反應,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則調臟腑的功能,并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14]。本研究的藥方中乳香、沒藥行氣止痛,使氣滯得行;三七、赤小豆、紅花、大黃活血化淤,使淤血得以化開;地龍、蜈蚣通絡,加強藥物滲透經絡,與細辛、白芷、冰片合用辛溫走串,助藥物滲透皮膚入里,達到內病外治;枳殼、陳皮行氣,使氣行則血行;芒硝、白花蛇舌草合用軟堅散結;諸藥合用,共湊行氣活血,散結止痛之功。本研究患者疼痛緩解有效率為81.7%,止痛效果較好。
[1]黃 欽,陳陽陽.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病房患者疼痛評估與心理痛苦篩查的護理實踐[J].護理學報,2014,21(5):43.
[2]楊麗華,段培蓓,侯慶梅,等.癌痛患者強阿片類藥物鎮(zhèn)痛治療繼發(fā)便秘現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8A):1-3.
[3]趙玉香,趙玉玲,胡尊榮.疏通膏穴位外敷緩解癌癥疼痛的臨床研究[J].外治中醫(yī)雜志,2003,22(2):87.
[4]蔡永敏,李根林.阿麒貼治療癌癥疼痛178例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02,43(3):200.
[5]嵇玉峰,黃金活,梁洪江,等.麝冰止痛膏外敷治療肝癌疼痛26 例臨床觀察[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17(2):31.
[6]李 敏,馬 巖.癌痛靈貼膏外用治療胰腺癌癌性疼痛的療效觀察[J].華西醫(yī)學,2010,25(3):604-606.
[7]劉風星,郭 霞,王書云.止痛膏外敷治療骨轉移癌疼46例[J].河北中醫(yī),2002,24(3):173-174.
[8]周淑芳.癌癥疼痛的護理現狀和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學,2007,4(6):497-501.
[9]莫春梅,榮 震,胡振斌,等.敷和備化方治療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后綜合征40例[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9(1):17.
[10]孫 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60.
[11]宋耀鴻,夏衛(wèi)軍.化癌鎮(zhèn)痛膏治療癌癥疼痛31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02,23(4):20.
[12]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380-385.
[13]陳 宏,劉書紅,孫曉蕾.中藥貼敷局部治療癌性疼痛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12B):55-57.
[14]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