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蘭
2012年新課標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渠道,同時也是張揚個性、豐富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奠基石。為此良好的問題式教學設計能讓學生的思維飛向更高遠。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結(jié)合教學實踐,筆者對問題式教學進行了一番嘗試。
一、換個角度,成千百奇峰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感情經(jīng)驗去理解作品,并將課內(nèi)外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作品做出個性化解讀,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見解,人云亦云,照著教參資料上課,學生也覺得沒勁,因為在課前學生已經(jīng)通過資料或上網(wǎng)早就知曉了,再上一遍便索然無味了。因此,問題的設計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有時抓住有利的時機,對課文換個角度解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微處入手,激發(fā)探索欲
問題式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莫過于學生自主質(zhì)疑。要多放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質(zhì)疑。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然后又在全班同學的爭論下得出結(jié)果,這不管是對提問題的還是對解決問題的來說,都能獲得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能推動學生去讀去鉆研去查閱,在不知不覺中便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而激發(fā)了智慧的火花,激起了學習的熱情,更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因而又進一步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學習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切學習必須從提出問題開始,在處理分析問題中發(fā)展,以解決問題而告終。這種能力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點滴中去培養(yǎng),要教師于無疑處疑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書屋這么寫道:“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币郧吧蠈W拜孔子我們都能理解,但為什么拜鹿呢?這鹿有什么含義嗎?這問題一出,學生們愣了一下,但思維馬上活躍了,一只只小手不斷地舉起,有說鹿漂亮,裝飾三味書屋的;有說畫典雅,體現(xiàn)出主人品位的;有說因為找不到孔子畫像,用來充當?shù)?;有一生說鹿的音是“l(fā)ù”可能通“祿”,表現(xiàn)了那時候讀書人的追求。此語一出,全班訝異,繼而掌聲雷響。這樣的問題和分析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學生在以后學習就會更多地去關(guān)注微處,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更深一層地去理解課文。課堂上學生對課文的質(zhì)疑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價值,對文本的理解也更深。
三、空白填補,感人間至情
語文課堂提問要發(fā)展和突顯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到自身價值被賞識,從而獲得一種滿足感和自信感。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填補行文中的空白,從而豐富人物形象。如《背影》中“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事忙”一詞太簡了,父親因什么事忙?為什么忙?怎樣忙?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和自己的父母進行理解,那父親對我的那份不舍和至愛的形象便浮現(xiàn)在學生腦海中,并深受感動,為朱自清的父親,也為自己的父母。又如,當“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想象一下:我想到什么使我的眼淚又來了?這問題一出,激起了學生極大的熱情,課堂氣氛也瞬間活躍起來。有認為是被父親的橘子感動,認為是想起父親對自己的種種好不禁淚潸潸,也有認為是為自己這么大了卻不能幫父親,只能由年老體衰的父親一人承擔的自責自勉之淚,更有學生認為是擔心父親這一去的命運,為父親一生的遭遇而心酸流淚。在各種想法的交織下,學生明白了,此時的我是百感交集,又如何能用一句話說清楚呢!
四、“推波助瀾”,激起千層浪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就要創(chuàng)建一種開放而輕松的語文課堂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讓他們的思維自由飛翔,在適當?shù)臅r候偶爾“推波助瀾”一下,讓學生的各種想法撞擊在一起而卷起千堆雪。時下不少教師感嘆:學生越來越不愛舉手了。但也能看到不少課堂學生激情四溢,高潮迭起。原因可能在于學生答錯時是否被不置可否或者因時間關(guān)系被打斷。如是無形中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畏懼或擔憂而不太敢舉手,尤其是在一個班級剛形成時。所以,當學生意見不一致時,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適時“推波助瀾”一下,讓學生爭個天翻地覆,在辯中清楚,在辯中明晰。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知難而進的意識,越難越有鉆研的勁頭。于是便會把課堂引向課外,要想辯贏,課外好好查資料,累積去吧。這樣的課堂想不讓他們舉手都不可能吧!
教師,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看到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就某一問題綻放思維百花爭艷的情景,而提問式教學能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給語文課堂注入無限生機,可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樂趣享受。這樣的課堂自然也令教師感到無比快樂!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中學初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