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洲為
【內(nèi)容摘要】米芾,我國北宋時期的重要書畫家、書畫論家,“尚意書風”的典型代表。其倡導書法應該“率意”而為,要有“真趣”,書風應樸實自然,而不應刻意追求人工之雕飾。米芾“尚趣”的書學思想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時至今日,米芾書法依然擁有眾多的追隨者,其不拘一格的書寫風格受到后人的好評。
【關鍵詞】書法 審美 趣味
一、米芾書法藝術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背景
北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分割的混亂局面,進入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宋朝的統(tǒng)治者采用“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過度的抑武雖導致宋朝的國力日趨衰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宋朝國內(nèi)實現(xiàn)了社會安定,經(jīng)濟空前繁榮,“重文抑武”的政策極大促進了文化的興盛,使北宋王朝進入了“文風天下”的時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①北宋王朝的文化得到蓬勃發(fā)展,造就諸多文化巨匠,譬如“三蘇”父子、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就是我國文學史上久負盛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
禪宗思想在北宋時期進入到了全盛時期,北宋文人參禪習佛成為當時的一種習氣,蘇軾、米芾等文壇巨匠紛紛投入禪宗門下。北宋文化藝術在禪宗的影響之下,一些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開始獨辟蹊徑尋求探索有別于唐代“尚法”書風的道路,最終經(jīng)實踐探索“尚意”新路。北宋四大書法家的出現(xiàn),說明了北宋書法“尚意書風”的形成。北宋文化的繁榮昌盛使宋代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猶如一支奇葩,贏得后世敬仰。
二、米芾書法美學思想
受禪宗思想的影響,在北宋的書法發(fā)展中“尚意”成為主導潮流,在“尚意”這股書潮中,“尚趣”書風猶如一襲清泉,令人眼前一亮,讓人不由得想去追求書法“趣”的意境。
(一)“趣”的審美內(nèi)涵
“趣”究竟是什么呢?明代文學家袁宏道視“趣”為世間最難得者,他說:“世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惟會心者知之?!?②宋代書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辯》中談到“興趣”時,也是以“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③來比喻“趣”之難得。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審美趣味就是“趣”。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書法家抓住自己內(nèi)心情感,運用墨色的濃淡干濕等變化,線條的粗細變化表達出來,并能帶給欣賞者強烈的感染力和認同感,這就是“趣”。
(二)集古出新,追求“趣”的個性創(chuàng)造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跡跋尾,間或有之,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④言語之間無不充溢著豪邁之情。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感到米芾說講的“集古字”,其實就是他學習書法的經(jīng)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米芾學書取法廣泛,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以及魏晉時期的“二王”等諸家均是他學習取法的主要對象。除此之外,米帶也學過其他眾多的書家,如梁武帝、智永,唐代的唐太宗、李豈、徐浩,五代的楊凝式等諸家均有涉獵。只是他學習唐人書法后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唐人書法的缺陷與不足繼而轉(zhuǎn)學晉人“尚韻”的用筆精髓,以期望達到瀟灑俊逸、平淡天真的意境。米芾集眾家之長,這在本質(zhì)上講是他立意創(chuàng)新對“趣”追求的心理表現(xiàn)。
(三)貶唐崇晉,源于“趣”的審美選擇
米芾在《自敘帖》中對自己學習書法的經(jīng)歷有著詳實記述:“余初學,先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jīng)》。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zhuǎn)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鐘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幸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⑤從記述中可以看出米芾初學書法是由唐入手,只不過是米芾在深入地臨學唐人書法之后,對唐代的書法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等唐人書法受楷書法度的過分約束,書法的“趣”的審美趣味無法體現(xiàn)出來,才開始產(chǎn)生批唐意識。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米芾書論《海岳名言》中對唐人書法評論中看出:“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⑥”由此可見,米芾是在發(fā)現(xiàn)唐人書法過度重視法度,致使唐楷“趣味”逐漸缺失,呈現(xiàn)出過度的程式化和理性的弊端,這和米芾所追求的瀟灑自然的“真趣”是相悖的。然而,晉朝的書法講求的是自然率真的審美境界和米芾所追求的“真趣”審美不謀而合。
由此,我們參考米芾書論以及史書記載來推知,晉人追求書法的率真自然審美境界,與米芾所表現(xiàn)的追求“真趣”的審美思想極為相符。然而唐人的書法處處強調(diào)法度,因此對米芾來講,臨習唐人書法使其真性情無法淋漓痛快地表達出來,不符合他追求“趣”的思想,因此他貶唐崇晉是源于“趣”的審美選擇。
三、對后世的影響
米芾作為“宋四家”中個性獨特的個體,追求“尚意書風”的中堅力量,其書法的獨特風貌以及追求“真趣”的書法美學思想,使其在中國書法史上久負盛名,并獲得了后人的敬仰和追隨。在眾多學習米芾者的補充發(fā)展之下,“趣”的內(nèi)涵也得到了不斷發(fā)展和充實。
歷代學米芾者甚多,但是得其精髓者甚少,以至于后人感嘆米書難學。歷代學習米芾者甚多,然而有所成就者只有諸如南宋米友仁、吳據(jù),元代的趙孟頫,以及明清時期的董其昌、徐渭、王鐸等人。能夠真正潛下心來學習米芾者,或得米之奇趣,或得其倔強之態(tài),并在各自的領域能夠有所建樹,這也反映出米芾所具有的獨特的歷史地位以及對后世書壇的影響。
注釋:
①汪容祖.史家陳寅格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16.
②蒲振元.中國藝術意境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42.
③朱立元.美學大辭典[S].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246.
④米芾.米芾集[M].黃正雨,王心裁,輯校.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
⑤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503.
⑥漆劍影,潘曉晨.中國歷代書法名句簡明詞典[S].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6:580.
作者單位: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
(責任編輯:曹寧)