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wèi)
武漢張女士2012年上半年準備盤下一家小干洗店時,原店主就和她談開了條件:一是不管生意好壞,2000元房租必須在月底交齊。逾期二個月,原店主就有權(quán)將店鋪轉(zhuǎn)租;二是店里的固定資產(chǎn)(包括一臺大型干洗機、熨衣板、電熨斗等)作價8000元一次性買斷。店主宣稱,之所以要價很高,是因為店鋪處于鬧市,生意好得不得了。
張女士當然不會聽原店主的一面之詞,她實地考察了幾天。當看到只有一街之隔的另一家干洗店里紅火的景象時,賺錢心切的張女士不顧家人的反對,還是按原店主的苛刻條件把店盤了下來。然而,張女士的干洗店開張僅半年,就因入不敷出慘淡關(guān)門。如今,冷靜下來的張女士把開店失敗歸結(jié)為以下幾個問題。
易主陰影 招致顧客不信任
在張女士之前,該店已經(jīng)換過三位老板,張女士卻不知情。當時一段時間,報紙上時常報道少數(shù)干洗店在開張一段時間后,店主將顧客的衣物全部卷走的事件,因此顧客對該店屢換店主心存疑慮。張女士盡管熱情待客,有時甚至站在店門口跟客戶做些解釋,可顧客還是寧愿舍近求遠。有一次,一個性子直的街坊問她是不是本市人,這個店打算開多久,張女士感到莫名其妙。如今才知原來是這個店經(jīng)常換主人給顧客帶來了心理陰影,客觀上造成了顧客的短缺。
機器“犯病” 吃虧又遭人怨
張女士雖然用高價買了那臺干洗機,但使用了一段時間后才發(fā)現(xiàn),機器老出故障,她只好不斷請人維修??删S修費太高,還耽誤了顧客取貨時間。為了樹立守信的形象,張女士不得不把一些厚重的毛料衣物拿到別的店里去洗,來回折騰。自己吃悶虧不說,還對交貨的時間把握不準,招致顧客生怨。用高價買了這樣破機器,張女士發(fā)覺上套了。
“鄰里”不和諧 經(jīng)營環(huán)境打折扣
雖然店面位于鬧市區(qū),但精明的原店主將門面一分為二,靠近街口的半間租給人做早點,張女士的店面朝向居民小巷。原店主當時稱,位置差一點不要緊,大家都知道有這么個店,顧客會自動上門的。 與早點店為鄰,一是兩者經(jīng)營的項目不和諧。食客吃完早點后,餐紙亂扔,店門前油膩,環(huán)境大打折扣;二是早點攤的帳篷時常擋住她的門臉。張女士這才意識到,選一個好“鄰居”對經(jīng)營上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張女士感言: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沒有摸透情況,就匆忙進入,對潛在的風險預(yù)估不足。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再開店,頭腦一定要冷靜,不打無準備之仗。期待今后自己能變得理智些,能盡早實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