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小兒支原體感染78例臨床分析
吳 丹
目的 對小兒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和診治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取婺源縣人民醫(yī)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隨機分為阿奇霉素組(n=48)和紅霉素組(n=30),阿奇霉素組患兒給予阿奇霉素劑量10 mg/(kg·d),靜脈滴注,1次/d,連用3~5d,停用5d。紅霉素組給予紅霉素20~25mg/(kg·d),1次/d,靜脈滴注,連服10~15d。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差異。結果 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感染的48例患者顯效29例,有效18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7.92%;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感染的30例患者,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有效率93.33%。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感染的不良反應較輕。結論 小兒支原體感染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臨床誤診率高,在發(fā)現(xiàn)初期要盡快治療,可選用不良反應較少的阿奇霉素。
支原體感染;治療
小兒的免疫系統(tǒng)還不完善,因此抵抗力較弱,容易受感染,支原體感染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1]。最近10年以來據(jù)相關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小兒支原體感染已經(jīng)占到了小兒呼吸道感染的30%以上,其中主要表現(xiàn)為感染患兒的:鼻、咽、氣管,以及支氣管,且患兒的年齡越小,患兒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的越是不明顯,越容易發(fā)生漏診、誤診等臨床失誤[2]。因此重視起兒童的長期咳嗽或者是反復性的呼吸道感染,對于提前診斷和預防小兒支原體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3]。同時,小兒支原體感染多發(fā)生在春東兩季時,其初期的臨床特征和一般肺炎十分相似[4],因此,較難確診,如能在早期有效的治療,有助于緩解患兒的病情,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本研究選取婺源縣人民醫(yī)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進行臨床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婺源縣人民醫(yī)院兒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支原體感染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標準。78例患兒中男36例,女42例;年齡1.1~10.2歲,平均年齡(6.7±2.1)歲。治療時間18~45d,平均治療時間(29.5±4.2)d;患兒為夏春季節(jié)發(fā)病的29例,占37.18%,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49例,占63.82%。78例患兒均有發(fā)熱、咳嗽的臨床癥狀,其中21例發(fā)熱39℃以上。部分患兒肺部呼吸聲粗糙,8例單側肺部呼吸聲減弱,9例雙側呼吸聲較弱,12例可聽見痰鳴聲。將78例患兒隨機分為阿奇霉素組和紅霉素組,其中阿奇霉素組48例,紅霉素組30例。統(tǒng)計學對比2組患者年齡、性別、治療時間、臨床癥狀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對比性。
1.2 入院檢查 對78例患兒在入院2d后進行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MP-IgM 抗體陽性。其中69例患兒顯示陽性,其余9例患兒在入院1周后檢測呈陽性;C反應蛋白檢查,>7mg/L 20例,占24.64%,≤7mg/L 58例,占74.36%;外周血紅細胞檢查,>11.0×109/L 31例,占39.74%,其中≤11.0×109/L 47例,占60.26%;胸部X線檢查,肺紋理增多增粗紊亂8例(10.26%),大葉性肺炎11例(14.10)%,間質性肺炎9例(11.54%),支氣管肺炎50例(64.10%)。
1.3 治療方法 阿奇霉素組患兒給予阿奇霉素(常州愛利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637)劑量10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3~5d,停用5d。當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即體溫正常、體征消失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浙江康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919),劑量為10 mg/(kg·d),1次/d,連用3d,停藥4d,共服用20~30d。紅霉素組30例,給予紅霉素20~25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1次/d,靜脈滴注,連服10~15d;當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即體溫正常、體征消失后改為口服紅霉素,劑量為45mg/(kg·d),分3次口服,共服用15~20d。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5]對患兒療效進行評價,觀察治療前后患者X光胸片、體溫、炎癥改善情況,上述三項均正常為顯效,兩項恢復為有效,三項均為恢復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感染的48例患者顯效29例,有效18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7.92%,不良反應8例,占16.67%;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感染的30例患者,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有效率93.33%,不良反應11例,占36.67%。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μ=0.30)。
支原體是一種比較小的細菌,但是其也比微生物或者病毒大,其是能夠最小獨立生存的原核生物,雖然其并不屬于細菌,但是其帶有一定的細菌特征。作為感染小兒肺炎的重要病菌,2003年爆發(fā)的全球范圍的“非典”的真正兇手其實就是支原體肺炎,由于當時并不明晰其發(fā)病原因,才采用了“非典型肺炎”這一稱謂,其實并不準確[6]。小兒支原體肺炎是引起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疾病之一,據(jù)有關文獻統(tǒng)計,其占小兒肺炎的30%以上[7]。其發(fā)病機制不清,潛伏期較長,發(fā)病緩慢,且因其發(fā)病初期的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胸部聽診有濕啰音等,與一般的肺炎易混淆,導致誤診率高[8]。因此,要在確診之后,盡快的、有針對性地對患兒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有持續(xù)發(fā)熱和咳嗽,并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無效的患兒,要今早檢查其MPIgM和攝胸部X線片,盡快確診。本研究對阿奇霉素以及紅霉素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2組臨床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使用阿奇霉素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少,患兒依從性好。出院指導也是預防小兒支原體感染的重要措施,患兒出現(xiàn)后也必須要堅持服藥,才能夠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感染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1] 王曼秋,白曉玲,許波,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并肺外臟器損害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2006,26(8):35.
[2] 張曉波,王立波,張靈恩,等.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臟器受累56例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6):344-346.
[3] 俞志凌,袁壯,劉春峰.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2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15(8):459.
[4] 彭倩,張玉瓊,任雪軍,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表現(xiàn)42例[J].廣東醫(yī)學,2004,25(3):14-15.
[5] 鄭莉,楊家福.《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執(zhí)行經(jīng)驗和體會[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18):114-115.
[6] 孫軍,金迪,宋鑫.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8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5):17.
[7] Nagalingam NA,Adesiyon AA,Swanaton WH,et al.Prevalence of mye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 major hospitals in Trinidad[J].New Microbiol,2004,27(4):345-351.
[8] 文廣富,劉春峰,許巍.僅有肺外臟器受累的小兒支原體感染診治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0,13(3):234-2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48
江西 333200 婺源縣人民醫(yī)院(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