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黨偉龍
倪匡(1935—),著名華人小說家,與金庸、蔡瀾、黃霑并稱香港文化界四大才子。倪匡本人經歷頗富傳奇色彩,他生于上海,曾參加解放軍和公安干警,二十三歲時從內蒙古輾轉至香港定居。在香港,他從最底層的雜工、校對做起,逐漸開始寫作,其作品涉獵廣泛,包括“長篇武俠系列”“衛(wèi)斯理科幻系列”“神探高斯系列”“倪匡鬼話系列”等,亦發(fā)表過多篇散文、隨筆,并曾從事武俠電影的劇本創(chuàng)作。他創(chuàng)造力旺盛,著作等身,在華語文化圈里影響很大。
香港勤+緣出版社的“衛(wèi)斯理科幻系列”封底作者簡介饒有趣味:“在香港,純以寫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倪匡自稱是世上寫漢字最多的人……一個星期寫足七天,每天寫數(shù)萬字……江湖中人更戲稱他為‘袋裝書大帝’①。出版界流傳一個笑話:即使倪匡寫的是無字天書,也會迅速售罄。充其量下次購買倪匡作品時,看清楚是不是無字天書續(xù)集罷了!”此外,為表彰他在科幻文學方面的終身成就,臺灣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于2001年起設立年度“倪匡科幻獎”,面向全球華語圈征稿。②
倪匡最知名的作品即“衛(wèi)斯理科幻系列”(以下簡稱“衛(wèi)斯理”)?!靶l(wèi)斯理”創(chuàng)造了一種融科幻、武俠、偵探、警匪、驚險、靈異等多種題材為一體的小說類型,今天看來,其實稱之為“玄幻”(或“奇幻”)更加合適。倪匡之后,香港作家黃易進一步將這種小說發(fā)揚光大,其“玄俠凌渡宇系列”,明顯帶有模仿“衛(wèi)斯理”的痕跡。如今國內網絡文學中玄幻小說(或稱奇幻小說,兩詞常混用)大行其道,多尊黃易為玄幻之父,③但倪匡的開創(chuàng)之功亦不可抹殺。例如,近幾年大熱的修仙、穿越、盜墓、鬼怪等玄幻題材,其實“衛(wèi)斯理”中早有涉及,不能不令人驚嘆倪匡開風氣之先的識略。
從1963年發(fā)表“衛(wèi)斯理”第一個故事《鉆石花》,至2004年最后一個故事《只限老友》,倪匡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四十年,總共約一百五十部,其創(chuàng)作力之旺盛在文學史上堪稱罕見?!靶l(wèi)斯理”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主人公衛(wèi)斯理的多個傳奇冒險故事,故事間相對獨立,但互有聯(lián)系。主人公兼具功夫高手、特工、偵探、冒險家等多種身份,他學識豐富、好奇心極強,富于正義感、崇尚自由獨立,并受過多種特殊技能訓練,善于偵探一些奇奇怪怪的案件,在全球的黑白兩道乃至靈異界都頗有聲望。但他也并非完人,其固執(zhí)、沖動、自負的性格,頗令人頭疼;他對非民主政體的極端厭惡,有時不近情理;而他在許多故事開頭表現(xiàn)出的對怪異事件的不屑一顧,由“不信”到“不得不信”再到“恍然大悟”的思想歷程,亦有千篇一律、矯揉造作之嫌。
倪匡坦承:“我寫稿除了稿費沒有第二個目的,沒有什么崇高理想?!雹堋靶l(wèi)斯理”因此首先是面向市場的暢銷小說、通俗小說,以考慮銷量和讀者趣味為主。這是一種快餐式的文學,文字很少雕琢,直白明快,但或失之粗糙;情節(jié)跌宕起伏,動人心弦,但或過于突兀;想象力天馬行空,啟人遐思,但或近乎無稽??傊?,可讀性很強,但有時經不住細細推敲。一方面,“衛(wèi)斯理”有些充滿靈異色彩的內容,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另一方面,它相當“干凈”,并無誨淫誨盜等內容,而且思想性也有一定深度,尤其涉及外星人的篇章,往往從超脫于人類之外的視角,反思人性、展望地球未來,帶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靶l(wèi)斯理”能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應當說得益于它的雅俗共賞、通俗而不低俗。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衛(wèi)斯理”在大陸流布甚廣,版本眾多,但幾乎沒有正版;直到2008年,才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從香港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引進了三輯共三十冊“衛(wèi)斯理科幻小說系列珍藏版”。這個版本的印刷和校對都堪稱精良,可惜故事先后順序較為混亂;又因審查問題,一些雖然精彩但政治色彩較濃的故事未能收入,是其缺憾。所幸互聯(lián)網發(fā)達,“衛(wèi)斯理迷”們大可以通過電子書前后梳理、一睹全貌。
上海書店版的“衛(wèi)斯理”收入了《藍血人》《筆友》《頭發(fā)》《玩具》等頗具代表性的故事。
在《筆友》(1969年)中,衛(wèi)斯理幫助夫人白素的表妹與通信三年的遠方筆友見面,幾經曲折,卻發(fā)現(xiàn)對方是一臺產生了自我意識的電腦。故事饒有趣味,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中最早以電腦為題材并涉及人工智能的作品。
在《頭發(fā)》(1978年)中,隨著情節(jié)推進,小說一步步揭示出人類其實緣起于外星人,是從母星被放逐到地球的罪人們的后代,而東西方的圣人穆罕默德、佛祖、耶穌、老子,則是從母星派來拯救人類的使者。小說行文過程中僅以A、B、C、D來代指這幾位圣人,并未點明每個人的身份,但通過他們的交談,又可以令具備宗教文化常識的讀者逐漸猜出其真正身份。這是筆者接觸的第一部“衛(wèi)斯理”小說,一口氣讀完全書的那種激動記憶猶新,不僅陶醉于作者將宗教傳說與外星人結合的大膽想象,也在猜謎中享受了一種別樣的閱讀快感。
《玩具》(1979年)是一篇“人的哀鳴”。故事中,衛(wèi)斯理認識了掩飾身份、四處遷徙的陶格一家,這家人患有奇怪的“玩具恐懼癥”。然后,衛(wèi)斯理被“劫持”到未來,才發(fā)現(xiàn)人類太過依賴電腦,“自作孽,不可活”,已淪為智能機器人的玩具。當他驚險地逃回現(xiàn)在世界時,陶格卻說正如自己一般,衛(wèi)斯理并未真正逃離,這不過是機器人的新游戲而已。衛(wèi)斯理不禁感慨,人永遠不自由,不僅人類是機器的玩具,而且一些人是另一些人的玩具,甚至每個人都是命運的玩具——最后的這段點睛之筆升華了《玩具》的思想性,正是“衛(wèi)斯理”好看而且耐看的原因之一。
《藍血人》(包括上下兩集,即《藍血人》和《回歸悲劇》)發(fā)表于1964年,是倪匡的第二部科幻作品,也是“衛(wèi)斯理”第一次出現(xiàn)外星人。小說講述了土星人方天因飛船事故來到地球后,想盡辦法返回家鄉(xiāng)的故事。整個故事以衛(wèi)斯理的視角展開,穿插了他一連串的奇遇和冒險。此書可說是“衛(wèi)斯理”中最著名的一部,曾名列香港《亞洲周刊》2000年評出的“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是唯一入選的科幻小說;亦曾被改編為同名漫畫、廣播劇、電影等,如2002年由劉德華、關之琳、舒淇等明星主演的電影版,為大眾所熟知。
《藍血人》開篇就謎團迭起,如“一個流藍色血的男人”身份之謎、與之相關的人物自殺之謎、太空計劃橫生意外、神秘硬金屬箱引來多方勢力爭奪……而后,國際警界高官、駐日外國大使、日本邪教組織、跨國大盜集團紛紛登場,與謎團環(huán)環(huán)相扣,令讀者欲罷不能。隨著主人公九死一生,周旋于多個勢力之間,與老同學方天重逢,初始的謎團一一解開:藍血人方天原來是外星人,他為掩飾身份,用強大的腦電波誘人自殺,并欲利用某國太空計劃返回土星故鄉(xiāng),至于金屬箱則是他返鄉(xiāng)不可或缺的導航儀……但新的謎團仍不斷出現(xiàn),一個來自方天故鄉(xiāng)的“無形飛魔”,竟可以令整個地球陷入危機。最后,衛(wèi)斯理好友納爾遜警官犧牲,“無形飛魔”被消滅,方天也如愿乘火箭返回土星。但借助一臺通訊儀,衛(wèi)斯理得知土星的和平寧靜已不復存在,方天的同胞都被毀滅性武器變成了白癡和怪物,方天無比失望和痛苦。隨著通訊儀的信號消逝,衛(wèi)斯理既擔心方天后來的遭遇,也為地球的未來憂心忡忡:“有著高度文明的土星人,自己毀滅了自己,地球人會不會步土星人的后塵呢?我這樣呆呆地站著,每每直到天明!”全書至此戛然而止,結尾簡潔有力,令讀者震撼之余回味無盡。土星人競相制造毀滅性武器的情節(jié),很明顯影射了小說創(chuàng)作時的國際大背景,即美蘇爭霸與核武器競賽,倪匡無疑是對這種人類危機較早作出反思的科幻小說家之一,這令他的作品比一般通俗小說立意更高,具備了成為“經典之作”的潛質。
《藍血人》還有幾個亮點,如:
其一,對衛(wèi)斯理和方天、衛(wèi)斯理和納爾遜之間的友情描寫值得一提?!端{血人》中出場人物眾多,但主要人物只有衛(wèi)斯理、方天、納爾遜三個。衛(wèi)斯理是一個很重感情、很講義氣的人,雖然方天在不得已之下,曾想謀殺他以保住身份之謎,但他一直將方天當作老同學,得知其苦衷之后,更以德報怨,予以無私幫助。衛(wèi)斯理與方天先是朋友,又成敵人,終又化敵為友,其亦敵亦友的關系頗為曲折。至于衛(wèi)斯理和納爾遜,則一直是可互相信任的極好朋友:“我一向不喜歡自己和警方聯(lián)系在一起,但這時,在我們互相拍肩而笑之際,我卻有了參加國際警察部隊工作的念頭。那自然是因為和納爾遜在一起,使人覺得愉快之故?!钡@段話之后,形勢急轉直下,方天隨即告訴衛(wèi)斯理納爾遜已被“無形飛魔”占據身體、奪去生命,衛(wèi)斯理驚怒交集,拒絕相信,但最后又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為好友的犧牲哀慟萬分,《摯友之死》一章的描寫十分動人。
其二,故事牽扯到多國之間的利益沖突、黑白兩道的明爭暗斗,在科幻元素之外,“江湖氣”相當濃郁?!巴庑侨?現(xiàn)代武俠”正是“衛(wèi)斯理”的特殊風格,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娛樂性,在20世紀60年代小說界可謂獨樹一幟。
其三,對古代傳說的一些另類解釋:將東西方古代的煉丹家或煉金術士,說成從外星人那里得到“水銀變黃金”的啟示(因為外星人技術更先進);猜測中國的長壽神仙彭祖和東方朔,都是外星人(例如土星公轉周期長,土星人方天壽命也長)……用外星人曾造訪地球去解釋古代傳說中的不解之謎,這種套路在“衛(wèi)斯理”后續(xù)小說中一再使用,并啟發(fā)了許多后來的科幻小說家仿效。雖然看多了有俗套之嫌,但不能不嘆服首創(chuàng)者的想象力。
在這里,我們節(jié)選了《藍血人》和《回歸悲劇》修訂版的作者序言,以及該故事結局部分的原文。讀者們在欣賞時可以注意幾點:
其一,“衛(wèi)斯理”故事前的序言是倪匡后來對作品進行修訂時所寫,用寥寥數(shù)語揭示創(chuàng)作背景和故事主旨,并加以自身感觸,篇幅雖短,卻個性十足,可看作一篇頗富理趣的小品文。
其二,“衛(wèi)斯理”的情節(jié)常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方天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他所熱愛、懷念的那個和平故鄉(xiāng),但奇峰突起,一個大團圓結局變成一場“回歸悲劇”。這種奇妙的構思,在“衛(wèi)斯理”中比比皆是,對看多好萊塢大片的當代讀者來說也許司空見慣,但考慮到原著年代,須承認倪匡很會“編故事”。
其三,倪匡以寫傳統(tǒng)武俠起家,“衛(wèi)斯理”的語言很有特色,簡明、樸實,帶有古代白話小說的特點,一些句式、用詞與大陸讀者熟悉的當代漢語并不相同,與金庸小說倒有些相似。
讀者賞析其文字,品味其情節(jié),思考其理趣,對倪匡的科幻小說,將會有一個感性認識。
①袋裝書,即小開本的便攜式暢銷書。
②參見臺灣交大網站:h ttp://sf.nctu.edu.tw/aw ard/index.
③參見葉永烈:《奇幻熱、玄幻熱與科幻文學》,《中華讀書報》2005年8月3日。
④李懷宇:《倪匡:我唯一可以謀生的手段就是寫作》,見李懷宇:《訪問歷史:三十位中國知識人的笑聲淚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