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偉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包含了認知,識記,理解,運用,是對文字語言的全方位學習。語文學科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孩子分析,理解,概括和表達能力。如果單純的灌輸,死板的記憶,無疑是枯燥的,乏味的。這樣的課堂,孩子無法領略語言的魅力,體會不到語文的樂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煩心理,這必然會對今后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后果。可如何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情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愛學語文,樂學語文呢?結合我的一些實踐,我想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一、打破常規(gu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常見的語文課模式,是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識記生字,練習朗讀;第二課時逐段講解,分析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意圖,體會文章細想感情。這樣的課堂,基本是老師領,學生走,按部就班,循規(guī)蹈矩。這樣的課堂,中規(guī)中矩,面面俱到,自然有它的可取之處。可是,這樣學生基本還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般多數(shù)同學理解不到位,只能做課堂上的看客,聽老師和個別幾個同學一問一答,然后,機械地記憶。不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就失去了課堂上主人的地位,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然興趣不大。
怎樣能把這些旁觀者拉到課堂中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語文的學習,研究呢?我覺得可以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例如,初讀課文后,馬上可以問學生:你記住了什么?不需要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不需要一字不錯的背誦,也不需要分析理解,只要記住課文中的一句話,一個詞,或者一個觀點,哪怕是一點感受都可以。這樣的問題,起點不高,可是可以延伸很寬,很廣,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收獲,自己的回答。而在理解課文時,也是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對每一個回答,老師都給予肯定,當然,必要的提示,修正是不可少的。這樣,在一個個小小的發(fā)現(xiàn)中,學生們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感覺語文學習并不是很難,自己也可以發(fā)表意見,參與其中,這樣,課堂的學習氣氛就濃厚了,每節(jié)課都有所得,在收獲中感受快樂。
二、旁征博引,把百科知識帶進課堂
語文學科包羅萬象,一個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篇文章,都會帶出一些新鮮的內容。從課前的搜集資料,到課上的積累,課后的延伸,都是激發(fā)興趣,豐富知識的好機會。比如作者的生平軼事,文章的寫作背景,文中的典故出處,把一個個知識點化成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津津有味中記取,從而也增加了他們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課文《觀潮》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大潮的圖片,一些新聞鏈接,體會大潮的壯觀;在古詩《題西林壁》的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亟o雪上講一些有關蘇軾的小故事,讓他們了解這位偉大的古代文人,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古詩文的興趣;在《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課外延伸,讓學生再讀讀王爾德的另外一些童話,以學生的好奇心,童心,來引發(fā)出他們閱讀的興趣。在《地圖引發(fā)的發(fā)現(xiàn)》一文的教學中,適當?shù)刂v解一些地殼的運動,包括喜馬拉雅山的猜想,地震火山的成因等等。另外,結合課文,還可以簡單了解一些自然界的奇觀,滲透有關物理變化,化學反應等等在他們看來很神氣的一些現(xiàn)象。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豐富了語文課堂,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更多,從而也興趣濃濃。
三、幽默詼諧,把快樂帶進課堂
教師的語言,盡可以活潑生動,教師的形象,也不必一定要威嚴。生動的導讀,趣味的問答,看似隨意的說笑,都可以把學生從看客的局外身份拉近課堂。教師可以和學生假設一個對立面,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也可以和學生結成同盟,拉近師生的距離。歇后語,生活中的一些俗語,常見的一些生活語言,還有新時期的流行用語,都可以在恰當?shù)臅r候,合理的使用,讓學生在哄然一笑中走進課堂,走進語文。
俗話說,教無定式,學無定法。只要是有益于教學,有益于學生的學習的,就是可取的,而在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語文這條道路上,我還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爭取做一個快樂的教師,讓我的學生們都成為快樂的學生。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燈塔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