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茹
數學被稱做“思維的體操”。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學活用,貼近生活實際,實現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是擺在初中數學老師面前的新課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前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學活用,貼近生活實際,實現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是擺在初中數學老師面前的新課題。初中數學課堂不應是過去那種封閉的純知識演練式的教學,應改變“填鴨式”的單一知識傳遞模式,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求知好問、勇于探索的學習模式帶入課堂,使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意識得到激發(fā),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思維得到鍛煉,能力獲得提升。
二、存在的問題
1.缺乏溝通,教師唱獨角戲
在一些數學老師面前,數學是沒有生命的,老師按部就班地唱著獨角戲,課堂上把早以準備好的知識點、例題滔滔不絕地搬上黑板,然后再找?guī)讉€優(yōu)秀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再布置幾道課后作業(yè),這種冷冰冰的模式化教學嚴重傷害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我們從來不問學生們的聽課感受,完全沉浸在教師自我表演的課堂環(huán)境里,缺少真誠的師生互動。教師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也無法將自己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給老師。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訓練,壓抑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與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這樣的課堂教學實效也不會好。
2.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知識形成過程方面探索能力和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教學過程當中,往往只重視性質、定理、公式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觀察、實踐、思考、探索、討論等各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缺乏對學生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掌握知識過程中,實踐同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地發(fā)展。
3.只重視教法改革而忽視學法指導
多數數學教師素質較好,知識面廣,勇于改進教法,但卻忽視了學法的有效指導。學法知指導的缺乏,直接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鞏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
三、解決對策
1.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借以提升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培根曾經說過:“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恩格斯則認為:“如果想辯證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須掌握數學?!睌祵W除了對人思維能力的訓練外,它的工具性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
(2)課堂上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動手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指導學生能夠利用小木條、細鐵絲、硬紙板等材料,自己動手制作出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來。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從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再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2.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币幻麅?yōu)秀的教師,一定要允許學生質疑,并敢于正視質疑,用科學的實證,為學生解決疑惑,求得真知。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營造的是一種民主、和諧、平等、活躍的課堂氛圍。而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情感付出。夏丏尊說:“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情感的溝通,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親其師,重其道,課堂教學的氣氛也就融洽了。
3.注重數學對人格完善的塑造作用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有一段很著名的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數學使人周密”,的確是這樣的。數學對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規(guī)劃性和條理性的訓練等,都是非常有利的。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科學,人們通過運用數學推導出了種種概念、原理與規(guī)律指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注意觀察也會發(fā)現,數學好的人,一般做事都比較縝密。美國國家研究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一文中指出:“應用數學思考的方法形成的經驗,構成了數學能力——在當今這個技術時代日益重要的一種智力,它使人們能批判地閱讀,能識別謬誤,能探察偏見,能提出變通辦法。數學能使它們更好地了解我們在其中的充滿信息的世界?!?/p>
4.發(fā)展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并給予科學合理的學法指導
前不久,有一則新聞,說的是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個寢室,4個學生,上大學3年多共獲117項校級以上獎勵,他們互相學習、互幫互助,在科研、社會實踐、學業(yè)等方面使每個人都收獲頗豐。這個事例啟示我們,良好的合作探究型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鉆研精神。教師應發(fā)揮指導者作用,教給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概括、總結等學習方法,利用列表記憶、圖示記憶、例證記憶、歸納記憶等方法,提高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
數學有一個美譽叫做“思維體操”,數學老師就是要指導學生,作好這個“體操”,化“枯燥”為神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喜悅感。
參考文獻:
[1]王霞.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科技博覽,2010,(4).
[2]郭傳省.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
[3]洪明.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